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综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以下是一篇关于音乐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仅供参考!
论文题目: 关于鲁道夫·甘茨《钢琴手指练习—为现代和特殊而作》的探究
一、选题背景
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入,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目前学习钢琴的人数越来越多。各类培训机构日益增多,年轻的钢琴老师也在逐年增加,钢琴变得越来越普及。绝大多数学生以及年轻的钢琴老师的手指练习却只停留在钢琴启蒙阶段,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我国钢琴手指练习利用率虽高但是效果不甚明显,借鉴国外教材数量上有一定局限性。其次,我国钢琴指法练习的理论成果还没有形成体系,使得钢琴的学习者在使用手指练习册方面没有自觉性,或是在手指练习中找不到适合自身的、适合不同时期各个曲目的应对方式。同时,因为钢琴手指练习法种类和方式五花八门,使得国内外钢琴学习者在指法练习上难以找到适合自身的手指练习法,而本文通过对鲁道夫·甘茨的《钢琴手指练习——为现代和特殊而作》的研究分析,来告诉钢琴练习者如何找到适合不同特点的去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且系统的手指练习的方法。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钢琴的演奏是一项复杂的思维和实践活动,有其本身严密的逻辑系统顺序和认识发展规律。一个合格的钢琴演奏人才不是短短几年就能培养出来的,必须根据钢琴教学的特点,通过系统、正规、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扎扎实实地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地反复训练积累,逐步提高。俗话说“基础越厚实,上面盖的楼就可以越高”,就是这个道理,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学习体会以及教学经验,根据不同钢琴学习者的自身条件,可以说不同的人的身材比例、四肢的灵活程度都不一样,所以所具备的演奏条件也并不一样。身体条件的差异,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手指上力量不匀、不够灵活、配合困难、相互牵制又不独立的情况。所以钢琴学习者在手指练习方面要保持经常的锻炼才能有效克服演奏中出现的各种技术上的困难。无论是作为听众或者是演奏家都知道,精彩的音乐诠释需要演奏者全身心投入的演奏,细致、细腻地刻画出作曲家对于音乐形象、音乐情感,而这一切都需要无与伦比的技巧,可以说,如果没有非凡的技巧,音乐的表现就几乎为零。而基本技术包括了钢琴演奏中所遇到的所有技术问题,渗透于所有伟大音乐作品的每一个句子中,每一句句子都需要钢琴演奏者的精雕细琢,以此呈现出完美的感觉。手指是演奏钢琴直接触及琴键的部位。用著名钢琴家涅高兹的话来说,在钢琴演奏中,手指是“前线的战士”,是“声音的制造者”,是“钢琴弹奏的直接创造者”和“钢琴家意志的执行者”。法国著名钢琴家玛格丽特·朗则这样来强调手指的意义,她说:“要能够清晰明了,意义清楚,表情丰富地说出音乐要说的话,钢琴家应有会说话的手指。” 而要拥有这样的手指必须要有良好的手指基础训练,手指的力量、灵敏、速度以及基本的指触方式和控制能力是钢琴技巧最重要的环节,是钢琴演奏基础的基础钢琴学习者必须用大量的时间进行基本技术的训练,对于手指、臂、腕等生理机能的潜力,都能得到非常好的发掘,为日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极其坚实的基础。
技术训练是任何一位从事钢琴演奏者在学习生涯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基本的技术训练每一份努力,都将得到相应的回报。我的导师曾经对我说过:“在正式练琴之前,手指练习是极为重要的!!!”这好比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在大赛之前都要有相应的热身运动一样。在我们日常的练琴中,合理分配练琴中作品与“热身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每天有四个小时的练琴时间,那么前一个小时的基本手指练习的“热身”是极为重要的。有了热身手指彻底活动开了,余下的练琴效率会得到大大的提升,甚至花两个小时就可以达到三个乃至四个小时的练琴效果。从业余的考级中我们看到音阶、和弦、琶音技术是必不可少的考试项目,作为专业院校学生技术考核中也同样会考这样的项目。无论是专业还是业余演奏得人技术训练对于任何层次的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技术训练是不同层次人群必不可少的武器。但是在很多业余学生从不或很少进行技术训练练习,有些人只是为了应付钢琴考级才应考级要求弹奏相应的几个调的技术练习,更有甚者对调性感全无,只了解从什么音到什么音的位置。更别提这种技术练习中对自己会有什么作用?只为了应付考试,而在平常的学习及练琴中就放弃这个部分了。这部分对基本功的忽视的人群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就是技术生硬、进步缓慢、练琴效率极低。而不少令人感到“进步神速”的学生却在技术练习上下苦功夫,他们的苦练所带来的甜头就是在更进一步在这里下功夫,这种良性循环使他们取得了飞跃,并且一直不断的进步着,也同时获得相应的成就。许许多多的钢琴家更是从小起直至整个演奏生涯当中从没停止过一天的基本技术的练习。在这一切证明之后,难道你还能怀疑钢琴基本技巧训练的重要性吗?那么,到底需要多少时间进行这一训练呢?答案是在你能够承受的范围中越多越好。针对技术训练的教材很多,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都有。在我国使用最广泛的针对技术练习的主要是法国的'教材《哈农》、上海音乐学院陈庆丰教授的《钢琴音阶琶音和弦》、法国科尔托的《钢琴技术的合理原则》、施那贝尔的老师、奥地利的施密特《钢琴手指练习》,这些在通常的钢琴教学中这些教材被人们广泛所使用。