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中技术美学的应用体系建设论文
一、室内设计中技术美学的应用体系建设
作为一种实用性非常强的艺术,室内设计与技术美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技术美学作为一种交叉学科,在设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从室内设计与技术美学概述出发,分析室内设计中技术美学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现代室内设计中技术美学的表现形式进行探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作为人们长期所处的空间,室内空间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相应地室内设计也越来越注重美感。技术美与室内设计有着紧密的关系,在现代生活中,技术美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室内设计领域内。因此,需要对技术美与室内设计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把握,以达到利用技术美实现室内设计的功能美、形式美和艺术美。
二、室内设计与技术美学概述
1.室内设计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室内设计只有一二十年的历史,但是人们对自己的起居场所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布置,让其达到功能的实用性和环境的美感,却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开始时期。
室内设计指的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室内空间使用功能和视觉感受的需求的特殊目的,而对室内空间进行加工、布置的一种活动,是对建筑物内部环境的一种再创造。室内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要实现装修设计材料的最大化应用,突出经济性的同时,注重实用性和艺术美感。
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中的装饰部分演变的结果,它可以分为居家空间和公共建筑空间两大类,它泛指能够在室内建立的所有物件,例如:墙体、门窗等原有部分,还有灯光、视听设备空调等后期添加的部分。室内设计所涉及的专业术语有空间、照明、功能、色彩等等。
2.技术美学
技术美学是以研究技术美及其应用规律的一门现代美学应用学科。它最早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后来得以在设计领域广泛应用。技术美学是一种综合性很强学科,涉及社会学、心理学,还涉及符号学、文化学、建筑美学、工业美学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3.室内设计与技术美学关系
自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化的推进,一些新材料和新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建筑建构之中,并在逐步影响改变着人们的审美观,现在建筑特别是室内设计能否达到既定效果,越来越取决于技术水平。
三、室内设计中技术美学的特征
室内设计是通过对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的应用,创造出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综合艺术。成功的室内设计作品,其基础是技术性,同时在设计风格和式样中展现出美感。在室内设计中,技术美学所包含的功能美和技术美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技术美学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功能性是设计的基础和根本目的。二者相互影响,共同促进。
1.技术美中的功能美
功能性是设计的本质要求,是设计的目的和基础,没有功能性的设计就不具备设计的本质特征。功能美能否实现是衡量一项设计成败的最基本要素。没有使用功能的室内设计作品,是没有使用价值的设计。因此,具备功能美是设计成功的基本要求。在室内设计中,功能美是体现技术美学的主要内容,同样,功能美是人类设计目标的现实化。现代室内设计注重使用者的体验和对使用者的关怀,突出人性化,这是历史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功能性的必然要求。
2.技术美中的艺术美
在技术发展的初始阶段,技术往往不够成熟,相应地产品也与人们的希望相左,其使用功能大打折扣。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技术美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设计中,与之相伴的是许多设计作品中开始呈现出艺术美的特征。功能性是功能美是设计的本质要求,但是在几个具有相同功能的设计产品中进行选择的话,人们往往愿意选择那些具有艺术美感的设计。可以说,艺术美是在功能美上的另一个更高层次。
3.技术美中的形式美
形式是表现技术美的重要因素。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在满足了功能需求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对设计产品的外形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形式美在产品审美构成中,有着重大的作用。
四、现代室内设计中技术美学的.表现形式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技术美被广泛地应用于室内设计之中,室内设计的方方面面都体现着技术美学。
1.结构中体现的技术美
现代建筑和室内设计风格,对玻璃和钢结构运用较多,设计风格也注重简洁、精密。在20世纪70至80年代,室内设计的美学手法融合了结构形式、光影塑造、材料质感等内容,其中,室内设计以有机结合结构为重点,让技术成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在90年代以来,室内设计师着意通过对构造进行精致的设计,力求在视觉上达到轻盈、精致的美感。同时,注重对金属材料结构和构造的设计,大量的金属网状结构被运用到室内装饰中,很好地展现了现代技术条件下的技术美感。
