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应用主题式教学实践论文
摘要: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较为丰富,且实践性强。而采取主题式教学模式则能够激发出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为此,笔者从简述主题式教学的定义及应用基本要求入手,重点针对主题式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践应用加以分析。
关键词: 主题式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课程;实践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无论是我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工作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算机技术作为人生存于社会的必要的、基本的技能,越来越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广泛重视。对于高中生而言,计算机技术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成才十分重要,而众所周知,高中学习压力巨大,在一般情况下,信息技术课程一周只有一节课,而一节课的时间只有四十五分钟,并且越是到了期中期末考试的时候,信息技术课程还被其他课程挤压,而教育大纲中所规定学习的内容也比较繁杂。因此,如何在有效的时间中,让学生更多的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是摆在每一位教师前面的重要难题。
一、主题式教学的定义及基本要求
(一)定义
主题式教学指的是将教学内容作为载体,将文本内涵作为主体,以系统化教学思想为指导,以教学主题为纽带,让学生所学习的各种知识相互融合、相互作用,进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知识而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因此,主题式教学模式是由设计教学主题及生成性思维引导这两个部分组成,且符合学生的性格发展规律,同时还具有合作性、开放性教学环境。此外,这种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及技能的体验,所以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学习积极性,并将学生的零散知识内容构建完整,继而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1]
(二)基本要求
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均处在一定发展阶段,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法,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及性格规律等,也和实际生活并不相符,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学习积极性。但是应用主题式教学模式,开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则能够很好地避免这些问题。在应用主题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要求:其一,所选择的主题要具有新颖性。即在选择教学主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班级学生的思维认知规律及性格特征,选择和学生实际生活及兴趣爱好相符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主题,开展教学活动。这样能够激发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其二,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要具有立体性。即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要包括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情感价值血目标及理论教学目标,同时还要明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学评价等;其三,所实施的教学主题要具有新颖性特点。即教师在实施教学主题的过程中,应巧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快速融入至教学氛围中,并逐步指导学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而在课堂结束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展开更深入的探索。[2]
二、主题式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一)确定主题教学的具体范围
在开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前,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征、学习能力以及教学内容,设计好主题教学目标,并明确主题教学范围。因为主题教学目标的设计以及教学范围的确定,对后续课程的开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学生所感兴趣的教学主题,就能够激发他们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主动性,进而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但是学生不感兴趣的教学主题,将会让学生丧失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积极性,最终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过程中,选择课堂教学主题时,应遵循新颖性及立体性原则,确定主题教学范围以及教学目标。[3]例如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手段,然后按照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以及学生所关注的最新热点话题,为学生制作信息技术改革以及信息技术创新历程的视频等,如计算机最先开始是由“埃尼阿克”发展而言,其占地面积为170m2,质量高达30吨,其后发展成平板电脑以及便携式上网本等。然后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作用及价值,并且感受到信息技术发展的巨大变化,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信息技术的创新及发展的必要性,继而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明确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有利之处及不良影响等,最终实现本章节教学目标。
(二)学生课程学习任务的`设计
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快速地融入至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开展主题式教学时,教师应巧设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以及信息技能的掌握及运用。[例如在《office办公软件———word文档》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office办公软件的学习时,应设计如下学习任务:word文档内文字编辑、图片编辑、文字排版、剪贴等。在此基础上,巧设比赛教学情境,以“校园生活”“家庭旅行”“我的梦想”等为主题,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宣传海报设计等,进行个人赛或小组对抗赛。在比赛期间,学生可按照自身的性格特征以及兴趣爱好等,自由地选择图片、艺术字以及文字排版等,以此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而教师积极观察每位学生的office软件操作情况,指导学生正确使用office软件。采取这种竞赛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充分展现出学生的性格色彩以及思维特征等,还能够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当学生完成了主题教学任务后,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主题学习表现以及实践操作情况,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客观地进行评价,并积极鼓励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积极情感因素。[5]例如:当结束了《word排版和设计》的教学内容后,笔者建议教师从学生的技术点、学习态度、作品创意以及整体排版效果等方面入手,充分运用“你所设计的作品十分有创意,很不错,但是如果在图片旁边添加适当的艺术字一定更加完美!”“不错!这海报设计得十分精致,但假设标题换一种排版方式将更好!”等语言,对学生所设计的作品进行客观地评价,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够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此外,在评定好学生所设计的作品后,教师可在班上展示部分学生的优秀设计作品等,让其他学生能够从中吸取更多的学习经验,继而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并实现自身综合能力的全方位发展。
三、结语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采用应用主题式教学模式,很好地适应了课程学习的需要。教师在此过程中,确定主题教学的具体范围,实行有效的教学情境,并且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这些手段相互结合,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些效率,让他们在有效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应用型的知识,因此,值得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启君.主题式教学———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因你而精彩[J].中小学电教(下),2013,11(09).
