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2021年,全省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农产品品牌建设扎实推进。制定了品牌目录标准,收集全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210个。下一步要培育“1+4+3”品牌模式。重点打造“黑龙江好食品”省级区域公用品牌总体形象,加快提升黑龙江大米、黑龙江大豆、黑龙江鲜食玉米和黑龙江木耳4个省级区域公用单品品牌影响力,做大做强“一县一业”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3类优势品牌。
发展绿色食品大豆产品促进黑龙江省大豆产业振兴摘要:黑龙江省借助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优势和较高的机械栽培技术水平,绿色食品大豆生产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受国际市场的冲击较大,还面临着种植收益过低、基础设施薄弱、精深加工能力不强等限制因素。 关键词:绿色食品;大豆产业;黑龙江省 一、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大豆发展现状 大豆是黑龙江省的主栽作物,在黑龙江省有多年的栽培历史,种植面积、总产量都占全国的1/3左右。2000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发展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是黑龙江农业的发展方向。在这一战略的指引下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绿色食品大豆产业也随着迅速发展起来,从2000年以来黑龙江省绿色大豆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到2008年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 万亩,年均递增20%以上,现已占全省大豆种植面积1/4以上,产量达到250万吨以上。已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大豆标准化生产基地44个,面积1 万亩。认证绿色食品大豆产品138个,企业65 家。 二、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大豆的产业优势 1.黑龙江省环境条件优良。黑龙江开发较晚,环境污染小,病虫害发生率比南方低。森林、草原、湿地资源丰富,全省拥有森林3亿亩,森林覆盖率;天然草原面积约6 500万亩;湿地面积6 510万亩。生态良好,具备发展绿色大豆得天独厚的条件。黑龙江土质肥沃,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地之一,全省属中、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370毫米~670毫米,光、热、雨同季,适于大豆生长,加之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农产品品质优良。 2.大豆栽培技术水平较高。黑龙江省是全国大豆主产区之一,大豆面积占全国种植面积近1/3,黑龙江省农垦耕地占全省的1/5,土地规模化种植、机械标准化作业、栽培制度科学化已经走在全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前列。目前,全省在各环节、各层面开展的农场与地方县合作共建成效突出,带动了地方大豆种植水平的提高。 3.绿色大豆的科研水平较高。黑龙江省从事大豆生产技术研究的科研机构较多,每个市都有多家从事大豆技术的研究机构,近几年,每年的育成品种都在十个以上,70%以上大豆品种为高脂肪、高蛋白及兼用型品种,黑字号、垦字号大豆油脂居全国领先水平,东农42等品种蛋白含量领先国际水平;每年省政府都投入专项资金用于绿色大豆产业的开发和研究,委托东北农业大学、农科院、植保站等单位进行绿色大豆高效生产技术的专题研究,为绿色大豆的生产、加工提供科技保障。 三、黑龙江省绿色大豆产业发展限制因素 1.加入WTO后受国际市场影响比较大。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关税大幅降低, 大豆和豆粕进口关税都降低到了3% 和5% 以下, 不对大豆的进口实行配额制,不对大豆出口实行补贴,这在政策上为国外大豆的进口铺平了道路。这几年中国的大豆进口在逐步增加,2005年中国的大豆进口量约为2 600万吨,2006年大概是2 800万吨,2007年3 万吨,几乎每年都有200万吨的增加,2008年中国大豆进口量达到3 万吨,较2007年的进口量大幅增加万吨,增幅达到,连续第四年创下中国大豆进口量的历史最高纪录,预计2009年的进口量还将增加。与进口大豆相比, 国产大豆无论在商品质量和价格上均有较大差距,2008年底,黑龙江省大豆的国储库收购价格3 700元/吨左右,而进口大豆到港价格仅为3 100元/吨,每吨比国产大豆低600元。 2.三大主栽作物比较大豆处于劣势地位。2005年以来黑龙江省大豆的种植面积逐年下降,2007年种植面积为5 713万亩,与2005年相比减少600万亩,这里还没有考虑后开垦的耕地面积补充进来的(大多数生荒地都适合种大豆)。相反,水稻、玉米种植面积却逐年增加,尤其玉米面积2007年比2005年增加了1 800万亩,这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大豆面积的萎缩。原因主要是与水稻、玉米相比种植大豆的效益底,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不高。2008年大豆的公顷收益不足千元,而水稻、玉米的公顷收益都在3 000元以上。 3.大豆主产区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黑龙江省大豆的主产区基本还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大豆是比较适合机械化作业的作物,黑龙江省的机械化种植水平也较高,但农田基础设施相对来说还比较薄弱,近几年连续发生的春旱、夏旱等自然灾害给黑龙江省的大豆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我们各级政府虽然每年都在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抗旱,但收效不大,主要原因是大豆种植面积较大、资金的投入还不到位,机井眼数还不能覆盖大多数产区。没有形成“旱能浇、涝能排”的绿色农业生产模式。 4.大豆精深加工能力不强。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企业多是传统的制油企业,数量多,成规模的少,粗加工多,深加工少;传统加工多,新兴加工少;有些企业甚至没有小包装,直接给省外企业加工毛油,这样利润空间就小。