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心理战是针对人的思想意识和情感的特殊作战样式心理战是敌对双方以各种形态的信息和媒介为武器,以人的思想、意识、精神、情感等主观世界为目标,通过心理宣传、心理威慑、心理恐吓、心理欺等各种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刺激影响,使其朝预定方向变化和发展,造成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一方面分化瓦解征服敌人,以尽可能小的代价换取尽可能大的胜利,一方面巩固己方心理防线,保持昂扬士气,使己方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一种特殊的作战样式,说其特殊,主要是因为这种作战样式着眼点不是从肉体上消灭敌人,或从物质上彻底摧毁敌人,而是从精神、情感、意志上征服敌对方,通过实施心理作战,瓦解敌方的士气,弱化其抵抗意志,使其消极抵抗以至放弃抵抗,从而使己方能够小战大胜或“不战而屈人之兵”。人们对心理战的科学研究,已有近一个世纪。1915年英国军事家艾尔廷研究战争与心理问题,出版了第一专著《战争心理学》。心理战一词首先见于英国军事家富勒1920年出版的著作中。美国学者拉斯威尔·卡塞和史密斯于1935年合著的《宣传与心理动员》一书,使心理战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二) 心理战是战争中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战力自人类历史上出现战争以来,军事上的“硬打击”与心理上的“软杀伤”,历来是紧密结合、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在中外战争史上,心理战早已成为一种自觉的战争实践活动,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心理对抗的优劣胜败对战争的最终结局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使敌对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不可漠视或低估心理战的强大作用。可以这样说,谁要想赢得战争,谁就必须赢得心理战。心理战包括心理进攻和心理防御,是攻防一体的完整的作战样式,它所具有的精神战力效能同时体现在心理进攻和心理防御两个方面。首先,心理进攻具有强大的“软杀伤”能力,在战争中能够达到“兵战”达不到的效果。战争中,认真研究分析敌方人员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有的放矢地实施心理攻击,采用宣传、恐吓、威胁、欺、诱惑、收买等各种手段,对其心理活动进行诱导,以瓦解他们的战斗士气和抵抗意志,使他们放下武器,乃至投降,这种完全不同于军事打击的特殊作战,常常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惊人战果。英国战略学家利德尔·哈特在《战略论》中指出:“一个战略思想家,应该着眼于‘瘫痪’敌人,而不是如何在肉体上去消灭他们。就战争的较低阶段来说,在战斗中杀死一个人,只不过使这支军队损失一个士兵而已,但是一个神经受到震撼的人,就可以成为恐怖病菌的传播媒体,足以造成一种恐怖现象。在战争的较高阶段,如果对方的指挥官在心理上受到震撼,如果一个国家的政府在心理上受到压迫,那么这个政府所拥有的一切作战力量也有可能被抵消。这正如下述一种情况,两只手都麻木或瘫痪了,刀剑必然会从掌中掉落下来。”这段论述足以说明在战争中对敌方实施心理打击的巨大作用。美军在阿富汗战争中,十分重视打心理战,他们在阿富汗境内专门设立了“和平之声”电台,用当地语言向阿民众宣传打击“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意图;他们持续向阿富汗难民进行人道主义食品救济,以此来争取国际社会和阿民众对美国的好感和支持,笼络人心,缓解反美情绪,并借此分化阿富汗人民与塔利班政权的关系,涣散阿富汗民心士气;他们每天派出1—2架EC—120心战宣传飞机,对阿富汗民众进行任务代号为“突击兵·独奏”的空中广播。还派出C—17运输机向重要地方投放300多万份传单。在美支持反塔联盟向塔利班发动地面进攻后,美军的心理战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大批塔利班武装人员放弃抵抗而投降,使美国很快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事实证明,在战争中,无论是敌对方还是己方,如果在思想上、精神上被解除了武装,就意味着失败甚至是灭亡,到那个时候,任何先进的武器装备都将派不上用场,无法发挥应有的效能。其次,心理防御具有强大的凝聚作用,在战争中能够大力提升战斗力。战争以其激烈、紧张、艰苦、血腥、残酷等著称,参与战争的人们毫无例外地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各种方法有效地进行心理防护,如加强思想教育,坚定己方人员的理想、信息和价值取向;组织心理训练,增强对困难环境和重大伤亡的心理承受能力;坚决遮断信道,削弱敌方的心理影响;大力毁伤信源,消灭敌方的心战媒体;努力破解信息,澄清官兵的心理疑惑;进行心理治疗,有效控制战场异常心理,等等,就可以使己方人员始终保持对战争价值和战争必胜的信心,保持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英雄主义气概,保持勇于险境生存,绝处求生的乐观主义精神。这些,都是战斗力的重要生长点。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从国内紧急抽调200多名心理学家、心理医生和特种病专家,奔赴伊拉克战场参加心理战。他们一方面对伊拉克军民进行心理攻击,另一方面,针对美军官兵在战争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映,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以缓解高强度的战争对官兵造成的强大心理压力和精神恐慌,巩固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三) 心理战在战争实践中创新发展呈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当今世界上,任何研究战争的人,都无法回避对心理战的研究,否则,战争的胜利将远离他们而去。这种不可逆转的趋势说明,心理战这种特殊的作战样式,虽然发生的年代很久远,但其生命力并未随时间的推移而衰减,反而显得更为强大了。中国是心理战的故乡,在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兵书战策之中,无不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战思想。“用兵之道,攻心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些精辟之言,已经成为享誉世界的全胜攻心战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发生大小战争数百次,心理战的印记随处可见。脍炙人口,传颂至今的“围魏救赵”、“孙膑减灶”、“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等,都可谓著名的心理战篇章。孙子提出的“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思想,首次把心理战提到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成为人类心理战理论的重要奠基者。到了三国时期,心理战更为广泛地运用到战争之中,尤其是诸葛亮提出了“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著名论断,并在实践中创造了不少成功的心理战战例。西方对心理战认识与实践晚于中国,但其发展速度却异常迅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心理战在国际政治斗争和军事行动中尚没有固定的位置。但人们从战争的经验教训中,很快发现了心理战的巨大作用,随着认识的加深,心理战在西方开始登上了现代战争的殿堂。但是,这时的心理战还停留在较初级的水平,主要是通过散发传单、扩音器喊话等形式,向敌实施宣传,进行劝降,瓦解敌军上气等,是作为一种战术性手段在军事领域中加以运用的。二次大战期间,心理战理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和发展,长期的大规模的战争实践使心理战在理论上趋于成熟,技术上明显进步,特别是对战斗、战役乃至战争全局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使人们对其刮目相看。艾森豪威尔在总结二战经验时说:“在这次战争中,我们看到了军事科学的巨大变化。我认为,作为特殊和有效的心理战方法的发展,就是这种巨大的变化之一……毫无疑问,心理战是很重要的,应该有权在我们军事武库中享有荣誉地位。”二战结束至今,国际上由于种种矛盾引发的局部冲突和战争从来没有间断过,心理战在实践中取得了更大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和更高的层次,心理战已经成为战争中最重要、效率最高的一种作战样式,创造出了许多鲜活的战例,令世人惊叹不已。难怪海湾战争结束后,伊拉克军队的一位师长说,心理战对部队士气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其威力仅次于多国部队的轰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