[2]林巧,李小红,王兰.对伊犁地区课改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反思与建议[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03).
[3]陈淑彦.主题式教学究竟是仙丹还是毒药———高中信息技术主题式教学的实践反思[J].中学课程资源,2008,04(09).
[4]柯清超,陈蕾.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发展———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13,11(08).
[5]郭小平,张文兰.高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适应性研究———行为改变与个人因素、环境因素的关系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3,12(07).
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是指以单元主题为线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围绕单元主题对阅读内容进行系统设计与整合的阅读教学形式。其教学首先是了解单元主题,制定单元阅读目标,然后进行单元导读教学,再根据导读教学的目标要求和单元主题,进行精读、略读,泛读、自读等,使课内外阅读内容相衔接,实现以阅读为线索的“大语文”阅读教学,较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阅读与学习能力,提高阅读素养、人文素养和语文素质。新课标推崇语文教学从精读走向略读,从单篇教学走向单元整组教学,重视知识点建构的过程,进行组块教学,模块教学,主题教学,而主题教学首推单元整组教学。教材是个例子,更是一个整体,初中学段部编版语文三年六册课本是一个大整体,每一册又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而每册教材的每个单元同样是围绕同一人文主题编写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无论是从编者的意图、教材的特点看,还是基于系统论教学的思想看,语文教学都应以整体的思想进行,突显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更为关键和根本的是——生命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 语文教学要从整体入手,引领学生在文本的整体背景上研读,最后回归整体,从而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随着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部编版教材在整体思想的引领下,单元整组教学、单元主题教学、群文阅读教学、课内外衔接海量阅读教学等整体阅读教学形式应运而生。本文就单元主题阅读(导读)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一、导读的价值判断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单元主题阅读教学,首先利用好单元导读课。单元主题导读课又叫单元整体感知课,在一个单元教学之前进行。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导读就是引导学生开展以阅读为核心的整体性、引领性阅读教学活动。由是观之,导读是一个整体感知的过程,也是一个阅读目标导向的过程,更是是一个自我调节和反思总结的阅读活动与阅读引领过程。导读可以让学生带着求知欲望去主动完成对以阅读为中心的知识与能力的自主建构,从而明确单元阅读文本的阅读与语文能力习得的目标,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习惯,构建基于文本的阅读策略,达到预期的阅读与语文能力的学习效果。其中兴趣激发是基点,是导读的根本所在;整体感知单元主题阅读内容是要点;引导课外阅读实践与资料积累是生长点。单元导读好似电影首映式,精彩镜头给你看一段,主要人物出场见见面,为的就是抓住你的心。这样的解读也从几个侧面阐述了导读的价值。 单元主题导读课具体策略可因学情、教情和单元阅读内容而异,但无论采用什么策略,单元阅读目标设计与落实、单元主题剖析与线索、学生多样化阅读与交流、文本整体感知与重点引领、课堂自主探究与合作、课堂训练反馈与评价、导读课对后续阅读教学的安排与要求等方面是必不可少的。 并通过上述流程,让学生达成整体感知单元阅读与学习专题、阅读与学习内容;整体把握单元主题阅读与学习要求;引导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与阅读资料积累;激发学生阅读与语文学习兴趣,孕育求知欲望的目的 二、单元主题的教学意蕴 初中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应具有基本的单元教学意识,以单元整体为出发点,同时兼顾单元内各篇选文的不同特点。单元阅读教学主题,如何设计?首先,应以教师为引导,带领学生展开对单元内各篇选文的研究性阅读,明晰每一篇选文的主题。最新“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共四篇课文:《邓稼先》记叙了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为国家成功研制原子弹等核武器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写了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的爱国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从中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前途充满信心以及作者无比强烈的民主自豪感。《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记叙了充满爱国热情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的事迹,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在学术上的卓越贡献和疾恶如仇、为祖国的安危英勇献身的凛然正气与高尚情操。