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寄宿制学校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为了全面了解掌握我市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情况,根据省政协有关调研要求,我们于7月中旬-8月下旬,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桑植、永定、慈利、武陵源所辖的民族乡镇寄宿制学校进行了现场调研与考察走访,并听取了市教育局的专题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我市农村寄宿制学校近年来建设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市总人口171万,常住人口152万,共辖64个乡镇街道、969个村社区,境内常住土家、苗、白等少数民族人口11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
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19个(不含345个乡村教学点)。其中,农村寄宿制学校共有93所(包括九年一贯制学校41所、独立初中47所、完全中学5所)在校学生约万人。20xx年全市教育经费投入为亿元,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全市公共财政支出的。
20xx年以来,通过布局调整、合格学校建设、“全面改薄”等项目,农村寄宿制学校条件纵向比较得到较大改善。20xx-20xx年,投入中央“薄改计划”专项资金亿元,改造了68所学校的127个项目。截止20xx年底,已建成合格学校171所。20xx-20xx年,全市先后落实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3318万元和3400万元,受益学生分别为万人和万人。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近年来,虽然市区县各级政府都提出了“教育强市/强区/强县”的发展战略,在统筹城乡教育上也加大了工作力度,但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
(一)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欠账,以学生“住宿难”的代表的“四难”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由于“撤点并校”,现有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普遍出现办学规模和条件无法适应现实需要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寄宿学生人数剧增而导致的“四难”——宿舍紧张“住宿难”、食堂简陋“就餐难”、浴室缺乏“洗澡难”、厕所蹲位不足“如厕难”。
如桑植县61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现有3958名寄宿学生,人均宿舍面积仅有平方米、人均食堂面积只有平方米、人均浴室面积只有平方米,而人均拥有冲水式厕所面积更是为0平方米。在贺龙中学我们看到学生普遍“两人一铺”,人数最多的一间由教室改建的宿舍摆了14架双层床挤了56名男生,全校师生共用一个只有40个蹲位的旱厕,而且距离女生宿舍达300米之远。食堂年久失修、缺桌少凳,学生就餐无处可坐。学生不仅就餐要排队、洗澡也要排队、甚至上厕所都要排队。
有的学校对学生“重教轻育、重管轻养”,食宿管理不重视,卫生管理不到位;有的学校食堂自制腌制发酵食材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隐患;有的学校管理图省事、简单化,将学生宿舍用铁栏关锁形同监狱,存在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有的学校热水供应不足,学生洗澡成了老大难;有的学校不重视校园内务和环境卫生管理,厕所臭气熏天、肮脏不堪,无处插足,几乎成了被文明遗忘的角落。
(二)师资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以师资“老化”“弱化”为代表的师资队伍“薄弱化”现象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由于近年来,优质教育资源在客观上与“城市化”同步,导致优质师资纷纷流向县城和市区学校,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留不住人”和“人留、心难留”的现象非常普遍。表现在:
一是教师数量不足。如桑植县农村学校从20xx年到20xx年,十年时间没有进过一个新老师。各学校教师队伍普遍缺编25%以上,普遍没有配备校医和专职宿管教师,食堂后勤服务人员也全部是没有编制的临聘人员。在编在岗的教师不仅要负责教学,还要负责寄宿学生的生活管理,工作已是疲于应付,生活管理根本无法到位。
二是教学质量下降。农村教师队伍普遍年龄偏大、责任心和荣誉感的持续下降,直接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下降。全县农村寄宿制学校中45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占45%以上,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仅占20%,师资队伍整体精神面貌不佳,人心不稳。老年教师得过且过,青年教师一心谋回城,即便是特岗教师也是干了一年半载就千方百计往城里调。桑植县20xx年后的定向委培师范生,毕业后普遍违约,没有一个回乡任教。
三是专业教师十分缺乏,“教非所学”现象十分普遍。音、体、美、理、化、生、地等专业师资普遍稀缺,“学体育的教地理”的跨学科教学“复式教师”,在乡村学校比比皆是早已“见怪不怪”。如此师资,素质教育从何谈起?