笔者论文中介绍的鲁道夫·甘茨的《钢琴手指练习——为现代和特殊而作》不仅仅涵盖以上教材中的侧重点,而且还立足二十世纪音乐语汇创造出新的训练方法。二十世纪存在着许多新的语言,因此我们再训练中有不同于其他音乐风格的特征,因此选用一本合适于技术练习的教材对演奏有着非常好的帮助。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鲁道夫·甘茨从小就接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他早年求学于苏黎世音乐学院与 Friedrich Hegar(弗兰德里奇·黑格尔)学习大提琴,然后又与 Robert Freund(罗伯特·弗里德)学习钢琴,他又同时在洛桑音乐学院与 Charles Blanchet(卡雷斯·布兰切特)学习作曲。在 12 岁时就被公众成称为大提琴家,在 16 岁时也被称为钢琴家。1896 年 3 月 20 号,在洛桑首演拉赫玛尼诺夫升 C 小调前奏曲,6 月 24 号,演奏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同时获得艺术家文凭。在 1897-1898 年期间,他在法国东南部的一个城市斯特拉斯堡拜在 F. Blumer(F·布拉莫)学习钢琴,在 1899 年鲁道夫·甘茨参加在柏林的专业钢琴课程并跟随 Ferruccio Busoni(费鲁奇奥·布索尼)学习钢琴。1901 年至 1905 年鲁道夫·甘茨去了美国并以教授身份加入芝加哥音乐学校任芝加哥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1905-1908 年,鲁道夫甘茨在美国与加拿大讲座多次。1921 年至 1927 年出任圣路易斯音乐总监并且担任圣路易斯管弦乐团指挥之后他便往返于美国、欧洲相继巡回演出。1929 年任芝加哥音乐学院负责人,1933 年成为芝加哥音乐学院校长,他邀请了阿诺尔德·勋伯格来任教,但是勋伯格的健康原因不适合他在芝加哥生活。他在 1938 至 1949 年期间,他与纽约爱乐乐团和旧金山交响乐团一同成功举办了年轻艺术家系列音乐会,同时他还是芝加哥音乐学校的钢琴系主任。1954年虽然他从芝加哥大学退休,但是直到 90 多岁,他仍兢兢业业的为学生授课。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钢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大体分为三个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现代音乐。每个时期的乐曲风格虽然都有很大差异,但是乐曲的发展总是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加以创新得来的,所以对于技术上的要求确实是承前启后的,而且难度系数也是越来越高。本文以鲁道夫·甘茨的《钢琴手指练习——为现代和特殊而作》为切入点,以此本钢琴手指练习教材的“现代”和“特殊”两个关键词作为文章为两大亮点,整合每个章节的练习侧重点和各种不同技术所对应的钢琴作品的适用性进行综合分析,用来阐述其编排的科学合理性以、利用价值以及使用方法。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简单表示为:
五、写作提纲
摘要 3-4
ABSTRACT 4-5
第1章 绪论 7-11
研究目的背景、方法及思路 7-10
研究目的 7-9
研究背景 9
研究方法 9-10
研究思路 10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1
第2章 鲁道夫·甘茨生平 11-15
求学和工作经历: 11
演出经历 11-12
音乐创作与著作 12-13
录音 13
教学成果 13-15
第3章 鲁道夫·甘茨《钢琴手指练习》成书背景及简介 15-21
成书背景 15-17
教学考虑 15
现代音乐发展的需要 15-17
《钢琴手指练习——为现代和特殊而作》简介 17-21
慢练的重要性 17-18
指法的选择 18-21
第4章 《钢琴手指练习——为现代和特殊而作》的技术要点分析 21-57
针对书名中“特殊”的诠释 21-49
“人有我特”——关于手指的独立性训练 21-35
“人无我有”——个性化的训练指导 35-49
针对书名中“现代”的诠释 49-57
关于“现代八度”的技术训练 50-52
“音簇”技术 52-53
“现代三和弦”的练习 53-55
双调性音阶 55-57
结语 57-58
参考文献 58-60
六、本文研究进展(略)
七、参考文献
[1] RUDOLPH GANZ 《A MUSICAL PIONEER_JEANNE COLETTE COLLESTER》
[2]Charles Louis Hnon,John W.(COP) Schaum:《Hanon-schaumAlfred MusicPublishing》
[3]MASTERCLASS:《How to make Hanon''s piano exercises workfor youInternational Piano》
[4][美]Ingrid Jacobson , Czerny &Hanon—《PianoStudies Selected for Technique and Musicalitys Alfred Music Publishing》
[5]Jim Samson “Virtuosity and the MusicalWork. The TranscendentalStudies of Liszt”,University of [6]哈农.《哈农钢琴练指法》[M].湖南文艺出版社,1999
[7]卞萌.《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M].华乐出版社,1996
[8][匈]约瑟夫·迦特.《钢琴演奏技巧》[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9][法]哈农.《哈农钢琴练指法》[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10][美]乔治·考切维斯基.《钢琴演奏的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相关文章:
1. 音乐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2. 音乐论文开题报告:浅谈歌唱的发声练习