2.材料和工艺中体现的技术美
材料是室内设计的物质基础,没有材料,就会不可能有设计。新技术的出现,推动了材料的更新,新的材质在表现设计作品的技术美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装饰材料的增加,运用适当的工艺来展现材料的性能和特点并表现美感是现代室内设计的表现手法之一。现代室内设计,材料和工艺越来越成为设计的精髓。设计师通过因材施法和因质施材,将装饰材料通过相关工艺加工,呈现出技术美感。
3.形式美中体现的技术美
室内设计中的形式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适度美、均衡美和韵律美。适度美要满足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均衡美要求室内设计不单一、僵化,讲求丰富和变化,韵律美则是说设计要体现出一定的规律重复,不能显得杂乱无章,要“变中求稳”。韵律美是室内设计的高级需求,是对室内设计心理和生理的综合感观。
观察生活 提高审美感受在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中,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是一个共同的趋势。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课本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把他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生活是绘画创作的源泉,美术教育真正的课堂在生活中,在大自然里。为此,我们要充分结合美术新教材的特点,努力促进教学内容生活化,促进教学过程生活化,引导学生主动接触生活,充分感受生活,大胆创造生活,从而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当我们阅读《走进秋季》,课前先引导学生去生活中寻找秋天,学生们兴趣盎然地走入了大自然,走进了秋季。当我在课堂上询问:“你在什么地方找到了秋天?”时,学生们情绪高涨,他们惊喜地发现秋天就在自己身边。“我在田野找到了秋天,一眼望去,到处都是金灿灿、沉甸甸的稻谷!”“我在果园里找到了秋天,那鲜美的水果真诱人哪!”“我在大树上找到了秋天,瞧,那一片片树叶都变黄了,变红了,有的还随着秋风翩翩起舞呢?”“我在花园里找到了秋天,那盛开的菊花真让人赏心悦目!”……站立在瑟瑟的秋风中,嗅着花香与果实的芳甜,欣赏着黄的谷、红的叶、蓝的天,什么样美妙的秋季描绘不出来呢?审美是一种精神需要,它是人的主观状态,是对美的事物的期望和追求。如果一个人没有审美的欲求,也就无所谓去欣赏美,感受美,再美的对象也就难以将之储存到头脑中去了。只有那些热爱生活、热爱美、渴望美的人,才会在心理上产生驱动性和紧张性,以满腔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去追求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强烈地去感受美。所以说,对美的欲求是审美活动的源泉和动因。但是,仅有审美的期待和激情是不够的,要想获得深刻的美感体验,还必须善于观察美。所谓审美观察,是指有目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审美知觉活动。审美观察在人们的审美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观察,可以将注意力指向并集中于一定的审美对象,得到丰富的感性材料,为联想、想象和形象思维的展开提供更充实、更生动、更具体的内容。审美观察能力越强,那么所获得的审美感受才会越深。无论是美的欣赏还是美的创造,都离不开审美观察。大凡杰出的作家和艺术家都具有令人钦羡的高度发达的审美观察力和感受力。他们不但善于敏捷地捕捉美,而且善于准确地把握住对象美的感性特征和细节。例如朱自清在散文《绿》中对梅雨潭的绿就有如下精彩的描绘:“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女拖着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层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这里,作者先从整个潭面的角度写出梅雨潭的绿意之厚,再从水上的涟漪、水光、水色等角度写出它的秀丽、晶莹和澄洁,然后用北京什刹海的绿杨、杭州虎跑寺的绿壁以及西湖、秦淮河做比较,赞美它的色彩浓淡适宜和波光明暗适度,刻画得如此细腻而生动,简直到了巧妙入神的地步。作者之所以能够捕捉到梅雨潭美的奇异、醉人、与众不同的精细内容,勾画出令人惊诧的独特的优美境界,不就在于他具有极高水平的审美观察力,能够发现并感知美的对象富有特征的感性细节吗?对于一个人来说,审美观察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和审美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发展起来的。传说,有人请诗人王维观赏一幅《按乐图》。王维看了一下就指出:“这里画的是演奏《霓裳曲》第三节第一拍时的情景。”那人不信,于是特意请来乐工演奏这首曲子,当演奏到第三节第一拍时,乐工的动作和表情果然与《按乐图》完全一样,此人不禁大为惊讶,极为钦佩王维的眼力。王维为什么能有这般准确的判断力呢?主要是他不仅诗的造诣很深,而且精通音乐和绘画,平时养成了善于观察的良好心理品质,留意乐工的演奏,熟悉各种乐调,具有艺术实践的经验。这里,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深刻的启迪:审美观察能力的提高,只有靠知识的积累和不断的实践才能实现。怎样培养自己的观察品质,训练、提高审美观察能力呢?第一,要明确观察的意义和所要达到的目的。无论观察哪一类美,都要制定计划,即确定观察什么,从哪几方面观察,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要充分调动各种审美感官的能动性。第二,要掌握观察的方法。例如观察自然美,就应把握住时间性,选择好最佳时期和观景点。要确定观察的顺序:由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由轮廓到细节,或由细节到轮廓;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由显到微,或由微到显等等,注意观察的条理性。