永定区湖田垭九年制学校,由于当地村民重教的传统,在“撤点并校”的浪潮中,幸存了下来,但是如今,师资“老化”“弱化”现象也十分严重。目前留校的20位老师中,只有5人是在编在岗的老教师,有2人是特岗教师,其余13人均是临时聘请顶岗的代课老师,长此以往,教师队伍难免青黄不接,人心浮动,很难保证维持和过去一样的教学水准。
又如在文化底蕴深厚,有着尊师重教传统的“文化之乡”王家坪镇中心学校,近五年来新进教师20人,也培养了一批优秀师资,但是每年都被城区学校或外地学校通过多种途径被挖走或跳槽,如今只留下5人。称得上是农村学校骨干教师流失的一个典型样本。
(三)本级地方财力薄弱,办学经费不足,已经成为长期困扰我市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的最大难题。
农村寄宿制学校多年来一直按小学600元/年、初中800元/年的标准由财政补贴经费,除此以外,没有其他经费来源。由此导致两个“落实难”——
一是教师的基本福利待遇落实难。各农村学校普遍在“保工资、保运转”的临界状态起浮挣扎。有的学校为了确保教师队伍稳定,不得不违规动用公用经费解决教师的部分福利待遇。如洪家关小学共有教职工106人,人均绩效工资、年终一次性奖金、住房公积金、医保门诊资金约需万元/年,全部要靠学校自筹解决,仅此一项,学校需开支159万元,而学校公用经费收入仅有66万元,即使违规挪用,经费缺口仍有近百万元之巨。因为农村学校普遍无力落实住房公积金等国家政策规定的福利待遇,在客观上影响了乡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荣誉感。
二是教学和生活服务设施配套“落实难”。由于经费不足,学生宿舍的扩建改建、浴室锅炉热水器的配备、食堂厨具灶具桌椅的配套以及卫生间的改造,都难以落实达标。此外,教学实验仪器、信息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的更新,也受资金不足的制约难以落实到位,严重制约了农村学校的教学保障水平。
(四)农村寄宿学生“留守化”“低龄化”趋势日益凸现,心理健康教育严重滞后,安全隐患防不胜防。
由于寄宿制学校的布局调整,目前保留的学校几乎每所学校都是覆盖方圆15-20公里、3-4个乡镇、2-5万人口。再加之,城市化的影响,农村中青年外出打工十分普遍,导致各校留守儿童寄宿生比例逐年增大。桑植县中小学留守儿童寄宿生比例已经占到了学生总数的52%以上,有的初中学校甚至达到了90%以上。有的小学甚至出现了三年级的低幼龄寄宿生。而其他未寄宿的走读生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爷爷、奶奶等亲戚在学校周边租房陪读的留守儿童。
目前,农村学校因为没有编制,普遍没有配备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也没有专职的生活宿管老师。因此,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管理还是一片空白。导致各农村学校普遍反映留守学生“管理难”“安全难”的问题。表现在:
一是留守学生普遍缺乏亲情关爱,身心普遍发育迟缓,出现了很多心理健康问题。部分留守学生表现出孤独、抑郁、狂躁等不良情绪和不健康、不理智行为。没有经过专业的心理学培训的老师们尤其是班主任老师们耗费了大量的精力进行关心和疏导,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老师的关怀终究无法替代父母亲情,也无法达到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二是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难。尤其是网吧容留留守学生现象仍然没有得到根治。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周边往往地处偏僻,相关部门监管力量有限,除了每年的集中式整治行动外,平时监管很难到位。因此,食品安全依然存在极大的隐患。尤其是网吧,虽然经历多次整治,学校也加强了管理,但是在周末和假期,留守学生上网管控就成了几乎无法完成的任务。有的校长感叹说:“老师好不容易管住了一学期,但是学生变坏只需要放假上网一小时”。
三是校车政策难落实,交通安全无保障。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留守学生“上学难”问题凸显,大多数学生上学和回家路途变得更加遥远,根本不可能安排校车接送,有的偏僻乡村甚至没有固定线路的公共交通工具,学生只能违规乘坐“三无”车辆和摩托车,超载现象时有发生,交通安全根本没有保障。
三、关于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的对策和建议
加强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提升农村教学质量,保障农村学生身心健康,是促进城乡之间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民族地区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基本权益,不仅关系着每一个乡村学生的未来,也事关民族地区的稳定。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制定“接地气、有实效”的特殊扶持政策。根据我市教育、财政、卫生、文化、交通、食药、扶贫等相关部门的认真研讨,形成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设立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专项资金。近年来,国家和省虽然出台了“合格校”、“全面改薄”等项目,但是,对于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并无特别扶持的规定,与普通学校生均经费补贴标准并无差别。为了体现国家和省对民族地区农村教育事业的关怀和支持,建议在国家和省的层面设立面向中西部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的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力争用3-5年的时间,全面改善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使民族地区的农村学生能够有平等的办学条件接受平等教育的阳光雨露。
(二)制定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培养五年计划。在国家和省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基础上,针对民族地区师资“培养更难”“留人更难”的问题,建议在普通师范院校中确定一批地方师范院校,专门核定一部分民族教育师资定向招生计划,在课程设置上要考虑实用性和民族化的特点,科学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和保障措施,确保这批学生毕业后能“回得来、下得去、留得住”。
(三)大幅度提高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生均经费保障标准。由于民族地区县级财政普遍财力薄弱,无力承担上级要求的配套资金比例。建议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取消对民族地区教育经费补贴的县级地方财政配套政策,改为由中央财政或省财政全额承担。同时,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经费的长效保障机制,实现学校正常运转、教师福利待遇、学生寄宿生活补贴的财政经费全额保障,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经费保障问题。
(四)建立完善的寄宿制学校教职员工人事管理办法。针对师资“弱化”“老化”日益严重的问题,应当尽快制定专项的师资补充计划,建议每年适当增加针对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的教师专项招聘计划,可以尝试从非师范类院校招聘具有心理学等背景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各校心理健康专业教师、校医以及生活教师岗位。还可以考虑委托职业学校培训一批专业厨师充实食堂工作人员队伍,实现寄宿制学校后勤服务人员的职业化。
(五)加大对留守学生的关怀力度,出台特殊的教育扶贫政策,鼓励其父母返乡创业就业。留守儿童问题,说到底是“城市化”的产物,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民族地区农村发展面貌,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就无法保障。因此,建议专项制定帮扶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父母的特殊扶持政策,将他们纳入产业扶贫的重点对象,在其就近方便就业创业方面尽最大可能给予政策和资金补贴上的倾斜和照顾,还留守儿童一个完整的家庭和一个完整的童年,用平等的教育拯救一代农村孩子!