3. 音乐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4. 广告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5. 艺术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6. 传媒专业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7. 基于Android音乐播放器的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
8. 舞蹈专业开题报告范文
星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简介 星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建于1958年。自建系以来,迄今已形成了完备的大学本科教学体系,并成为一个能够代表华南地区乃至全国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教学水平的专业学科。历任系主任有:梁芷琼、余苇、黄容赞、陈家骅、苏克、蔡松琦、廖胜京、刘春荣、吴粤北;现任系主任:房晓敏。 半个世纪以来,作曲系的师资队伍逐步发展壮大,在教学、科研和创作中,涌现出一批具有突出贡献的作曲家、专家、学者,创作了大量有影响的音乐作品。如:创作方面有施咏康的交响诗《黄鹤的故事》、廖胜京的小提琴曲《火把节之夜》及钢琴曲《红河山歌》、房晓敏的民族室内乐《五行》及二胡协奏曲《幻想曲》、李方的木偶音乐《五羊传奇》、曾宇佳的室内乐《窗外》等;在教材、著作方面有施咏康的《管弦乐队乐器法》、刘春荣的《和声分析》、房晓敏的《五行作曲法》及《流行歌曲写作技巧》、任达敏的《流行音乐与爵士乐和声学》、王小玲的《汉族调式和声技法》、蔡乔中的《探路者的求索——朱践耳交响曲创作研究》、雷光耀的《首调单声部视唱教程》等。作曲系现已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培养了一大批音乐创作和音乐理论人才,其中许多毕业生已成为音乐院校、文艺团体、广播电视、音像出版和其它文化单位的骨干;有的已进入我国和我省著名音乐家的行列,并在国际、国内音乐创作比赛中多次获奖。如:李海鹰、卢庆文、黄虹、王小玲、邓希路、杨晓、李方等。 目前,作曲系下设“作曲、作曲技术理论、基础训练”三个教研室。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10人)。开设“作曲、和声学、复调、曲式与作品分析、管弦乐配器”五门专业课程;此外,还开设了“视唱练耳、乐理、五行作曲法、流行歌曲写作技巧、民族旋律写作、序列音乐写作、朱践耳交响曲创作研究、和声分析、流行音乐与爵士乐和声学、汉族调式和声技法、近现代高级视唱练耳、音乐英语文献阅读、钢琴、计算机辅助作曲”等多门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简介 音乐学系筹建于1997年10月,1998年开始招生。其前身为音乐理论教研室(1979年始),负责全院的所有史论公共课,其时所开的课程主要有:外国音乐史、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艺术概论、中国民歌、音乐美学、音乐名作、音乐文学等。教研室成员先后有:崔其焜、关伯基、张文倩、陈荣喜、许树坚、赵婉洁、赵雅瑶、汪波、陈维伦、王润秋、罗小平、黄虹、吴丽玲、邓希路、胥远帆、汪红珺等老师。 1995年,教研室悉数并入音乐研究所,所长为:罗小平;副所长:周广平、何平;党支部书记为:汪波;秘书:汪红珺、陈宏。除了研究所原有的成员(赵宋光、陈天国、罗德栽、陈安华)外,还先后增加了闫笑雨、潘澜(2000年调离)、刘大坚、尚红、周凯模等老师。所内教师依然承担全院的史论类公共课。 1998年,音乐学系从研究所中分离出来,独立建制至今。主要人员几乎都来自原来的音乐理论教研室,后来又增加了年轻一代新教师(均为硕士)。第一届系主任:何平(2004年7月调离);系秘书:陈宏。2004年7月,由邓希路以副主任职衔继任;2005年9月,幸祝香出任党支部书记。下设四个研究室:1.音乐史学教研室;2.民族音乐教研室;3.技术理论教研室;4.哲学—文学教研室。目前系里从教与管理人员共29名:赵宋光、陈天国、幸祝香、罗小平、吴丽玲、黄虹、邓希路、闫笑雨、刘大坚、周凯模、王少明、彭莉佳、周广平、邹洪明、尚红、王沥沥、章俊、陈宏、艾福华、黄蕾、张卓、吴志武、黎敏、郑敏、高飞胜、藿橡楠、刘彤文、程亚鹏。谢泽慧老师2007年9月调至现代音乐系工作。星海音乐学院现代音乐系 现代音乐系 前身为音乐音响导演系。2006年7月正式更名为现代音乐系,同时对原有专业进行了全方位的优化调整。现代音乐系作为华南唯一高等音乐学府——星海音乐学院的新建系,依托广州经济发展前沿地区特征,与大学城多科环境相衔接,确立了以建立多元化现代音乐特征、全面性现代专业环境为定位的办学思路。经过全面的调研以及全方位的论证,体现当代音乐发展特征,体现当代音乐教育需求,并充分利用多元文化环境,及现代音乐可持续发展因素与当代社会需求度的综合特征,将原音响导演专业优化调整为电子音乐制作专业,同时新增设影视音乐创作、爵士音乐表演两个专业(方向)。从而形成了含盖音乐创作、音乐制作、音乐表演多种专业教学相融合的办学环境。 目前现代音乐系拥有强大的师资团队。专业教师中有多位是在国内外专业领域中享有较高声誉的音乐家。此外,师资呈现国际化多元特征是现代音乐系在教师队伍方面的重要特色。目前有来自法国、德国、美国等地的多名外籍教师,使得在教学上与世界先进教学理念同步,创造出国内领先的教学环境。同时现代音乐系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包括专业电子音乐制作核心主课室,音乐创作核心主课室,独立的爵士乐重奏课室,爵士钢琴课室,爵士打击乐课室等。电子音乐制作授课室均配备PC与APPLE双系统工作站及专业级音乐制作硬件设备与软件系统;音乐制作主干课室配备专业音乐工作站系统,同时全部学生系统亦配备专业Cubase及M-Power制作系统。同时正在建设达到国际顶级水准的现代音乐中心及现代打击乐中心。中心拥有先进的设备与环境,能够胜任电子音乐制作、影视音乐录制与编辑、音乐录音、爵士乐表演与录制等诸多现代音乐教学、策划、创作、录制、表演等工作。 现代音乐系的主导办学理念是致力于对希望以电子音乐创作与制作,电影、电视音乐创作及多元媒体艺术作品音乐创作与制作,爵士器乐表演及创编作为艺术事业发展的学生,通过系统、科学的专业理论教学,对应用能力具有指导作用的必要的实践性教学,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专业教育与培养。