产业布局与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从规模结构上看,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低,综合利用水平低。虽然一些企业也申请了绿色食品标志,但都是一些大豆、豆油、豆粕等初加工产品,像一些深加工豆制品、分离蛋白等加工企业近两年刚刚出现,但规模较小,还没有形成品牌,市场影响力小。必须采取高新技术向工业化、深加工方向发展。 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企业与沿海企业相比,大豆基本都为本地大豆,收购成本较高,而且大多数豆油都是销往省外,销售半径也较长,运输成本增加,这使得黑龙江省的豆油加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四、黑龙江省发展绿色大豆产业的建议 1.借助政策优势,扩大绿色大豆种植面积。从2004年开始,黑龙江省进行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大豆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创建工作,省财政拿出专项资金用于绿色大豆基地的环境监测和管理费用,各大豆主产县应利用该项目,积极争取开展绿色食品大豆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创建工作。基地的创建上连着企业,下牵着农户,是一个企业增利、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绿色富农工程,也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发展战略的一个具体体现。积极落实省政府“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到2012年,全省建设优质大豆基地5 700万亩,大豆总产量170亿斤。按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技术规程种植的大豆是优质大豆,绿色食品大豆基地是优质大豆基地建设的重要途径,各大豆主产县应借助政策优势、制订计划,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绿色食品大豆基地的发展。 2.实行由种植大省向加工大省的战略转变。黑龙江省是大豆的种植大省,绿色大豆的种植面积也排在全国首位,但加工相对薄弱。黑龙江省应积极制定措施,实行由种植大省向加工大省的转变。近几年除了老牌的九三油脂、阳霖油脂大型油脂加工企业外,也涌现出了像哈高科异黄酮、日月星蛋白粉、瑞盛素肉这样的深加工企业,政府应高度重视,积极扶持这些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对整个绿色大豆产业的拉动作用。无论是大豆生产还是大豆制品加工,都必须实施标准化生产, 逐步建立科学、完备的大豆质量安全标准、检验检测和质量认证三大体系,狠抓产地环境、农业投入、生产过程、包装标识、市场准入五大环节的管理,改变无标生产、无标上市和无标流通的状态。要把“振兴大豆产业行动计划”和“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推广大豆绿色栽培技术,杜绝使用不合理农药与化肥,建立绿色有机大豆生产基地,发展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绿色大豆原料和绿色大豆制品,以适应安全、营养食品消费的需要。 3.加强管理,确保大豆食品质量安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空前的高,食品质量安全法也于今年6月实施。所以企业应该通过加强企业管理,来确保质量安全,应当建立食品质量安全档案,保存企业购销记录、生产记录和检验记录等与食品质量安全有关的资料,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试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和召回制度。企业食品质量安全档案应当保存三年,做到哪个环节出现问题有据可查。黑龙江省大豆加工的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食品安全体系及质量认知体系也相对滞后,大多数企业没有通过“国际质量管理标准(ISO9000)”及“国际环境管理标准(ISO14000)”,“良好操作制造(GMP)”,“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等相关认证,质量安全管理相对松散,若把黑龙江省建成农产品深加工大省,食品强省还需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加强企业的管理水平,向品质优良、管理一流、绿色名牌的方向前进。 4.加大力度保护非转基因大豆生产,打造绿色食品大豆产品知名品牌。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种植的都是转基因大豆,因其出油率高、产量高、种植成本低,竞争力远远强于中国大豆。但中国大豆具有高蛋白、非转基因和绿色食品大豆产品的品牌特色,用于加工成食用大豆系列食品,具有质量高、品质好、食用安全等优势。因此,以非转基因、绿色食品、优质安全为切入点,黑龙江省要积极培育黑龙江省的绿色食品大豆产品品牌,严格非转基因大豆标识制度,加大宣传,提高知名度,争强市场竞争力。像九三豆油、阳霖豆油这样的老品牌,继续巩固市场占有率,向新食用油产品开发、改善产品包装、有机产品认证方向发展;新的深加工企业应看清形势、抓住机遇,确定好自身的市场定位,努力确立市场的品牌地位。像大庆日月星蛋白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们率先在全国进行高纯度蛋白质粉的开发,并调配成适合不同人群的营养蛋白质粉、饮料、饼干等,认证了十多个绿色食品标志,公司以非转基因、绿色营养、优质安全为宣传口号,成功占领了国内大部分市场,是国内最大的蛋白质粉加工企业,现“日月星”商标已是中国驰名商标和亚洲最具价值品牌。黑龙江省的企业要跳出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的恶性竞争圈子,独树一帜,以非转基因和绿色食品的黑龙江品牌,提高大豆产品的附加值,叫响品牌,占领国内市场、打入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孙向东,任红波.加入WTO后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展望与对策[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0,(6):39-41. [2]韩晓增,王守宇.发展黑龙江省绿色大豆产业带的思考[J].大豆通报,2001,(6):3-4. [3]芦玉双.黑龙江省大豆产业现状及对策的调研报告[J].大豆通报,2003,(1):28-30. [4]曹海英.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黑龙江粮食,2006,(1):18-20.