教育事业事关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把教育当做最大的民生工程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来抓。县政协为了促进这项民生工程的落实,全面掌握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情况,将此项工作列为今年重要的工作议题。十月中下旬,县政协调研组深入到全县中小学寄宿制学校查看校舍设施及教学设备,分别与教体局领导班子、各镇领导、各学校校委会成员、部分政协委员座谈,就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情况开展调研。
一、全县中小学校及寄宿制学校建设情况
20XX年,全县公办学校106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1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初级中学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小学39所,幼儿园38所,其中:民办幼儿园27所。在校学生46053人,其中:高中5186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830人,初中生9746人,小学生20857人,学前班3196人,幼儿园5239人,其中:民办幼儿园2602人,在校学生数量较20xx年稳中有升。中小学寄宿生15157人,其中:小学4845人,初中6388人,高中3505人,职中421人。全县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329496平方米,危房26982平方米。
全县中小学校教职工2589人,其中:专任教师243人。
我县自20xx年实施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2300万元,完善了63所寄宿制学校的教室、学生宿舍、厕所、操场、膳食中心等设施,使农村中小学校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农村中小学校基本的设施得到了初步解决,为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撑和保证。
二、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硬件设施配套不齐,是寄宿制学校面临的关键问题
1、基础设施不足。大部分学校学生宿舍数量不足,仍有部分学生在校外寄宿。特别是红椿镇纪家沟小学校舍已成危房,学校租用农民的房屋上课,学生寄住在农户家。高滩镇初级中学男生宿舍是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三层教学楼,每个房间住50多人,最多的一个房间住63人。许多学校学生宿舍没有配套的洗漱间、卫生间、消防设施等。麻柳镇中心学校无教师宿办室,毛坝中学部分教师无宿舍。高滩镇初级中学、广城镇中心小学、高桥镇中心小学、向阳镇芭蕉学校供水设施不足,师生饮水困难等,由于上述设施不全,满足不了学校师生正常的生活需要。
2、生活设施不全。目前,尽管大部分学校维修和新建了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餐厅,但相关配套设施没跟上,有食堂无餐厅、有餐厅无桌櫈、学生多餐厅小、有宿舍无床铺的情况比较普遍。有的学校操场小,如向阳、焕古九年制学校,早操和课间操、体育课无法上。据统计,全县28所中小学校需建学生餐厅总面积2520平方米、18所学校需建操场总面积54100平方米、55所学校需建浴室总面积1670平方米、14所学校需建厕所总面积1050平方米,33所学校需学生架子床1037套,完成上述配套需投入资金1951万元。
3、教学设备亟待完善。目前,大部分学校没有音体美教学设备,一些学校的语音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有名无实。全县58所中小学校需配音体美教学设备550套,其中:音乐设备58套、美术设备120套、体育器材58套、63所中小学校需增加图书320810册,完善这些配套设备和图书,需投入资金550万元。
(二)教职员工配备不齐,是制约寄宿制学校管理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县教师队伍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学科教师配备不平衡的问题。一是绝大部分寄宿制学校没有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如:校医、食堂管理员、学生宿舍管理员等,后勤管理工作大多由在职教师兼任,使教师应接不暇,不堪负重。因此,学生的健康、安全隐患大,已出现个案问题。二是专业学科教师紧缺。学校普遍反映英语、理化、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相当缺。“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的现象比较普遍。三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由于留守儿童缺乏关爱,部分学生表现出孤独、抑郁、狂躁等各种不良情绪和不健康行为,需要专业心理老师为其疏导。但所有学校没有专职心理辅导老师,师生的心理缺乏疏导,严重影响师生的心理健康。目前,全县有留守儿童18730名,其中:小学12751人,初中生5979名,均占全县小学、初中学生的61%,个别学校留守学生占到80%以上。如何教育管理好留守学生,保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已成为教师难以自解的精神压力。
(三)经费保障不足,是寄宿制学校保质提效的障碍。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社会中一群特殊群体,在社会中引起了的重视日益凸显,这个特殊群体至多以引起社会中诸多问题,源于其群体成员均为儿童。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论文篇一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摘 要: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大量流动,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急剧增加。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留守儿童自身等方面还存在问题,要解决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就必须完善社会政策,动员多方力量;提高办学水平,为留守儿童构建良好的氛围;强化家庭教育,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环境;加强自身教育,增强留守儿童的自我认同感。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1-0070-01
1 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教育水平低下,监督管理不到位
在河南省农村,很多地方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较差,无论是教学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都是很薄弱的。一些农村的中小学里甚至只有最基本的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音乐、美术、计算机、体育等方面的授课老师十分缺乏。有的学校只有几个老师,一个老师要教授多门功课,老师的教学负担十分沉重,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再去多加关注留守儿童,学校也很少对留守儿童进行个别关怀,对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缺少必要的家庭教育,教育内容单一