第三,要开动脑筋,将感知与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尤其要注意对象美的感性特征和细节,边观察边思考,提高观察的迅速性、完整性和真实性,加深对美的体验。第四,要认真做好观察的总结,积累观察经验。只要我们反复实践,不断努力,那么审美观察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审美感受力相应地也就会得到增强。 首先,艺术接受为艺术价值创造提供目的。有人曾问阿·托尔斯泰,如果让他一个人在一个荒岛上,他的作品将永远不会有人读到,他还会不会写作,他的回答是:不会。艺术作品是为了被欣赏、被理解,是为接受者的接受才进行的,这是艺术创作的根本目的。如萨特所说:“文学客体是一个只存在于运动中的特殊尖峰,要使它显现出来,就需要一个叫作阅读的具体行为,而这个行为能够持续多久,他也只能持续多久。超过这些,存在的只是白纸上的黑色符号而已。”(注:萨特《为何写作》见《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P96任蠡甫、胡经之编, 北大出版社1987年版。)被接受了,作为文学活动的作品才存在,接受的行为有多久,真正意义上的创作与作品的存在就有多久,这就决定了艺术活动的双重建构,决定了艺术审美接受对于创作的重要意义。远古时代的艺术活动是创作者与接受者一同参与的活动,艺术的创作者也就是艺术的接受者。《吕氏春秋·古乐》中有“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注:《吕氏春秋·古乐》,《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论语·阳货》见《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册)P3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会1979年版。)这是一种艺术活动,也是一种祭祀活动,因而分不出这种古老艺术活动的创作者与接受者。如今创作过程与接受过程、创作者与接受者大都区别开来,但它们的密切相关性,却应是古老艺术的起源和本质所决定的。创作与接受是不能孤立的。其次,在艺术审美价值创造中艺术家充当第一读者。在艺术审美创作中,艺术家首先检阅自己的心理历程,体味寓于作品中的情感。艺术家的创造是自由的,但又不是漫无目的的,毫无边际的创造,而是首先要以读者的身份去评判作品是否能够被理解与接受。在接受美学看来,作家创作中存在着“隐含的读者”,艺术家首先是为“隐含的读者”创造。艺术审美价值要得到实现,艺术家就要确定“隐含的读者”是什么人,要揣摸他们的心理。如路遥所说:“写作过程中与当代广大的读者群保持心灵的息息相通是我一贯所珍视的,这样写或那样写,顾及的不是专家们会怎样看怎样说,而是全心全意地揣摸普通读者的感应。”(注:路遥《生活的大树万古常青》载《文艺报》。 )为读者的创造,揣摸读者的心理,在艺术家心里孕育一个接受自己作品的读者群,并使作家成为其中的一员,成为自己作品的第一读者。因而,为了被接受才促使艺术家去创造并充当第一任读者,从而艺术接受为艺术创造确立地位。在生机蓬勃的自然界,在热烈沸腾的社会生活中,在绚丽多姿的艺术领域里,无处不存在着美。然而,是否所有的人都能敏锐地发现美,深刻地感受着呢?并不一定。有的人就善于发现美,不但能够迅速地捕捉住它,而且还能够洞察到一般人所忽略的美的精细内容,而有的人却反应迟钝,目睹到美的事物时觉得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甚至视若未见,无动于衷。这是如何造成的呢?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各人的生活经验、思想感情、艺术修养、兴趣爱好、性格情绪等等的制约,美感肯定会出现个性差异。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的原因,那就是因为审美观察能力的不同,导致了审美感受的差别。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这位艺术家的见解极为正确。生活中存在着美,要想发现它,找到它,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观察力和感受力。在美术课中要引导学生到“蓝天下的学校”阅读“生活的教科书”,去寻找生活的源头活水,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眼、耳、手、脑多种感官参与,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等能力,使其审美情趣得以熏陶,创作素材得以丰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以培养,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给你附两篇老师写的关于提高学生审美的文章如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初探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 陈 伟自高中开设了美术欣赏课的几年来,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这是在小学、初中美术基础上,进一步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高中美术教学只有进一步加强学生审美认识的全面性,丰富充实学生的审美情感、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审美判断,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一、学生审美认识的全面性审美认识,是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外在认识:美术作品的类别、特点,作品的内容、主题,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它是建立在中小学美术基本知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上的。(二)–––内在认识: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形象,作品的内涵、美感等,这两个方面的认识相互联系,互相作用。审美认识的全面性主要体现这两个方面的教学。传统的教学侧重于作品的内容、主题、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的分析讲解,不谈作品的艺术语言、形式美感等表现形式对作品的作用。