发展绿色食品大豆产品促进黑龙江省大豆产业振兴摘要:黑龙江省借助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优势和较高的机械栽培技术水平,绿色食品大豆生产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受国际市场的冲击较大,还面临着种植收益过低、基础设施薄弱、精深加工能力不强等限制因素。 关键词:绿色食品;大豆产业;黑龙江省 一、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大豆发展现状 大豆是黑龙江省的主栽作物,在黑龙江省有多年的栽培历史,种植面积、总产量都占全国的1/3左右。2000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发展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是黑龙江农业的发展方向。在这一战略的指引下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绿色食品大豆产业也随着迅速发展起来,从2000年以来黑龙江省绿色大豆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到2008年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 万亩,年均递增20%以上,现已占全省大豆种植面积1/4以上,产量达到250万吨以上。已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大豆标准化生产基地44个,面积1 万亩。认证绿色食品大豆产品138个,企业65 家。 二、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大豆的产业优势 1.黑龙江省环境条件优良。黑龙江开发较晚,环境污染小,病虫害发生率比南方低。森林、草原、湿地资源丰富,全省拥有森林3亿亩,森林覆盖率;天然草原面积约6 500万亩;湿地面积6 510万亩。生态良好,具备发展绿色大豆得天独厚的条件。黑龙江土质肥沃,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地之一,全省属中、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370毫米~670毫米,光、热、雨同季,适于大豆生长,加之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农产品品质优良。 2.大豆栽培技术水平较高。黑龙江省是全国大豆主产区之一,大豆面积占全国种植面积近1/3,黑龙江省农垦耕地占全省的1/5,土地规模化种植、机械标准化作业、栽培制度科学化已经走在全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前列。目前,全省在各环节、各层面开展的农场与地方县合作共建成效突出,带动了地方大豆种植水平的提高。 3.绿色大豆的科研水平较高。黑龙江省从事大豆生产技术研究的科研机构较多,每个市都有多家从事大豆技术的研究机构,近几年,每年的育成品种都在十个以上,70%以上大豆品种为高脂肪、高蛋白及兼用型品种,黑字号、垦字号大豆油脂居全国领先水平,东农42等品种蛋白含量领先国际水平;每年省政府都投入专项资金用于绿色大豆产业的开发和研究,委托东北农业大学、农科院、植保站等单位进行绿色大豆高效生产技术的专题研究,为绿色大豆的生产、加工提供科技保障。 三、黑龙江省绿色大豆产业发展限制因素 1.加入WTO后受国际市场影响比较大。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关税大幅降低, 大豆和豆粕进口关税都降低到了3% 和5% 以下, 不对大豆的进口实行配额制,不对大豆出口实行补贴,这在政策上为国外大豆的进口铺平了道路。这几年中国的大豆进口在逐步增加,2005年中国的大豆进口量约为2 600万吨,2006年大概是2 800万吨,2007年3 万吨,几乎每年都有200万吨的增加,2008年中国大豆进口量达到3 万吨,较2007年的进口量大幅增加万吨,增幅达到,连续第四年创下中国大豆进口量的历史最高纪录,预计2009年的进口量还将增加。与进口大豆相比, 国产大豆无论在商品质量和价格上均有较大差距,2008年底,黑龙江省大豆的国储库收购价格3 700元/吨左右,而进口大豆到港价格仅为3 100元/吨,每吨比国产大豆低600元。 2.三大主栽作物比较大豆处于劣势地位。2005年以来黑龙江省大豆的种植面积逐年下降,2007年种植面积为5 713万亩,与2005年相比减少600万亩,这里还没有考虑后开垦的耕地面积补充进来的(大多数生荒地都适合种大豆)。相反,水稻、玉米种植面积却逐年增加,尤其玉米面积2007年比2005年增加了1 800万亩,这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大豆面积的萎缩。原因主要是与水稻、玉米相比种植大豆的效益底,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不高。2008年大豆的公顷收益不足千元,而水稻、玉米的公顷收益都在3 000元以上。 3.大豆主产区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黑龙江省大豆的主产区基本还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大豆是比较适合机械化作业的作物,黑龙江省的机械化种植水平也较高,但农田基础设施相对来说还比较薄弱,近几年连续发生的春旱、夏旱等自然灾害给黑龙江省的大豆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我们各级政府虽然每年都在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抗旱,但收效不大,主要原因是大豆种植面积较大、资金的投入还不到位,机井眼数还不能覆盖大多数产区。没有形成“旱能浇、涝能排”的绿色农业生产模式。 4.大豆精深加工能力不强。