《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记叙了鲁迅先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与人们眼中不同的,更和谐、更随和、更真实的鲁迅形象,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孙权劝学》记载孙权劝说吕蒙学习的故事。 其次,根据四篇课文揭示的文章主题:杰出人物的成就和襟怀,来激励学生树立梦想、坚定志向,学习伟大人物的优良精神品质,受到感染、熏陶,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念。“群星闪耀”这一单元的选文注重刻画人物的精神品质和理想信念。从选文看,这个单元主要讲述名人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名人风采。通过课内课外阅读名家伟人的人生经历,感受他们在细微之处、小事件中流露出的为人处世的真实,接受他们精神品质的洗礼,对于初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共六册,每册有六个单元,共36 个单元。每个单元均以单元主题阅读开局,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和地位可见一斑。下面梳理梳理六六三十六个单元的主题,其单元主题阅读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具有战略意义。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单元主题梳理 单元 册次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七年级(上) 四季美景 至爱亲情 学习生活 人生之舟 动物与人 想象之翼七年级(下) 群星闪耀 祖国之恋 凡人小事 修身正己 哲理之思 科幻探险八年级(上) 社会变化 生活记忆 美景依然 情感哲思 文明印迹 情操志趣八年级(下) 民风民俗 科技之光 养性怡情 思想光芒 江山多娇 情趣理趣九年级(上) 自然之音 砥砺思想 游目骋怀 青春年少 理想信念 人物百态九年级(下) 生活咏叹 人物画廊 家国之思 读书鉴赏 舞台人生 浩然正气 三、导读的目标思考 1.导趣 导读的宗旨永远是唯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这是导读存在的最根本意义,是导读的根,导读的魂。学生将花两周左右的时间学习一组课文,如同要与一位新朋友相处一般,第一眼就产生厌烦之情绪,两周如何能过得愉快?因此,单元整体感知一课让学生对整组课文的学习产生兴趣尤为要紧。唯有感兴趣,才能让其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去接触了解并感悟深入。如学习童话单元伊始,我们可以让学生聊聊说说自己看过的童话,印象最深的故事主人公及喜欢或敬佩他们的原因,极大地唤起交流的欲望,体验阅读收获得到展示的愉悦,进而告诉他们这两周我们将徜徉在神奇的童话世界里,充分感受童话的魅力。学生热切的期待和兴奋的情绪可想而知。再如学习多彩的童年生活一组课文,进入单元学习之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引导交流童年最幼稚的镜头,最羞愧的镜头,最感动的镜头等等,唤起生活体验,激起阅读童年趣事的欲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与做事的道理是相通的,兴趣被激发了,就如发动机进入了最优的工作状态,事半而功倍。 2.导读 就像品一道菜,端上来总不能操起筷子就动武,得先观色闻香饱饱眼鼻之福,聊谈一番之后总忍不得要先睹为快一番。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师再生动的言说也抵挡不住掀开盖头一睹课文芳容的冲动,何不闭口不言让学生沉浸在初次见面的喜悦与新奇之中。读吧,挑最感兴趣的读;看吧,选最吸引你的看。可以读课文,可以看插图,可以浏览全局,亦可细看品评一处。谓满园春色赏一番可好,折得一枝香在手更妙。 有人会担心,课文都看过一遍了,据点探究时会不会因为对课文有所了解了而失去兴趣呢?英国作家尤安.艾肯曾问读者: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未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了吧?我想我们的答案一定会惊人的一致。是的,我们不会因为此文见过一面而不愿再见,反而会因为曾经见过产生似曾相识的亲切感熟悉感好感,促使学生带着更浓烈的热情去读,带着要更深入地去了解它熟知它的冲动去读。 3.导学 一组阅读文本的学习,总有一种适合学好它的方法。学语文重积累,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终极目标,而积累一种学法尤为可贵。单元导语虽寥寥数语但却暗藏天机。读好导语不仅能极准确地把握学习本组课文的人文目标工具目标,还能引领学生参悟学法。以五下教材为例,不同主题单元的导语都有学习方法提示,如“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等等。学生通过读好单元导语,多了一份理性思考,也多了一份阅读期盼。学习目标确立起来的同时,学习方法也已心中有数,找到了学习方法就如手中持有一盏明灯,不会迷失方向,导学,导明方向,导出方法,学习之路才能充实。 4.导行 阅读一组文本就如进行一次远足旅行,为了能用心灵去旅行,收获一路好风景,需做足准备,做好铺垫。导趣是情绪铺垫,导学是方法铺垫,那么导行就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铺垫。“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我们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学习,为了使我们的学习更有效更有趣,我们可以做些怎样的准备呢?”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我想去搜集名人读书故事,看看他们读书有没有好方法。”“我觉得可以提前到乡下走走,领略一番乡村风情。”“我要认真听别人的对话,看看他们说话有什么独特的艺术。”……我们会发现,面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学生挺会安排,很有思想,准备工作策划得合理有效,完完全全是个学习的小主人。行动有方向,计划有实效,准备做充分,何愁不能满载而归? 四、导读的方法举偶 (一)激趣导入显艺术 导入一组阅读文本,好似引领学生去见一位陌生人,第一印象尤为重要。或使学生对其产生好感,或产生熟悉感、亲切感,通过引导对本组课文产生“一见钟情”之效果,激发深入学习课文的兴趣。 1.聊谈唤起生活体验--牵起情感线。