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对你有帮助: 一、室内色彩构图的基本原则 室内色彩构图的基本原则 在掌握一定的色彩基础知识后,要完成室内空间的色彩设计,实际上就是进行室内色彩的构图,进行色彩的创造。 ( 一、主调 主调指整体的基本调子,它反映出室内色彩的性格,同时与室内的空间性质相关,如图书馆阅览室,或机关办公空间,或商业营业空间,或娱乐场所等,都会有不同的色彩要求以与其空间性质相配套。室内整体气氛是冷调还是暖调,是亮调还是中明基调,是由色彩而形成的橙色调、或绿色调,还是蓝色调等,不同的色调对工作的效率、人的情绪、生活质量、空间的美感程度都有很大影响。主调的定位与室内表现的主题、与空间的使用者相联系, 儿童房: 如儿童的娱乐中心,其室内的色彩主调应给人醒目、强烈、活泼之感,当采用黄色调时,黄色像阳光一样辉煌与明亮,像梵高的向日葵、春天的油菜花一样展现生命的跃动,黄色力量的无限扩大,使室内充满着生命的希望与活力,这与儿童活动室的性质贴切,也与空间使用者的爱好、年龄吻合。 香山饭店: 如北京香山饭店的室内色彩以黑白相应,表达江南民居的朴素、典雅、幽静的气氛,它与艳丽的香山红叶遥相呼应,给人统一、完整的印象与深刻的中国建筑文化的韵味。这不仅体现香山饭店的独特,也体现贝聿铭大师高明的设计构思与色彩运用能力。 总之,室内主调的选择是设计的首要一步,尤其对大型的设计,就更应使主调贯穿于整体的建筑空间中,然后再考虑局部色彩的对比与变化。如图3—14所示,蓝色成为飞机场室内空间的主色调,配合于金属、镜面玻璃等共同构成的现代材料,创造安全、舒适、有序的感觉。 ( 二、常见的色调功能及运用 1、黄色调 以黄色为基调的室内色彩给人特别醒目、活泼之感。在黑色与对比色的衬托下,黄色的力量会无限扩大,使室内空间充满着生命的希望。 2.橙色调 以橙色系为基调的色彩是最暖的色彩。它让人联想到温暖的阳光,金色的秋天,丰硕的果实,因而产生一种富足、快乐而幸福的感觉。我国古代的色彩文化中,红橙即为朱色,一直被用作美的颜色,以及显示地位的象征。尽管现代人的色彩运用更趋于多元化,但相对而言,橙色系及以暖色为主的各种色彩在室内环境中运用较多,因为它们更易创造温馨亲切的感觉。 3.红色调 红色是生命的象征。鲜艳的红色强烈、热情,让人感觉充满活力。中国传统中更将红色作为吉利、喜庆、繁华的象征。粉红色柔和而;浪漫,深红色豪华而稳重。红色调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给人甜蜜、温柔之感,能产生独特的情感。但红色在不同环境、不同对象的使用中有很大差别, 如: 稳重的红色常运用于宾馆、公司的接待室等; 淡淡的粉红色更适用于年轻女土光顾的室内; 家居环境中使用太多艳丽豪华的红色,会使家庭无法发挥其舒适、放松的功能。只有合理运用,才能更好地发挥红色的效果。 4.绿色调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它意味着清新、自然、舒服、轻松与优雅。鲜艳的绿色美丽纯朴,无论篮色或黄色的渗入,都使人有返回自然、返回绿色原野的感觉。尤其住在水泥森林城市中的人们,更向往大自然无私奉献的绿色环境。室内运用绿色调,其活泼的色调,明快的感觉,充满生气的颜色组合,都会使人心情舒畅。 黄绿色单纯、年轻;蓝绿色清秀、豁达; 含灰的绿色,室内沉浸在于静与平和的乡土风味中。 5.蓝色调 蓝色是深邃安静之色。蔚蓝色的天空与大海以其辽阔的景色令人赞叹,令人体会永恒。蓝色在色彩喜好的调查中经常名列第一。团为蓝色充满在我们生活的四周,充满在生命得以生存滋长的环境中,它如此静谧又安详,自古以来陪伴着人类。它不像红色那样热烈,不象黄色那样耀眼,虽是含蓄的配角,却不能没有蓝色,它意味着清爽,舒服、高雅、端庄与理智。尽管蓝色偏冷,有时令人联想到忧郁悲哀等,那也是被混浊的蓝色。在室内环境的设计中,蓝色经常被运用,它不仅使生活充满情趣,更赋予了象征的意义。 6.紫色调 紫色是高贵的颜色。中国古代文化中,紫气仙来,象征着神仙的祥瑞之气。它是光谱中最后的一位色,也是人眼最不易感觉的颜色。但紫红色将光谱中的红与紫连接一起而成了色相环。 偏红的紫色由于具有红的成分而令人感觉愉快。 偏蓝的紫色令人感到悲哀或沮丧。 浅淡的紫色柔和浪漫,让人觉得高雅。 深暗的紫色不合群,让人感觉心理不安。 鲜艳的紫色摩登神秘又感觉俗气。 7.白与灰的组合 白色是纯洁无瑕的象征,是最明亮的颜色。以白色为主的浅色调,在现代室内空间中使用已越来越多。因为它给人的感觉是温柔、祥和、罗曼蒂克、清纯、淡雅、朴素、成熟、文静、梦幻、甜蜜…… 很好地处理色彩的黑、白、灰的关系,往往使室内在简洁中展示丰富,在平淡中体现高雅,在清爽中突出多彩,极富现代感。 8.黑与灰的组合 鲜艳的色彩加了黑色,使色彩变深变暗,随着黑色成分的增加,色彩会越来越重。这不仅表现在明度上,也表现在给人的心理感觉上。