同时,特别强调在传授学生相关专业技术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与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审美能力及艺术创作的多方合作技巧,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各自专业领域的兴趣与探索精神,使其在专业素质、创造性、综合审美素养、以及发展性思维与创新精神方面均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从而使其不但获取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更为其未来艺术生涯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与综合素养,以及高度的实践应用水平。 星海音乐学院钢琴系简介 广州星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始建于1957年,发展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通过前后几代领导和教师的努力,及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现已发展成全国优秀的钢琴教育及人才培养单位之一。无论从师资力量到硬件设施的配置,星海音乐学院钢琴系都达到了作为一个高度专业化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单位所应有的条件。星海音乐学院钢琴系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教师19人,其中包括如李淇、波波娃、黎颂文、杜宁武、冼劲松等老、中、青几代许多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为钢琴事业的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的钢琴演奏家和教师。我系师资结构的几大特点包括学历高(博士及硕士学位占百分之七十)、具有海归经历的教师比例高(百分之五十)、教师队伍中外结合(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美国、乌克兰)。在教学硬件配套设施,星海音乐学院钢琴系达到了很高的水准。星海音乐学院从2005年开始搬至广州大学城新校区,在根本上使教学环境得到了一个飞跃。在此基础上,现有数个可供我系使用的演奏厅,都达到了专业演奏厅的标准。并且随着星海音乐学院二期工程的竣工,届时一千三百多个座位的交响乐厅和四百多个座位的室内乐演奏厅将会使我们的演奏设施跃上一个新台阶。在日常教学设施上,所有专业课教室都将在近期内配置两台专用三角钢琴。星海音乐学院钢琴系所涵盖的学科领域有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其教学工作主要包括钢琴演奏专业和其它专业如作曲、现代音乐、声乐、音乐教育、乐器工艺、音乐学等系的钢琴必修课。在学科建设和教学管理上,无论是对主科或者是对必修课的教学,我系都建立了非常完整的教学计划体系,为保证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除严抓日常的教学工作外,我系开展了丰富的对外学术交流活动,内容极其丰富,与国内外同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每学期都有多次来访专家的讲学和演出活动。同时,我系的教师和学生也积极地走出校门,在国内国外各地参加各种讲学、演奏、比赛等活动,其高度的专业水准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由于我系在教学工作中的出色表现,广东省教育厅于2005年授予我系广东省名牌专业称号。 星海音乐学院声乐系简介 声乐系主要培养具有一定政治理论素养,并具备较强音乐表演能力,能在专业文艺团体和艺术院校等相关部门,从事声乐演唱及声乐教学和研究的专门人才,以及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材,学制为本科四年。声乐系下设声乐、钢琴两个教研组,拥有一支充满朝气、教学科研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11人,其中正、副教授有4人,讲师有4人,助教2人。教师中有获硕士学位,有出国留学归来,有国际、国内重大声乐比赛获奖,都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声乐系的学生主要学习声乐演唱的基本知识,接受专业技能的严格训练,使其具有较高的演唱能力。专业课除了声乐课外,还开设了重唱、合唱、歌剧排练、表演、形体训练、外国语语音、正音与台词等课程。专业基础课:视唱练耳、乐理、钢琴、和声、曲式。在教学上,有针对性地全面培养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声乐系近年来,在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教学、科研成果喜人,多次在国际、国内声乐比赛中获奖;在法国第八届哥斯嘎尼国际歌剧比赛获一等奖、在第十三届尼古拉斯.施奈德.特拉纳夫斯基国际声乐比赛获三等奖、代表学院参加由教育部、文化部举办的“全国大学生艺术歌曲比赛”获专业组一等奖、在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电视歌手大奖赛”专业组(美声)获银奖、在由中国文联、中国音协、广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荣获二等奖、在科研方面,有承担院级科研项目等。声乐系的毕业生分布国内外,有的多次在国家、省、市的声乐比赛中获奖,有的担任国家、省级文艺团体的主要演员、有的在担任文化单位、文艺团体的领导职务,还有的成为著名的专家学者。星海音乐学院民乐系简介 星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建于1957年,是一个集民族器乐研究、教学、表演为一体的学科,是学院音乐表演艺术学科方向的一个教学部门。