有次和一位高中物理教师偶然谈起凡高的作品,他说:“凡高的作品看不懂,乱七八糟,丑死了,听我的美术教师讲,凡高是个精神病患者、竟把自己耳朵割下来……”看来,这位教师对凡高的生平了解颇多,而对凡高作品的色彩美、力度美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却无法理解,这种传统的教学导致了大多数人对美术作品认识的局限和片面。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经常停留在作品的内容、情节上,对美术作品及其视觉现象不能进行形态分析,感兴趣的作品往往带有一定情节且刻划十分逼真的作品,如列宾《伏尔加河的纤夫》一画,由于小学语文课中学过,初中美术课中又学过,再到高中欣赏课中,多数同学能讲解作品的内容,分析人物的表情、动作;但问及作品的明暗、色彩、空间、构图、形式法则等艺术语言对作品的作用时,学生无语以答。另外,有的教师在分析美术作品时,追求生动的艺术趣闻、画家的生平轶事和作品本身情节的讲解,忽略作品的表现形式对作品所起的重要作用,长期以往,将导致教学的片面性和学生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为了使学生全面了解作品,在欣赏凡高的作品《星夜》时,我让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学 生 分 析 教师帮助 作品内容主题 星夜、奇特的童话世界;倾述画家强烈的主观情感;表明了作者对艺术的强烈热爱和对美好人生的无限向往。主题风格 着重表现画家对客观对象的主观感受,可以任意改变客观对象的形体和色彩,代表西方现代绘画风格之一。 后印象主义 美术语言形体 月亮、星星、云雾、山脉、小村庄、植物。 画面上出现了哪些形体? 独特、儿童手法、夸张变形 表现形体的手法? 明暗 亮的地方亮,暗的地方暗,亮少、暗多 大面积的暗和小部分的亮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 色彩 兰紫色主调 主要的色调? 兰、紫、绿、黑、橙、红、白 构成的颜色? 色彩丰富 对比强烈 强烈光感 效果:强烈的情感,主观的色彩 空间 运用明暗、色彩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空间感 画面中前后层次如何表现? 肌理 斑驳、短线条(笔触)、动感,干稠的颜料堆积,富有肌理美感。 画面的肌理效果学生通过对作品内容和美术语言两方面知识的认识,达到对作品认识的全面性。教师 作品 分析 主题 美术语言 学生 分析 新的作品 主题 美术语言 学生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的提高 所以,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加强对学生审美认识全面性的教学是首要任务,既要重视对作品内容,题材、画家生平等知识的教学,还要大大加强对美术语言、形式法则等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综合起来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分析作品是为学生提供解读作品的方法,让学生分析作品是教学目的,学生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取决于审美认识的全面性。二、学生审美情感的充实所谓审美情感,它是伴随审美认识所出现的主观性的情感体验,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过程只有通过认识作用才能产生:情绪情感对人的认识活动有积极的调节和推动作用,作为人的高级社会情感–––美感,是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而引起人的情感共鸣并给人以鼓舞和力量,所以充实、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是高中欣赏课教学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感受和体验艺术品所传递的思想情感和产生美感的源泉,是教师利用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途径。教学中,学生的审美情感可以是自发的,与以前看到的某一作品形象再接触时,便自觉地表露出来,在讲《清明上河图》一画时,由于学生在初中美术课中学习过,所以情绪较为活跃,表现出主动的地寻找桥上的骑马者,担车者,坐轿者……我当时曾听到学生这样评价:“这幅画画的太好了。”“这幅画共画了五百多人,张择端了不起。”并且,把这种情感体验传递给课堂中的其他同学。另外,这种审美情感的自发性,还突出表现在对作品的选择,在欣赏到安格尔《泉》、米开朗基罗《大卫》、拉斐尔《椅中圣母》、陈之佛《樱花小鸟》,由于作品的写实性、形象的完美性,美感的外在性,学生表露出钦佩、赞美的情感,认识过程也趋向积极、主动,所以让学生多看优秀的作品(包括多次接触同一作品),多接触富有美感的作品,是充实学生审美情感的首要方法。而教师,则要解决学生在欣赏时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因为解决了问题情感自然而充实起来,如在九七年我校举办的中国著名版画家,校友赵宗藻先生的画展中,许多同学对赵先生的一幅版画《乡干集会》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告诉我们:画面给人愉悦感,但不懂是怎么回事。于是我从形式和主题两个方面帮助学生进行分析:为什么会有愉悦感?因为作者构图巧妙,并运用的构成的方法,撑开的伞姿态各异,由近到远,由大到小,黑白到比由强到弱,体现了统一与变化的形式法则,并符合人的视觉原理,同时,赵先生表现了五十年代、乡村干部对党组织的高度信任,冒雪集会的主题,反映当时农村干部艰苦朴素的作风和集体主义思想。解决学生认识上的具体问题,情感的障碍就扫除了,审美情感也丰富、充实了。但是,这种自发的情感体验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或满足于作品外在愉悦感,或选择写实、工细而精致的作品,选择有一定内容情节的作品,如果作品形式内容与学生原有的审美认识差距较大时,许多学生表现出无法适应,甚至产生强烈的排斥,认为是“脏、乱、差”。经过观察,这种排斥某作品的情感体验,在学生群体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蒙克的《呐喊》、黄宾虹的《峨嵋山洗池》等作品,学生普遍拒绝“审美”,教师的作用就必须先创设课堂情境,特别是教师本人对作品的情感,如表情的变化,语言的抑扬顿挫,使学生沉浸在特定的情境中,去体验接受作品深层次的思想情感。记得我在中学时代,美术老师就和我们谈黄宾虹的画:他说他看了黄宾虹的车就要想哭出来,太有力度……。