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单元主题式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

单元主题式教学论文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应用主题式教学实践论文

摘要: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较为丰富,且实践性强。而采取主题式教学模式则能够激发出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为此,笔者从简述主题式教学的定义及应用基本要求入手,重点针对主题式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践应用加以分析。

关键词: 主题式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课程;实践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无论是我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工作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算机技术作为人生存于社会的必要的、基本的技能,越来越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广泛重视。对于高中生而言,计算机技术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成才十分重要,而众所周知,高中学习压力巨大,在一般情况下,信息技术课程一周只有一节课,而一节课的时间只有四十五分钟,并且越是到了期中期末考试的时候,信息技术课程还被其他课程挤压,而教育大纲中所规定学习的内容也比较繁杂。因此,如何在有效的时间中,让学生更多的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是摆在每一位教师前面的重要难题。

一、主题式教学的定义及基本要求

(一)定义

主题式教学指的是将教学内容作为载体,将文本内涵作为主体,以系统化教学思想为指导,以教学主题为纽带,让学生所学习的各种知识相互融合、相互作用,进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知识而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因此,主题式教学模式是由设计教学主题及生成性思维引导这两个部分组成,且符合学生的性格发展规律,同时还具有合作性、开放性教学环境。此外,这种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及技能的体验,所以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学习积极性,并将学生的零散知识内容构建完整,继而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1]

(二)基本要求

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均处在一定发展阶段,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法,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及性格规律等,也和实际生活并不相符,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学习积极性。但是应用主题式教学模式,开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则能够很好地避免这些问题。在应用主题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要求:其一,所选择的主题要具有新颖性。即在选择教学主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班级学生的思维认知规律及性格特征,选择和学生实际生活及兴趣爱好相符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主题,开展教学活动。这样能够激发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其二,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要具有立体性。即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要包括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情感价值血目标及理论教学目标,同时还要明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学评价等;其三,所实施的教学主题要具有新颖性特点。即教师在实施教学主题的过程中,应巧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快速融入至教学氛围中,并逐步指导学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而在课堂结束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展开更深入的探索。[2]

二、主题式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一)确定主题教学的具体范围

在开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前,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征、学习能力以及教学内容,设计好主题教学目标,并明确主题教学范围。因为主题教学目标的设计以及教学范围的确定,对后续课程的开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学生所感兴趣的教学主题,就能够激发他们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主动性,进而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但是学生不感兴趣的教学主题,将会让学生丧失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积极性,最终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过程中,选择课堂教学主题时,应遵循新颖性及立体性原则,确定主题教学范围以及教学目标。[3]例如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手段,然后按照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以及学生所关注的最新热点话题,为学生制作信息技术改革以及信息技术创新历程的视频等,如计算机最先开始是由“埃尼阿克”发展而言,其占地面积为170m2,质量高达30吨,其后发展成平板电脑以及便携式上网本等。然后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作用及价值,并且感受到信息技术发展的巨大变化,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信息技术的创新及发展的必要性,继而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明确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有利之处及不良影响等,最终实现本章节教学目标。

(二)学生课程学习任务的`设计

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快速地融入至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开展主题式教学时,教师应巧设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以及信息技能的掌握及运用。[例如在《office办公软件———word文档》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office办公软件的学习时,应设计如下学习任务:word文档内文字编辑、图片编辑、文字排版、剪贴等。在此基础上,巧设比赛教学情境,以“校园生活”“家庭旅行”“我的梦想”等为主题,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宣传海报设计等,进行个人赛或小组对抗赛。在比赛期间,学生可按照自身的性格特征以及兴趣爱好等,自由地选择图片、艺术字以及文字排版等,以此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而教师积极观察每位学生的office软件操作情况,指导学生正确使用office软件。采取这种竞赛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充分展现出学生的性格色彩以及思维特征等,还能够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当学生完成了主题教学任务后,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主题学习表现以及实践操作情况,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客观地进行评价,并积极鼓励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积极情感因素。[5]例如:当结束了《word排版和设计》的教学内容后,笔者建议教师从学生的技术点、学习态度、作品创意以及整体排版效果等方面入手,充分运用“你所设计的作品十分有创意,很不错,但是如果在图片旁边添加适当的艺术字一定更加完美!”“不错!这海报设计得十分精致,但假设标题换一种排版方式将更好!”等语言,对学生所设计的作品进行客观地评价,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够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此外,在评定好学生所设计的作品后,教师可在班上展示部分学生的优秀设计作品等,让其他学生能够从中吸取更多的学习经验,继而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并实现自身综合能力的全方位发展。

三、结语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采用应用主题式教学模式,很好地适应了课程学习的需要。教师在此过程中,确定主题教学的具体范围,实行有效的教学情境,并且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这些手段相互结合,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些效率,让他们在有效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应用型的知识,因此,值得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启君.主题式教学———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因你而精彩[J].中小学电教(下),2013,11(09).

[2]林巧,李小红,王兰.对伊犁地区课改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反思与建议[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03).

[3]陈淑彦.主题式教学究竟是仙丹还是毒药———高中信息技术主题式教学的实践反思[J].中学课程资源,2008,04(09).

[4]柯清超,陈蕾.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发展———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13,11(08).

[5]郭小平,张文兰.高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适应性研究———行为改变与个人因素、环境因素的关系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3,12(07).