拉家常最是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课堂上“拉家常”也能产生这样的效果。“你的童年生活里有过让人激动的时刻吗?是不是也有挺幼稚的镜头或是最尴尬的镜头呢?幸福地回忆你过去的日子,把你的童年趣事与我们一起分享。”“假期里,你去过什么风景优美的地方吗?那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养过小动物吗?介绍一下它吧。如果没养过,也可以说说你曾经想养的小动物。”……就是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聊谈话题,这样亲切的对话交流,在不知不觉中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起了学生想亲近该组课文的情感,为一组课文的学习打下了温暖的情感底色。 2.欣赏燃起阅读期待--搭建图文桥。未见其人,先观其形。形象大于思维。在进入一组课文的学习之前,欣赏相关的图片资料,欣赏相关的音像作品,通过声、形、色的展示,让学生知道一点点,期待一大半,清晰一点点,模糊一大片,燃起阅读期待,为继续学习作好文章。如进入祖国山水单元的学习,可先展示一些祖国大江南北奇丽景色的照片或短片介绍;异国风情异域文化单元可展示异国他乡极具异域特色的风光图片或风俗文化方面的文字或音像资料;神奇的大自然,走进西部,科学技术的威力等等主题单元都可以尝试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事先亲近相关资料,激发浓厚的阅读和探究兴趣。 3.质疑激起探究欲望:体验“疑”之趣。曾听说一位美术教师在课即将结束时神秘地向学生发问:维纳斯的衣裙为何掉到肩膀处就不再掉下去了呢?问完便干脆利落宣布下课。可他的学生却因此而陷入狂热的追求中,追着拉着向老师寻求答案。寻求未果,当然是怀着浓烈的求知欲望等待下一节课的到来。看,这就是疑问的魅力。一组课文的导读也可进行如此匠心独运的质疑激趣。“一个人临死最牵挂的往往是什么?财富?亲人?也许是的。可是有这样一个人,他临死前念念不忘的却是那点在油灯里不值一个铜板的一茎灯草,这个人是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人想打电话告诉人一件事,结果一句话能讲清的事却打了几个小时的电话,这个人是怎样打的电话,他电话打得是否合理?”“你相信木头人会说话吗?你是否见过小孩的手一摸会让枯枝开出艳丽的花朵?”……一个个奇怪的人物,一桩桩奇妙的事情,一串串神秘的疑问,怎能不让人为之兴奋,为之振动呢?就让我们抓住这宝贵的兴奋和振动,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为学好一组课文画下可生花的妙笔。 (二)把握文本主阵地 虽说文章的作用只是个例子而已,但我们的语文教学仍应相信文本的力量。以文章为根本,以课文文本源,依标扣本,扎扎实实进行语文教学,单元整组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导读需把握文本主阵地,兴趣导向主题文本,质疑源于主题文本,尤其要慎重用好文本。 1.先睹为快有心向--让触摸有温度。激趣导入后,学生往往迫不及待地想一睹文本的“芳容”。此时,我们应该及时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放手让学生先睹为快。要注意的是,睹不是无目的的,睹要睹得有意义。第一次接触文本的触摸式阅读需提醒学生关注语言文字,浅层次地感受语言的温度。用什么样的方式提醒并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呢?语言的引领是最好的途径。“让我们先睹为快,了解一下作家们分别对哪些动物情有独钟。”“读课文时想一想,哪个故事最吸引你?”“哪一处的描写让你印象深刻?”……这样只言片语的提醒,并不会减弱也不会冲淡学生的阅读兴趣,只会使文本的触摸有可感知的温度。 2.一吐为快有话题--让交流有价值。虽然只是触摸式阅读,但学生仍有许多话要说,说什么呢?想到什么说什么吗?显然不行。因为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差异,如果随意地说,说到哪里算哪里,那么优秀学生的交流往往会剥夺了大部分学生思维的权利,无意中侵占了同伴思维的空间,一吐为快将吐得漫无边际。如果为“一吐为快”提供一个交流话题,相信会有不同的效果出现。话题可以抛在触摸文本之前,也可在之后。“走近伟人毛泽东”一组可以参考这样的交流话题:“看看伟人毛泽东在不同的课文里分别是以什么样的身份出现在我们眼前的。你是从哪里得出结论的。”“祖国的大好河山”一组可以对“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游赏方式游览这一景点的,你喜欢哪一种游赏方式”这一话题进行交流。“思乡游子情”一组可以让学生找找表达或寄托思乡情的思乡之物并进行交流。学生初读后的感受最真切最质朴,最是能体现他的阅读能力,迸发出他阅读收获带来的快乐。笔者还尝试过这样的交流:你去哪儿一睹为快了?你了解到了什么?……真切的感受吸引了其余没有去此处一睹为快的学生的阅读欲望,产生了阅读的共振磁场,趣味盎然。 总之,每组文本的触摸式阅读之后,适宜用提供一个学生可以从文本中轻易触摸到的话题的方式进行交流,对话才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三)读好单元提示语 一个单元开始前的那段单元提示语总那样吸引我们的眼球,语言总是那样亲切而简练,短小而精悍。它犹如一盏明灯,指引老师和学生准确地把握一组课文学习的方向;它还不止是一盏明灯,它同时是一盏充满智慧的灯,照亮我们学习语文的心。读好单元提示语,对学好一组课文的价值不容忽视。提示语一般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常以亲切交谈式或娓娓道来式提示本单元主题,第二部分通常以精练的语言提示学习目标及学习方法。如何读好这两个部分以发挥提示语的价值,我们进行了尝试。提示语的第一部分一般在导入过程中读,不同的读法发挥的作用也迥然。 获得信息明确主题:单元提示语文字虽少可信息量却不少,它往往通过简短的表述让读者获取一些信息的同时告诉我们单元主题。“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读到说明性文章。”这是在间接提示我们本组课文是说明性文章。“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这是在告诉我们读书的好处,也暗含了本组课文的主题与读书有关。“你一定听过或读过孙悟空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诸葛亮的故事……”这是在引领我们走进我国古典名著的世界,让我们熟悉更多名著里的典型人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相信可以获得一些信息并明确学习主题。 