当时他的表情、动作、声音那深映脑海。这种情感体验特别是来自教师方面,往往能影响学生的审美情感,正如美国现代美术教育家艾斯略所说的:“没有什么比教师在学生面前赞美作品更能影响学生。”当然,教师要避免主观、武断的对美术作品下定义,以教师自身的喜恶去影响学生的情感,更多地是引导、帮助学生。教学中,还要发挥教材本身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理想观、人生观、道德观的教育,这是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感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如郑板桥的兰竹、徐悲鸿的奔马,北京的故宫,敦煌莫高窟等这些代表作品,无一不是民族的骄傲,充分利用作品本身所传递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爱憎分明、明辨是非的情感和审美判断能力。审美情感的充实,来自于审美认识的全面。第二篇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常熟市虞山镇花溪小学 杨慧[前言]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提高美术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美术教师可通过转变评价标准 ,教学生学会美术作品欣赏,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等一系列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并在美术创作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关键词] 提高 美术审美能力正文:美育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占有重要位置,审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实施素质教育发展战略、提高美术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美好的美育氛围,让他们自觉掌握正确的审美情趣,让他们主动地多思、多练、学会创造美,让他们在愉悦的心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那么,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一、转变评价标准 提高审美意识由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儿童美术是儿童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征,因而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成果。我们教儿童学美术并不是把他们培养成美术家,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陶治情操,提高审美意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因此我们要多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思维表现特点。如儿童 往往有这样几个特点:(1)不受对象约束,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带有很多印象成份(2)随意性大,对比强烈,夸张、无拘无束。(3)用色、用线大胆、单纯,无意中创造奇特的令人惊奇的效果,这正是儿童画的魅力所在,因此,在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时,不能以像不像为准则来评价,而是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儿童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儿童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也只有了解儿童,尊重儿童认知规律,才能正确评判孩子们的作品。作为美术教师,不仅自己要有这种审美意识,也要把这种意识传递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发挥,大胆创作,画出自己的感受,画出自己的想法,转变一贯的美术评价标准,提高审美意识。二、通过美术欣赏培养审美能力美术欣赏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学会欣赏,并充分利用课堂作品欣赏,展览作品欣赏等手段,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欣赏美术作品,必须先学会欣赏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捕捉强烈的第一印象,激发其心灵深处美的感受,把握作品的意境。由于古今中外留下来的美术作品浩如烟海,要让学生在这艺术的海洋中受到美的熏陶,首先要让学生学会美术分类,如:美术可分为观赏性艺术和实用性艺术两 大类。又可分为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四大块,绘画又分为东方绘画、西方绘画两大类,还可分为中国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版画、素描等等,在学生学会这些分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各类作品的艺术特征,社会作用及人类文明的关系,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对作品的比较与评价,把学生的欣赏引向深入。平时学生欣赏作品,只用“好”“漂亮”“美”来评价作品,但要问好在哪里,学生很难说出,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作品时,要帮助学生运用同一题材的作品进行比较和评议。如同一作品的表现形式有什么不同?给人的感受有什么变化?作品在线条、色彩、比例、构思技巧等技法上有何差异?对表现主题上有何效果等,然后谈出欣赏作品的心得体会。