鲜明色属于活泼、朝气的年轻人,以黑为主色调则属充满自信和智慧的中年人。虽然黑灰色有时让人觉得老气、孤僻、不易沟通,但它有稳如泰山、值得信赖之感。 黑色的意象是高级、稳重、科技感、踏实、理智、成熟,是室内色彩中不可缺少的稳定色。 ( 三、色彩的统一协调 主调确定以后,还应考虑色彩的布局及比例分配。室内往往有背景色、主导色和强调色之分。 背景色 是大面积的色,形成室内的主色调,占有较大的比例; 强调色 是点缀色,如装饰画、工艺品等陈设物 主导色 是室内占统治地位的家具色彩,作为与主色调的协调色或对比色。 这三者之间色彩的选择与搭配不是一成不变的,可根据使用者工作性质、兴趣爱好、季节变化、时尚潮流、家具位置等的变化而灵活调整。
AbstractThe color is wordless, but it can deposit a mood in one's heart through permeating the eyes. The color can arouse the affectivity, which can not be ignored. Good coordination of colors can produce the dulcet color environment and the poetic atmosphere, while failure in colors coordination will destroy the entire environment and make uncomfortable. In order to make use of interior colors to improve the space effect, and make good use of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lors and the influence of colors on the people's mind, we can change the space dimension, scale, and separation to some degree, so as to realize penetrating the space and improving the space effect. Therefore, the color is an indispensable and important factor to the entire design of the office space. Some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color coordination in the office space and go deep research in the colors; but some show little concern for this. especially the clerks who make a living by paying so much labour, don't pay attention to the color exertion, so that the clerks work under the uncomfortable environment and tired of visual comfort, and finally influence the psychology of the clerks and the working efficiency. Nowadays, in such a developing society, the color function in the office space is paid more and more words: color psychology, color sentiment, color image, sensorial effect, office space and color
色彩心理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运用