提示语第二部分的操作一般放在触摸式阅读交流之后,可以通过自主阅读明确一组课文的目标。一是明确学习目标;二是获取学习方法;三是找到行动方向;四是调整生活视角。 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既是个老话题,又是个新方式,在纵深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在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的今天,单元主题教学显现了其潜在的魅力与价值。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在整体推动平凉阅读和平凉课改的今天,用初中语文单元阅读导读教学为切入点,开启了平凉单元阅读教学的历程。语文单元主题教学、数学单元主题教学、物理单元主题教学,... ...。雨后春笋般发芽的各科单元主题教学必将生长在平凉中小学的课堂上,或许这就是初中语文单元阅读导读教学的价值所在。
随着 教育 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现代教育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入教育的各个领域,全方位地冲击着教育的各个方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现代教育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青少年现代教育技术创新能力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青少年创新意识
“好奇”是青少年学生的天性,是创新意识的潜能,我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功能强大的平台,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营造创新氛围,激发他们的创造动机,使他们敢于幻想,大胆创新,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比如,在教学初一几何“角的比较”时,先用CAI将两个角进行叠合,直观地展示叠合的全过程,得出角的大小,使学生掌握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的这一 方法 ;再用CAI在刚才的两个角的图上闪现电子量角器,让学生观察得出这两个角的度数,从而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通过以上的演示,学生很自然地了解了角的比较的过程、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青少年学生的 创新思维
开放性问题,可提高学生开放性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更为开放,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开创性地获取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探究性活动“制作长方体开关的包装盒”时,先让学生观察现有的长方体纸盒产品的各个面的平行、垂直关系;拆开后,观察其展开图的形状;再复原,在复原的过程中,观察它的粘接方法。然后,学生画出草图,再用计算机画出展开图,并在展开图上进行美术设计。最后将设计图用彩色喷墨打印机打印出来。这样,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大胆地设计、勇于创新、勇于实践。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优美的语言、美观的书写、新颖的形式、清晰的解题步骤,都会给学生愉悦的感情体验,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到创新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创造灵感。如在教学几何证明题的格式时,先让学生自学,找出几何证明题的格式,然后,选取一道题,将它的解题过程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通过活动,更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在解决了数学问题的同时,又给学生创造的机会,同时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这就打破了数学教学沉闷的常规,将数学趣味性、美学性和创造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现,而一扫数学的枯燥。
四、结语
实践证明,数学教学虽然是严谨的,但并非一成不变的。在教学中大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纸质教材所面临挑战和策略研究
一、前言
近十年来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迅猛,教育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被开发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本世纪初,多媒体技术开始被引入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PPt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黑板+粉笔+课本”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更多的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手段开展教学。通过使用课件,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更为直观的展现给学生;通过使用多媒体播放器(MediaPlayer,RealPlayer,暴风影音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直接播放音频视频文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网络技术 的快速发展帮助教师实现了在教室内直接点击链接上网,为学生展示和提供更多的学习内容。