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是指以单元主题为线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围绕单元主题对阅读内容进行系统设计与整合的阅读教学形式。其教学首先是了解单元主题,制定单元阅读目标,然后进行单元导读教学,再根据导读教学的目标要求和单元主题,进行精读、略读,泛读、自读等,使课内外阅读内容相衔接,实现以阅读为线索的“大语文”阅读教学,较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阅读与学习能力,提高阅读素养、人文素养和语文素质。新课标推崇语文教学从精读走向略读,从单篇教学走向单元整组教学,重视知识点建构的过程,进行组块教学,模块教学,主题教学,而主题教学首推单元整组教学。教材是个例子,更是一个整体,初中学段部编版语文三年六册课本是一个大整体,每一册又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而每册教材的每个单元同样是围绕同一人文主题编写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无论是从编者的意图、教材的特点看,还是基于系统论教学的思想看,语文教学都应以整体的思想进行,突显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更为关键和根本的是——生命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 语文教学要从整体入手,引领学生在文本的整体背景上研读,最后回归整体,从而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随着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部编版教材在整体思想的引领下,单元整组教学、单元主题教学、群文阅读教学、课内外衔接海量阅读教学等整体阅读教学形式应运而生。本文就单元主题阅读(导读)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一、导读的价值判断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单元主题阅读教学,首先利用好单元导读课。单元主题导读课又叫单元整体感知课,在一个单元教学之前进行。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导读就是引导学生开展以阅读为核心的整体性、引领性阅读教学活动。由是观之,导读是一个整体感知的过程,也是一个阅读目标导向的过程,更是是一个自我调节和反思总结的阅读活动与阅读引领过程。导读可以让学生带着求知欲望去主动完成对以阅读为中心的知识与能力的自主建构,从而明确单元阅读文本的阅读与语文能力习得的目标,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习惯,构建基于文本的阅读策略,达到预期的阅读与语文能力的学习效果。其中兴趣激发是基点,是导读的根本所在;整体感知单元主题阅读内容是要点;引导课外阅读实践与资料积累是生长点。单元导读好似电影首映式,精彩镜头给你看一段,主要人物出场见见面,为的就是抓住你的心。这样的解读也从几个侧面阐述了导读的价值。 单元主题导读课具体策略可因学情、教情和单元阅读内容而异,但无论采用什么策略,单元阅读目标设计与落实、单元主题剖析与线索、学生多样化阅读与交流、文本整体感知与重点引领、课堂自主探究与合作、课堂训练反馈与评价、导读课对后续阅读教学的安排与要求等方面是必不可少的。 并通过上述流程,让学生达成整体感知单元阅读与学习专题、阅读与学习内容;整体把握单元主题阅读与学习要求;引导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与阅读资料积累;激发学生阅读与语文学习兴趣,孕育求知欲望的目的 二、单元主题的教学意蕴 初中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应具有基本的单元教学意识,以单元整体为出发点,同时兼顾单元内各篇选文的不同特点。单元阅读教学主题,如何设计?首先,应以教师为引导,带领学生展开对单元内各篇选文的研究性阅读,明晰每一篇选文的主题。最新“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共四篇课文:《邓稼先》记叙了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为国家成功研制原子弹等核武器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写了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的爱国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从中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前途充满信心以及作者无比强烈的民主自豪感。《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记叙了充满爱国热情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的事迹,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在学术上的卓越贡献和疾恶如仇、为祖国的安危英勇献身的凛然正气与高尚情操。《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记叙了鲁迅先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与人们眼中不同的,更和谐、更随和、更真实的鲁迅形象,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孙权劝学》记载孙权劝说吕蒙学习的故事。 其次,根据四篇课文揭示的文章主题:杰出人物的成就和襟怀,来激励学生树立梦想、坚定志向,学习伟大人物的优良精神品质,受到感染、熏陶,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念。“群星闪耀”这一单元的选文注重刻画人物的精神品质和理想信念。从选文看,这个单元主要讲述名人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名人风采。通过课内课外阅读名家伟人的人生经历,感受他们在细微之处、小事件中流露出的为人处世的真实,接受他们精神品质的洗礼,对于初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共六册,每册有六个单元,共36 个单元。每个单元均以单元主题阅读开局,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和地位可见一斑。下面梳理梳理六六三十六个单元的主题,其单元主题阅读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具有战略意义。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单元主题梳理 单元 册次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七年级(上) 四季美景 至爱亲情 学习生活 人生之舟 动物与人 想象之翼七年级(下) 群星闪耀 祖国之恋 凡人小事 修身正己 哲理之思 科幻探险八年级(上) 社会变化 生活记忆 美景依然 情感哲思 文明印迹 情操志趣八年级(下) 民风民俗 科技之光 养性怡情 思想光芒 江山多娇 情趣理趣九年级(上) 自然之音 砥砺思想 游目骋怀 青春年少 理想信念 人物百态九年级(下) 生活咏叹 人物画廊 家国之思 读书鉴赏 舞台人生 浩然正气 三、导读的目标思考 1.导趣 导读的宗旨永远是唯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这是导读存在的最根本意义,是导读的根,导读的魂。学生将花两周左右的时间学习一组课文,如同要与一位新朋友相处一般,第一眼就产生厌烦之情绪,两周如何能过得愉快?因此,单元整体感知一课让学生对整组课文的学习产生兴趣尤为要紧。唯有感兴趣,才能让其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去接触了解并感悟深入。如学习童话单元伊始,我们可以让学生聊聊说说自己看过的童话,印象最深的故事主人公及喜欢或敬佩他们的原因,极大地唤起交流的欲望,体验阅读收获得到展示的愉悦,进而告诉他们这两周我们将徜徉在神奇的童话世界里,充分感受童话的魅力。学生热切的期待和兴奋的情绪可想而知。再如学习多彩的童年生活一组课文,进入单元学习之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引导交流童年最幼稚的镜头,最羞愧的镜头,最感动的镜头等等,唤起生活体验,激起阅读童年趣事的欲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与做事的道理是相通的,兴趣被激发了,就如发动机进入了最优的工作状态,事半而功倍。 2.导读 就像品一道菜,端上来总不能操起筷子就动武,得先观色闻香饱饱眼鼻之福,聊谈一番之后总忍不得要先睹为快一番。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师再生动的言说也抵挡不住掀开盖头一睹课文芳容的冲动,何不闭口不言让学生沉浸在初次见面的喜悦与新奇之中。读吧,挑最感兴趣的读;看吧,选最吸引你的看。可以读课文,可以看插图,可以浏览全局,亦可细看品评一处。谓满园春色赏一番可好,折得一枝香在手更妙。 有人会担心,课文都看过一遍了,据点探究时会不会因为对课文有所了解了而失去兴趣呢?英国作家尤安.艾肯曾问读者: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未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了吧?我想我们的答案一定会惊人的一致。是的,我们不会因为此文见过一面而不愿再见,反而会因为曾经见过产生似曾相识的亲切感熟悉感好感,促使学生带着更浓烈的热情去读,带着要更深入地去了解它熟知它的冲动去读。 3.导学 一组阅读文本的学习,总有一种适合学好它的方法。学语文重积累,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终极目标,而积累一种学法尤为可贵。单元导语虽寥寥数语但却暗藏天机。读好导语不仅能极准确地把握学习本组课文的人文目标工具目标,还能引领学生参悟学法。以五下教材为例,不同主题单元的导语都有学习方法提示,如“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等等。学生通过读好单元导语,多了一份理性思考,也多了一份阅读期盼。学习目标确立起来的同时,学习方法也已心中有数,找到了学习方法就如手中持有一盏明灯,不会迷失方向,导学,导明方向,导出方法,学习之路才能充实。 4.导行 阅读一组文本就如进行一次远足旅行,为了能用心灵去旅行,收获一路好风景,需做足准备,做好铺垫。导趣是情绪铺垫,导学是方法铺垫,那么导行就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铺垫。“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我们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学习,为了使我们的学习更有效更有趣,我们可以做些怎样的准备呢?”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我想去搜集名人读书故事,看看他们读书有没有好方法。”“我觉得可以提前到乡下走走,领略一番乡村风情。”“我要认真听别人的对话,看看他们说话有什么独特的艺术。”……我们会发现,面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学生挺会安排,很有思想,准备工作策划得合理有效,完完全全是个学习的小主人。行动有方向,计划有实效,准备做充分,何愁不能满载而归? 四、导读的方法举偶 (一)激趣导入显艺术 导入一组阅读文本,好似引领学生去见一位陌生人,第一印象尤为重要。或使学生对其产生好感,或产生熟悉感、亲切感,通过引导对本组课文产生“一见钟情”之效果,激发深入学习课文的兴趣。 1.聊谈唤起生活体验--牵起情感线。拉家常最是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课堂上“拉家常”也能产生这样的效果。“你的童年生活里有过让人激动的时刻吗?是不是也有挺幼稚的镜头或是最尴尬的镜头呢?幸福地回忆你过去的日子,把你的童年趣事与我们一起分享。”“假期里,你去过什么风景优美的地方吗?那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养过小动物吗?介绍一下它吧。如果没养过,也可以说说你曾经想养的小动物。”……就是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聊谈话题,这样亲切的对话交流,在不知不觉中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起了学生想亲近该组课文的情感,为一组课文的学习打下了温暖的情感底色。 2.欣赏燃起阅读期待--搭建图文桥。未见其人,先观其形。形象大于思维。在进入一组课文的学习之前,欣赏相关的图片资料,欣赏相关的音像作品,通过声、形、色的展示,让学生知道一点点,期待一大半,清晰一点点,模糊一大片,燃起阅读期待,为继续学习作好文章。如进入祖国山水单元的学习,可先展示一些祖国大江南北奇丽景色的照片或短片介绍;异国风情异域文化单元可展示异国他乡极具异域特色的风光图片或风俗文化方面的文字或音像资料;神奇的大自然,走进西部,科学技术的威力等等主题单元都可以尝试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事先亲近相关资料,激发浓厚的阅读和探究兴趣。 3.质疑激起探究欲望:体验“疑”之趣。曾听说一位美术教师在课即将结束时神秘地向学生发问:维纳斯的衣裙为何掉到肩膀处就不再掉下去了呢?问完便干脆利落宣布下课。可他的学生却因此而陷入狂热的追求中,追着拉着向老师寻求答案。寻求未果,当然是怀着浓烈的求知欲望等待下一节课的到来。看,这就是疑问的魅力。一组课文的导读也可进行如此匠心独运的质疑激趣。“一个人临死最牵挂的往往是什么?财富?亲人?也许是的。可是有这样一个人,他临死前念念不忘的却是那点在油灯里不值一个铜板的一茎灯草,这个人是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人想打电话告诉人一件事,结果一句话能讲清的事却打了几个小时的电话,这个人是怎样打的电话,他电话打得是否合理?”“你相信木头人会说话吗?你是否见过小孩的手一摸会让枯枝开出艳丽的花朵?”……一个个奇怪的人物,一桩桩奇妙的事情,一串串神秘的疑问,怎能不让人为之兴奋,为之振动呢?就让我们抓住这宝贵的兴奋和振动,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为学好一组课文画下可生花的妙笔。 (二)把握文本主阵地 虽说文章的作用只是个例子而已,但我们的语文教学仍应相信文本的力量。以文章为根本,以课文文本源,依标扣本,扎扎实实进行语文教学,单元整组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导读需把握文本主阵地,兴趣导向主题文本,质疑源于主题文本,尤其要慎重用好文本。 1.先睹为快有心向--让触摸有温度。激趣导入后,学生往往迫不及待地想一睹文本的“芳容”。此时,我们应该及时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放手让学生先睹为快。要注意的是,睹不是无目的的,睹要睹得有意义。第一次接触文本的触摸式阅读需提醒学生关注语言文字,浅层次地感受语言的温度。用什么样的方式提醒并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呢?语言的引领是最好的途径。“让我们先睹为快,了解一下作家们分别对哪些动物情有独钟。”“读课文时想一想,哪个故事最吸引你?”“哪一处的描写让你印象深刻?”……这样只言片语的提醒,并不会减弱也不会冲淡学生的阅读兴趣,只会使文本的触摸有可感知的温度。 2.一吐为快有话题--让交流有价值。虽然只是触摸式阅读,但学生仍有许多话要说,说什么呢?想到什么说什么吗?显然不行。因为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差异,如果随意地说,说到哪里算哪里,那么优秀学生的交流往往会剥夺了大部分学生思维的权利,无意中侵占了同伴思维的空间,一吐为快将吐得漫无边际。如果为“一吐为快”提供一个交流话题,相信会有不同的效果出现。话题可以抛在触摸文本之前,也可在之后。“走近伟人毛泽东”一组可以参考这样的交流话题:“看看伟人毛泽东在不同的课文里分别是以什么样的身份出现在我们眼前的。你是从哪里得出结论的。”“祖国的大好河山”一组可以对“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游赏方式游览这一景点的,你喜欢哪一种游赏方式”这一话题进行交流。“思乡游子情”一组可以让学生找找表达或寄托思乡情的思乡之物并进行交流。学生初读后的感受最真切最质朴,最是能体现他的阅读能力,迸发出他阅读收获带来的快乐。笔者还尝试过这样的交流:你去哪儿一睹为快了?你了解到了什么?……真切的感受吸引了其余没有去此处一睹为快的学生的阅读欲望,产生了阅读的共振磁场,趣味盎然。 总之,每组文本的触摸式阅读之后,适宜用提供一个学生可以从文本中轻易触摸到的话题的方式进行交流,对话才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三)读好单元提示语 一个单元开始前的那段单元提示语总那样吸引我们的眼球,语言总是那样亲切而简练,短小而精悍。它犹如一盏明灯,指引老师和学生准确地把握一组课文学习的方向;它还不止是一盏明灯,它同时是一盏充满智慧的灯,照亮我们学习语文的心。读好单元提示语,对学好一组课文的价值不容忽视。提示语一般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常以亲切交谈式或娓娓道来式提示本单元主题,第二部分通常以精练的语言提示学习目标及学习方法。如何读好这两个部分以发挥提示语的价值,我们进行了尝试。提示语的第一部分一般在导入过程中读,不同的读法发挥的作用也迥然。 获得信息明确主题:单元提示语文字虽少可信息量却不少,它往往通过简短的表述让读者获取一些信息的同时告诉我们单元主题。“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读到说明性文章。”这是在间接提示我们本组课文是说明性文章。“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这是在告诉我们读书的好处,也暗含了本组课文的主题与读书有关。“你一定听过或读过孙悟空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诸葛亮的故事……”这是在引领我们走进我国古典名著的世界,让我们熟悉更多名著里的典型人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相信可以获得一些信息并明确学习主题。 提示语第二部分的操作一般放在触摸式阅读交流之后,可以通过自主阅读明确一组课文的目标。一是明确学习目标;二是获取学习方法;三是找到行动方向;四是调整生活视角。 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既是个老话题,又是个新方式,在纵深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在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的今天,单元主题教学显现了其潜在的魅力与价值。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在整体推动平凉阅读和平凉课改的今天,用初中语文单元阅读导读教学为切入点,开启了平凉单元阅读教学的历程。语文单元主题教学、数学单元主题教学、物理单元主题教学,... ...。雨后春笋般发芽的各科单元主题教学必将生长在平凉中小学的课堂上,或许这就是初中语文单元阅读导读教学的价值所在。

随着 教育 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现代教育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入教育的各个领域,全方位地冲击着教育的各个方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现代教育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青少年现代教育技术创新能力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青少年创新意识

“好奇”是青少年学生的天性,是创新意识的潜能,我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功能强大的平台,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营造创新氛围,激发他们的创造动机,使他们敢于幻想,大胆创新,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比如,在教学初一几何“角的比较”时,先用CAI将两个角进行叠合,直观地展示叠合的全过程,得出角的大小,使学生掌握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的这一 方法 ;再用CAI在刚才的两个角的图上闪现电子量角器,让学生观察得出这两个角的度数,从而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通过以上的演示,学生很自然地了解了角的比较的过程、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青少年学生的 创新思维

开放性问题,可提高学生开放性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更为开放,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开创性地获取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探究性活动“制作长方体开关的包装盒”时,先让学生观察现有的长方体纸盒产品的各个面的平行、垂直关系;拆开后,观察其展开图的形状;再复原,在复原的过程中,观察它的粘接方法。然后,学生画出草图,再用计算机画出展开图,并在展开图上进行美术设计。最后将设计图用彩色喷墨打印机打印出来。这样,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大胆地设计、勇于创新、勇于实践。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优美的语言、美观的书写、新颖的形式、清晰的解题步骤,都会给学生愉悦的感情体验,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到创新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创造灵感。如在教学几何证明题的格式时,先让学生自学,找出几何证明题的格式,然后,选取一道题,将它的解题过程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通过活动,更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在解决了数学问题的同时,又给学生创造的机会,同时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这就打破了数学教学沉闷的常规,将数学趣味性、美学性和创造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现,而一扫数学的枯燥。

四、结语

实践证明,数学教学虽然是严谨的,但并非一成不变的。在教学中大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纸质教材所面临挑战和策略研究

一、前言

近十年来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迅猛,教育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被开发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本世纪初,多媒体技术开始被引入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PPt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黑板+粉笔+课本”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更多的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手段开展教学。通过使用课件,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更为直观的展现给学生;通过使用多媒体播放器(MediaPlayer,RealPlayer,暴风影音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直接播放音频视频文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网络技术 的快速发展帮助教师实现了在教室内直接点击链接上网,为学生展示和提供更多的学习内容。近年来,无线Wifi逐渐覆盖校园,MOOCs,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被广泛的应用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弹幕”等新型交流方式也开始被引入,教学过程中师生实时交流得以实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获取知识,随时随地 学习英语 (learnanytime,learnanywhere)。然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广泛使用也导致了教学中一些“诟病”的出现,例如: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离开课件不会讲课或上课就是带领学生浏览课件;学生课上忙于浏览课件,不做笔记,被动学习等现象。最令人担忧的是: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材的角色变得十分尴尬。尽管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学英语类教材不断更新,教材种类不断增多,教材内容极大丰富,但是对于教师而言,教材似乎已成为“鸡肋”,很多教师抱怨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太多、教材框架设计不合理,“越来越不知该讲什么内容了”。学生觉得外语教材“花架子”太多,没有内容,他们从中学不到什么有用的知识,教材对他们来说可有可无,这种现状不得不令人担忧。外语类教材如何能在现代教育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得以生存和发展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深思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从大学英语教师的角度探究如何将教材使用和新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相结合,更好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师授课水平。