通过人们的生活体验研究表明,色彩会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心理活动,特别是与人的情绪关系密切,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生活琐事,还是文化娱乐都有着自己的色彩代表,会影响着我们的心理情绪,以下是我为大家推荐的相关硕士论文范文,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平面广告设计的运用正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期,正在向着多元化的类型、人性化的内容与科技化的手段等方向前进,从而导致平面广告的设计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色彩对人的视觉感官起着直接刺激冲击的作用,在平面设计中的色彩应用更是起到衔接人的感官心理与平面广告设计的重要作用,因而,我们在进行平面广告设计时,可以充分的利用色彩语言,从视觉上开始抓住人的心理。对此,本文从色彩心理的特征功能以及其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对消费者的影响出发,系统的探析了色彩心理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色彩心理;平面广告设计;消费者;运用
在平面设计中,色彩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起着先声夺人的重要作用,所以灵活的运用现有的色彩进行合理的色彩搭配,为商品添姿添彩,可以有效的增加商品的附加值;设计者也可以通过合理的色彩运用,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念,利用不同的色彩语言,在均衡画面构图的同时,释放自己的色彩设计情感,从而通过画面色彩,实现与消费者的良好沟通。
一、色彩心理的特征与功能
首先,色彩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人们在接收到某种色彩信号时,脑神经也会随之产生相应的联想。所以,我们在进行平面设计中的色彩设计时,不但要充分考虑其色彩本身的基本意义,还要考虑其深处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甚至是经过历史演变形成的某些色彩崇拜或禁忌。色彩的象征意义与民族文化及其习俗以及社会背景、审美心理等息息相关,是一种历史积淀的永久性文化。其次,色彩都具有自己的心理倾向,即人们看到物体固有色,如绿色的叶子,红色的花儿等。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心理倾向,而不同的色彩组合与搭配也会造成不同的视觉感受与情感感触。与色彩所蕴含的象征意义不同,其心理倾向更加的侧重于人的心理情感影响,尤其是在不同的文化、民族及社会的背景下,由于年龄、职业及情感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于色彩更是具有不同的心理感知。
二、平面设计广告中色彩心理对消费者的影响
通过人们的生活体验研究表明,色彩会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心理活动,特别是与人的情绪关系密切,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生活琐事,还是文化娱乐都有着自己的色彩代表,会影响着我们的心理情绪,所以说,在进行平面作品设计时,色彩这一元素的运用十分重要,必须设计出符合特定环境与特定消费者心理的搭配组合,从而起到与消费者传情达意的作用。一方面,色彩与形状具有一定的心理感应方面的相似之处,具有相似的情感代表特征,如红色的不透明与重量感与稳重庄严的正方形想联系,而且色彩也被赋予了一定的生命意义,即色彩的特定表情,从而使色彩蕴含了多种多样的情感因素,如红色在我国常包含了吉利喜庆、温暖火热等情感;另一方面,某些传统色彩通常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味,特别是不同的国家、民族与时代都有自己的传统色彩组合代表,如汉族人多喜欢红黄绿三色,而忌讳黑色,所以,我们在平面设计中,可以对这些传统色彩进行巧妙的借鉴,并适当的赋予它与时代新意,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表现效果。
三、色彩心理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运用
1、色彩对比
为了营造出令人更加深刻的视觉传达效果,吸引消费者的注目,我们在进行平面广告设计时,要特别注意运用色彩之间的颜色对比,从而以明显的色彩对比差异消费者的注意力。例如,我们在进行海报设计时,利用对比色与补色之间的反差来提高海报的吸引力与关注度,如补色中的红色与绿色,对比色中的绿色与黄色等,使人们可以在较远的距离便关注到海报内容。曾有一则与手部清洁有关的广告,即运用了色彩对比的表现方法,不但色彩的搭配十分和谐,而且诙谐幽默,给人别样的亲和力,使观众在观看广告内容的同时,享受色彩带来的欢乐心情,体会到设计者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良苦用心,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手部卫生这一人性关怀。
