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清是哪位名人说过:“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少数必须服从多数,到头来真理还是在多数人手里,人云亦云就是这样堆积起来的。第一个人说一番话,第被二个人听见,便和他一起说,此时第三个人反对,而第四个人一看,一边有两个人而一边只有一个人,便跟着那两个人一起说。可见人多囗杂的那一方不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许多人是冲着那里人多去的。真理也许便在这一过程中被埋没了。也许你会有跟我类似的经历。在回答老师提的问是时,你的答案公分明和大多数人的答案不一样,但你仍人云亦云的说着大多数人的答案。当勇敢者说出与众不同的答案时,老师说,只有他对了。这时,你才发现自己的与他的不谋而合。其实,人云亦云是一和虚伪的表现,怕自己的答案是错的而被嘲笑。那只是一种虚荣,是你的虚荣心在作怪。由此可见,人云亦云是探究真理的大敌。只要是通过思考得出的东西,不管有多大阻力,我们都要坚持。爱迪生经过反复的思考而得出结论:总有一种物质可以在通电的情况下发光。但当时有很多权威性的科学家一致认为这种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是不科学的。然而爱迪生坚信自己的理念,最终发明了白炽灯。所以,只要你确实思考了,就可以大胆的怀疑你身边的一切“真理”。很多哲学家、科学家得出的哲理和定律,被一些学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将它推翻或加以补充。真理是要去探究才能发现的,在前人的基础上大胆的去怀疑才能从中吸取更多的营养,才能进步,才能离真理更近一些。学贵有疑,是的。但不能一味的去怀疑。为了怀疑而去怀疑。你怀疑过乔丹会打篮球吗?你怀疑过人要吃饭吗?我们不能从事物的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学贵有疑,要把“学”放在首位,“学”与“疑”不能并列。因为“怀疑”只是在你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经过自己钻研所产生的观点与公式性结论发生冲突的一种行为。因此,不要不经过思考而盲目的去怀疑。你也许会问,我们怀疑这,怀疑那,总抱有怀疑的态度,这样学起东西不就更费劲吗?其实并不是这样。因为人天生就会怀疑,难道你对别人的话毫无保留的全部接受?不经过思考就完全相信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相反,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会有问题,才会求解答,才会有更深入的探索。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现,一切学术研究也就会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我们的教科书不断的在更换,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书中有了不完备或错处,为什么会发现?因为有怀疑的精神。虽然我们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做学问的,但前人的肩膀也会有缺处,这就需要用“学贵有疑”来填补了。所以我认为——学贵有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