二、大学英语教材使用现状调查研究

《大学英语课教学指南》(修订稿,2015,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 文化 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为了配合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各大出版社纷纷邀请外语教学专家和名师编写新教材,出版社之间的教材大战愈演愈烈,教材门类不断增多,从最初的一本英语教材发展到现在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拓展教程、阅读教程、听力教程、视听说教程、写作教程以及各种配有网络学习卡的大学英语教材)。面对如此种类繁多的教材,教师和学生都一时无法适应,不知如何有效使用,进而出现了有的教材过度使用却效果不好,有的教材学生购买后从未使用过甚至全套退回教材科的现象。以内蒙古 财经 大学大学英语教材使用情况为例,本学年我们为大一新生订购了英语综合教程,视听说教程和 快速阅读 三类教材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按照最新修订的《2015年内蒙古财经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简称《2015教学方案》),大学英语课程应在三个学期完成,每学期4学分,共计12学分。学分较《2014教学方案》减少了4个学分,68学时。那么如何在学分压缩、学时减少的现状下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有效将实体纸质教材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相结合是广大外语教师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三、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环境下教师教材使用策略探究

《指南》提出“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就其人文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这一交流工具,除了学习、交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专业信息之外,还要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工具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提升和拓展,主要目的是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大学英语的工具性也体现在专门用途英语上,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和专业或未来工作有关的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获得在学术或职业领域进行学术交流的相关能力。”

(一)慎重选择单元教学主题

如上所述,当今时代网络技术高度发展,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源。课本上所出现的素材以及相关主题内容都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到海量的相关信息。推特(Twitter)、微信(Wechat)、QQ等网络实时交流工具的使用加速了信息更新的速度,信息传播瞬息万变,很可能今天的话题就会淹没在明天的信息海洋中,因此,每本教材前言中所提到的所谓“选题新颖“、“具有很强的实时性、时代性”的说法是不妥当的,这样的选题定位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现实,或无深度可循,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材采用主题模式开展单元教学的思路无疑是正确的,但主题选择需慎重对待。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教材中引入一些经久不衰的主题(爱情、亲情、战争、和平等),再配之以经典的文学作品(节选、改写过的英美文学作品)或是一些能引人深思的美文、诗歌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语言之美,引导他们去探究主题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背景,久而久之他们会主动阅读一些好的文学作品,逐渐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二)合理设计每个单元内容框架

通过对大学英语类教材内容框架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尽管叫法不一,目前所有大学英语教材都将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划分为课文导入(lead-in); 文章 阅读(readandexplore),这部分由两篇课文组成(textAandtextB,课文A为该单元的主课文,课文B为辅读课文,往往不被列入课堂教学时间内);每篇课文后配有相应的词汇练习和阅读理解问题;最后一部分是写作练习(writingpractice)。教师在安排教学时间时,往往设定2周完成1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如何在2周内完成如此多的教学内容的确是一个令教师们很头痛的问题。因此,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每个单元的教学往往是流于形式,教师匆匆赶课,教学重点不明确,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知之甚少,往往是学后一单元时就已经把前面学得知识忘在了脑后。针对这种现状,笔者建议教材编写者在设计每个单元内容框架时,不一定非要面面俱到,既提供课文又设计练习。而是要充分考虑到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在每个单元主题下,通过互联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章链接、内容简介或导读,并设计相应的启发性练习和活动,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呈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引导学生自主的开展探究性学习。例如,教材编写者可以将部分教学内容、文化背景知识等制作成微课,网络公开课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各类资源和辅助。课上教师可以借助于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学习内容,引发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进而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中的人文性要求。

(三)根据教学目标编写分层次、个性化教材

当今时代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革新日新月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教材编写和使用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教材编写的综合性。即,目前大学英语教材种类过于细化,重复内容较多,应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微课、MOOCs以及云技术等)将教材分类进行整合,要充分体现教材内容的综合性,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纸质教材之外的更多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拓宽知识视野;更避免了教材的重复性浪费,减少了学生用于购买大学英语类教材的费用。同时,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可以编写适用于不同层次、满足不同学习需求的教材。针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工具性需求,可以编写通用学术英语类教材和专门用途英语类教材;针对大学英语的人文性需求,可以编写通用英语教材或阅读教材来实现增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四、结束语

未来,随着互联网宽带网速的提速和资费的下降,中国和世界各国的距离将不断缩短,各国间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交流必将更为密切;无线Wifi将逐渐覆盖校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将会更多的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应用。英语的重要性在未来将更为凸显,未来的大学英语教学必将面临新的挑战和变革。其中如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科学合理的使用教材拓宽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依然是我们未来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小学教学装备应用

一、加强教学实践研究,探索教学新模式

1.加强教学实践研究,多样性创设学习情境。

我们应遵循教育规律、特性,充分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依托常规实验仪器设备设计实验;借助实物材料设计实验;运用多媒体演示虚拟实验;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自制玩教具等形式的评选活动。这些教学活动能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学习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探索教学新模式。

我们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为多样的教学模式创造条件,以达成课程目标。

(1)动态演示模式。

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以直观、动态的演示效果创设有趣逼真的教学情境,既能调动学生的感官,又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自然能提高其接受知识的能力。如在讲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可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实景展示月夜的荷塘景色,其鲜艳的色彩、生动的实景、真实的效果让学生身临其境。这种直观形象地再现文字描写的表现模式,让学生思维从感性升华为理性,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

(2)自主探究模式。

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的强大资源,就能变教为导,达成学生自我探究的教学效果。以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变阻器”一节为例,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了变阻器的原理,再展示变阻器实物,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了解变阻器在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运用“电脑”中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进行实验,以探究不同方案的效果。这样,就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学习,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协作学习模式。

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网络搜集学习资料,互相协作,实地调查,写成研究 报告 ,并利用网络与校外专家、学者和教师进行交流,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了教育教学模式的改变,优化了教学手段,改进了 教学方法 ,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应有的作用。1.发展学生的素质。

(1)改变 学习方法 。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可创设有趣的教学环境,使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其提高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能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学生可利用多媒体相互交流学习信息,研究学习方法,拓宽学习 渠道 ,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

(3)提高信息接受能力。

学生以多媒体为媒介,拓宽获取知识的范围,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自然能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习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能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接收处理信息的能力。

2.提高教师的素质。

(1)转变教学方法。

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过程中,教师由传统“灌输式”教学中的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变“教”为“导”,能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学习,很容易达成课程目标。

(2)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可实现直观教学,能轻易呈现教学重难点。同时,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制作的课件能补充相关知识,拓宽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消化和理解知识。

(3)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能让教师通过网络快速获取资料,提高教学效率,改善备课方式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制作的课件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并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三、 总结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巧妙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可突破时空的限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可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可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进而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有关关于现代教育的论文推荐:

1. 现代教育基础论文

2. 中国现代教育论文

3. 中国现代教育问题论文

4. 现代教育基础论文

5.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论文

6. 有关现代教育小学数学论文

7.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论文

8. 关于教育评价的论文范文

主题单元式论文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应用主题式教学实践论文

摘要: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较为丰富,且实践性强。而采取主题式教学模式则能够激发出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为此,笔者从简述主题式教学的定义及应用基本要求入手,重点针对主题式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践应用加以分析。

关键词: 主题式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课程;实践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无论是我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工作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算机技术作为人生存于社会的必要的、基本的技能,越来越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广泛重视。对于高中生而言,计算机技术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成才十分重要,而众所周知,高中学习压力巨大,在一般情况下,信息技术课程一周只有一节课,而一节课的时间只有四十五分钟,并且越是到了期中期末考试的时候,信息技术课程还被其他课程挤压,而教育大纲中所规定学习的内容也比较繁杂。因此,如何在有效的时间中,让学生更多的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是摆在每一位教师前面的重要难题。

一、主题式教学的定义及基本要求

(一)定义

主题式教学指的是将教学内容作为载体,将文本内涵作为主体,以系统化教学思想为指导,以教学主题为纽带,让学生所学习的各种知识相互融合、相互作用,进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知识而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因此,主题式教学模式是由设计教学主题及生成性思维引导这两个部分组成,且符合学生的性格发展规律,同时还具有合作性、开放性教学环境。此外,这种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及技能的体验,所以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学习积极性,并将学生的零散知识内容构建完整,继而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1]

(二)基本要求

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均处在一定发展阶段,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法,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及性格规律等,也和实际生活并不相符,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学习积极性。但是应用主题式教学模式,开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则能够很好地避免这些问题。在应用主题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要求:其一,所选择的主题要具有新颖性。即在选择教学主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班级学生的思维认知规律及性格特征,选择和学生实际生活及兴趣爱好相符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主题,开展教学活动。这样能够激发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其二,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要具有立体性。即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要包括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情感价值血目标及理论教学目标,同时还要明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学评价等;其三,所实施的教学主题要具有新颖性特点。即教师在实施教学主题的过程中,应巧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快速融入至教学氛围中,并逐步指导学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而在课堂结束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展开更深入的探索。[2]

二、主题式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一)确定主题教学的具体范围

在开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前,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征、学习能力以及教学内容,设计好主题教学目标,并明确主题教学范围。因为主题教学目标的设计以及教学范围的确定,对后续课程的开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学生所感兴趣的教学主题,就能够激发他们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主动性,进而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但是学生不感兴趣的教学主题,将会让学生丧失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积极性,最终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过程中,选择课堂教学主题时,应遵循新颖性及立体性原则,确定主题教学范围以及教学目标。[3]例如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手段,然后按照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以及学生所关注的最新热点话题,为学生制作信息技术改革以及信息技术创新历程的视频等,如计算机最先开始是由“埃尼阿克”发展而言,其占地面积为170m2,质量高达30吨,其后发展成平板电脑以及便携式上网本等。然后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作用及价值,并且感受到信息技术发展的巨大变化,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信息技术的创新及发展的必要性,继而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明确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有利之处及不良影响等,最终实现本章节教学目标。

(二)学生课程学习任务的`设计

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快速地融入至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开展主题式教学时,教师应巧设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以及信息技能的掌握及运用。[例如在《office办公软件———word文档》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office办公软件的学习时,应设计如下学习任务:word文档内文字编辑、图片编辑、文字排版、剪贴等。在此基础上,巧设比赛教学情境,以“校园生活”“家庭旅行”“我的梦想”等为主题,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宣传海报设计等,进行个人赛或小组对抗赛。在比赛期间,学生可按照自身的性格特征以及兴趣爱好等,自由地选择图片、艺术字以及文字排版等,以此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而教师积极观察每位学生的office软件操作情况,指导学生正确使用office软件。采取这种竞赛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充分展现出学生的性格色彩以及思维特征等,还能够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当学生完成了主题教学任务后,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主题学习表现以及实践操作情况,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客观地进行评价,并积极鼓励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积极情感因素。[5]例如:当结束了《word排版和设计》的教学内容后,笔者建议教师从学生的技术点、学习态度、作品创意以及整体排版效果等方面入手,充分运用“你所设计的作品十分有创意,很不错,但是如果在图片旁边添加适当的艺术字一定更加完美!”“不错!这海报设计得十分精致,但假设标题换一种排版方式将更好!”等语言,对学生所设计的作品进行客观地评价,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够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此外,在评定好学生所设计的作品后,教师可在班上展示部分学生的优秀设计作品等,让其他学生能够从中吸取更多的学习经验,继而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并实现自身综合能力的全方位发展。

三、结语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采用应用主题式教学模式,很好地适应了课程学习的需要。教师在此过程中,确定主题教学的具体范围,实行有效的教学情境,并且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这些手段相互结合,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些效率,让他们在有效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应用型的知识,因此,值得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启君.主题式教学———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因你而精彩[J].中小学电教(下),2013,11(09).