家庭教育是一个孩子一生中最基本的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或至少有一方长期外出,减少了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对孩子的成长不利。而且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内容过于单一,基本没有美术、音乐等有助于其全面发展方面的教育内容。只有少数老人教孙辈一些简单的手工、儿歌或是讲一些民间故事,很多故事还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很难起到教育作用。
留守儿童普遍学习成绩差,自律性差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学校管理的疏忽,留守儿童觉得自己得不到重视,因而容易产生叛逆心理,以河南省为例,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成绩优秀的不足3%,80%以上成绩中等或偏下。留守儿童大多年龄较小,缺乏自律意识,对于社会上的不良诱惑缺乏抵抗能力,成绩越来越差,又会受到老师的训斥,同学的孤立,使他们感到自卑,导致学习兴趣下降。
2 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外出务工人员多的地区多为贫穷地区,这些地方师资力量缺乏,学校除了常规管理之外,很难对数量众多的留守儿童进行特别监管。其次,教师育人缺少关爱。教育部对那些偏远贫穷的农村学校的投资少之又少,学校的发展缺少资金上的支持,甚至拖欠教师工资,这就直接导致老师的教学热情减退,很难全心全意地去教学,教育质量也会随之下降。
家庭方面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留守儿童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影响了留守儿童对父母的信任,甚至对父母产生误解和怨恨。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新的家庭环境基本分为隔代监护、上代监护、无人监护三类。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父母在选择监护人时没有考虑自己孩子的自身情况以及监护人的教育能力、经济能力等因素,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频出问题的现象屡见不鲜。
自身方面
首先,自信心不足。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长期下去,问题压在心中得不到解决,因而较非留守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其次,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在行为习惯上难以得到正确的教育与引导。再加上他们年龄小,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自我约束能力差,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留守儿童容易产生道德行为偏差。
3 解决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措施
完善社会政策,动员多方力量
要强化政府职能,将各项任务落实到人,认真贯彻落实《宪法》、《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文件,使农村留守儿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多出台一些关爱留守儿童的政策,如加快户籍制改革,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减免学杂费、书本费等。要充分发挥妇联等组织的作用。妇联、共青团等组织,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亲情与关爱,借助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使社会各界都更加了解留守儿童,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
提高办学水平,为留守儿童构建良好的氛围
学校应该多吸纳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创造积极的条件,为老师提供各种培训的机会,鼓励老师在提高文化水平的同时,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此外,还要加强老师和留守儿童之间的沟通,老师不仅要在学习上给留守儿童多作指导,在生活上也应多加关心,在情感上多加激励。老师要善于发现留守儿童身上的优点,及时给予肯定,以增加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强化家庭教育,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环境
首先,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对子女的教育质量不重视,还有一些家长认为读书没有用,觉得还不如让子女早点打工赚钱。针对这些家长的教育观念的偏差,应加强对家长的教育与培训,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其次,选择合适的监护人。家长在选择监护人时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果自己子女自律性较好则可以交由祖辈监管,如果自律性差的,应安排在孩子心中有影响力、有威信的其他亲属作监护人。选择其他亲朋好友作监护人的,应选择那些有一定教育能力,同时家庭负担相对较小的。
加强自身教育,增强留守儿童的自我认同感
首先要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学校可以让一些成绩优秀的留守儿童作演讲,分享自己的成功经历,唤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学校应该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文体活动,让留守儿童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充分发挥留守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培养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蒋笃运.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N].中国教育,2008-7-19(3).
[2]徐宏升.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思考[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5):75.
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论文篇二
《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农村的绝大多数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流动人口不断增加,然而这些农民工的子女们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而留在了农村读书。近几年来,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日益凸现。然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涉及到一系列问题,其中教育问题尤为重要,这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做了相应研究,以减轻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压力,帮助农民工解决进城务工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经济及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 农村
一、引言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社会中一群特殊群体,在社会中引起了的重视日益凸显,这个特殊群体至多以引起社会中诸多问题,源于其群体成员均为儿童。在儿童成长正需要父母陪伴教育的时期,其父母却到城市务工。虽然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在城市务工改善了家庭生活环境,但在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孩子本身的个人成长都是无限隐患。
