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是书法的一种字体,也是书法爱好者喜欢练习的一种字体。自古到如今,出现不少隶书大家。隶书起源于秦朝,成熟于汉朝,是由秦代的篆书演变简化而成的一种书体。
在秦汉之际,是汉字由篆书演变为隶书的时期,也就是我国的古文字转变为今体文字的时期。文字学家们也把个变化称之为“隶变”,这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字体大改变。最早的隶书出现在秦代,这时成熟的篆书使用时期。这时隶书刚刚出现,带有粗糙的篆书痕迹。由于书写比篆书便捷,所以在实际生活中和使用范围方面逐步替代了小篆。
晋朝卫恒在《四体书势》中说:“隶书者,篆之捷也”。这里的捷即是快速、急就的意思,同时也有简化的意思。“隶”是隶属、辅助的意思。所谓的隶书,即是隶属于篆书的一种字体。由于秦朝繁多的文件难以处理,篆书要笔笔中锋,所以书写时要处处小心翼翼,圆转运笔,循规蹈矩,长时间这样书写处理公文难度很大,因此急需可以应急、便捷的书体,所以在工作中逐步创造并使用比较简捷方便的书体草隶。
到了两汉时期,隶书则真正完成和确立为标准书体。东汉的隶书是最成熟和最完美的隶书字体,为了适应艺术美观要求,变直笔为波挑。当时东汉树碑之风盛行,山川、古迹、庙宇等需要用碑记之,所以现在存世的隶书字帖大部分是这个时期的,如《张迁碑》、《曹全碑》、《礼器碑》、《史晨碑》等。到东汉末年,隶书成就达到顶峰,用笔方园兼备,结体奇彩而富于变化。
隶书分为秦隶和汉隶两种。此处的“隶”不是指一般所谓的奴隶或徒隶,而是指政府中的下级官吏。汉隶又称今隶,由秦隶进一步演化而来,通行于两汉的大部分时期。汉隶字体扁平,笔画有波势,使汉字结构更趋简化和定型,奠定了现代汉字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