[2]林巧,李小红,王兰.对伊犁地区课改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反思与建议[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03).

[3]陈淑彦.主题式教学究竟是仙丹还是毒药———高中信息技术主题式教学的实践反思[J].中学课程资源,2008,04(09).

[4]柯清超,陈蕾.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发展———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13,11(08).

[5]郭小平,张文兰.高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适应性研究———行为改变与个人因素、环境因素的关系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3,12(07).

大单元教学实践论文的写作一般要先确定选题和研究的问题,再通过文献综述、研究设计等步骤来完成。

1、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程或主题,并确定研究问题和目的。

2、在确定研究问题后,需要对相关的理论、实践和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形成对该问题深入的理解。

3、在综述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制定研究设计,明确研究方法、数据采集和分析等方面的具体操作流程。

4、根据研究设计,开展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要注意记录、整理和分析实践数据,收集案例和材料,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5、论文撰写:在实施研究后,需要根据实践数据和分析结果,撰写实践论文,包括摘要、导言、方法、研究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要注意逻辑性和连贯性,清晰地表达研究问题、方法、结果和结论。

大单元教学实践论文与普通论文的区别:

1、研究对象:大单元教学实践论文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具体的课程或主题,而普通论文的研究对象则可以是更广泛的领域或问题。

2、研究方法:大单元教学实践论文的研究方法包括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并需要考虑数据采集、分析和结果呈现等方面。而普通论文更注重理论研究和文献综述。

3、写作结构:大单元教学实践论文的写作结构通常包括介绍背景、研究目的、实施过程、数据分析和结论等部分,强调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可操作性和应用性。而普通论文的写作结构则更加灵活,可以根据研究问题和文体风格进行调整。

4、学术价值:大单元教学实践论文更注重教育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知识分享,其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提供指导教学实践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对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而普通论文更注重对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的探讨和总结,其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推动学科发展和理论创新。

当我们对一个问题研究之后,如何将其展现于众人面前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在这里我们结合具体的事例,给大家介绍科研的一个重要部分枣论文的一般格式及其注意事项。当然,要写出一篇好的论文,绝不是单单这么一个简要的介绍就够了,还需自己多写、多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涉及到学术论文的写作领域,那么怎样写学术论文、学术论文写作是怎样要求的、格式如何,下面就介绍一下学术论文的写作,希望能对您论文写作有所帮助。(一)题名(Title,Topic)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 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对这四方面的要求分述如下。1.准确得体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常见毛病是:过于笼统,题不扣文。关键问题在于题目要紧扣论文内容,或论文内容民论文题目要互相匹配、紧扣,即题要扣文,文也要扣题。这是撰写论文的基本准则。2.简短精炼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不过,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数少而影响题目对内容的恰当反映,在遇到两者确有矛盾时,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力求表达明确。 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3.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 命题时,若不考虑逻辑上有关外延和内涵的恰当运用,则有可能出现谬误,至少是不当。4.醒目论文题目虽然居于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醒目位置,但仍然存在题目是否醒目的问题,因为题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现的内容是否醒目,其产生的效果是相距甚远的。 有人对36种公开发行的医学科持期刊1987年发表的论文的部分标题,作过统计分析,从中筛选100条有错误的标题。在100条有错误的标题中,属于省略不当错误的占20%;属于介词使用不当错误的占12%)。在使用介词时产生的错误主要有:①省略主语枣第一人称代词不达意后,没有使用介词结构,使辅助成分误为主语;②需要使用介词时又没有使用;③不需要使用介词结构时使用。属主事的错误的占11%;属于并列关系使用不当错误的占9%;属于用词不当、句子混乱错误的各占9%,其它类型的错误,如标题冗长、文题不符、重复、歧意等亦时有发生。(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 and department)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厖。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三)摘要(Abstract)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论文摘要虽然要反映以上内容,但文字必须十分简炼,内容亦需充分概括,篇幅大小一般限制其字数不超过论文字数的5%。例如,对于6000字的一篇论文,其摘要一般不超出300字。论文摘要不要列举例证,不讲研究过程,不用图表,不给化学结构式,也不要作自我评价。 撰写论文摘要的常见毛病,一是照搬论文正文中的小标题(目录)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二是内容不浓缩、不概括,文字篇幅过长。(四)关键词(Key words)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 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建主题内容,但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或主题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纵观全文,先出能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或词汇,这些住处或词江,可以从论文标题中去找和选,也可以从论文内容中去找和选。例如上例,关键词选用了6个,其中前三个就是从论文标题中选出的,而后三个却是从论文内容中选取出来的。后三个关键词的选取,补充了论文标题所未能表示出的主要内容信息,也提高了所涉及的概念深度。需要选出,与从标题中选出的关键词一道,组成该论文的关键词组。关键词与主题词的运用,主要是为了适应计算机检索的需要,以及适应国际计算机联机检索的需要。一个刊物增加关键词这一项,就为该刊物提高引用率、增加知名度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五)引言(Intorduction)引言又称前言,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其写作内容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预期的结果及其在相关领域里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引言的文字不可冗长,内容选择不必过于分散、琐碎,措词要精炼,要吸引读者读下去。引言的篇幅大小,并无硬性的统一规定,需视整篇论文篇幅的大小及论文内容的需要来确定,长的可达700~800字或1000字左右,短的可不到100字。(六)正文(Main body)正文是一篇论文的本论,属于论文的主体,它占据论文的最大篇幅。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要求这一部分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明确。为了满足这一系列要求,同时也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人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自然段。每一逻辑段落可冠以适当标题(分标题或小标题)。段落和划分,应视论文性质与内容而定。编写要求页面要求:毕业论文须用A4(210×297)标准、70克以上白纸,一律采用单面打印;毕业论文页边距按以下标准设置:上边距为30mm,下边距为25mm,左边距和右边距为25mm;装订线为10mm,页眉16mm,页脚15mm。页眉:页眉从摘要页开始到论文最后一页,均需设置。页眉内容: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类本科毕业论文,居中,打印字号为5号宋体,页眉之下有一条下划线。页脚:从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页码编写方法为:第×页共×页,居中,打印字号为小五号宋体。前置部分从中文题名页起单独编页。字体与间距:毕业论文字体为小四号宋体,字间距设置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20磅。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论文格式,也是关系到毕业论文最终通过的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专业的老师指导,才能符合论文标准。