现在儿童的发展空间巨大,并且在社会成熟的影响下,儿童的认知及思维潜力都是无限的,儿童接受教育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其将来发展,并且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有序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期间,由于父母的监护不到位,教育不到位而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关乎我们社会的未来的发展,其中最凸显的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
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在于家庭环境及家庭的完成性,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和孩子处于长期分离状态,造成了孩子长期处于被孤儿状态,这样一定会给孩子带来自闭胆小、情感沟通不畅、消极冷漠等不同程度的影响。
1、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较消极。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不在身边,家庭的不完整行给孩子带来孤独及不安全感,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是其他情感多不能替代,这让孩子产生消极的情感态度,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家庭的情感完整。
2、农村留守儿童的认知程度上存在偏差。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认知偏差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留守儿童的认知偏差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并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1]。
3、农村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障碍。研究表明,农村留守经历对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有不良影响,容易使他们产生人际关系障碍。具体表现为对人冷漠,人际信任度低,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与人交往退缩畏惧、自卑孤独或目中无人,常常游离于群体之外[2]。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因素
1、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孩子出生后,第一所学校就是家庭,第一位老师就是父母。在孩子的启蒙阶段,父母是给孩子树立权威性的最好时间,这个权威性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之处,这期间对孩子的性格、品格的形成和培养有着无可厚非的重要作用,如果只靠学校的教育和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如果长时间没有父母陪伴的儿童会对父母产生怨恨,甚至会对社会产生报复心理,而外出务工的父母对这一点的认知度也不高,有些父母也会一味的以为学习就是学校老师的工作于自己无关。有些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将孩子留给家里的老人管,不了解孩子的生活及学习状态,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就成了问题学生,就是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2、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是留给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教育,这就形成了隔代教育。隔代人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都比较低,多采用溺爱的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其中有不少年老体弱的监护人认为: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健康就行了,而对于他们的学习、日常行为、心理状况根本没有办法去管教,有些就是想管教也无能为力。这样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同时,农村留守儿童与隔代老人代沟差距较大,难以形成情感、语言上的沟通,从而造成性格孤僻。
3、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欠缺。农村学校的教师大多配备的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对于科学教书育人的理念甚是缺乏,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更是效果不佳。而老师对于留守儿童的这一特殊群体没有从家庭背景、心理状况等方面深层次的分析,造成对整体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不当,管理方法不当,因此留守儿童的叛逆心理加强,甚至难以管理,此时教师对学生失去信心,放任不管。
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1、扭转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在学校上学期间,学校应承担起与留守儿童沟通并疏导他们的作用。父母不在身边带给孩子孤僻胆小的性格。教育他们应该学会把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看成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勇敢面对、积极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这种良好的心理弹性也会减弱父母外出打工带来的不利影响[3]。
2、农村学校可设立寄宿部。农村留守儿童大都是父母不在身边,与隔代老人难以沟通和倾诉其所想,所以建立寄宿制的学校可增进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学校教师又可随时看管。国外研究发现,更换看护者、寄养方式等会改变留守儿童对父母的依恋质量[4]。
3、社会各界应做好爱护留守儿童的工作。政府应在农村加大小学及初中的建设力度,建立寄宿制学校,大量收取并做工作予以家长让其孩子住校,在父母外出务工期间切实为他们解决儿童生活及学习上的问题。鼓励每一位农村留守儿童努力学习,让其感受社会的温暖。
参考文献:
[1]王晓丹,陈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及认知偏差的比较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7-61
[2]王丽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11):59-60
[3]叶曼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思考[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67-69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中学,现有住校生115人,其中男生 56人,女生59人。近年来,在学校领导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在宿舍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 领导重视,职责明确