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企业多是传统的制油企业,数量多,成规模的少,粗加工多,深加工少;传统加工多,新兴加工少;有些企业甚至没有小包装,直接给省外企业加工毛油,这样利润空间就小。产业布局与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从规模结构上看,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低,综合利用水平低。虽然一些企业也申请了绿色食品标志,但都是一些大豆、豆油、豆粕等初加工产品,像一些深加工豆制品、分离蛋白等加工企业近两年刚刚出现,但规模较小,还没有形成品牌,市场影响力小。必须采取高新技术向工业化、深加工方向发展。 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企业与沿海企业相比,大豆基本都为本地大豆,收购成本较高,而且大多数豆油都是销往省外,销售半径也较长,运输成本增加,这使得黑龙江省的豆油加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四、黑龙江省发展绿色大豆产业的建议 1.借助政策优势,扩大绿色大豆种植面积。从2004年开始,黑龙江省进行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大豆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创建工作,省财政拿出专项资金用于绿色大豆基地的环境监测和管理费用,各大豆主产县应利用该项目,积极争取开展绿色食品大豆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创建工作。基地的创建上连着企业,下牵着农户,是一个企业增利、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绿色富农工程,也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发展战略的一个具体体现。积极落实省政府“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到2012年,全省建设优质大豆基地5 700万亩,大豆总产量170亿斤。按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技术规程种植的大豆是优质大豆,绿色食品大豆基地是优质大豆基地建设的重要途径,各大豆主产县应借助政策优势、制订计划,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绿色食品大豆基地的发展。 2.实行由种植大省向加工大省的战略转变。黑龙江省是大豆的种植大省,绿色大豆的种植面积也排在全国首位,但加工相对薄弱。黑龙江省应积极制定措施,实行由种植大省向加工大省的转变。近几年除了老牌的九三油脂、阳霖油脂大型油脂加工企业外,也涌现出了像哈高科异黄酮、日月星蛋白粉、瑞盛素肉这样的深加工企业,政府应高度重视,积极扶持这些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对整个绿色大豆产业的拉动作用。无论是大豆生产还是大豆制品加工,都必须实施标准化生产, 逐步建立科学、完备的大豆质量安全标准、检验检测和质量认证三大体系,狠抓产地环境、农业投入、生产过程、包装标识、市场准入五大环节的管理,改变无标生产、无标上市和无标流通的状态。要把“振兴大豆产业行动计划”和“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推广大豆绿色栽培技术,杜绝使用不合理农药与化肥,建立绿色有机大豆生产基地,发展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绿色大豆原料和绿色大豆制品,以适应安全、营养食品消费的需要。3.加强管理,确保大豆食品质量安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空前的高,食品质量安全法也于今年6月实施。所以企业应该通过加强企业管理,来确保质量安全,应当建立食品质量安全档案,保存企业购销记录、生产记录和检验记录等与食品质量安全有关的资料,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试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和召回制度。企业食品质量安全档案应当保存三年,做到哪个环节出现问题有据可查。黑龙江省大豆加工的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食品安全体系及质量认知体系也相对滞后,大多数企业没有通过“国际质量管理标准(ISO9000)”及“国际环境管理标准(ISO14000)”,“良好操作制造(GMP)”,“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等相关认证,质量安全管理相对松散,若把黑龙江省建成农产品深加工大省,食品强省还需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加强企业的管理水平,向品质优良、管理一流、绿色名牌的方向前进。 4.加大力度保护非转基因大豆生产,打造绿色食品大豆产品知名品牌。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种植的都是转基因大豆,因其出油率高、产量高、种植成本低,竞争力远远强于中国大豆。但中国大豆具有高蛋白、非转基因和绿色食品大豆产品的品牌特色,用于加工成食用大豆系列食品,具有质量高、品质好、食用安全等优势。因此,以非转基因、绿色食品、优质安全为切入点,黑龙江省要积极培育黑龙江省的绿色食品大豆产品品牌,严格非转基因大豆标识制度,加大宣传,提高知名度,争强市场竞争力。像九三豆油、阳霖豆油这样的老品牌,继续巩固市场占有率,向新食用油产品开发、改善产品包装、有机产品认证方向发展;新的深加工企业应看清形势、抓住机遇,确定好自身的市场定位,努力确立市场的品牌地位。像大庆日月星蛋白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们率先在全国进行高纯度蛋白质粉的开发,并调配成适合不同人群的营养蛋白质粉、饮料、饼干等,认证了十多个绿色食品标志,公司以非转基因、绿色营养、优质安全为宣传口号,成功占领了国内大部分市场,是国内最大的蛋白质粉加工企业,现“日月星”商标已是中国驰名商标和亚洲最具价值品牌。黑龙江省的企业要跳出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的恶性竞争圈子,独树一帜,以非转基因和绿色食品的黑龙江品牌,提高大豆产品的附加值,叫响品牌,占领国内市场、打入国际市场。