民乐系主要以发展中国民族器乐表演艺术与理论研究为基础,重点突出岭南音乐文化特色。历任系主任有易剑泉、黄锦培、潘焜尺、陈天国、陈照华、袁德明、殷惠麟,现任系副主任苏素筝、谭炎健。民乐系下设弹拨乐、弓弦乐、管乐三个教研组,附属有一个近百人的民族乐团。民乐系现有教师2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讲师9人,青年教师9人。现有在校本科生172人,学制四年。主修乐器有琵琶、古筝、扬琴、阮、三弦、高胡、二胡、笛子、唢呐、笙、打击乐、大提、贝司等13门小专业。专业课程有独奏、重奏、合奏、岭南音乐概论(包括潮乐、汉乐、粤乐)、小型乐队编配。专业基础课程包括中国古谱,中国音乐通史、西方音乐通史、戏曲与曲艺音乐、民族音乐概论、艺术概论、视唱练耳、乐理、和声、曲式、钢琴等并开出10多门选修课程。民乐系重视民族器乐的教材建设和理论研究工作,重视各种艺术实践活动。据统计,近年来共出版著作、教材1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音像制品30多张。在国际、国内的各种比赛中获得诸多奖项,其中包括荣获2000年台湾“千禧国际古筝独奏大赛”第一名,获第一届“中国青少年艺术大赛”古筝专业总决赛金奖和阮专业比赛优秀奖,获国家首届“中华民族基金奖”,获全国“广东音乐比赛”一等奖,获2003年“天华杯”全国青年琵琶比赛三等奖,获第一届“吴氏管乐杯”全国唢呐大赛青年组第三名,等等。民乐系教师经常应邀担任国内各种音乐比赛评委,参加国内外的访问、讲学、演出活动,深受国内外业界人士的好评。管弦系概况 发展历史:管弦系是我院办学历史上最早设立的五个教学系之一,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演奏家与教育家。历届系主任有余薇(兼)、刘大汉、梁兆荣。现任系主任席伟泷,副主任李国安、韦玮。专业方向:音乐表演学科管弦乐器演奏方向。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论素养、文化素养,掌握管弦乐艺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具备较高的管弦乐器演奏技巧,能在职业团体从事管弦乐演奏,在专业艺术院校从事管弦乐专业教学,在普通大中小学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文化机构从事音乐研究、音乐活动组织与宣传及行政管理的专门性人才与复合型人才。专业设置: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竖琴、古典吉他、单簧管、萨克斯、双簧管、大管、长笛、小号、圆号、长号、次中音号、大号、打击乐。专业主干课程设置:主科、合奏与室内乐(管弦乐合奏、管乐合奏、弦乐合奏、长笛合奏、单簧管合奏、萨克斯合奏、打击乐合奏、重奏)毕业论文、艺术实践。师资状况:管弦系在编任课教师44人,教授5人,副教授9人,讲师24人,助教6人;博士2人,副博士1人,硕士18人;留学归国人员18人,外籍教师3人。管理队伍:设有系主任1人,副主任2人,主管学生工作的党支部副书记1人,教研组组长7人(弦乐第一教研组(小提琴)、弦乐第二教研组(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竖琴、古典吉他)、管乐第一教研组(长笛)、管乐第二教研组(单簧管、萨克斯)、管乐第三教研组(双簧管、大管)、管乐第四教研组(铜管、打击乐)、钢琴艺术指导教研组);办公室秘书1人,乐务1人。实验团体:设有管弦乐团、交响管乐团两个实验团体。管弦乐团:由管弦系本科生、研究生及部分青年教师组成,曾接受过国内外著名指挥家的指导,包括指挥家张国勇、丁家琳、美籍华裔指挥家徐志廉、乌克兰指挥家德博洛夫斯基·巴威乐、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胡坤等。多年来,乐团成功演奏了大量的古典、浪漫以及近、现代不同风格的中外交响乐作品,多次出访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奥地利等国及中国香港、澳门。近年来参加的重大活动有:第九届全运会闭幕式大型文艺演出、第四届金钟奖开幕式音乐会、纪念冼星海诞辰100周年音乐会、高雅艺术进校园、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等。乐团现任指挥是留美青年指挥家刘明。交响管乐团:由管弦系本科生、研究生及部分青年教师组成,曾接受过国内外著名指挥家的指导,包括指挥家于海、程义明、林友声、张海峰、美国指挥家John Boyd等。近几年,交响管乐团活跃在华南及港澳地区,积极推行管乐交响化,多次在星海音乐厅及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交响管乐专场音乐会,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近几年参加的重大活动有:广东管乐学会成立庆典音乐会、广东音乐家协会成立50周年庆典音乐会、第十四届亚太管乐节开幕式音乐会、2006“华南之春”管乐音乐会等。星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简介 星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创办于1980年,27年前音乐教育系的前身为“师范班”,成立之时只有两张办公桌,三位教师,15位学生。今天音乐教音系已成为星海规模最大、师资力量雄厚、课程设置科学,办学设施先进,教学科研创作表演丰硕的单位。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奋斗,到目前为止,音乐教育系已初步形成了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教学科研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富有时代特征、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也是学院重点专业之一。音乐教育系现设音乐教育兼合唱指挥专业方向。下设有钢琴、声乐、教育理论3个教研室和一个行政办公室。全系共有教职工49人,其中,专任教师45人,行政人员4人。目前在校生人数为823人。到目前为止,已培养了二千六百多名本科毕业生加上自考生千余名,从根本上解决了广东省基础音乐教育师资不足的矛盾,成为广东省基础音乐教育(包括普通高等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基地,也为全国部分省(区)输送了人才。 