强化宿舍管理,不单是学生健康成长问题,更重要是学校的安全问题,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校高度重视住校生管理工作,每位寝室都有寝室管理老师,在寝室管理老师的领导下,各寝室长协助老师管理寝室的相关事宜。
二、 制度完善,管理科学
为了让我们的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有效,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宿舍管理制度,具体是:《寝室管理员职责》、《宿舍安全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制度》、《文明宿舍评比制度》、《宿舍巡查制度》等,用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从而使住校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行宿舍管理责任制,详细规定了宿舍管理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细则,责任落实到人;制定了有效的宿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详细的班主任、宿舍长巡查记录表,做到卫生检查、值班登记、作息情况记录等信息详细、准确。
三、奖惩分明,加强管理
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更加安全、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养成
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以宿舍为单位,定期组织班主任对宿舍进行检查,包括内务清洁、作息情况、 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定期、不定期召开宿舍长会议,对宿舍长进行宿舍管理培训,让学生参与到宿舍管理中来,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管理能力;定期按照相关的制度、要求每周对宿舍进行内务的评比,公布结果。与此同时,我们要求班主任利用班会等时间教育学生,特别是对住校生的节约用电、用水教育等。
四、存在问题,再加努力
一直以来,我校虽在学生宿舍管理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但是,仍有一定问题存在。1、学生宿舍设备设施有些陈旧,墙壁灰暗,造成了学生宿舍不够明亮;2、部分学生使用的铺板破旧,我们虽然每学期维修一至两次,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整体上也显得不够美观;3、我校住校生多,而宿舍有限,导致有的宿舍拥挤近3、学生的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还参差不齐,还需要我们继续加大教育力度和管理力度。
不过,无论怎样,我们将继续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努力为住宿生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校园之家,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使学生能在平安、和谐的校园里快乐健康地成长。
寄宿制学校就是为学生提供饮食和居处条件的学校,目的在于为外出打工或双职工这类因工作原因无暇照顾孩子的家长们解除后顾之忧。大致可以分为:教学、活动、饮食、住宿四个部分,在学生住宿这一部分,除了需要比较完善的硬件设施作为优质生活的保障外,更需要优质的服务让家长们放心,让孩子们住的舒心。优质的服务从何而来,这就得依靠规范而科学的管理。
我校是一所全封闭的以寄宿学生为主的私立小学,住校生人数约占全校学生的90%。寄宿制既是学校办学的一个优势,也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一个关键所在。所以,寄宿制里生活部管理的优劣,对整个学校的发展起着十分重大的影响。下边就我对xx学校生活部的管理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组织健全,领导有方,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学校有一个善于学习、勇于改革、务实创新、作风民主的“四好”领导班子,成立了下属德育处的生活部,并从生活教师中选聘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的生活教师担任生活部主任。由于学校规模较大,为了把管理工作做的更细,生活部还实行分楼层管理,由每层楼的生活教师内部推荐一位工作能力较为出色的生活教师担任本层楼的楼长,由该楼长直接参与对本层楼宿舍的管理,而生活教师则具体负责自己宿舍的管理、卫生、安全工作。生活部主任、楼长、生活教师各有各的工作职责,各施其职,井井有条。
生活部的整个建设与管理工作纳入了学校整体发展与管理工作的总体规划,列入了学校学年工作计划,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总结、有考核。在学校的整体规划下,生活部主任再根据生活部的实际情况,拟定出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然后经过楼长会议讨论通过,最后定稿、推行。这样便有力的保证了工作开展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二、师资队伍素质优良,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寄宿制学校中的生活教师具备双重角色,既要照顾学生的饮食、起居,还要承担起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生活习惯、文明礼仪等各种习惯的艰巨任务,所以可以说生活教师既是体力劳动者,也是脑力劳动者(教育者)。所以,我们的生活教师除了要求较强的责任心外,还应具备过硬的生活辅导教育技能。
学校的生活老师全部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而来。在招聘时都要求具备高中以上文化,会说普通话,有教育小孩的经验,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招聘程序经过了网上发布招聘信息、老师们报名、笔试、面试,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层层考核,择优录取。新招聘的生活教师先进行规范而严格的培训,达到相关合格要求才予上岗;而且还有一个月的试用期,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才能签订聘用合同。
为了提升生活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力争把工作做的更细、更好,学校经常组织对生活教师进行各级各类培训。首先,每个周周四第二节课时间定期召开由分管校长组织的全体生活教师工作例会;其次,管理员根据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不定期召开楼长会议;第三,楼长根据学校安排或者具体某一问题对本层楼的生活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和经验交流。培训内容范围广,涉及了各种法规、制度、职业道德、安全教育、卫生知识以及职业技能等等。通过这些规范、严格的培训,使得我们的生活教师都具备了较高的素质,为更好的辅导学生、教育引导学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以制度引领管理,做到工作开展有章可循
生活部针对寄宿制的特点,制订了各项管理制度。例如:考核教师的《生活教师管理制度》、《学生宿舍管理制度》;评价宿舍的《先进宿舍评比制度》、《文明宿舍评比制度》;规范学生的《寄宿学生一日常规》、《学生就餐制度》等等。生活教师们也结合自己宿舍的学生情况,制定本宿舍的制度。所有的制度都力求规范到每一个细节,比如:就餐时,要安静,加菜加饭都比手势(1个指头表示加饭,2个指头表示加菜,3个指头表示加汤);再比如,为了杜绝安全隐患,要求上铺学生上下床时面向扶梯上下,叠被子时背靠着墙壁叠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加强对生活教师的管理,规范了寄宿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教师们的工作变得很有条理,学生们也养成了很多的良好的生活习惯。走进学校的学生生活区,到处是一抹抹“亮丽”的风景。