单元主题教学策略论文

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是指以单元主题为线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围绕单元主题对阅读内容进行系统设计与整合的阅读教学形式。其教学首先是了解单元主题,制定单元阅读目标,然后进行单元导读教学,再根据导读教学的目标要求和单元主题,进行精读、略读,泛读、自读等,使课内外阅读内容相衔接,实现以阅读为线索的“大语文”阅读教学,较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阅读与学习能力,提高阅读素养、人文素养和语文素质。新课标推崇语文教学从精读走向略读,从单篇教学走向单元整组教学,重视知识点建构的过程,进行组块教学,模块教学,主题教学,而主题教学首推单元整组教学。教材是个例子,更是一个整体,初中学段部编版语文三年六册课本是一个大整体,每一册又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而每册教材的每个单元同样是围绕同一人文主题编写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无论是从编者的意图、教材的特点看,还是基于系统论教学的思想看,语文教学都应以整体的思想进行,突显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更为关键和根本的是——生命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 语文教学要从整体入手,引领学生在文本的整体背景上研读,最后回归整体,从而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随着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部编版教材在整体思想的引领下,单元整组教学、单元主题教学、群文阅读教学、课内外衔接海量阅读教学等整体阅读教学形式应运而生。本文就单元主题阅读(导读)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一、导读的价值判断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单元主题阅读教学,首先利用好单元导读课。单元主题导读课又叫单元整体感知课,在一个单元教学之前进行。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导读就是引导学生开展以阅读为核心的整体性、引领性阅读教学活动。由是观之,导读是一个整体感知的过程,也是一个阅读目标导向的过程,更是是一个自我调节和反思总结的阅读活动与阅读引领过程。导读可以让学生带着求知欲望去主动完成对以阅读为中心的知识与能力的自主建构,从而明确单元阅读文本的阅读与语文能力习得的目标,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习惯,构建基于文本的阅读策略,达到预期的阅读与语文能力的学习效果。其中兴趣激发是基点,是导读的根本所在;整体感知单元主题阅读内容是要点;引导课外阅读实践与资料积累是生长点。单元导读好似电影首映式,精彩镜头给你看一段,主要人物出场见见面,为的就是抓住你的心。这样的解读也从几个侧面阐述了导读的价值。 单元主题导读课具体策略可因学情、教情和单元阅读内容而异,但无论采用什么策略,单元阅读目标设计与落实、单元主题剖析与线索、学生多样化阅读与交流、文本整体感知与重点引领、课堂自主探究与合作、课堂训练反馈与评价、导读课对后续阅读教学的安排与要求等方面是必不可少的。 并通过上述流程,让学生达成整体感知单元阅读与学习专题、阅读与学习内容;整体把握单元主题阅读与学习要求;引导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与阅读资料积累;激发学生阅读与语文学习兴趣,孕育求知欲望的目的 二、单元主题的教学意蕴 初中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应具有基本的单元教学意识,以单元整体为出发点,同时兼顾单元内各篇选文的不同特点。单元阅读教学主题,如何设计?首先,应以教师为引导,带领学生展开对单元内各篇选文的研究性阅读,明晰每一篇选文的主题。最新“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共四篇课文:《邓稼先》记叙了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为国家成功研制原子弹等核武器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写了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的爱国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从中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前途充满信心以及作者无比强烈的民主自豪感。《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记叙了充满爱国热情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的事迹,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在学术上的卓越贡献和疾恶如仇、为祖国的安危英勇献身的凛然正气与高尚情操。《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记叙了鲁迅先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与人们眼中不同的,更和谐、更随和、更真实的鲁迅形象,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孙权劝学》记载孙权劝说吕蒙学习的故事。 其次,根据四篇课文揭示的文章主题:杰出人物的成就和襟怀,来激励学生树立梦想、坚定志向,学习伟大人物的优良精神品质,受到感染、熏陶,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念。“群星闪耀”这一单元的选文注重刻画人物的精神品质和理想信念。从选文看,这个单元主要讲述名人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名人风采。通过课内课外阅读名家伟人的人生经历,感受他们在细微之处、小事件中流露出的为人处世的真实,接受他们精神品质的洗礼,对于初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共六册,每册有六个单元,共36 个单元。每个单元均以单元主题阅读开局,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和地位可见一斑。下面梳理梳理六六三十六个单元的主题,其单元主题阅读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具有战略意义。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单元主题梳理 单元 册次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七年级(上) 四季美景 至爱亲情 学习生活 人生之舟 动物与人 想象之翼七年级(下) 群星闪耀 祖国之恋 凡人小事 修身正己 哲理之思 科幻探险八年级(上) 社会变化 生活记忆 美景依然 情感哲思 文明印迹 情操志趣八年级(下) 民风民俗 科技之光 养性怡情 思想光芒 江山多娇 情趣理趣九年级(上) 自然之音 砥砺思想 游目骋怀 青春年少 理想信念 人物百态九年级(下) 生活咏叹 人物画廊 家国之思 读书鉴赏 舞台人生 浩然正气 三、导读的目标思考 1.导趣 导读的宗旨永远是唯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这是导读存在的最根本意义,是导读的根,导读的魂。学生将花两周左右的时间学习一组课文,如同要与一位新朋友相处一般,第一眼就产生厌烦之情绪,两周如何能过得愉快?因此,单元整体感知一课让学生对整组课文的学习产生兴趣尤为要紧。唯有感兴趣,才能让其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去接触了解并感悟深入。如学习童话单元伊始,我们可以让学生聊聊说说自己看过的童话,印象最深的故事主人公及喜欢或敬佩他们的原因,极大地唤起交流的欲望,体验阅读收获得到展示的愉悦,进而告诉他们这两周我们将徜徉在神奇的童话世界里,充分感受童话的魅力。学生热切的期待和兴奋的情绪可想而知。再如学习多彩的童年生活一组课文,进入单元学习之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引导交流童年最幼稚的镜头,最羞愧的镜头,最感动的镜头等等,唤起生活体验,激起阅读童年趣事的欲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与做事的道理是相通的,兴趣被激发了,就如发动机进入了最优的工作状态,事半而功倍。 2.导读 就像品一道菜,端上来总不能操起筷子就动武,得先观色闻香饱饱眼鼻之福,聊谈一番之后总忍不得要先睹为快一番。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师再生动的言说也抵挡不住掀开盖头一睹课文芳容的冲动,何不闭口不言让学生沉浸在初次见面的喜悦与新奇之中。读吧,挑最感兴趣的读;看吧,选最吸引你的看。可以读课文,可以看插图,可以浏览全局,亦可细看品评一处。谓满园春色赏一番可好,折得一枝香在手更妙。 有人会担心,课文都看过一遍了,据点探究时会不会因为对课文有所了解了而失去兴趣呢?英国作家尤安.艾肯曾问读者: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未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了吧?我想我们的答案一定会惊人的一致。是的,我们不会因为此文见过一面而不愿再见,反而会因为曾经见过产生似曾相识的亲切感熟悉感好感,促使学生带着更浓烈的热情去读,带着要更深入地去了解它熟知它的冲动去读。 3.导学 一组阅读文本的学习,总有一种适合学好它的方法。学语文重积累,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终极目标,而积累一种学法尤为可贵。单元导语虽寥寥数语但却暗藏天机。读好导语不仅能极准确地把握学习本组课文的人文目标工具目标,还能引领学生参悟学法。以五下教材为例,不同主题单元的导语都有学习方法提示,如“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等等。学生通过读好单元导语,多了一份理性思考,也多了一份阅读期盼。学习目标确立起来的同时,学习方法也已心中有数,找到了学习方法就如手中持有一盏明灯,不会迷失方向,导学,导明方向,导出方法,学习之路才能充实。 4.导行 阅读一组文本就如进行一次远足旅行,为了能用心灵去旅行,收获一路好风景,需做足准备,做好铺垫。导趣是情绪铺垫,导学是方法铺垫,那么导行就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铺垫。“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我们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学习,为了使我们的学习更有效更有趣,我们可以做些怎样的准备呢?”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我想去搜集名人读书故事,看看他们读书有没有好方法。”“我觉得可以提前到乡下走走,领略一番乡村风情。”“我要认真听别人的对话,看看他们说话有什么独特的艺术。”……我们会发现,面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学生挺会安排,很有思想,准备工作策划得合理有效,完完全全是个学习的小主人。行动有方向,计划有实效,准备做充分,何愁不能满载而归? 四、导读的方法举偶 (一)激趣导入显艺术 导入一组阅读文本,好似引领学生去见一位陌生人,第一印象尤为重要。或使学生对其产生好感,或产生熟悉感、亲切感,通过引导对本组课文产生“一见钟情”之效果,激发深入学习课文的兴趣。 1.聊谈唤起生活体验--牵起情感线。拉家常最是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课堂上“拉家常”也能产生这样的效果。“你的童年生活里有过让人激动的时刻吗?是不是也有挺幼稚的镜头或是最尴尬的镜头呢?幸福地回忆你过去的日子,把你的童年趣事与我们一起分享。”“假期里,你去过什么风景优美的地方吗?那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养过小动物吗?介绍一下它吧。如果没养过,也可以说说你曾经想养的小动物。”……就是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聊谈话题,这样亲切的对话交流,在不知不觉中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起了学生想亲近该组课文的情感,为一组课文的学习打下了温暖的情感底色。 2.欣赏燃起阅读期待--搭建图文桥。未见其人,先观其形。形象大于思维。在进入一组课文的学习之前,欣赏相关的图片资料,欣赏相关的音像作品,通过声、形、色的展示,让学生知道一点点,期待一大半,清晰一点点,模糊一大片,燃起阅读期待,为继续学习作好文章。如进入祖国山水单元的学习,可先展示一些祖国大江南北奇丽景色的照片或短片介绍;异国风情异域文化单元可展示异国他乡极具异域特色的风光图片或风俗文化方面的文字或音像资料;神奇的大自然,走进西部,科学技术的威力等等主题单元都可以尝试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事先亲近相关资料,激发浓厚的阅读和探究兴趣。 3.质疑激起探究欲望:体验“疑”之趣。曾听说一位美术教师在课即将结束时神秘地向学生发问:维纳斯的衣裙为何掉到肩膀处就不再掉下去了呢?问完便干脆利落宣布下课。可他的学生却因此而陷入狂热的追求中,追着拉着向老师寻求答案。寻求未果,当然是怀着浓烈的求知欲望等待下一节课的到来。看,这就是疑问的魅力。一组课文的导读也可进行如此匠心独运的质疑激趣。“一个人临死最牵挂的往往是什么?财富?亲人?也许是的。可是有这样一个人,他临死前念念不忘的却是那点在油灯里不值一个铜板的一茎灯草,这个人是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人想打电话告诉人一件事,结果一句话能讲清的事却打了几个小时的电话,这个人是怎样打的电话,他电话打得是否合理?”“你相信木头人会说话吗?你是否见过小孩的手一摸会让枯枝开出艳丽的花朵?”……一个个奇怪的人物,一桩桩奇妙的事情,一串串神秘的疑问,怎能不让人为之兴奋,为之振动呢?就让我们抓住这宝贵的兴奋和振动,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为学好一组课文画下可生花的妙笔。 (二)把握文本主阵地 虽说文章的作用只是个例子而已,但我们的语文教学仍应相信文本的力量。以文章为根本,以课文文本源,依标扣本,扎扎实实进行语文教学,单元整组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导读需把握文本主阵地,兴趣导向主题文本,质疑源于主题文本,尤其要慎重用好文本。 1.先睹为快有心向--让触摸有温度。激趣导入后,学生往往迫不及待地想一睹文本的“芳容”。此时,我们应该及时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放手让学生先睹为快。要注意的是,睹不是无目的的,睹要睹得有意义。第一次接触文本的触摸式阅读需提醒学生关注语言文字,浅层次地感受语言的温度。用什么样的方式提醒并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呢?语言的引领是最好的途径。“让我们先睹为快,了解一下作家们分别对哪些动物情有独钟。”“读课文时想一想,哪个故事最吸引你?”“哪一处的描写让你印象深刻?”……这样只言片语的提醒,并不会减弱也不会冲淡学生的阅读兴趣,只会使文本的触摸有可感知的温度。 2.一吐为快有话题--让交流有价值。虽然只是触摸式阅读,但学生仍有许多话要说,说什么呢?想到什么说什么吗?显然不行。因为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差异,如果随意地说,说到哪里算哪里,那么优秀学生的交流往往会剥夺了大部分学生思维的权利,无意中侵占了同伴思维的空间,一吐为快将吐得漫无边际。如果为“一吐为快”提供一个交流话题,相信会有不同的效果出现。话题可以抛在触摸文本之前,也可在之后。“走近伟人毛泽东”一组可以参考这样的交流话题:“看看伟人毛泽东在不同的课文里分别是以什么样的身份出现在我们眼前的。你是从哪里得出结论的。”“祖国的大好河山”一组可以对“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游赏方式游览这一景点的,你喜欢哪一种游赏方式”这一话题进行交流。“思乡游子情”一组可以让学生找找表达或寄托思乡情的思乡之物并进行交流。学生初读后的感受最真切最质朴,最是能体现他的阅读能力,迸发出他阅读收获带来的快乐。笔者还尝试过这样的交流:你去哪儿一睹为快了?你了解到了什么?……真切的感受吸引了其余没有去此处一睹为快的学生的阅读欲望,产生了阅读的共振磁场,趣味盎然。 总之,每组文本的触摸式阅读之后,适宜用提供一个学生可以从文本中轻易触摸到的话题的方式进行交流,对话才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三)读好单元提示语 一个单元开始前的那段单元提示语总那样吸引我们的眼球,语言总是那样亲切而简练,短小而精悍。它犹如一盏明灯,指引老师和学生准确地把握一组课文学习的方向;它还不止是一盏明灯,它同时是一盏充满智慧的灯,照亮我们学习语文的心。读好单元提示语,对学好一组课文的价值不容忽视。提示语一般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常以亲切交谈式或娓娓道来式提示本单元主题,第二部分通常以精练的语言提示学习目标及学习方法。如何读好这两个部分以发挥提示语的价值,我们进行了尝试。提示语的第一部分一般在导入过程中读,不同的读法发挥的作用也迥然。 获得信息明确主题:单元提示语文字虽少可信息量却不少,它往往通过简短的表述让读者获取一些信息的同时告诉我们单元主题。“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读到说明性文章。”这是在间接提示我们本组课文是说明性文章。“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这是在告诉我们读书的好处,也暗含了本组课文的主题与读书有关。“你一定听过或读过孙悟空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诸葛亮的故事……”这是在引领我们走进我国古典名著的世界,让我们熟悉更多名著里的典型人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相信可以获得一些信息并明确学习主题。 提示语第二部分的操作一般放在触摸式阅读交流之后,可以通过自主阅读明确一组课文的目标。一是明确学习目标;二是获取学习方法;三是找到行动方向;四是调整生活视角。 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既是个老话题,又是个新方式,在纵深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在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的今天,单元主题教学显现了其潜在的魅力与价值。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在整体推动平凉阅读和平凉课改的今天,用初中语文单元阅读导读教学为切入点,开启了平凉单元阅读教学的历程。语文单元主题教学、数学单元主题教学、物理单元主题教学,... ...。雨后春笋般发芽的各科单元主题教学必将生长在平凉中小学的课堂上,或许这就是初中语文单元阅读导读教学的价值所在。

注:学士论文《部编语文教材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过程资料。 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内涵 1.黄亦秋在硕士论文《上海市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调查与研究》整理到,整体化有序设计单元教学是指以单元教学为模块,既能够统揽单元教学的全局,又能够按步骤有序地开展教学设计,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成效。(盛群力,2010) 2.朱宇的《基于学习活动观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指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基于课程标准,围绕特定主题,对教材等教学资源进行深入解读、分析、整合和重组后,结合学习主体的需求,搭建起的一个由单元大主题统领、各语篇次主题 相互关联、逻辑清晰的完整教学单元,使教学能够围绕一个完整的主题设定单元目标,引导学生基于对各单独语篇小观念的学习和提炼,逐步建构基于该单元主题的大观念。 3.姜琳娜在《基于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认为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应该以每个单元为基础,以每个主题意义为导向,对教学的内容、目标、活动和效果评价的整体化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就是设计者从一章或一个单元的角度出发,根据章节或单元中不同的知识点的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让学习者完成对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单元的学习。 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原则 1.陈晓霞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写到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原则 :(1)统一性原则(2)全面性原则 (3)递进性原则 。 2.林虹在《聚焦内在关联 实现整体建构 ——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关联性原则》一文中写到,关联性原则是实现单元教学设计从零散走向关联、从单篇走向整体的一条重要原则。 3.汪子宁在硕士论文《统编本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优化设计研究》中提到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主要原则包括:(1)整体性原则(2)统一性原则(3)灵活性原则(4)人文性原则 4.徐延庆在《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一文指出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应该是: (1) 整体性与阶段性相联系的原则 (2)共性与个性同时兼顾的原则(3)导读和自读并举的原则 5.黄亦秋在硕士论文《上海市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调查与研究》提到单元整体设计六条重要的原则是:(1).基于课程标准原则(2).整体性原则(3).主体性原则(4).交际性原则(5).交际性原则(6).最优化原则