2、色彩吸引力
色彩会直接冲击人们的视觉感受,影响着人们看到平面广告设计的第一印象。当人们同时看到两种色彩时,尤其是两种色彩放在一起,就会产生明显的色调与光学结构对比,设计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色彩的这种特征,改变色彩的明暗度、饱和度及色相等,从而适当的增强或减弱画面的秩序感,如设计宣传海报时,为了造成鲜明的对比,形成直接的视觉冲击,应该选用纯度较高、对比性较强的颜色,从而增加平面广告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将产品的相关信息内容传递给消费者的同时,引起消费者的消费兴趣与欲望。
3、色彩情感的.渗透
色彩与人类情感息息相关,不同的色彩通常可以令人产生不同的情感联想,设计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色彩的情感意蕴,在平面广告设计中按照恰当的色彩情感规律,实现色彩、情感与广告结构三者的完美融合,从而表达出平面广告的内容主题,从人们的心理角度唤起情感共鸣,让人们对商品产生更大的兴趣,最终影响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形成特定的消费行为。运用吸引人注意力,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色调,可以充分的调动消费者的兴奋感,引起消费者的观看兴趣,如红橙黄等暖系色调,或者是某些对比性十分强烈的色彩系列,即可以为人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令人兴奋,将人的注意力凝聚在平面广告内容上;而蓝绿等冷系色调则具有较低的透明度与较差的对比度,虽然不能直接冲击人们的视觉心理,但却可以令人更加的冷静稳定,所以,一些高科技产品为了表现产品的科学可靠性,常采用冷色或者是金属色。四、结语总而言之,广告设计的色彩搭配就像人们的穿衣一样,会先入为主对人们的第一印象产生影响,而色彩心理虽然十分复杂,但仍具有一定的特性规律,我们在进行设计时必须充分的考虑其共性与个性以及多向性、单一性和演变性,在设计理念与构图结构的基础上,精准的把握人们的色彩心理特征,并与人的情感以及色彩的象征意义等相联系,灵活的进行色彩搭配,以提升平面广告设计的整体效果,起到锦上添花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冰,邱佳.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融合[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8).
[2]刘红.现在设计色彩语言的新观念[M].北京:中国美术出版社.2002.
[3]黄曦.数字时代平面设计的新型表现形式探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6(01).
[4]徐巍,徐跃跃,倪凯,皮艺舟.平面设计《青春•使命•建设》[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3(02).
[5]黄锋.浅谈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0).
题目 艺术设计中色彩心理学现象分析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更渴望好的产品出现,以适应时代的潮流,而现在市场上的产品差强人意,色彩心理尤其严重。人们在谈及到一款产品设计时,经常会用到“挺漂亮的”,“有创意”,“有点意思”等等词汇,其实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些词汇都是对于设计师、产品和受众之间的情感征兆的描述。选择该论文题目是自己对社会现象得认识了解,是自己对产品造型的体会,通过自己的总结,使大众对设计中色彩的应用有深刻得认识,并观注设计的发展趋势。一 情感在产品设计中的含义情感作为心理学的一名词是指人对周围和自身以及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主体对外界刺激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求的态度和体验。