星海音乐学院流行音乐系 流行音乐系成立于2006年7月,由原社会音乐系流行音乐演唱、电子键盘演奏专业合并组成。流行音乐演唱专业自1993年起设立,是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最早设立的一批流行音乐演唱专业之一。电子键盘演奏专业自2000年起设立,现在已成为在华南地区最有影响的专业。流行音乐系注重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强调艺术实践,培养能在文艺团体、艺术院校、演艺制作公司等单位从事表演、教学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两个专业自设立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大批文艺人才,有知名歌手周亮、赵鹏、周笔畅、东山少爷等,活跃在省、市电视台的文艺节目主持人宋嘉其、许燕玲、赵荣、姚远、章艳,还有流行音乐市场各个领域的人才。近几年来,社会文艺活动蓬勃开展,流行音乐市场不断活跃,我系抓住有利时机开拓创新,近三年来学生素质进一步提高,涌现了一批优秀学生,学生在各类流行音乐比赛中获得奖励达100多项。如流行音乐演唱专业的周笔畅获“超级女声”全国总决赛亚军,廖寰、张宁分别获第二、三届羊城新秀歌手大赛冠军,电子键盘演奏专业的蔡慧获英国电子管风琴公开赛高级组第三名,多人获得广东省YAMAHA键盘比赛一等奖。在省、市电视台举办的各类流行音乐演唱比赛中,我系学生已成为一支生力军,在舞台上独领风骚,如谢恩民获得南方电视台主办的“敢拼才会赢”年度总决赛季军,肖红、万乘齐分别获得广州电视台主办的“飙歌王”大赛冠军,还有各种优秀奖项多不胜数。 星海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简介 星海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成立于2006年7月,前身为社会音乐系。为了更加适应和满足社会对多能一专、既懂艺术,又会管理的音乐人才的需要,学院撤销社会音乐系,建立艺术管理系。 本系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掌握艺术管理专业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在各级文化管理机构、演出团体、演出场所、演出公司、音像出版社、艺术院校、电台、电视台及各种传媒机构从事艺术管理、艺术策划、艺术传播、艺术经纪、艺术营销等方面工作的既懂艺术又会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艺术管理专业是一门理论和应用性结合很强的交叉学科,该专业以艺术学为基础,以管理学为依托,与艺术鉴赏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心理学、统计学等诸门学科相结合,将艺术策划、艺术传播、艺术营销等新型运用门类作为主要教学研究内容;以案例调研、专业实习和媒体技术运用作为特色教学手段,强调“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活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创造、创业能力,适应社区文化、企业文化、传媒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星海音乐学院舞蹈系简介星海音乐学院舞蹈系成立于2003年,现有在校本科生四百余人,其本科专业设置是广东省高校独建舞蹈专业中时间最早、规模最大、专业性最强的学科系。舞蹈系教学设施优良,现设中国舞表教专业,以培养具有表演、编导、教学等技能,适应文艺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等机构需求的综合性舞蹈人才,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中国舞基本功训练、中国民间舞、剧目排练、舞蹈编导、中国古典舞身韵、舞蹈解剖学、中外舞蹈史、舞蹈作品赏析、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中外音乐概论、视唱练耳与乐理,舞剧音乐以及数十门选修课,已初步建立起一套科学严谨的课程体系。本系凭借星海音乐学院办学50多年所积淀的音乐底蕴,注重学生音乐修养,使舞蹈教育与音乐教育紧密结合,学生以舞为主,舞乐兼修。舞蹈系有一个团结奋进、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有一支力量强、业务精、素质高、充满朝气的师资队伍,教师绝大多数毕业于国内外名校。舞蹈系注重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把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紧密结合,积极组织师生参加省、市的重大演出活动,本系教师创编的舞蹈剧目在国内外各类赛事中屡获殊荣、深受赞誉。为广东的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本系重视对外交流,时常邀请国内外艺术界知名人士、学者来系讲学、交流,本系师生也应邀到日本、韩国等国家和港澳特别行政区访问、交流、演出。本系毕业生才艺出众、德艺双馨,适应社会需要,广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为了完善专业结构和学科设置,本系正准备进一步拓展相关专业,并积极筹划招收舞蹈硕士研究生,向更好更强迈进。星海音乐学院乐器工艺教研室简介 乐器工艺专业教学最早始于1986年,当年在本院附属中等学校招收了中专层次的钢琴调律专业学生,学制三年; 2002年9月经学院党委批准,正式招收第一届钢琴调律维修专业方向的本科生,同时还在本院的高等成人教育层次中招收了多届本专业方向的学生,2006年11月学院正式成立了独立建制的“乐器工艺教研室”。现任教研室主任梁锐祥。乐器工艺专业是以乐器工艺专业的理论研究与专业技能并重为主要教学模式,涉及文、理、工等各门类知识的综合学科。该室现设有钢琴调修工艺专业方向,目前有在职教师6人,其中5名常任教师中讲师及以上职称3名,高级职称1名,外聘客座教授2名(含硕士一名,本科学历四名(在读硕士一名);聘任了国际著名的钢琴制造家童志成与中国提琴制作大师中央音乐学院郑荃教授为我们的客座教授。