寄宿制学校最重要的就是学生的安全问题,当然这也是最令每一个老师头痛的。学生之间难免追逐嬉戏,有些意外事故防不胜防,作为校方,主要任务就是落实责任,尽量排除一切可能的安全隐患,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事故的发生。为此,学校成立了“公寓安全保卫机构”,设立了“门卫监督制度”和“录像监控制度”,制定了“安全工作细则”、“意外事件处理预案和报告制度”,确立了相关负责人,落实相关的安全工作职责,颁发了一系列的“关于加强安全工作的规定”。如:遇到学生生病、受伤等情况,由生活教师陪同去医院(原则上是县级医院),并同时通知执勤领导和班主任,直到就医结束方可回校。生活教师是宿舍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学校跟每一个生活教师都签订了“安全责任书”,落实责任,明确义务。生活教师平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开展了消防演习,防震演习,加强疏散训练,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四、重过程,严检查,把工作真正落实
详尽的制度不仅仅是写在纸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在过程中,才能为营造温馨家园保驾护航。生活部根据制度要求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方案,考核宿舍的《五星级宿舍评比制度》,考核教师的《生活教师考核方案》,考核学生的“良习星牌”、“美习银行卡”等等。每天楼长检查,生活部主任随机抽查打分并公示,周末汇总颁发“宿舍管理流动红旗”,月末考核摘星,争创“五星级宿舍”。其间如果发现某些个别问题就立即跟相应的生活教师交流,并让楼长督促检查改正;如果是一些普遍都需要提高的,就在每周的例会中进行重点培训学习。另外,学校还开通了网上评价平台,家长和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对生活教师的工作进行打分。通过这些手段,把平凡而又充满意义的工作落到实处,努力地提升生活部的服务质量。
五、讲原则,重人性,营造融洽的工作氛围,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力
我们的生活教师平时工作十分琐碎而辛苦,还不能有半点的疏忽(比如:学生的健康,学生的安全),必须对学校负责,对班主任负责,对家长负责,所以他们自身也背负着相当大的压力。“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生活部尽量为每一个生活教师着想,注重人性化管理,重视人文关怀。生活教师犯错了,不是一味的谩骂批评,而是采用交流谈心的方式让其领会、改正。生活教师过生日时,我们鼓励其他同事给她庆祝。教师节、感恩节,生活部主动为她们庆祝,还鼓励学生们为辛勤照顾她们的生活教师送去祝福和感谢。通过这一系列的关怀,让老师们的压力得到充分的释放,让她们感受到生活部就是她们的家,生活部管理员是她们的家长,虽然工作很辛苦,身体很累,但心是轻松的、是温暖的。在这种氛围中工作,生活教师们都会自觉的为生活部着想,从学校的大局考虑,有的教师还主动的为生活部的管理献计献策,充分的调动起了她们的工作热情、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强建设,争创牌,营造温馨家园,提升服务档次
寄宿的学生年龄小的才4岁,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刚入住初期,情绪极不稳定。为此,我们提出了“三心”“四陪”原则。“三心”指:爱心:在生活管理上像妈妈一样重视他、关注他、爱护他,把每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细心:指的是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包括孩子的身体、心理、生活、言行举止;耐心:指对孩子出现的问题,要友善,要耐心细致帮助、教育,及时引导。“四陪”指:陪孩子一起活动、和孩子一起用餐、指导低年级小同学洗漱、跟孩子们一起睡觉。我们充分强调“孩子至上”理念,要求生活教师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千方百计让孩子们开心,让家长放心。
由于长期寄宿在学校,缺乏家庭的温暖,生活部根据这个特点十分重视宿舍的文化建设,努力给学生营造“家”的感觉,体验“家”的温馨——生活教师就是家长,宿舍就是孩子们的家。过道上随处可见的各种文明用语,宿舍内每天的温馨提示,无不包含着教师们对学生的爱。孩子们也把宿舍当成了自己的家,精心的打扮着自己的小天地,快乐的享受着那一份单纯的幸福。
为了检验一下我们的工作成效,也为了给我们指明一个工作目标,生活部积极开展创牌活动,如今我们已经成功的实现了“泸州市中初等学校示范公寓”的创牌,这既是对生活部工作的肯定,也激励着我们往更高的方向奋斗,那就是——以优质的服务,让入住的每一个学生舒心,让每一个家长朋友们放心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切都在情理中管理,学生从中学会合作、学会生活,,从中培养自理能力、养生良好的习惯。做合格的中学生。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作为寝管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我校男寝共25个宿舍、173个学生,分布在一个宿舍楼的二、三、四层。现在想想管理方法可用这四个字来描述:“知、行、思、改”。
“知”就是让学生知道管理目标、标准,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那些是强调禁止的。这里我指导大家学习“中小学生守则”,“最新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我加工的由“学校寝室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员安全工作岗位目标责任书”产生的“寝室管理细则”等并把重要事项贴在门后(如:室内财产责任人、室内外值日安排、室内住宿明细表、寝室管理细则)。还通过早操站队让学生知道结构一: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层长———室长———住宿生。还通过晚自习后单项会议,让学生明白结构二: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检查人———打扫人。还通过发放表册让学生全面了解管理的方方面面,便于相互提醒。(表册有:日常检查的内容及要求、栏杆值日表、地面走廊值日表、卫生间值日表、写认识格式、问题记录表、分数统计表)。让学生真正清楚明白。为履行职责打下坚实基础。从中教育学生做好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准备工作。
“行”就是学生的亲身实践过程、是学生实施自我教育的具体的语言行为表现。该做的做得怎么样,不该做的禁止没有。这是养成好习惯的重要过程。由于学生在家里娇惯做的少、或者没做过,在这里光提要求不行,孟校长常常给我们寝管讲,要把“寝管”变成“勤管”变成“动手管”。我体会到寝管要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亲身做给学生看,手把手教学生做做,这也像教学生第一次握笔写字一样。如:卫生间的打扫我把值日生召集到一起办学习班(三层共办12组):我一手拿扫把,一手拿水管边讲边做,一分钟不到把卫生间打扫的干干净净,最后共同总结三个字“扫”“冲”“摆”,还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先扫大的垃圾防止堵塞下水道,再边冲边扫地面是除异味,最后把卫生工具摆放整齐。再如被子的叠放、脸盆毛巾牙缸的摆放、拖鞋的摆放,利用熄灯前的时间,把25个室长分成五个小组一组一组的培训。冬天家长怕学生冷都把被子做的很厚,学生不好叠方,我就一个一个的具体指导,直至学生掌握。还有,窗户高没有凳子、没有桌子垫脚,上边够不着抹不到,还是我们的学生聪明爱动脑筋,他们用扫把顶着抹布、卫生纸把整个窗户抹的透亮。我就边表扬边推广。要相信学生人人都爱美,他们自己规定宿舍地面上只能放拖鞋、卫生工具、暖瓶三种物品,并统一规定摆放位置。我们的学生管理委员会在忠勇、郭凡的带领下不断改革,如他们逐室宣布,下周要求每个宿舍地面上放一个纸箱,用来盛放垃圾,早上既便于打扫同时也整齐美观,我为我们成长起来的管理精英高兴。