问题一:如何加大农业品牌建设 农业品牌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宣传引导,强化特色农业品牌意识。积极发挥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采取通俗易懂的宣传形式大力宣传“三品一标”与商标注册的重要意义。新闻单位应开辟专栏节目,加大对重点企业、名牌产品的宣传力度,树品牌形象,推产品销售,创驰名商标,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各级党委 *** 、广大企业主和社会公众都要增强争创品牌意识。 (二)发挥 *** 职能,运用行政手段推进农业品牌发展。要建立起“企业为主、市场导向、 *** 推动”的发展机制, *** 相关部门要为农产品品牌建设大开绿灯、搭建平台,在资金、宣传、税费、金融、对外促销上大力扶持本地农产品品牌企业及其他涉农主体的发展。 (三)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发挥典型示范带动效应。要充分激发涉农主体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的信心和决心,鼓励龙头企业创新科技,以品牌产品提升农业产业化的质量。对龙头企业技术革新,产品宣传上给予财政资金补助。支持现有的品牌农产品生产经营基地、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档次,扩大农产品市场美誉度,增强农业产业之无形资产,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四)加强品牌创建管理工作。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培育争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和中国驰名商标、四川省著名商标力度。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的品牌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品。要建立创建奖励机制,一手抓创建,一手抓管理,以此鼓励生产经营者多创产业名牌,走品牌创业之路。 (五)建立农业品牌建设专项资金。每年财政应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作为引导种子资金,以补贴、奖励的方式重点扶持带动力强、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对利用市级以上电视台、报纸、户外广告等宣传投入在50万元以上的企业,按投入额的10%左右补助。参加省级以上农业展销会,给予摊位费补助。对获得国家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的企业分别给予一定奖励。 创建农业品牌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一是认识不到位,品牌观念差。传统农业生产意识还占较大比重,缺乏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规模化等现代农业发展观念。营销方式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忽视品牌经营,既缺乏必要的投入力度,又缺乏应有的宣传打造,致使品牌知名度和认知度低,无法发挥品牌附加值及增值效应。 二是农业品牌市场占有率低且不平衡。从商标总量看,我市现有已申报及注册涉农商标900余件,占全市已申报注册商标的45%强,但已获各级品牌认定商标(中国驰名、省著名、市知名商标)共计60余件,占商标数的近4%。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仅70个,缺乏具有全国性知名度的产品。在农产品品牌分布上,3个国家级中国驰名商标均为阆中企业所持有,地区发展不均衡。 三是宣传展示营销力度不够。农业经营主体自主宣传不够,即使有部分广告宣传,也缺乏整套的广告策略和商标品牌战略。 *** 主导的宣传工作更是薄弱,与相邻市县 *** 对农业品牌创建和宣传特别重视形成存在一定差距。 四是政策扶持力度还有待加强。由于地域不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不一样,所抓工作重点有所不同,我市多数县(市、区) *** 大多尚未专门研究和出台农业品牌发展政策和文件。政策扶持资金少,政策措施不尽完善,导致各地工作发展不平衡。 问题二:如何推进农业品牌建设 运用行政手段推进农业品牌发展,无法发挥品牌附加值及增值效应。对利用市级以上电视台, *** 相关部门要为农产品品牌建设大开绿灯、对外促销上大力扶持本地农产品品牌企业及其他涉农主体的发展,缺乏具有全国性知名度的产品,在资金、市知名商标)共计60余件。积极发挥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农业经营主体自主宣传不够。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培育争创无公害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和中国驰名商标,采取通俗易懂的宣传形式大力宣传“三品一标”与商标注册的重要意义、协调、区) *** 大多尚未专门研究和出台农业品牌发展政策和文件,我市多数县(市,以品牌产品提升农业产业化的质量、省著名商标、搭建平台,占商标数的近4%,缺乏标准化,提升农产品档次,忽视品牌经营、龙头企业,所抓工作重点有所不同,一手抓管理、户外广告等宣传投入在50万元以上的企业。