本专业方向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乐器工艺方面的理论水平,具备较好的乐器修造工艺技术、操作技能与音乐实践能力,能在乐器生产企业营销或专业维修技术岗位(专业钢琴调律师)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等专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乐器工艺教研室自建立以来,其专业主干课程分为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两大类课程。该专业方向的教学改革与亮点特色包括:科学设置骨干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将专业实践与学院维修任务相结合;长期坚持教学研究活动制度;积极发挥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强化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等。在教学科研成果方面,本专业开办六年以来,任课教师完成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二项;院内科研课题项目一项;获省级科技成果奖一项;在国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及文章十余篇,并承担了多次全国与省内乐器行业会议与学术交流。近年来,已有八名毕业生与在校生通过了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调律学会的入会考核,获得了国家学会的正式会员资格。目前已有的二届毕业生就业率达100%。乐器工艺专业是学院的组成部分,在今后发展中,教研室本着“务实求新”的办学理念,以“为人师表、育子之心”,加强科学发展观等理论学习,抓住机遇,树立创新,兢兢业业工作,将星海音乐学院乐器工艺专业办成“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集乐器工艺、乐器科研、乐器理论研究的综合性前沿学科”。
有关吉他的起源及发展简史,我个人认为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八个阶段:1、有根据的吉他的远祖应该是公元前1400年前生活在小亚细亚和叙利亚北部的古赫梯人城门遗址上的“赫梯吉他”。这是考古学家找到的最古老的类似现代吉他(一样具有内弯的琴体)的乐器,是。8字型内弯的琴体决定了吉他属乐器特有的声音共鸣和乐器特点,这也成为吉他与其它弹拨乐器所不同(如琴体是半梨形的鲁特属乐器)的最显著特点。2、吉他一词最早出现为西班牙文吉他(Guitarra)一词,最早出现在十三世纪的西班牙。当时,已经出现“摩尔吉他”和“拉丁吉他”。西班牙语吉他(Guitarra)是由波斯语逐渐演化成的, 其中摩尔吉他琴体为椭圆形背部鼓起,使用金属弦,演奏风格比较粗犷;拉丁吉他琴体为与现代吉他类似的8字型平底结构,使用羊肠弦,风格典雅。如图:摩尔吉他 拉丁吉他3、吉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鼎盛时期是文艺复兴时期。四对复弦的吉他演奏高峰的出现是吉他进入第一个鼎盛时期的标志。(1)文艺复兴是14世纪至16世纪在欧洲兴起的一个思想文化运动,进而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 (2)文艺复兴发端于14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一词就源于意大利语Rinascimento,意为再生或复兴),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16世纪达到鼎盛。1550年,瓦萨里在其《艺苑名人传》中,正式使用它作为新文化的名称。此词经法语转写为Renaissance,17世纪后为欧洲各国通用。19世纪,西方史学界进一步把它作为14至16世纪西欧文化的总称。西方史学界曾认为它是古希腊、罗马帝国文化艺术的复兴。 3、十六世纪(1500年-1600年)四对复弦的吉他和它的近亲──用手指弹奏的比维拉琴,在演奏与创作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吉他和比维拉琴不仅深受广大欧洲民众喜爱,而且还常常成为宫廷乐器。当时的吉他、比维拉大师有米兰(Luis milan)、纳乐瓦埃斯(Luys de Narvaez)、穆达拉(Alonso mudarra),以及十七世纪时五组复弦的巴洛克吉他时代大师桑斯(Gaspar Sanz)、科尔贝塔(Cor betta)、维赛(Vi see)等。他们的许多作品现在仍是现代古典吉他作品宝库中的不朽财富。当时吉他、比维拉琴等乐器所使用的记谱方法还不是现在的五线谱,而是用横线来代表各弦,用数字或字母表示音位和指法,与现在民谣吉他中使用的六线谱类似的图示记谱法。如图:四弦复弦吉他 (比维拉)当时十分兴盛的乐器还有被认为是吉他同宗的鲁特琴(Lute)。鲁特琴前身是阿拉伯的乌德琴(UD的原意是木头)。当时著名的鲁特琴大师道兰(Dowland)和魏斯(Weiss)等人的作品经后人改编,在今天的古典吉他曲目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伟大的巴洛克音乐集大成者巴赫所创作的不朽作品中如大提琴、小提琴组曲、奏鸣曲的吉他改编曲,在古典吉他曲目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尽管有学者对巴赫有没有创作过鲁特作品提出疑问,但他所传世的四首鲁特琴组曲和少量鲁特作品,首首都具有不朽的价值。巴洛克时期的其他一些作曲家如维瓦尔弟的鲁特琴、曼陀林协奏曲,和D.斯卡拉第的古钢琴奏鸣曲的吉他改编曲都在古典吉他曲中占有重要位置。4、吉他发展史上的的黄金时代出现在十八世纪后期。六弦吉他的出现,标志着吉他的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代的到来。当时鲁特琴和比维拉琴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五对复弦和其后出现的六对复弦的吉他也渐渐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1800年前后,全新的六根单弦的吉他以其清晰的和声及调弦方便等优点很快得到了几乎全欧洲的青睐五对复弦吉他 六对复弦吉他六根单弦吉他5、有“吉他音乐的贝多芬”之称的索尔的出现,标志着六弦吉他发展到了颠峰。