在产品设计中情感是设计师→产品→大众的一种高层次的信息传递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品扮演了信息载体的角色,它将设计师和大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设计师的情感表现在产品中是一种编码的过程;大众在面对一产品时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感受,这是一种解码或者说审美心理感应的过程。最后,设计师从受众的心理感受中获得一定的线索和启发,并在设计中最大限度的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考虑的不仅仅是艺术设计,而应该考虑到与产品、市场、消费等有关的所有环节。我自己认为产品造型设计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理念决定的,有人说:“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就是这个道理。具体的设计技术只是一个为了把理念付之于实际的工具。我们所要探讨的是用什么样的理念去进行设计,用什么样的思想方法去进行设计思考,去构思设计的方针。只有解决了思想问题和理念问题,设计也就有了明确的目标,目的也就很容易达到。色彩牵涉的学问很多,包含了美学、光学、心理学和民俗学等等。心理学家近年提出许多色彩与人类心理关系的理论。他们指出每一种色彩都具有象征意义,当视觉接触到某种颜色,大脑神经便会接收色彩发送的讯号,即时产生联想,例如红色象征热情,于是看见红色便令人心情兴奋;蓝色象征理智,看见蓝色便使人冷静下来。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往往能藉色彩运用,勾起一般人心理上的联想,从而达到最佳设计的目的。一般情况下颜色象征意义:红——血、夕阳、火、热情、危险;橙——晚霞、秋叶、温情、积极;黄——黄金、黄菊、注意、光明; 绿——草木、安全、和平、理想、希望;蓝——海洋、蓝天、沉静、忧郁、理智;紫——高贵、神秘、优雅;白——纯洁、朴素、神圣;黑——夜、死亡、邪恶、严肃。心理学家留意到,一种颜色通常不只含有一个象征意义,正如上述的红色,既象征热情,却也象征了危险,所以不同的人,对同一种颜色的密码,会作出截然不同的诠释。除此之外,个人的年龄、性别、职业、他所身处的社会文化及教育背景,都会使人对同一色彩产生不同的联想。蔡启仁先生举例,好像中国人对红色和黄色特别有好感,就多少和中华民族发源于黄土高原有点关系,故在不同文化体系下,色彩会给设定为含有不同特定意思的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可能完全不同。这个色彩和心理联想的理论,对设计师来说是个重要的发现。他们在选择运用何种色彩时,须同时考虑作品面向的是哪一个消费群,以免出现相反效果。蔡启仁先生举例,紫色在西方宗教世界中,是一种代表尊贵的颜色,大主教身穿的教袍便采用了紫色;但在伊斯兰教国家内,紫色却是一种禁忌的颜色,不能随便乱用。色彩心理不过是其中一个选择条件,还有其它的原因左右设计师的决定,其中一个极普遍的因素便是潮流。当某个时期,某种颜色或某系列的颜色成为当时社会上的主流偏好,设计师设计新商品时,便不免会较容易倾向选择那些流行色彩。但是,是谁决定哪些是流行色?流行色的研究,是近半世纪的一门新兴学科。蔡启仁先生指出,世界上有一个国际流行色委员会,专门研究色彩的潮流。每年,委员会会对世界各地的流行色调加以研究分析,预测哪些颜色会成为国际流行色,提供设计师参考。目前各个不同地区的交流频繁,流行色的覆盖层面越发广阔,对设计的影响力亦逐步加强。近年来,潮流追捧金属色系,一下子,新涌现的产品全部都不得不抹上三分金属色彩。设计师以提高商品的吸引力为大前题,顺应潮流用某些色彩,他们之中,有不少人在几种潮流色彩中翻出新意,创作出许多精彩的作品。但一些盲目跟从潮流,不假思索“设计师”,其制成品欠缺新意,只求赶上潮流,却忽略了个性。色彩的直接心理效应来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对人的生理发生的直接影响。心理学家对此曾做过许多实验。他们发现,在红色环境中,人的脉搏会加快,血压有所升高,情绪兴奋冲动。而处在蓝色环境中,脉搏会减缓,情绪也较沉静。有的科学家发现,颜色能影响脑电波,脑电波对红色反应是警觉,对蓝色的反应是放松。自19世纪中叶以后,心理学已从哲学转入科学的范畴,心理学家注重实验所验证的色彩心理的效果。不少色彩理论中都对此作过专门的介绍,这些经验向我们明确地肯定了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翻开任何一本有关色彩设计的书,都有谈到一些运用色彩的基本技巧,诸如注意冷暖色的对比,色彩分布的平衡,颜色的统一和谐等。