我首次接触单元整体教学这个概念是源于2021年12月20日河南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优秀案例评选活动的通知》,在这个通知里,我第一次看到了“ 体现单元意识”。 以单元为基本单位,整体设计单元作业目标,精心选择作业内容,统筹安排作业时间、难度、类型,综合考虑作业批改、分析、讲评与辅导,增强作业的整体性、结构性、关联性、递进性。由于对 “单元意识”“整体设计“ 这些概念不很清楚,又想参加省里的比赛,所以就上网查询了一些资料。 在网上搜到了王蔷老师发表在2021年第01期《中小学外语教学》上面的文章《基于大观念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大观念,什么是单元整体教学。大观念可以理解为从零散概念中统整或提炼出来的上位观念,将有限的、深层次的重要观念进行有意义的联结,共同构成学科的连贯整体。大观念集中体现学科本质性的思维方式和关键观点,是“学生深入挖掘学科内核的概念锚点”(王蔷等,2020)。 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基于课程标准,围绕特定主题,深入解读、分析、整合和重组教材等教学资源后,结合学习主体的需求,搭建起的一个由单元大主题统领、各语篇子主题相互关联、逻辑清晰的完整教学单元,使教学能够围绕一个完整的单元主题设定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单一语篇小观念的学习和提炼并建立关联,生成基于该单元主题的大观念。 基于大观念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大观念有利于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把握立德树人的本质,聚焦主题意义的建构,剖析单元内各子主题间的关联及其对学生建构该主题下大观念的价值,为学生探索学科关键知识、转化能力、形成素养奠定基础,服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第二,大观念有利于指导教师整合课程内容、整体规划教学与评价活动。它使教师超越对零散知识的关注,重视以完整的主题意义为指引,以学生的持久理解为目标进行单元内容的组织和活动的设计(Hume & Berry,2011)。也就是说,教师能从更上位的角度,将凌乱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织成网,纳入知识结构,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单元知识体系(崔允漷,2019),并在教学中融入持续的评价,确保目标落实。 第三,大观念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形成单元大观念,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教师能够有效依托多种类型语篇,从不同的角度或深度围绕同一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解析(王磊、黄燕宁,2009),并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意义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建构起连贯的、整合性的知识结构(Wiggins & McTighe,2005),逐步形成单元大观念,促进语言能力、人文素养、思维品质等多方面的融合发展。 为什么要推动大观念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根据王蔷教授在2022年4月的培训讲座内容我们知道: (1) 单一语篇教学难以引导学生建构单元大观念。 (2)单一语篇教学导致教学平均用力,不利于突出重点。 (3)三单一语篇教学虽然能够确保教学按序进行,但会缺乏层次性。 (4)单一语篇教学无法从单元整体的角度考虑课时安排及课时间的承上启下。 (5)单一语篇教学不利于建立单元内容间的有机关联。 (6)单一语篇教学难以推动基于单元目标的深度学习。 所以我们要推动大观念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因为大观念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具有三个优势: 首先,依托大主题下的多个语篇的协同,可以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建构起围绕特定主题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力,形成大观念。 其次,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深入理解主题背后的大观念的基础,引导学生建构更加全面和相对完整的对某一主题认知。这一过程给予学生以主题地位,推动他们参与主题意义探究的活动。 第三,有利于帮助学生更有层次更系统地围绕意义建构开展学习,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坦白地说,我本人并无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经验,因为要参加省级的作业设计案例评比,我被迫去学习。文件发到单位时,我们的课程基本结束,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再去进行整个单元的教学设计,并实施。而且,我们要参加的是作业设计比赛,当时我们手里有作业的成品,而作业是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一种评价手段而已。我们只需要把理论和自己的实践结合,将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点呈现作业就可以。所以,我根据王蔷教授的论文,并结合《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上的其他两篇论文,把三篇论文的理论和我上课的实践结合起来,采用倒推的办法,把我们要参赛的第一单元Play Sports的相关话题的内容进行了一次重组。 首先进行单元大概念架构。 Project English八年级上册Unit 1 以Playing sports 为主题,共包括Topic 1 I’m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Topic 2 I’ll kick you the ball again.和Topic 3 The school sports meet is coming.三个话题。Topic 1通过谈论两个班级的篮球赛、喜欢的运动和球星,激发学生用英语谈论日常运动的兴趣。Topic 2介绍篮球和足球,通过阅读了解大众球类,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Topic 3通过谈论参加学校运动会、奥林匹克运动会简介等,引导学生了解全世界最关注的运动会,并积极参与运动。 通过研读教材,我们发现与运动相关的内容贯穿文本始终。因此,我们将本单元的大概念定为: 运动 与运动 项目的 描述与参与 。从人与运动的关系这个角度在教学与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中落实核心素养。 基于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的要求,我们把本单元的核心学习目标定为: (1)通过对奥运会历史的学习与回顾,了解奥运知识,增加文化理解和对北京冬奥会的关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认同感。 (2)通过运动类词汇、短语和句型的学习,掌握英语语音拼读规则,并能运用一般将来时与双宾语进行相关事件的表达。 (3)通过学校运动会篇章内容整体学习,让学生学会使用一般过去时记录生活,并能在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进行写作并修改完善。 (4)通过对球类运动的了解,深化学生对球类运动和团队精神的认识,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和对运动的热爱。 生成整体教学流程图 基于大概念下的教学目标,根据社会事件和学生实际生活,我们把课本内容进行了整合,调整了原有的话题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流程如下图所示:Period  1 谈 奥运 、 运动员和运动项目。 课时计划:6课时 整合内容:Unit 1 Topic1 + Unit 1 Topic 3 Section C. 增加内容:对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回顾和对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宣传报道。 设计意图:让教材与生活建立联系,充分开发教材。开学初,东京奥运刚刚结束不久,谈奥运会、奥运冠军与奥运运动项目,能够拉近教材与生活和时代的距离,增加学生的代入感,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Period 2 谈论 学校运动会与运动项目 和 班级比赛结果 。 课时计划:4课时 整合内容:Unit 1 Topic 3 Section A、B、D 设计意图:这一周是学校运动会时间,将教材与生活建立联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根据真实的语境学会使用英语表达观点,陈述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Period 3 学习球类 运动,增进文化理解 。 课时计划:5课时 整合内容:Unit 1 Topic 2 增加内容:排球与乒乓球的历史和中国这两项运动取得的成绩。 设计意图:这一周是学校体育节,有篮球、足球和排球比赛。通过调整话题内容和顺序,可以让教材与生活建立联系。通过了解世界和中国最受关注的球类运动,从而帮助学生增加文化理解,体会体育精神、团队精神、女排精神和乒乓球团队的拼搏精神,进一步增强运动意识和对运动的热爱,并积极参与运动。 最后再进行作业设计。这个作业设计在河南省的作业案例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对我和我的团队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惊喜。因为我们本身对大单元概念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和作业设计是初次学习,理解是否是对的,设计是否是合理的,实施是否是有问题的,这些问题我们都不得而至。而获奖则是对我们的理解、设计与实施过程的肯定。 我 其实,一开始在我个人的心里对大观念单元整体教学是抵触的。”为什么总是折腾教师?”是我大脑里出现的第一个念头。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改革,课标改了又改,教学目标也由双基到三维,再到多维度的核心素养。老师变得又有多少?课堂改变了多少呢?既然课本是凌乱的,为什么教育部审核课本的时候不让那些编教材的专家都给调整好了?还让一线教师这么折腾,有必要吗? 但是这些都不是我们最大的困惑,困扰我们的最大问题不是一个,而是一组: 什么是大观念? 什么是单元整体教学? 为什么要进行大观念下的单元整体教学? 如何对单元进行再设计? 怎样生成教学流程图? 这些问题后来在王蔷教授2022年4月和7月做的系列培训中得到了解答。我也深刻认识道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性。推动单元整体教学是为了落实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提高思想认识,并积极进行实践。 我觉得在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实施过程中,老师要有三个问题需要关注: (1)要有系统的理论学习 我们单元整体设计的作业设计之所以能够获奖,是因为我认真细致地学习了王蔷老师的论文,有了她的理论指导,我的实践才有了方向性。 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理解的“道”,就是我们的教学理论,教学规律。心中有了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做指导,我们的实践才能更有方向,方法。而方法都是属于“术”类的东西。而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最缺的就是理论上的指导,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2022年版课标的学习,关注《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等专业期刊方面的文章,及时了解教育教学的前沿理论和动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 (2)要有变革的勇气 打破一个旧的习惯是需要勇气的。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按部就班的教学,很多老师都喜欢呆在自己的舒适区,所以是否愿意尝试变革是需要勇气的。因为大单元整体教学需要我们授课前对单元整体教学内容首先要有宏观的认识,也就是说我们在备课前要通晓一个单元的内容,还要发现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内在来联系和关系,才能对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组合或者重建。我们需要有删掉课本内容的勇气,也要有增加一部分内容的能力。 (3)要有思维的转变 在实施的过程中最难的部分我觉得不是对内容的整合,而是如何生成一个单元的教学流程图。这个问题困扰了两天,每天走路、吃饭、睡觉是都在思考。直到还有一天就要交稿子了,突然间灵感来了,画出了思维导图。为什么这个步骤这么难?是因为我平时就没有用思维导图的习惯。单元整体教学需要老师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单元形成框架式的知识体系。而我平时看问题则只看一个点,不能去关注全局和整体。

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人教版),一个单元一般包括单元导读、4篇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等内容,需14个课时。怎么教?请看两种迥然不同的教学。案例1:普遍教学平均1篇课文3个课时,语文园地2个课时。教学流程大致如下:第一课时,老师范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然后再读读课文;第二课时,复习生字新词,讲读课文;第三课时,继续讲读课文,做作业。——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就在这样的教学流程里徘徊。案例2:单元主题教学以单元主题为核心组织教材,进行拓展式“主题阅读”教学。我们可以这样教学: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同样14课时,以“痛恨战争,呼唤和平”为主题,让学生默读《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两篇课文,再让学生轻声朗读《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两篇课文。读后,以“哪篇文章、哪个段落、哪个句子、哪个词语让你产生‘痛恨战争、渴望和平’的感情”为线索,分享讨论4个课时,之后,让学生自读与之配套的校本教材《新语文主题阅读》里的8篇文章,还是以“痛恨战争,渴望和平”为主题,又进行4课时的分享讨论。在这8课时里,学生从这篇文章讨论到那篇文章,从课内讨论到课外,从口语表达到书面表达,进行着多种方式的互动交流。接着,老师用4课时,和学生一起背诵与教材配套的校本教材《主题式·经典诵读》里岳飞的《满江红》、余光中的《乡愁》、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3首诗歌。剩下2课时,学生做作业,老师检测教学效果。两种教学最大的区别是课程观不同。教学1是以课文为单位,一篇一篇地教,只关注作者的写作意图、思路,而忽略教材的编辑意图、思路。将课文从单元中剥离出来,其教学过程,是把美好的文化知识划分成细密的模块,把鲜活的文化肢解分割后,装在“八股文”式的套子里来学,至于课外阅读,听之任之,成了一个盲区。教学2是把整个单元作为一个系统,将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教材的编辑意图融合,以单元主题为“魂”,遵循“整体性原则”,以一个单元的教材为单位组织教学。单元主题好比一根藤,课文好比藤上的瓜,以“藤”串“瓜”,进行整体设计。而且,把与教材配套的另外两套校本教材中相关联的两个单元,组成一个“大单元”,也用“单元主题”串起来,整体施教。其教学过程,用大语文观统领教学的各个环节,把各个知识点放在一个大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内来指导。在相同的时间内,学生的阅读量是传统教法的4倍以上。我们把这种教法叫做“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两种教学,反映了两种课程观,前者是“教教材”,以传授知识为本,把一套教材当作课程的全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后者是“用教材教”,以人的发展为本,拓展和丰富了课程资源。这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语文教育的根本是什么?笔者以为,就是要按照儿童的心智成长规律,帮助儿童认识语言,传承文化。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精神生命的成长史。请看一些名人的成长史与他们的阅读史。唐德刚说他自己能成为历史学家,写出不盲从、有见识的专著,得益于他心里装着《资治通鉴》这部大书。张爱玲找到了《红楼梦》,就找到了自己的作家梦,她说她差不多年年看《红楼梦》。读书读到总想读自己读过的某几本书时,就已经进入了书籍与命运同在的境界。书籍是有生命的,每一本书都是在遇到能读懂它的人才显示出生命的活力与魅力。所以,“主题阅读”呼唤“少一点讲解,多一些诵读;少一点提问,多一些阅读;少一点模式训练,多一些文化建构”。如于永正老师所言:“语文能力是读书读出来的,不是做题做出来的,也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课堂上老师必要的讲解不可少,但语文能力的形成,靠语文实践。读课外书应该是最重要的家庭作业。”所以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势在必行。