当学生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时,教师要因势利导,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扩大学生的欣赏量和欣赏面,不仅要搜集、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欣赏,还要组织学生参观画展,为学生打开欣赏艺术宝库的大门,让他们看到东、西方艺术的博大精深,特别是对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欣赏,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艺术的高度成就和特点,而且还要进一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继承我国传统艺术的责任感。通过大量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学会“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树立为发展我国艺术事业建设强大祖国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和信心。三、走进大自然,激发审美情趣自然是一个天然的大课堂,自然界所蕴藏的美是无穷的,从植物、花卉、动物、人类以及所有的自然形象中,我们都会发现许多新奇而又极其美丽的形和色的存在。它不仅让学生开阔心灵,陶冶美的情操,还增长科学知识,培养探索精神,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带领他们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感知、领会大自然中的一切,在心灵深处去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花卉,观察房屋造型,观察来往车辆、人群等,例如花卉写生课,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各种不同的花,然后引导他们分析、理解花的生长、结构,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观察能力的发展,学生用美术方法反映和描绘大自然中的一切,各种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的事物、自然跃于纸上。四、在美术创作中,提高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是指人在某一领域内表现出来的独特、杰出、非凡而有价值的才能。它不是单一 能力,而是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用以掌握的信息,重新分类组织转换,敏锐的想象,推测与创新,根据已有的各种信息果断地选择最佳方案。成功的创新有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即创新态度、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而这些因素的形成发展都离不开创新活动。创造性的基础,可以说创造性是对已有知识重新加工和组织,创造内容上说是制约知识的,否则,便成了无源之水。在我们的美术课外小组活动之中以提高审美素质为主线,提高造型能力为突破口,以提高创造能力为出发点。从不把教师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有个性,有特点,有专长,善于观察,勇于表现,敢于标新立异 ,经常带学生进行写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比较,动脑筋去思索怎样进行绘画创作,并教给他们学会了各种适合孩子们运用的绘画技法:如水墨画,儿童画,吹塑版画……在绘画创作中,寻找最佳的构图及最合适的绘画形式。告诉学生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创作中要去粗取精,要学会提炼有用的东西。让自己的作品有亮点,有动人之处。康德说:自然的美是一个美的事物,艺术的美是一个事物的美的表现。要教会学生表现美,必定要教会学生知道什么是美,因此,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学至关重要。(本文发表于常熟市中小学艺术教学年会论文专辑)
这位朋友,这片文章,也许,不全面,您要是想找论文,在这片文章之后,我给您一些写论文的网址,很全!真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旅游美学作为研究旅游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的新兴学科,它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指导人们(旅游者,从事旅游业的人员)如何欣赏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揭示其审美特征,通过观赏,进一步了解这个地区和国家的自然风光、文化艺术和民情风俗,加深对人类文明的体验,得到更深的美感享受和审美教育。中国传统美学讲究真、善、美一致的原则,笔者认为此是古典美学的精髓,在旅游美学中亟应继承和发扬。真即符合客观规律,真实是美的基础,不真则不美!善是最高目的,功利性,它是美的前提,不善也不美。美则是在真、善的基础上最佳的感性显现。追求真、善、美统一应该说是旅游美学重要特征之一。在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景观方面,人们不满足大自然的恩赐,依靠物质力量和聪明才智,挖空心思,大力移植人造景观,收得较好的经济实效本无可厚非。但各地微缩景观,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什么世界名胜城,民俗文化村以及沦为宣传封建迷信鬼文化之类所谓景观,随处可见。除了暂时的经济效益以外,更无审美教育可言。随着人们审美层次的提高,不久必将被唾弃!此风不宜提倡!尽善也,未必尽美也!这些杜造的伪景观,不真实,美也就无从谈起。什么美的享受和审美教育岂非全落空了吗?美好的景物只能在真与善的基础上,以其赏心悦目的形象,诉诸人们的感官,唤起令人愉悦的审美感情。当徐霞客登上莲花峰,目睹黄山万峰起伏、云雾奔腾的迷人景色时,他不禁“狂叫欲舞”起来……这就是黄山给霞客带来的强烈美感。旅游美感使人身临其境,具有全方位投入、立体感的特征,只有旅游能给人从游、观、听、嗅、触等多方面获得美的信息量。不难设想人们置身于舞台布景一样的人造景观中会产生什么激动人心的美感啊!“美丽的城郭,馥郁的山谷,凹凸起伏的原野,蔷薇色的春天和金黄色的秋天,难道不是我们的教师吗”?