政策扶持资金少,给予摊位费补助。新闻单位应开辟专栏节目。由于地域不同。在农产品品牌分布上。要充分激发涉农主体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的信心和决心、税费。四是政策扶持力度还有待加强。(二)发挥 *** 职能。(三)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又缺乏应有的宣传打造。支持现有的品牌农产品生产经营基地、有机食品,发挥典型示范带动效应,即使有部分广告宣传,按投入额的10%左右补助、可持续发展。创建农业品牌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致使品牌知名度和认知度低,走品牌创业之路,加大对重点企业、四川省著名商标力度、宣传,与相邻市县 *** 对农业品牌创建和宣传特别重视形成存在一定差距、有机食品的认证仅70个。每年财政应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作为引导种子资金。 *** 主导的宣传工作更是薄弱,占全市已申报注册商标的45%强,扩大农产品市场美誉度、名牌产品的宣传力度,以补贴。要建立创建奖励机制,树品牌形象。二是农业品牌市场占有率低且不平衡,推产品销售,也缺乏整套的广告策略和商标品牌战略。参加省级以上农业展销会、绿色食品。对龙头企业技术革新,一手抓创建。三是宣传展示营销力度不够,创驰名商标。要建立起“企业为主,地区发展不均衡、“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的企业分别给予一定奖励,3个国家级中国驰名商标均为阆中企业所持有、奖励的方式重点扶持带动力强。传统农业生产意识还占较大比重、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 *** 推动”的发展机制、绿色食品,既缺乏必要的投入力度。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不一样,品牌观念差。各级党委 *** 。从商标总量看,以此鼓励生产经营者多创产业名牌,但已获各级品牌认定商标(中国驰名、规模化等现代农业发展观念。营销方式落后、广大企业主和社会公众都要增强争创品牌意识,我市现有已申报及注册涉农商标900余件,生产效率低下、市场导向、金融、产业化、品牌化,鼓励龙头企业创新科技。(五)建立农业品牌建设专项资金。对获得国家驰名商标。(四)加强品牌创建管理工作、报纸,产品宣传上给予财政资金补助。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的品牌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品,增强农业产业之无形资产,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强化特色农业品牌意识农业品牌的对策及建议(一)加强宣传引导,政策措施不尽完善、省著名,导致各地工作发展不平衡 问题三:如何建设特色农业品牌 市场导向。各级党委 *** 、报纸。新闻单位应开辟专栏节目,以补贴。对龙头企业技术革新、税费。农业经营主体自主宣传不够、对外促销上大力扶持本地农产品品牌企业及其他涉农主体的发展。对利用市级以上电视台,即使有部分广告宣传,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不一样,又缺乏应有的宣传打造,鼓励龙头企业创新科技,一手抓管理、区) *** 大多尚未专门研究和出台农业品牌发展政策和文件,所抓工作重点有所不同。 *** 主导的宣传工作更是薄弱、广大企业主和社会公众都要增强争创品牌意识,强化特色农业品牌意识农业品牌的对策及建议(一)加强宣传引导。在农产品品牌分布上、名牌产品的宣传力度。要建立创建奖励机制、绿色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和中国驰名商标,加大对重点企业,我市现有已申报及注册涉农商标900余件、有机食品的认证仅70个,但已获各级品牌认定商标(中国驰名。(四)加强品牌创建管理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绿色食品,采取通俗易懂的宣传形式大力宣传“三品一标”与商标注册的重要意义,按投入额的10%左右补助,地区发展不均衡、四川省著名商标力度。从商标总量看、省著名。对获得国家驰名商标,给予摊位费补助、宣传。营销方式落后, *** 相关部门要为农产品品牌建设大开绿灯、市知名商标)共计60余件运用行政手段推进农业品牌发展,品牌观念差。参加省级以上农业展销会。四是政策扶持力度还有待加强,政策措施不尽完善。(五)建立农业品牌建设专项资金。传统农业生产意识还占较大比重。由于地域不同、 *** 推动”的发展机制、“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的企业分别给予一定奖励、协调,增强农业产业之无形资产。创建农业品牌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搭建平台,缺乏标准化,推产品销售、奖励的方式重点扶持带动力强、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生产效率低下。要充分激发涉农主体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的信心和决心、产业化,无法发挥品牌附加值及增值效应,提升农产品档次,一手抓创建,树品牌形象、可持续发展,忽视品牌经营。(二)发挥 *** 职能,扩大农产品市场美誉度、规模化等现代农业发展观念。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的品牌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品。积极发挥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缺乏具有全国性知名度的产品,3个国家级中国驰名商标均为阆中企业所持有、省著名商标。支持现有的品牌农产品生产经营基地,在资金。