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著录中最早的造像记,是北宋赵明诚在《金石录》中所载十六国时期光初五 年(322年)的《前赵浮图澄造释迦像碑》题记。据现存实物,中国早期造像记多见于石或金、铜材质之上。前者如刻于北魏龙门古阳洞石壁,约完成于北魏景明、正始年间(约500年-508年)的《杨大眼造像记》原石。该造像记作为整个石窟的一部份,记录杨大眼为北魏孝文帝“造佛像一区(案:躯)”之事。这类造像记一般较常出现于拓本中,而容易使人忽略其与尊像、石窟间的关系。后者如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后赵金铜坐佛》所见题记,刻在金铜佛像的台座。其建武四年(338年)铭文是目前传世中国纪年造像中时代最早者,与《金石录》所见仅差距十六年。此外,也有以毛笔书写在龛像附近者,如甘肃永靖炳灵寺169窟所见西秦建弘元年(420年)之阿弥陀佛龛也有题记,此为目前中国地区时代最早的墨书石窟造像记。而敦煌地区作为中国佛教发展之重镇,也留下许多造像题记。如285窟北壁,有分别以墨书写的西魏大统四年、五年(538年、539年)题记,被视为敦煌现存最早的造像记。目前传世绢本上最早的题记出自敦煌藏经洞,在高达米的彩绘观音像旁写有“至德二年(757年)……清河路氏……敬造观世音菩萨一躯”的榜题。而现藏日本京都清凉寺的《弥勒菩萨》版画,则标有“甲申”(984年)“高文进画”、“僧知礼雕”的题记,更是将画家作品以版画型式流传的珍贵造像记实例。造像记的文字内容大多涉及造像时间、造像者、造像动机、发愿对象等。因此,在有关造像时代之政治、经济、社会、宗教、艺术表现、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等方面,可提供许多第一手的研究材料。此外,以研究书法史的立场来观察造像记,可发现许多造像记的书法具有特殊的美感,例如享有盛名的《龙门二十品》,即是清代后期黄易、康有为等人精选龙门石窟之造像题记,作为碑学书法杰作的20件名品。其书风突破了传统帖学的范畴,字体结构又反映出汉字演变的过程,故艺术与书法史方面的价值甚高,在近代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