近年来,无线Wifi逐渐覆盖校园,MOOCs,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被广泛的应用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弹幕”等新型交流方式也开始被引入,教学过程中师生实时交流得以实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获取知识,随时随地 学习英语 (learnanytime,learnanywhere)。然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广泛使用也导致了教学中一些“诟病”的出现,例如: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离开课件不会讲课或上课就是带领学生浏览课件;学生课上忙于浏览课件,不做笔记,被动学习等现象。最令人担忧的是: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材的角色变得十分尴尬。尽管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学英语类教材不断更新,教材种类不断增多,教材内容极大丰富,但是对于教师而言,教材似乎已成为“鸡肋”,很多教师抱怨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太多、教材框架设计不合理,“越来越不知该讲什么内容了”。学生觉得外语教材“花架子”太多,没有内容,他们从中学不到什么有用的知识,教材对他们来说可有可无,这种现状不得不令人担忧。外语类教材如何能在现代教育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得以生存和发展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深思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从大学英语教师的角度探究如何将教材使用和新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相结合,更好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师授课水平。
二、大学英语教材使用现状调查研究
《大学英语课教学指南》(修订稿,2015,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 文化 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为了配合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各大出版社纷纷邀请外语教学专家和名师编写新教材,出版社之间的教材大战愈演愈烈,教材门类不断增多,从最初的一本英语教材发展到现在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拓展教程、阅读教程、听力教程、视听说教程、写作教程以及各种配有网络学习卡的大学英语教材)。面对如此种类繁多的教材,教师和学生都一时无法适应,不知如何有效使用,进而出现了有的教材过度使用却效果不好,有的教材学生购买后从未使用过甚至全套退回教材科的现象。以内蒙古 财经 大学大学英语教材使用情况为例,本学年我们为大一新生订购了英语综合教程,视听说教程和 快速阅读 三类教材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按照最新修订的《2015年内蒙古财经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简称《2015教学方案》),大学英语课程应在三个学期完成,每学期4学分,共计12学分。学分较《2014教学方案》减少了4个学分,68学时。那么如何在学分压缩、学时减少的现状下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有效将实体纸质教材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相结合是广大外语教师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三、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环境下教师教材使用策略探究
《指南》提出“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就其人文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这一交流工具,除了学习、交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专业信息之外,还要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工具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提升和拓展,主要目的是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大学英语的工具性也体现在专门用途英语上,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和专业或未来工作有关的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获得在学术或职业领域进行学术交流的相关能力。”
(一)慎重选择单元教学主题
如上所述,当今时代网络技术高度发展,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源。课本上所出现的素材以及相关主题内容都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到海量的相关信息。推特(Twitter)、微信(Wechat)、QQ等网络实时交流工具的使用加速了信息更新的速度,信息传播瞬息万变,很可能今天的话题就会淹没在明天的信息海洋中,因此,每本教材前言中所提到的所谓“选题新颖“、“具有很强的实时性、时代性”的说法是不妥当的,这样的选题定位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现实,或无深度可循,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材采用主题模式开展单元教学的思路无疑是正确的,但主题选择需慎重对待。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教材中引入一些经久不衰的主题(爱情、亲情、战争、和平等),再配之以经典的文学作品(节选、改写过的英美文学作品)或是一些能引人深思的美文、诗歌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语言之美,引导他们去探究主题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背景,久而久之他们会主动阅读一些好的文学作品,逐渐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二)合理设计每个单元内容框架