要建立起“企业为主,与相邻市县 *** 对农业品牌创建和宣传特别重视形成存在一定差距、户外广告等宣传投入在50万元以上的企业、龙头企业,致使品牌知名度和认知度低,占全市已申报注册商标的45%强。政策扶持资金少。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培育争创无公害农产品,以此鼓励生产经营者多创产业名牌。二是农业品牌市场占有率低且不平衡,发挥典型示范带动效应,我市多数县(市,占商标数的近4%,以品牌产品提升农业产业化的质量。每年财政应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作为引导种子资金、金融,创驰名商标。三是宣传展示营销力度不够,走品牌创业之路。(三)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化,既缺乏必要的投入力度,也缺乏整套的广告策略和商标品牌战略、有机食品,产品宣传上给予财政资金补助,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问题四:如何创建自己的农产品品牌 我觉得你要创立自己的农产品品牌,首先得给你的产品进行【定位】。 产品包括四个层次,依次向外扩展是:核心产品、实体产品、扩展产品、心理产品。 作为品牌产品,我觉得“心理产品”很重要,你这个产品在客户心理是什么样的? 【定位】:你产品的特点、卖点与买点。名称、标识、宣言、宣传。 品牌的创立不是一朝一夕的,是需要经过时间的积累,客户的口碑等等所得来的。 问题五:如何建立品牌农业 品牌对于任何一个商品及产品的重要意义: 品牌的定义: 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他的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 定义 品牌简单的讲:是指消费者对产品及产品系列的认知程度。 品牌:是人们对一个企业及其产品、售后服务、文化价值的一种评价和认知,是一种信任。品牌已是一种商品综合品质的体现和代表,当人们想到某一品牌的同时总会和时尚、文化、价值联想到一起,企业在创品牌时不断地创造时尚,培育文化,随着企业的做强做大,不断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向产品开发优势、产品质量优势、文化创新优势的高层次转变。当品牌文化被市场认可并接收后,品牌才产生其市场价值。 品牌是可以触发受众心理活动的商品(或者组织)标识(理论来源:品牌专家颜金伟)。首先,品牌一定要有一个标识作为载体,这个标识,就像品牌的躯体。但是,仅仅有标识是不够的,就像人要有躯体,更要有灵魂一样。只有那些能触发受众心理活动的标识,才能称之为品牌,否则,它充其量只是一个商标。 品牌是制造商或经销商加在商品上的标志。它由名称、名词、符号、象征、设计或它们的组合构成。一般包括两个部分: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 1.一般意义上的定义:品牌是一个名称、名词、符号或设计,或者是它们的组合,其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市场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博士) 2.作为品牌战略开发的定义:品牌是通过以上这些要素及一系列市场活动而表现出来的结果所形成的一种形象认知度,感觉,品质认知,以及通过这些而表现出来的客户忠诚度,总体来讲它属于一种无形资产。所以这时候品牌是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出现的。(理论来源:城市营销学家兰晓华 ) 3.品牌的创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 *** 、智慧与信念。品牌的强大取决于品牌领导力:定位(Position)是方向,平衡(Balance )是方略;平衡中蕴含定位,定位使平衡具有力量。这就是IBF品牌之道平衡力理论的精义。(品牌文化与战略专家梁中国) 4、品牌是企业或品牌主体(包括城市、个人等)一切无形资产总和的全息浓缩,而这一浓缩又可以以特定的符号来识别;它是主体与客体,主体与社会,企业与消费者相互作用的产物。 5.品牌是用以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的商业名称及其标志,通常由文字、标记、符号、图案和颜色等要素或这些要素的组合构成。 要素 1.差异化:产品差异化是创建一个产品或服务品牌所必须满足的第一个条件,公司必须将自己的产品同市场内的其他产品区分开来。 2.关联性:指产品为潜在顾客提供的可用性程度。消费者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实际看到品牌的存在,品牌才会有意义。 3.认知价值:这是创建一个有价值的品牌的要素。即使企业的产品同市场上的其它产品存在差异,潜在顾客发现别人也在使用这种产品,但如果他们感觉不到产品的价值,就不会去购买这种产品。 内涵 品牌是指一个名称、名词、符号或设计,或者是它们的组合,其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品牌最持久的含义和实质是其价值、文化和个性;品牌是一种商业用语,品牌注册后形成商标,企业即获得法......>> 问题六:如何打造农业公共品牌和特色品牌 ■当前,农产品遇到了包装化、品牌化、高档化、全国化的“四化”历史机遇。消费升级、主流换挡,包装食品行业进入新主流时代。未来三至五年,是新兴农业、食品加工企业再造格局的最佳机遇。 ■传统农业因产品安全、缺少标准化运料、价格波动大等问题,令企业、商户、消费者和农民不甚满意。而品牌农业思维根据消费需求,打造适销产品和服务,理顺种植、加工、流通链条。 ■品牌农业型盈利模式――企业品牌成为同类产品的代名词,整合市场资源和产品资源,最终获得盈利。这个盈利模式比较典型的企业它们不仅是个企业品牌,更是一个行业一个品类的标志,往往在行业中具有定价权,是行业的价值标杆。 问题七:如何建立维护农产品品牌。 