“思”就是反思,把做过的事再回忆一下,对照标准查查、议议想想。在这里要再现做过的事,找到成绩、看到问题,越小越好。我们的反思时间是在每天
的熄灯前后很短的时间进行。关键是寝管、层长、检查人要帮助学生反思。我们的做法主要是
1、逐室通报检查人的检查记录、扣分情况。(每晚刚熄灯由层长带领检查人把好的榜样、把问题给大家说说)。
2、寝管把当天早上的好典型、重大问题的录像、照片公开给有关学生或者室长,来引起室长及当事学生的反思。
我们的经厉告诉我们,有些学生的反思需要寝管的耐心细致的帮助。我们的帮助方法有:谈话、学习“守则”“规范”“细则”、讨论争论辩论、写认识、实践体验等。我们经厉了许多例子,如:409室8号床的被子叠得方正,推广后复制出许多整齐的床铺。周二卫生间打扫的干净无异味,卫生工具摆放整齐,引出每天卫生间都整理的很好。如:408室的室长对管理中的值日到人、财产保护到人不理解有抵触、情绪低落做的不好,甚至不做。我认为学生的心里有疙瘩需要解开,就找他谈话,他认为事情太多顾不过来(分析:学生娇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心里没放过事、没操过心,不想承担责任)。对此我从(国家的政策变化)他爷爷经厉的生产队,谈到他父亲经厉的责任田及现在的个体户、企业家。又从(家庭的发展变化)他爷爷的三个孩子一个家庭,谈到现在四个家庭。又从(身边的管理现实)教室的卫生、财产管理,谈到宿舍的卫生、财产责任人。突出劳动创造人、劳动改变生活、劳动改变人的观点,我们从熄灯一直谈到1:30分,他懂得了做事才能提高、做好每一件事才能有更好的生活。他知道了人人都要有事做、人人都要有责任的道理。后来他变好了。我实践的体会是,学生的好习惯就是在这样不断学习好榜样中养成的,问题就是在这样不断发现问题、思考自己的问题中去纠正解决的。不断反思才是他们越来越美、越来越文明,走向合格、走向优秀关键环节。
“改”就是抛弃旧的思想按新的办法做事、做人,养成良好习惯。我们的做法是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走自己的路把事情办好,同时寝管把握发展动态,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改进方法。这里我们也经历了许多。如:有些学生为了起得早、起得快,晚上睡觉不脱衣服、甚至靴子都不脱,我给他讲这样休息的坏处,又给他探讨穿衣得快的方法:晚上脱下的物品要有规律的摆放、并且使早上拿着顺手,穿的顺序:由上到下、由里到外下床前把床整理好等。他实践后采纳了。再如:有些学生把窗户摘下来抹玻璃,他说这样顺手。我给他谈话时肯定了他的动脑及积极性,同时给他指出这样容易把窗户弄坏,费得劲大,把简单的事办复杂了,还给他介绍了快速抹窗户的方法,先用湿布来一遍,再用卫生纸来一遍试试。我体会到学生办事的积极性都很高,都想把事情办好,只要引导好他们做事的方法就能事半功倍,安全的办好一切事情。
在“知”“行”“思”“改”循环往复中,要贯穿“情”“理”这条红线。让学生自己体会、让学生自己理解、让学生自己判断、自我纠正。实践中我们的例子如:我晚上去查寝在舍里听到学生说“不瞌睡呀”,我就接了一句“才刚刚11点早着呢”,学生大吃一惊:“老师我不说话了”。还有一次,我在9年级查寝,1号床学生在被窝里玩手机,我在外边顺着光线伸手抓住手机不动,学生掀开被子说:老师我把手机拿到家,以后不再玩了。我没说话就走了。还有我的办公室晚上有开水、有体温表这是用给学生建立友谊的,有空常问问他们缺什么、哪里需要改进、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学生有家的感觉,感到很温暖、很安全。
早上起床铃一响,我就把9年级的灯开开,为他们快起创造条件等。我们的学生都是清楚人、都是明白人、他们都通情达理,谁对他们是真心、是真情,他们都十分清楚。
我们用“创建文明宿舍的活动”来巩固我们的管理成果。就12月的创建来说吧,12月23日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统计公开的结果:都有希望成为“文明宿舍”。
宿舍管理工作中,对领导负责,让家长放心,不给班主任找麻烦。工作中积极肯干,出主意、想办法。宿舍秩序良好,室内外干净、整齐,学生休息得好,精力充沛,人人都养成了许多好习惯。各项工作井然有条。节约水电、公物保护得好,受到家长、师生的好评。管理中我们实践了“管理目标责任制”的切实可行,大胆改革实验,“知、行、思、改”管理模式初见成效。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中学,现有住校生115人,其中男生56人,女生59人。近年来,在学校领导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在宿舍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 领导重视,职责明确
强化宿舍管理,不单是学生健康成长问题,更重要是学校的安全问题,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校高度重视住校生管理工作,每位寝室都有寝室管理老师,在寝室管理老师的领导下,各寝室长协助老师管理寝室的相关事宜。
二、制度完善,管理科学
为了让我们的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有效,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宿舍管理制度,具体是:《寝室管理员职责》、《宿舍安全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制度》、《文明宿舍评比制度》、《宿舍巡查制度》等,用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从而使住校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行宿舍管理责任制,详细规定了宿舍管理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细则,责任落实到人;制定了有效的宿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详细的班主任、宿舍长巡查记录表,做到卫生检查、值班登记、作息情况记录等信息详细、准确。
三、奖惩分明,加强管理
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更加安全、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以宿舍为单位,定期组织班主任对宿舍进行检查,包括内务清洁、作息情况、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定期、不定期召开宿舍长会议,对宿舍长进行宿舍管理培训,让学生参与到宿舍管理中来,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管理能力;定期按照相关的制度、要求每周对宿舍进行内务的评比,公布结果。与此同时,我们要求班主任利用班会等时间教育学生,特别是对住校生的节约用电、用水教育等。
四、存在问题,再加努力
一直以来,我校虽在学生宿舍管理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但是,仍有一定问题存在。
1、学生宿舍设备设施有些陈旧,墙壁灰暗,造成了学生宿舍不够明亮;
2、部分学生使用的铺板破旧,我们虽然每学期维修一至两次,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整体上也显得不够美观;
3、我校住校生多,而宿舍有限,导致有的宿舍拥挤近3、学生的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还参差不齐,还需要我们继续加大教育力度和管理力度。
不过,无论怎样,我们将继续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努力为住宿生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校园之家,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使学生能在平安、和谐的校园里快乐健康地成长。
135 浏览 5 回答
205 浏览 3 回答
143 浏览 3 回答
181 浏览 4 回答
283 浏览 4 回答
302 浏览 4 回答
221 浏览 4 回答
159 浏览 3 回答
260 浏览 2 回答
143 浏览 2 回答
328 浏览 2 回答
227 浏览 2 回答
212 浏览 3 回答
90 浏览 8 回答
132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