通过对大学英语类教材内容框架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尽管叫法不一,目前所有大学英语教材都将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划分为课文导入(lead-in); 文章 阅读(readandexplore),这部分由两篇课文组成(textAandtextB,课文A为该单元的主课文,课文B为辅读课文,往往不被列入课堂教学时间内);每篇课文后配有相应的词汇练习和阅读理解问题;最后一部分是写作练习(writingpractice)。教师在安排教学时间时,往往设定2周完成1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如何在2周内完成如此多的教学内容的确是一个令教师们很头痛的问题。因此,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每个单元的教学往往是流于形式,教师匆匆赶课,教学重点不明确,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知之甚少,往往是学后一单元时就已经把前面学得知识忘在了脑后。针对这种现状,笔者建议教材编写者在设计每个单元内容框架时,不一定非要面面俱到,既提供课文又设计练习。而是要充分考虑到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在每个单元主题下,通过互联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章链接、内容简介或导读,并设计相应的启发性练习和活动,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呈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引导学生自主的开展探究性学习。例如,教材编写者可以将部分教学内容、文化背景知识等制作成微课,网络公开课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各类资源和辅助。课上教师可以借助于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学习内容,引发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进而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中的人文性要求。
(三)根据教学目标编写分层次、个性化教材
当今时代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革新日新月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教材编写和使用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教材编写的综合性。即,目前大学英语教材种类过于细化,重复内容较多,应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微课、MOOCs以及云技术等)将教材分类进行整合,要充分体现教材内容的综合性,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纸质教材之外的更多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拓宽知识视野;更避免了教材的重复性浪费,减少了学生用于购买大学英语类教材的费用。同时,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可以编写适用于不同层次、满足不同学习需求的教材。针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工具性需求,可以编写通用学术英语类教材和专门用途英语类教材;针对大学英语的人文性需求,可以编写通用英语教材或阅读教材来实现增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四、结束语
未来,随着互联网宽带网速的提速和资费的下降,中国和世界各国的距离将不断缩短,各国间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交流必将更为密切;无线Wifi将逐渐覆盖校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将会更多的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应用。英语的重要性在未来将更为凸显,未来的大学英语教学必将面临新的挑战和变革。其中如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科学合理的使用教材拓宽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依然是我们未来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小学教学装备应用
一、加强教学实践研究,探索教学新模式
1.加强教学实践研究,多样性创设学习情境。
我们应遵循教育规律、特性,充分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依托常规实验仪器设备设计实验;借助实物材料设计实验;运用多媒体演示虚拟实验;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自制玩教具等形式的评选活动。这些教学活动能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学习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探索教学新模式。
我们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为多样的教学模式创造条件,以达成课程目标。
(1)动态演示模式。