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是指以单元主题为线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围绕单元主题对阅读内容进行系统设计与整合的阅读教学形式。其教学首先是了解单元主题,制定单元阅读目标,然后进行单元导读教学,再根据导读教学的目标要求和单元主题,进行精读、略读,泛读、自读等,使课内外阅读内容相衔接,实现以阅读为线索的“大语文”阅读教学,较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阅读与学习能力,提高阅读素养、人文素养和语文素质。新课标推崇语文教学从精读走向略读,从单篇教学走向单元整组教学,重视知识点建构的过程,进行组块教学,模块教学,主题教学,而主题教学首推单元整组教学。教材是个例子,更是一个整体,初中学段部编版语文三年六册课本是一个大整体,每一册又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而每册教材的每个单元同样是围绕同一人文主题编写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无论是从编者的意图、教材的特点看,还是基于系统论教学的思想看,语文教学都应以整体的思想进行,突显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更为关键和根本的是——生命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 语文教学要从整体入手,引领学生在文本的整体背景上研读,最后回归整体,从而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随着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部编版教材在整体思想的引领下,单元整组教学、单元主题教学、群文阅读教学、课内外衔接海量阅读教学等整体阅读教学形式应运而生。本文就单元主题阅读(导读)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一、导读的价值判断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单元主题阅读教学,首先利用好单元导读课。单元主题导读课又叫单元整体感知课,在一个单元教学之前进行。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导读就是引导学生开展以阅读为核心的整体性、引领性阅读教学活动。由是观之,导读是一个整体感知的过程,也是一个阅读目标导向的过程,更是是一个自我调节和反思总结的阅读活动与阅读引领过程。导读可以让学生带着求知欲望去主动完成对以阅读为中心的知识与能力的自主建构,从而明确单元阅读文本的阅读与语文能力习得的目标,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习惯,构建基于文本的阅读策略,达到预期的阅读与语文能力的学习效果。其中兴趣激发是基点,是导读的根本所在;整体感知单元主题阅读内容是要点;引导课外阅读实践与资料积累是生长点。单元导读好似电影首映式,精彩镜头给你看一段,主要人物出场见见面,为的就是抓住你的心。这样的解读也从几个侧面阐述了导读的价值。 单元主题导读课具体策略可因学情、教情和单元阅读内容而异,但无论采用什么策略,单元阅读目标设计与落实、单元主题剖析与线索、学生多样化阅读与交流、文本整体感知与重点引领、课堂自主探究与合作、课堂训练反馈与评价、导读课对后续阅读教学的安排与要求等方面是必不可少的。 并通过上述流程,让学生达成整体感知单元阅读与学习专题、阅读与学习内容;整体把握单元主题阅读与学习要求;引导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与阅读资料积累;激发学生阅读与语文学习兴趣,孕育求知欲望的目的 二、单元主题的教学意蕴 初中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应具有基本的单元教学意识,以单元整体为出发点,同时兼顾单元内各篇选文的不同特点。单元阅读教学主题,如何设计?首先,应以教师为引导,带领学生展开对单元内各篇选文的研究性阅读,明晰每一篇选文的主题。最新“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共四篇课文:《邓稼先》记叙了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为国家成功研制原子弹等核武器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写了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的爱国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从中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前途充满信心以及作者无比强烈的民主自豪感。《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记叙了充满爱国热情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的事迹,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在学术上的卓越贡献和疾恶如仇、为祖国的安危英勇献身的凛然正气与高尚情操。《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记叙了鲁迅先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与人们眼中不同的,更和谐、更随和、更真实的鲁迅形象,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孙权劝学》记载孙权劝说吕蒙学习的故事。 其次,根据四篇课文揭示的文章主题:杰出人物的成就和襟怀,来激励学生树立梦想、坚定志向,学习伟大人物的优良精神品质,受到感染、熏陶,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念。“群星闪耀”这一单元的选文注重刻画人物的精神品质和理想信念。从选文看,这个单元主要讲述名人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名人风采。通过课内课外阅读名家伟人的人生经历,感受他们在细微之处、小事件中流露出的为人处世的真实,接受他们精神品质的洗礼,对于初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共六册,每册有六个单元,共36 个单元。每个单元均以单元主题阅读开局,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和地位可见一斑。下面梳理梳理六六三十六个单元的主题,其单元主题阅读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具有战略意义。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单元主题梳理 单元 册次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七年级(上) 四季美景 至爱亲情 学习生活 人生之舟 动物与人 想象之翼七年级(下) 群星闪耀 祖国之恋 凡人小事 修身正己 哲理之思 科幻探险八年级(上) 社会变化 生活记忆 美景依然 情感哲思 文明印迹 情操志趣八年级(下) 民风民俗 科技之光 养性怡情 思想光芒 江山多娇 情趣理趣九年级(上) 自然之音 砥砺思想 游目骋怀 青春年少 理想信念 人物百态九年级(下) 生活咏叹 人物画廊 家国之思 读书鉴赏 舞台人生 浩然正气 三、导读的目标思考 1.导趣 导读的宗旨永远是唯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这是导读存在的最根本意义,是导读的根,导读的魂。学生将花两周左右的时间学习一组课文,如同要与一位新朋友相处一般,第一眼就产生厌烦之情绪,两周如何能过得愉快?因此,单元整体感知一课让学生对整组课文的学习产生兴趣尤为要紧。唯有感兴趣,才能让其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去接触了解并感悟深入。如学习童话单元伊始,我们可以让学生聊聊说说自己看过的童话,印象最深的故事主人公及喜欢或敬佩他们的原因,极大地唤起交流的欲望,体验阅读收获得到展示的愉悦,进而告诉他们这两周我们将徜徉在神奇的童话世界里,充分感受童话的魅力。学生热切的期待和兴奋的情绪可想而知。再如学习多彩的童年生活一组课文,进入单元学习之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引导交流童年最幼稚的镜头,最羞愧的镜头,最感动的镜头等等,唤起生活体验,激起阅读童年趣事的欲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与做事的道理是相通的,兴趣被激发了,就如发动机进入了最优的工作状态,事半而功倍。 2.导读 就像品一道菜,端上来总不能操起筷子就动武,得先观色闻香饱饱眼鼻之福,聊谈一番之后总忍不得要先睹为快一番。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师再生动的言说也抵挡不住掀开盖头一睹课文芳容的冲动,何不闭口不言让学生沉浸在初次见面的喜悦与新奇之中。读吧,挑最感兴趣的读;看吧,选最吸引你的看。可以读课文,可以看插图,可以浏览全局,亦可细看品评一处。谓满园春色赏一番可好,折得一枝香在手更妙。 有人会担心,课文都看过一遍了,据点探究时会不会因为对课文有所了解了而失去兴趣呢?英国作家尤安.艾肯曾问读者: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未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了吧?我想我们的答案一定会惊人的一致。是的,我们不会因为此文见过一面而不愿再见,反而会因为曾经见过产生似曾相识的亲切感熟悉感好感,促使学生带着更浓烈的热情去读,带着要更深入地去了解它熟知它的冲动去读。 3.导学 一组阅读文本的学习,总有一种适合学好它的方法。学语文重积累,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终极目标,而积累一种学法尤为可贵。单元导语虽寥寥数语但却暗藏天机。读好导语不仅能极准确地把握学习本组课文的人文目标工具目标,还能引领学生参悟学法。以五下教材为例,不同主题单元的导语都有学习方法提示,如“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等等。学生通过读好单元导语,多了一份理性思考,也多了一份阅读期盼。学习目标确立起来的同时,学习方法也已心中有数,找到了学习方法就如手中持有一盏明灯,不会迷失方向,导学,导明方向,导出方法,学习之路才能充实。 4.导行 阅读一组文本就如进行一次远足旅行,为了能用心灵去旅行,收获一路好风景,需做足准备,做好铺垫。导趣是情绪铺垫,导学是方法铺垫,那么导行就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铺垫。“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我们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学习,为了使我们的学习更有效更有趣,我们可以做些怎样的准备呢?”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我想去搜集名人读书故事,看看他们读书有没有好方法。”“我觉得可以提前到乡下走走,领略一番乡村风情。”“我要认真听别人的对话,看看他们说话有什么独特的艺术。”……我们会发现,面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学生挺会安排,很有思想,准备工作策划得合理有效,完完全全是个学习的小主人。行动有方向,计划有实效,准备做充分,何愁不能满载而归? 四、导读的方法举偶 (一)激趣导入显艺术 导入一组阅读文本,好似引领学生去见一位陌生人,第一印象尤为重要。或使学生对其产生好感,或产生熟悉感、亲切感,通过引导对本组课文产生“一见钟情”之效果,激发深入学习课文的兴趣。 1.聊谈唤起生活体验--牵起情感线。拉家常最是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课堂上“拉家常”也能产生这样的效果。“你的童年生活里有过让人激动的时刻吗?是不是也有挺幼稚的镜头或是最尴尬的镜头呢?幸福地回忆你过去的日子,把你的童年趣事与我们一起分享。”“假期里,你去过什么风景优美的地方吗?那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养过小动物吗?介绍一下它吧。如果没养过,也可以说说你曾经想养的小动物。”……就是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聊谈话题,这样亲切的对话交流,在不知不觉中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起了学生想亲近该组课文的情感,为一组课文的学习打下了温暖的情感底色。 2.欣赏燃起阅读期待--搭建图文桥。未见其人,先观其形。形象大于思维。在进入一组课文的学习之前,欣赏相关的图片资料,欣赏相关的音像作品,通过声、形、色的展示,让学生知道一点点,期待一大半,清晰一点点,模糊一大片,燃起阅读期待,为继续学习作好文章。如进入祖国山水单元的学习,可先展示一些祖国大江南北奇丽景色的照片或短片介绍;异国风情异域文化单元可展示异国他乡极具异域特色的风光图片或风俗文化方面的文字或音像资料;神奇的大自然,走进西部,科学技术的威力等等主题单元都可以尝试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事先亲近相关资料,激发浓厚的阅读和探究兴趣。 3.质疑激起探究欲望:体验“疑”之趣。曾听说一位美术教师在课即将结束时神秘地向学生发问:维纳斯的衣裙为何掉到肩膀处就不再掉下去了呢?问完便干脆利落宣布下课。可他的学生却因此而陷入狂热的追求中,追着拉着向老师寻求答案。寻求未果,当然是怀着浓烈的求知欲望等待下一节课的到来。看,这就是疑问的魅力。一组课文的导读也可进行如此匠心独运的质疑激趣。“一个人临死最牵挂的往往是什么?财富?亲人?也许是的。可是有这样一个人,他临死前念念不忘的却是那点在油灯里不值一个铜板的一茎灯草,这个人是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人想打电话告诉人一件事,结果一句话能讲清的事却打了几个小时的电话,这个人是怎样打的电话,他电话打得是否合理?”“你相信木头人会说话吗?你是否见过小孩的手一摸会让枯枝开出艳丽的花朵?”……一个个奇怪的人物,一桩桩奇妙的事情,一串串神秘的疑问,怎能不让人为之兴奋,为之振动呢?就让我们抓住这宝贵的兴奋和振动,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为学好一组课文画下可生花的妙笔。 (二)把握文本主阵地 虽说文章的作用只是个例子而已,但我们的语文教学仍应相信文本的力量。以文章为根本,以课文文本源,依标扣本,扎扎实实进行语文教学,单元整组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导读需把握文本主阵地,兴趣导向主题文本,质疑源于主题文本,尤其要慎重用好文本。 1.先睹为快有心向--让触摸有温度。激趣导入后,学生往往迫不及待地想一睹文本的“芳容”。此时,我们应该及时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放手让学生先睹为快。要注意的是,睹不是无目的的,睹要睹得有意义。第一次接触文本的触摸式阅读需提醒学生关注语言文字,浅层次地感受语言的温度。用什么样的方式提醒并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呢?语言的引领是最好的途径。“让我们先睹为快,了解一下作家们分别对哪些动物情有独钟。”“读课文时想一想,哪个故事最吸引你?”“哪一处的描写让你印象深刻?”……这样只言片语的提醒,并不会减弱也不会冲淡学生的阅读兴趣,只会使文本的触摸有可感知的温度。 2.一吐为快有话题--让交流有价值。虽然只是触摸式阅读,但学生仍有许多话要说,说什么呢?想到什么说什么吗?显然不行。因为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差异,如果随意地说,说到哪里算哪里,那么优秀学生的交流往往会剥夺了大部分学生思维的权利,无意中侵占了同伴思维的空间,一吐为快将吐得漫无边际。如果为“一吐为快”提供一个交流话题,相信会有不同的效果出现。话题可以抛在触摸文本之前,也可在之后。“走近伟人毛泽东”一组可以参考这样的交流话题:“看看伟人毛泽东在不同的课文里分别是以什么样的身份出现在我们眼前的。你是从哪里得出结论的。”“祖国的大好河山”一组可以对“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游赏方式游览这一景点的,你喜欢哪一种游赏方式”这一话题进行交流。“思乡游子情”一组可以让学生找找表达或寄托思乡情的思乡之物并进行交流。学生初读后的感受最真切最质朴,最是能体现他的阅读能力,迸发出他阅读收获带来的快乐。笔者还尝试过这样的交流:你去哪儿一睹为快了?你了解到了什么?……真切的感受吸引了其余没有去此处一睹为快的学生的阅读欲望,产生了阅读的共振磁场,趣味盎然。 总之,每组文本的触摸式阅读之后,适宜用提供一个学生可以从文本中轻易触摸到的话题的方式进行交流,对话才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三)读好单元提示语 一个单元开始前的那段单元提示语总那样吸引我们的眼球,语言总是那样亲切而简练,短小而精悍。它犹如一盏明灯,指引老师和学生准确地把握一组课文学习的方向;它还不止是一盏明灯,它同时是一盏充满智慧的灯,照亮我们学习语文的心。读好单元提示语,对学好一组课文的价值不容忽视。提示语一般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常以亲切交谈式或娓娓道来式提示本单元主题,第二部分通常以精练的语言提示学习目标及学习方法。如何读好这两个部分以发挥提示语的价值,我们进行了尝试。提示语的第一部分一般在导入过程中读,不同的读法发挥的作用也迥然。 获得信息明确主题:单元提示语文字虽少可信息量却不少,它往往通过简短的表述让读者获取一些信息的同时告诉我们单元主题。“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读到说明性文章。”这是在间接提示我们本组课文是说明性文章。“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这是在告诉我们读书的好处,也暗含了本组课文的主题与读书有关。“你一定听过或读过孙悟空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诸葛亮的故事……”这是在引领我们走进我国古典名著的世界,让我们熟悉更多名著里的典型人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相信可以获得一些信息并明确学习主题。 提示语第二部分的操作一般放在触摸式阅读交流之后,可以通过自主阅读明确一组课文的目标。一是明确学习目标;二是获取学习方法;三是找到行动方向;四是调整生活视角。 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既是个老话题,又是个新方式,在纵深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在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的今天,单元主题教学显现了其潜在的魅力与价值。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在整体推动平凉阅读和平凉课改的今天,用初中语文单元阅读导读教学为切入点,开启了平凉单元阅读教学的历程。语文单元主题教学、数学单元主题教学、物理单元主题教学,... ...。雨后春笋般发芽的各科单元主题教学必将生长在平凉中小学的课堂上,或许这就是初中语文单元阅读导读教学的价值所在。