(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到大自然中去,面对祖国的美好河山,可以激发起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今日在长江三峡的崖壁上,尚可看到当年抗日将领的题刻“驱逐倭寇”。祖国锦绣山川,岂容敌蹄蹂躏!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回想半个世纪前,中华大地,烽火连天,狼烟四起,我炎黄子孙为抗击日军入侵,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留下多少可歌可泣的史绩!淞沪决战,宝山喋血,罗店鏖战,四行仓库八百孤军……今天已经很难寻找当年的遗迹了!笔者日前去浙江南北湖旅游,此处位于杭州湾澉浦附近,正是当年日军登陆点,健忘的人们不肯在此立一块小小的石碑,宁可不惜工本修建子虚乌有的谭仙城!想起苏联卫国战争后,所有战场遗址都建有高大的纪念碑,无名英雄墓地燃烧的火炬终年不息,鲜花花环常年布满四周,人们永远追思英雄的不朽业绩。可是在我们脚下这块以抗战闻名的土地上,竟然找不到一块纪念碑,一座雕像或者一段说明文字!可惜如此真、善、美的旅游资源被历史尘土湮灭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都应以真、善、美一致的原则,审慎对待。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里有一个@①别问题,各地旅游部门的决策者也有一个提高自身美学素养刻不容缓的任务。“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五千年悠久历史,灿烂的文化艺术,蕴藏着无限深厚的美的景观,正待我们眼睛朝下,深入发掘,综合利用。罗丹有一段名言:“美是到处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值得我们深思。我们不是在叫喊旅游资源贫乏吗?其实,各地区都有许多可以开发和利用的潜在资源,浙江镇海的经验,值得注意,他们耗资千万,已经开发和恢复了许多近代反侵略战争的海防遗迹,让历史告诉未来!不久将建成东南沿海颇有特色的新的旅游胜地。在风景区发展旅游业,千万不可忘记“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原则,具体地说按照风景美学规律办事,它的核心是保护自然美。要审慎处理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关系。一般说,风景区应以风景的自然美为主,人工美可以充实、丰富和强化自然美,力求做到两者和谐的结合。古代画论对此曾经作过非常精采的阐述:“山之体,石为骨,林木为衣,草为毛发,水为血液,云烟为神采,岚霭为气象,寺观,村落,桥梁为装饰也。”不要为发展旅游,而去炸山填谷,毁林断流,破坏自然景观!众所周知,自然风景的形成,有其漫长的时间过程,一旦破坏,难以补偿。黄山如果没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也就不成其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世界级旅游风景胜地了!对于各地的旅游饭店建筑来说,要以建筑美学、环境美学和风景美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对饭店建筑内外环境设计以及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全方位的审视,特别要妥善处理好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要以人(旅游宾客)为中心,协调自然——人——建筑三者关系,要从旅游者审美心理、思想观念和文化需求出发,尊重人,尊重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进行统一的艺术构思。这里仍然要强调真、善、美相统一的基本美学原则。真,也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善,也就是实用性,功利性,引申为经济效益。在实用与经济相结合的前提下,争取将旅游饭店建造得优美舒适,千姿百态,充满迷人的魅力,以吸引中外宾客,远悦近来,宾至如归。当然,从建筑造型、庭园绿化到室内设计,均需精心设计。既要有中国特色和地方色彩,又要有时代精神。饭店建筑和美学问题,也是旅游美学重要的研究范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所以说要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实,莫过于让旅游者去观赏艺术品。“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盎然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丽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想象,它们展示的不正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触到的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么?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固、积淀下来,留传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情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李泽厚《美的历程》)辉煌的文化艺术是永葆美的魅力的人文景观,中国在此具有巨大的优势。各地旅游部门应充分利用和保护这一大批极其宝贵的旅游资源,让文物古迹直接与游客对话。保持它原有的本色,切忌画蛇添足,整旧如新,以致弄巧成拙!为了更好地向观念介绍各种艺术特色和风格特征,旅游美学工作者有必要对中国绘画、书法、雕塑、建筑、青铜器和陶器等艺术品作深入的研究,充分揭示它的美学特征和时代风格。如被世人赞叹不已,被誉为“世界第八个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什么如此震撼人心?引人嘱目,它的美学特征和美学价值究竟何在?最主要的是使我们形象地看到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气势磅礴,威武雄壮的时代精神。秦俑的艺术特色是高度的写实性和人物形象刻画的典型性,达到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艺术效果。