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以直观、动态的演示效果创设有趣逼真的教学情境,既能调动学生的感官,又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自然能提高其接受知识的能力。如在讲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可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实景展示月夜的荷塘景色,其鲜艳的色彩、生动的实景、真实的效果让学生身临其境。这种直观形象地再现文字描写的表现模式,让学生思维从感性升华为理性,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
(2)自主探究模式。
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的强大资源,就能变教为导,达成学生自我探究的教学效果。以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变阻器”一节为例,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了变阻器的原理,再展示变阻器实物,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了解变阻器在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运用“电脑”中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进行实验,以探究不同方案的效果。这样,就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学习,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协作学习模式。
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网络搜集学习资料,互相协作,实地调查,写成研究 报告 ,并利用网络与校外专家、学者和教师进行交流,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了教育教学模式的改变,优化了教学手段,改进了 教学方法 ,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应有的作用。1.发展学生的素质。
(1)改变 学习方法 。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可创设有趣的教学环境,使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其提高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能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学生可利用多媒体相互交流学习信息,研究学习方法,拓宽学习 渠道 ,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
(3)提高信息接受能力。
学生以多媒体为媒介,拓宽获取知识的范围,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自然能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习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能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接收处理信息的能力。
2.提高教师的素质。
(1)转变教学方法。
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过程中,教师由传统“灌输式”教学中的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变“教”为“导”,能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学习,很容易达成课程目标。
(2)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可实现直观教学,能轻易呈现教学重难点。同时,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制作的课件能补充相关知识,拓宽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消化和理解知识。
(3)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能让教师通过网络快速获取资料,提高教学效率,改善备课方式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制作的课件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并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三、 总结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巧妙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可突破时空的限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可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可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进而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有关关于现代教育的论文推荐:
1. 现代教育基础论文
2. 中国现代教育论文
3. 中国现代教育问题论文
4. 现代教育基础论文
5.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论文
6. 有关现代教育小学数学论文
7.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论文
8. 关于教育评价的论文范文
228 浏览 2 回答
101 浏览 4 回答
118 浏览 2 回答
94 浏览 4 回答
204 浏览 3 回答
228 浏览 2 回答
107 浏览 3 回答
94 浏览 3 回答
279 浏览 3 回答
118 浏览 3 回答
104 浏览 3 回答
178 浏览 3 回答
134 浏览 3 回答
326 浏览 3 回答
353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