教学设计主题单元论文

注:学士论文《部编语文教材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过程资料。 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内涵 1.黄亦秋在硕士论文《上海市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调查与研究》整理到,整体化有序设计单元教学是指以单元教学为模块,既能够统揽单元教学的全局,又能够按步骤有序地开展教学设计,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成效。(盛群力,2010) 2.朱宇的《基于学习活动观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指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基于课程标准,围绕特定主题,对教材等教学资源进行深入解读、分析、整合和重组后,结合学习主体的需求,搭建起的一个由单元大主题统领、各语篇次主题 相互关联、逻辑清晰的完整教学单元,使教学能够围绕一个完整的主题设定单元目标,引导学生基于对各单独语篇小观念的学习和提炼,逐步建构基于该单元主题的大观念。 3.姜琳娜在《基于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认为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应该以每个单元为基础,以每个主题意义为导向,对教学的内容、目标、活动和效果评价的整体化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就是设计者从一章或一个单元的角度出发,根据章节或单元中不同的知识点的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让学习者完成对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单元的学习。 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原则 1.陈晓霞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写到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原则 :(1)统一性原则(2)全面性原则 (3)递进性原则 。 2.林虹在《聚焦内在关联 实现整体建构 ——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关联性原则》一文中写到,关联性原则是实现单元教学设计从零散走向关联、从单篇走向整体的一条重要原则。 3.汪子宁在硕士论文《统编本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优化设计研究》中提到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主要原则包括:(1)整体性原则(2)统一性原则(3)灵活性原则(4)人文性原则 4.徐延庆在《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一文指出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应该是: (1) 整体性与阶段性相联系的原则 (2)共性与个性同时兼顾的原则(3)导读和自读并举的原则 5.黄亦秋在硕士论文《上海市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调查与研究》提到单元整体设计六条重要的原则是:(1).基于课程标准原则(2).整体性原则(3).主体性原则(4).交际性原则(5).交际性原则(6).最优化原则

教学设计在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论文

摘要: 从学生、教师、环境等方面几个方面分析了中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即主题差异、环境差异、学习方法欠缺、教学方法不当等。重点阐述了教学设计在中学生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为中学生英语的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 中学生;英语;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现在是一个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全球化进程的深入突显出国际化交流的重要性,英语已成为国际科学技术合作的通用语。当今的社会,英语的学习越来越重要,只有学好英语这门语言,才能适应现代化生活,才能与时俱进,才能立足于当今社会。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在其学习过程中,英语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学好英语有利于其今后的学习、研究,也有利于我国国际化交流。因此,如何教好中学生英语,是每位中学英语老师需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通过探讨教学设计在中学生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希望引起教师的注意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一、存在问题

(一)学生主体差异

在我国,人们英语学习的时间越来越提前,有些地区的孩子从幼儿园时期就开始了英语的学习,有些地区从小学阶段开始学习,而有些地区在初中阶段才开始学习,这就造成初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普通中学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特别是在农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这一阶段的英语学习,英语学习能力薄弱,外语成绩较差,一上英语课就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慢慢丧失学习兴趣,继而放弃英语学习。

(二)环境条件差异

由于地域和环境等因素限制,学生知识面较窄,开始学习时,有一定的新鲜感,但因为课本中的知识只是简单的重复,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意义不了解,加之我们是以汉语为母语的国家,体验不到英语的语境,即英语表达的环境氛围,学生会逐渐从教室内外都可以听到大声朗读,逐渐变成小声朗读甚至不念。

(三)学习方法欠缺

相当多学生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音标不会拼读,单词记不住,文章前读后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一曝十寒,或浅尝辄止,英语学习效率非常低。由“不会学”而变为“不爱学和不愿学”,成绩始终不理想,学习没有成功感,造成了英语学习难以提高的局面。(四)教学方法不当在中学生英语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不能根据教学单元的需要选择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要么只会采用“讲授英语法”,满堂灌;要么一律采用“问题式教学”,学生学习起来压力比较大;要么采用“讨论式”或者“分组式探究式”学习,课堂气氛虽然比较热烈,但很多时候不适合多数我国国情,偶尔为之,能从另外一个角度调节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长期采用这种形式组织中学生英语的课堂学习,则会使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在组织考试的过程中比较难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单一的课堂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缺乏系统性,有时候会费时费力,甚至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设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设计就是一节课“预”的过程,没有教学设计的教学是盲目的,精彩课堂应该由教学设计开始。中学生英语教学设计是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确定目标、面对中考以及高考开展的设计,是个长期的工程,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抓手。第一,依据课标,明确目标。一堂课的灵魂就是教学目标的实现。一堂好课犹如一段美好的旅程,老师是向导,学生是旅伴,教材是载体,学习目标即是要到达的驿站。因此,教学目标支配着课堂教学,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其中,课标规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是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全面理解课标的内涵,准确把握课标,才能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目标。第二,分析教材,找到抓手。教材分析是教学设计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是考验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课程目标渗透在每一册、每一章节之中。因此,设计一节课,除了熟悉课标要求之外,还要依据课标,研读教材,吃透教材,走进文本,超越教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第三,学情分析,立足课堂。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所以,要“心中有爱,眼中有人”,首先针对整体水平开展教学,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对学生的学情分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同时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如,排练和英语有关的情景剧等,以进一步提升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实施步骤

一是综合考虑,有的放矢。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对于中学英语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关键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如何教要和学生如何学结合在一起,立足课堂,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知道学生对知识认识的盲点、难点等在哪里,同时,还要考虑知识以外,学生本身的情感、态度、学习习惯等的养成,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二是设计教法,整合资源。“教之有法,学之得法”。在实际教学时,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只要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就是有效的教法。随着媒体技术资源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教学设计多了丰富性和生动性,媒体可以是作为教学环境设计的一个部分,也是教学活动中教学呈现的一种载体。作为教师,应该整合资源,不仅要选择教学媒体,还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媒体,更好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三是评价课堂,目标反馈。在中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从侧重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全面评价教学活动,从教师角度进行考虑,更要从学生入手,和学生开展交流。同时,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特别关注知识的落实,也关注师生、生生间的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维碰撞等状态,精心设计的一节课的效果,最主要是通过教学目标得到反馈,然后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四是总结反思,升华提高。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反思性的实践者。坚持在每堂课后进行反思,有助于加速自身的专业化成长,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中学生英语的教学设计离不开教材和各种资料的补充和应用,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资料叠加,是在实践中摸索不断整合的过程。教学目标是前提,教学设计贯穿于整个课前,课中和课后是核心。只有合理的教学设计才能帮助学生身陷英语的情景中,增强情感体验,掌握相关知识并进行应用,同时,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孟冬梅.英语课堂动机激励教学设计[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2]姚娟.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状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4.

[3]陈明静.中学英语教师教学设计中的问题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4.

[4]赵亮.教学设计与大学英语教学过程模式构建[J].外语学刊,2003(1).

[5]廖兆慧.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设计[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6]张琳.中学英语反思性教学设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7]周艳.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设计的有效性路径研究[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2(11).

[8]李珊珊.英语教学设计[J].改革与开放,2009(6).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