这是中国早期雕塑艺术普遍特征,到了西汉,霍去病墓前石雕,风格上转向写意,手法更加洗练。从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中国古典雕塑艺术最主要的美学特征是纪念性、象征性和装饰性。它不是单纯为了观赏需要而创作,而是为了纪念某一历史人物和事件,纪念某种功绩和勋业的产物。“托物言志”、“寓意于物,”往往通过某种动物去表现人,象征一定的意念。不以如实模仿自然形态为满足,采取装饰手法,美化作品形象,寄托作者自己的审美理想。旅游美学与艺术美学关系密切,绘画美学、书法美学、音乐美学和建筑美学等等学科都和旅游美学有多边缘、多渗透的关系。一个称职的旅游工作者,不可不对此有较深的理解。为此,旅游院校必须加强艺术欣赏教学,所有短视的做法,都是不合时宜的。关于提高旅游工作人员自我审美修养和形象设计,也是旅游美学不可忽视和研究的课题。而且是极其重要的方面,因为它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代表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属于社会美的范畴。我们必须加以切实的重视。心灵美是一切美的核心。也就是善。西方美学家对美即善的说法颇多。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宣称:“美、节奏好、和谐,都由于心灵的智慧和善良”。亚里斯多德曾说,“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是因为它是善”。孔子也曾提倡美与善并举。他说:“尽美矣,也尽善也”。就善而言,它是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行为的道德规范。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如果符合一定的道德规范,就那善就美,否则就恶就丑。具体的说要爱国、正直、诚实、真诚而热情,不做有辱国格、人格之事,做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这是中国人民传统的美德。也是我们共同的道德规范。“诚于中而形于外”、“外秀而内美”。旅游工作者是美的使者,故有必要重视自身形象设计。言谈、举止、仪表、仪容、礼节、礼仪和风度等等都要达到美的要求。素有“礼仪之邦”和“衣冠王国”之称的中华民族,历史强调“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做到“量体裁衣”、“修短合度”,创造了高度的服饰文明。关于仪表美。这里涉及人的形体美、服饰美与发型美的有机结合。应是比例匀称、发育正常的健康美,而不是追求纹身束胸的病态美。“三分长相,七分打扮”,人的服饰美要求服饰得体,和谐,入时。做到端庄、整洁、大方。不必追求奇装异服,有失仪容。发型要根据职业特点设计,基调是活泼开朗,朝气蓬勃,干净利落。不必追求奇特怪异,披头散发。给人累赘拖沓之感。语言美的基本要求是,准确精炼,言调悦耳,热情亲切,文明礼貌,若能稍带一点幽默风趣更佳。谈到风度美,那是更高层次的美学追求。它既反映人的外表,又包含人的内在品质;既表现人的外貌、举止、仪表、仪态,也表现人的思想、精神、学识、修养、性格和气质。所谓风度美也就是人的人格力量之美。是人的外表与内在高度统一的综合表现。我们说某人风度好,决不是仅仅是指他的外表,而是内外结合起来作出评价。大略的说,应该是坚定庄重,高雅大方,潇洒脱俗,不卑不亢。在旅游接待工作中,特别要克服崇洋媚外的心态,给人以质朴美好的印象。古人云:“人咸知饰其容而不知修其性”,就是说人们往往只注意外表的修饰,而忽视内心修养的自我完善。这确是人们的通病。离开了人的内在美,不论他外表如何漂亮,只能是徒有其表,根本谈不上美。对于旅游接待人员来说,根本不可能做到美的服务和优质文明服务了。记得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人没有内心的美,我常厌恶他漂亮的外表。”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指出:“唯有心灵能使人高贵,自命高贵而没有高贵心灵的人,都象一块淤泥!”“人不是美丽了才可爱,而是可爱了才美丽!”诚哉!斯言。综上所述,旅游业确是一种美好的事业。美学历来与旅游有着不解之缘。而旅游也离不开美学的指导。旅游学的神圣使命是告诉人们如何按照美的规律去开发旅游资源、建设和利用旅游景观,提供美的服务,增添美的魅力,使客人在旅游审美活动中心情愉快、精神舒畅、获取丰富的美的享受,留下美好的印象。
1)欣赏美术作品,主动捕捉强烈的第一印象,激发其心灵深处美的感受,把握作品的意境。由于古今中外留下来的美术作品浩如烟海,要在这艺术的海洋中受到美的熏陶,首先要学会美术分类,如:美术可分为观赏性艺术和实用性艺术两 大类。又可分为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四大块,绘画又分为东方绘画、西方绘画两大类,还可分为中国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版画、素描等等,在学会这些分类的基础上,掌握各类作品的艺术特征,社会作用及人类文明的关系,其次要学会对作品的比较与评价,把欣赏引向深入。2)参观画展,打开欣赏艺术宝库的大门,看到东、西方艺术的博大精深,特别是对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欣赏,不仅要了解我国古代艺术的高度成就和特点,而且还要进一步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继承我国传统艺术的责任感。通过大量作品的欣赏,学会“古为今用,洋为中用”3)走进大自然,激发审美情趣自然是一个天然的大课堂,自然界所蕴藏的美是无穷的,从植物、花卉、动物、人类以及所有的自然形象中,我们都会发现许多新奇而又极其美丽的形和色的存在。它不仅让我们开阔心灵,陶冶美的情操,还增长科学知识,培养探索精神,走进大自然,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感知、领会大自然中的一切,在心灵深处去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观察校园里的花卉,观察房屋造型,观察来往车辆、人群等!
314 浏览 4 回答
183 浏览 3 回答
252 浏览 3 回答
212 浏览 6 回答
179 浏览 4 回答
102 浏览 3 回答
308 浏览 4 回答
291 浏览 3 回答
184 浏览 3 回答
150 浏览 3 回答
311 浏览 6 回答
276 浏览 3 回答
314 浏览 5 回答
231 浏览 3 回答
100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