但有趣的是,差不多没有一本书提过意念和色彩设计的关系。也许作者认为意念是设计之本,不用特别多谈也应留意到吧。但他们大概忘记了色彩的魔力有多大,当你面对数以千计的正卖点是什么的东西。其实设计三元素:色彩、图像、文字,全部都只不过是一个设计的外表,一个设计的真正灵魂其实来自设计师的创意。没有意念的色彩设计,无异于一具空有漂亮外表的躯壳。只有把创作意念融人色彩设计中,整个设计才有灵魂,色彩才能向观众传情达意。二 产品是设计师情感的表现设计师在产品中表现自己的情感,就像艺术家通过作品发泄自身的情绪一样。从这个角度来说产品设计的过程可以称之为艺术表现的过程。现代艺术哲学认为,艺术家内心有某种感情或情绪,于是便通过画布、色彩、书面文字、砖石和灰泥等创造出一件艺术品,以便把它们释放或宣泄出来。与之相类似的是,设计师将自己的情绪通过各种形态、色彩等造型语言表现在产品之上。结果,产品不仅仅是真实呈现物,而是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的载体。这里要强调的是,产品的形式与情感并不是分离的,从“经验”的层次上来说,只有产品的外观和功能同它们唤起的感情结合在一起时,产品才具有审美价值。宇宙中只有一种东西是永恒不变的, 就是所有事物的不断的发展和变革,设计也是如此。这个时代处于由技术带来的深刻变革之中,面临着信息与观念的重构和整合。“设计”,一个处于科学和艺术的边缘地带,其发展必然受到已经和正在发生的技术变革和新观念的冲击;设计的形态、领域和内容也与时巨变。在世纪之交,人类由对设计变革端倪的探究,发展到对人类的未来生存方式进行思考和展望。情感设计学探索人的情感与产品设计的关系,它首先指出人类情感的多样性,并从设计心理学出发,不仅深刻地分析了如何把情感融入产品设计,同时阐明了通过这种融入可以达到美感与可用性的统一,使“有魅力的物品更好用”。三 设计中的心理因素引人注意是产品造型设计的首位因素。注意是人的认识心理活动过程的一种特征,是人对所认识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现象不是一种独立心理过程,人们无论在知觉、记忆或思维时都会表现出注意的特征。从心理学研究分析,一件产品设计要想使消费者注意并能理解、领会、形成巩固的记忆,是和作用于人的眼、耳等感觉器官的产品的形态、色彩以及声音等条件的新奇性特征分不开的。在人们的视觉认知活动中,不是被动接受客观刺激物的刺激作用。而是在客观刺激物和人的主观内部心理因素相互作用下进行的。产品的造型形态、色彩等,对消费者来说,都是一种刺激,而这些刺激必须具备一定的新奇形象特征才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设计师对产品造型做到醒目并不太困难,但要做到与众不同,又能体现出产品文化内涵和现代消费时尚是设计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成功的产品不仅能引起消费者情感和联想,而且还应当使消费者“过目不忘”。心理学认为记忆是人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重现。记忆是心理认识过程的重要环节。基本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其中,识记和保持是前提;回忆和再认是结果。只有识记、保持牢固,回忆和再认才能实现。因此,产品设计要想让消费者记住,就必须体现产品鲜明个性特性,简洁明了的形象,同时还要反映产品文化特色和现代消费时尚,才能让消费者永久记忆。以往的设计或许更多的与设计师的灵机一动相关,而现在的设计,设计的分工更加明确,设计的流程更加科学,同时人机工程学、语义学、认知心理学、色彩学、功能论、控制论、系统论等学科理论的成熟,也为设计得到满意的解决之道提供了保障和支持。总之,产品设计要深入地研究消费者心理,了解、掌握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心理活动,要处处体现消费者为中心的设计思想,从而达到最佳设计效果。产品设计与艺术表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自然的可以将艺术表现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到产品设计中,也就是将情感引入设计中来。其实,艺术与设计一直以来就关系密切,只是在结合的程度上有所差异。美国著名的审美心理学专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就设计的艺术性曾指出:“事实上,不管是一把钥匙,还是一座巴洛克式建筑的正面,或者是一幅由瓦都于1700年左右所绘的表现生命哲学的画,它们之间的艺术性,只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异。