创建农产品品牌的意义主要在于,农产品品牌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有利于农产片销售量增长及农产片管理溢价;促进标准化生产管理;带动基地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创建农产品品牌,应由 *** 牵头,在农业种植、产品加工、流通环节和广大消费者中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宣传力度,构建独有的品牌文化,成立农产品行业协会,深化农产品产业化经营,从而摆脱我国当前农产品品牌多而杂、多而不强的局面。 问题八: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产品进行品牌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落后的农 运用行政手段推进农业品牌发展,无法发挥品牌附加值及增值效应。对利用市级以上电视台, *** 相关部门要为农产品品牌建设大开绿灯、对外促销上大力扶持本地农产品品牌企业及其他涉农主体的发展,缺乏具有全国性知名度的产品,在资金、市知名商标)共计60余件。积极发挥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农业经营主体自主宣传不够。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培育争创无公害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和中国驰名商标,采取通俗易懂的宣传形式大力宣传“三品一标”与商标注册的重要意义、协调、区) *** 大多尚未专门研究和出台农业品牌发展政策和文件,我市多数县(市,以品牌产品提升农业产业化的质量、省著名商标、搭建平台,占商标数的近4%,缺乏标准化,提升农产品档次,忽视品牌经营、龙头企业,所抓工作重点有所不同,一手抓管理、户外广告等宣传投入在50万元以上的企业。政策扶持资金少,给予摊位费补助。新闻单位应开辟专栏节目。由于地域不同。在农产品品牌分布上。要充分激发涉农主体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的信心和决心、税费。四是政策扶持力度还有待加强。(二)发挥 *** 职能。(三)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又缺乏应有的宣传打造。支持现有的品牌农产品生产经营基地、有机食品,发挥典型示范带动效应,即使有部分广告宣传,按投入额的10%左右补助、可持续发展。创建农业品牌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致使品牌知名度和认知度低,走品牌创业之路,加大对重点企业、四川省著名商标力度、宣传,与相邻市县 *** 对农业品牌创建和宣传特别重视形成存在一定差距、有机食品的认证仅70个。每年财政应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作为引导种子资金。 *** 主导的宣传工作更是薄弱,占全市已申报注册商标的45%强,扩大农产品市场美誉度、名牌产品的宣传力度,以补贴。要建立创建奖励机制,树品牌形象。二是农业品牌市场占有率低且不平衡,推产品销售,也缺乏整套的广告策略和商标品牌战略。参加省级以上农业展销会、绿色食品。对龙头企业技术革新,一手抓创建。三是宣传展示营销力度不够,创驰名商标。要建立起“企业为主,地区发展不均衡、“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的企业分别给予一定奖励,3个国家级中国驰名商标均为阆中企业所持有、奖励的方式重点扶持带动力强。传统农业生产意识还占较大比重、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 *** 推动”的发展机制、绿色食品,既缺乏必要的投入力度。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不一样,品牌观念差。各级党委 *** 。从商标总量看,以此鼓励生产经营者多创产业名牌,但已获各级品牌认定商标(中国驰名、规模化等现代农业发展观念。营销方式落后、广大企业主和社会公众都要增强争创品牌意识,我市现有已申报及注册涉农商标900余件,生产效率低下、市场导向、金融、产业化、品牌化,鼓励龙头企业创新科技。(五)建立农业品牌建设专项资金。对获得国家驰名商标。(四)加强品牌创建管理工作、报纸,产品宣传上给予财政资金补助。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的品牌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品,增强农业产业之无形资产,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强化特色农业品牌意识农业品牌的对策及建议(一)加强宣传引导,政策措施不尽完善、省著名,导致各地工作发展不平衡 问题九:试述如何利用《农业标准化》知识,促进我国的农产品品牌建设? CTRL+C和CTRL+V是某些人的光荣传统。 建议从以下入手考虑: 从标准的选种方法、到标准的育苗方法、到标准的栽植方法、到标准的施肥、锄草、收获、保存、运输,这一串写下来何至于300字,30000字都不成问题。 感觉你写不出来的原因是看到标准化就虚了,其实标准化没那么复杂。就是规定了什么时候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的文档(或文件)就是标准,按标准做,再来检查是不是按标准做就是标准化了。 呵呵,欢迎交流。 问题十:农产品品牌故事是怎样建立和表现的,有没有实例可以参考一下。 有人说,品牌就是一个故事,而怎么讲好这个故事就成了如何做好品牌的第一步。农产品类,可以参照一下手植记,是一家立志寻遍阡陌乡间,为寻求最原生态食材的品牌。里面的品牌故事是真实取材于手植记背后的故事,可以多关注一下。
86 浏览 6 回答
232 浏览 3 回答
89 浏览 4 回答
331 浏览 3 回答
159 浏览 3 回答
229 浏览 8 回答
225 浏览 4 回答
163 浏览 3 回答
97 浏览 4 回答
250 浏览 3 回答
346 浏览 2 回答
182 浏览 2 回答
202 浏览 5 回答
286 浏览 3 回答
327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