十九世纪初,活跃在当时古典吉他音乐中心巴黎、维也纳、伦敦的最著名的古典吉他大师有索尔(Sor),阿瓜多(Aguado),朱利亚尼(Giuliani),卡鲁里(Carulli),和卡尔卡西(Carcassi)。其中索尔和朱利亚尼除了是古典吉他大师外还是出色的音乐家,他们以杰出的才华为六弦古典吉他创作了包括协奏曲在内的第一批大型曲目,为六弦古典吉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索尔,他在创作上承袭海顿、莫扎特的古典音乐传统,除写作歌剧、舞剧音乐外,还为古典吉他创作了包括系统的练习曲、教程在内的大量优秀作品,被音乐评论家称为“吉他音乐的贝多芬”。阿瓜多、卡鲁里、卡尔卡西的重要作品和他们所作的大量练习曲与吉他教程至今仍是古典吉他中的经典。在十九世纪还有不少音乐家喜爱并演奏古典吉他,如舒伯特、韦伯和柏辽兹,小提琴魔王帕格尼尼不但擅长演奏吉他,而且还曾放弃提琴演奏,献身于吉他达三年之久,为吉他写下了大量作品。十九世纪后期著名的吉他音有乐家科斯特(Coste)、默茨(mertz)、卡诺(Cano)、雷冈第(Regondi)等,他们为吉他创作的很多优秀作品都成为了十九世纪古典吉他音乐的经典。6、十九世纪中叶,由于钢琴和提琴乐器出现了一批名震青史的演奏大师,吉他逐渐受到冷落,进入历史上第一个低潮。在钢琴、管弦乐、歌剧音乐发展的巨大冲击下,吉他在十九世纪中期以后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演奏与创作一度处于低潮,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十九世纪末吉他才再度复兴。7、泰雷加的《大霍塔舞曲》的创作成功,标志着古典吉他发展的再度复兴。古典吉他在十九世纪末再度复兴的生命力是在西班牙获得的。吉他能在二十世纪蓬勃发展并达到前所未有的辉煌,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近代吉他之父”泰雷加对吉他从制做、乐器性能、演奏技术直至曲目等各方面的深入研究和革新。泰雷加和他的老师阿尔卡斯一直致力于与吉他制作家托雷斯(Torres)合作,并最终生产出了琴体扩大、音量增大、乐器性能明显改善的现代古典吉他。毕业于马德里音乐学院和声与作曲专业,并且是位出色钢琴家的泰雷加尽管公开演出不多,但一生潜心研究吉他,创立了全新的演奏方法,创作了大量糸统和科学的练习曲与出色发挥吉他乐器性能的不朽名曲,其中,《大霍塔舞曲》被广泛流传,为复兴古典吉他作出重要贡献。除此之外,他还选择改编了许多适合吉他演奏的古典音乐名曲,以扩大古典吉他的目曲范围。由于泰雷加的杰出贡献以及他的学生、后继者柳贝特(Llobet)、普霍尔(Pujol)等人的不懈努力,终于使古典吉他在十九、二十世纪之交重新获得了新的生命,为二十世纪古典吉他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托雷斯(Torres)古典吉他 二十世纪古典吉他8、塞戈维亚时代的到来,标志着古典吉他的辉煌二十世纪古典吉他强大的生命力是由伟大的吉他大师--塞戈维亚(&127;Andre Seqovia 1893-1987),以其近七十年的演奏和探索一步步推向高潮的。塞戈维亚以他超凡的天才、坚定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吉他最终摆脱了沦为酒店、咖啡馆民间乐器的命运,使古典吉他作为音乐会独奏乐器的魅力被音乐界与世人所公认,最终使吉他克服了种种偏见,成为了和钢琴、小提琴一样被人们广泛喜爱的高雅乐器。塞戈维亚遍及世界各地的频繁演出不但使全世界了解了古典吉他,使吉他在全世界流行开来,还吸引了许多专业作曲家为吉他写下了大量高水平的音乐作品。这些作曲家中最著名的如:为吉他写下《五首前奏曲》与《十二首高级练习曲》的巴西作曲家维拉-罗伯斯(Villa-Lobos),《阿兰胡埃斯》吉他协奏曲的作者罗德里戈(Rodrigo)等。塞戈维亚还为吉他改编了大量著名音乐作品,如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作品《恰空》等,大大丰富了古典吉他的曲目,最终使古典吉他的曲目在二十世纪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和其他重要乐器一样的水平。在上世纪初几乎没有一个音乐学院开设吉他专业,塞戈维亚不但积极从事教学工作,培养了大批年青的吉他演奏家,他还积极呼吁世界各大音乐学院开设吉他专业,并鼓励他的学生们从事教学工作,至此,目前世界著名的音乐院校不仅开设了古典吉他专业,而且把其列为重要的学科加以建设。这是塞戈维亚对古典吉他的又一巨大贡献。现在活跃在世界各地音乐舞台上的无数优秀的吉他演奏家,都曾直接或间接地受过塞戈维亚的教诲或影响的。虽然大师已经离开了人世,但是每当我们演奏起古典吉他、或是学习古典吉他、或是观赏古典吉他演奏、聆听古典吉他音乐,甚至仅仅是谈论起古典吉他时,我们实际上都是走在大师以毕生的功绩铺就的宽阔大道上和不朽的光辉中,尽管我们末必能时刻意识到这一点。 对二十世纪吉他音乐产生重大影响的其他音乐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巴拉圭吉他奇才巴利奥斯(Agustin Barrios Mangore 1885-1944)。这位具有印第安血统的巴利奥斯自称为“吉他中的帕格尼尼”而且毫不为过,他除了是位出色的吉他演奏家和作曲家外,还是位哲学家、画家、宗教学者和诗人,除了在世界各地成功地巡回演出外,他还是第一个为古典吉他录音的演奏家。巴利奥斯出色的艺术才华在二十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并末得到世人的公认,在上世纪后期,巴利奥斯以多种风格创作的大量丰富多彩的吉他曲逐渐被发掘出来,并成为了古典吉他音乐作品中最重要和最受人喜爱的曲目之一
308 浏览 7 回答
193 浏览 5 回答
142 浏览 5 回答
347 浏览 3 回答
91 浏览 3 回答
137 浏览 2 回答
272 浏览 3 回答
94 浏览 4 回答
294 浏览 5 回答
93 浏览 4 回答
234 浏览 5 回答
193 浏览 3 回答
181 浏览 4 回答
184 浏览 5 回答
206 浏览 5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