从最简单的装饰品,到成熟的艺术品,是一个连续上升的等级。” 意大利的设计师们更是将艺术表现在产品设计中运用到极至。看一看Memphis 设计的家具,其中无不带有一种“比起功能来说更多感情色彩、比起商业来说更加艺术性的元素”。Memphis的设计大师们用不同寻常的方法结合形状、材料和鲜艳的色彩,所依据的设计旨在让人惊讶和激发想象的漫游。产品的艺术设计为设计开辟了一个给为广阔和自由的天地。产品的艺术性也随之成为优良设计重要的评价标准之一。当然,也不会因为强调设计师的情感表现就忽略了产品的功利属性。其实,艺术属性和功利属性的结合存在于一切艺术领域中,而不仅仅是现代设计。在产品的艺术化设计中,功利属性和艺术属性的相互关系是运动变化的,在大部分情况下,艺术属性应该服从于功利属性。这就要求设计活动在遵循技术原则的基础之上还要进一步遵循艺术原则。设计师不能仅仅考虑个人的情感因素,这是设计师与艺术家的显著区别。四 受众面对和使用产品时的情绪和感受我们说产品具有情感,并不意味着情感来自于产品本身。一方面,设计师自身的审美观点在产品中得以表现,另一方面,大众在面对和使用产品时会产生对美丑的直接反应与喜爱偏好的感受。审美心理学认为,人们对待事物的情绪和感受是一个审美心理感应的过程,我们把这一过程分为两个层次:内在的心理感应和外在的心理感应。内在的心理感应具有公共性,在这个层次上,大众对待同一事物的感受基本上是一致的。大部分人可以非常准确的将具有不同情感意义的产品辨别出来(严肃或严谨的、柔和或休闲的)。外在的审美心理感应就比较复杂。它受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1 社会潮流在设计的流行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一种新颖有创意的设计产品上市,它或许是一种新式发型;或许是一新型工业产品;也可能是一款时装。当由于种种原因得到受众的认可,人们纷纷愿意拥有它或使用它的时候,潮流便出现了,这种流行趋势将直接影响人们对产品的喜好程度。其影响范围不仅仅局限在同一类产品中,有时可能波及各个领域的其他产品。2 文化背景我们居住的文化环境影响我们个人的和社会的价值观,因此会导致大众不同的审美情趣。这种由文化影响的外在审美心理感应具有社会的相对性。因为大众对这些东西的交流和理解要基于某种法则,而这种法则又是由社会的人确定的。色彩是最廉价和有效提高产品个性化、人性化设计及附加值的手段了,色彩有数之不尽的相貌、表达不完的情感内容、极其丰富的特性内容,并且不同色彩的运用会对产品的质感、质量、美感、感性价值产生巨大差异。据我的一位专业老师讲苹果电脑的色彩设计就请了世界上最一流的色彩专家和食品专家等共同来设计其产品色彩。相信苹果电脑的成功一定有这方面的原因了。另外,造型和色彩也是使产品具备精神、文化、情感等高级价值的最关键因素了。因此我们的产品应充分把色彩设计和造型完善结合,争取在第一感性方面就紧抓住每一个消费者的心,我们也争取在这方面做到——使我们的产品看上去的感性价值远远大于标签上的价值。人性化设计强调“以人为本”,就工业产品设计而言,“以人为本”就是以“顾客为本”。因此,本文从消费者需求满足角度出发,首先分析需要、欲望与需求的关系,然后对消费者需求是工业产品人性化设计的根本考虑因素和消费者需求满足是成功人性化设计的判断标准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以消费者满足为导向的一些设计原则。对于人来说,物的物质效用功能的创造(即产品技术功能的创造),其实质是延伸了人的器官,其意义是帮助人完成各种动作(包括一部分思维活动),以减轻体力或脑力的负担。因此,以技术为主体的产品设计,是人类为满足自身最基本需求的设计行为。 把由产品化设计的产品纳入“人—机(产品)—环境”系统中进行考察,我们就能发现,产品化设计是一种非优化设计。 在“人—机(产品)—环境”系统中,产品与其它2个要素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些关系是,产品与人、产品与社会环境及产品与自然环境。人、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也就构成了产品的设计环境。设计环境对产品的设计起着制约的作用,同时也对产品设计起着导向与定位的作用。 人对产品设计的制约,包括生理与心理两大方面。人的生理对产品设计的制约,反映在《人机工程学》这一学科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成果中;人的心理对产品设计的制约,则反映在《工程心理学》、《审美心理学》、《形态符号学》等学科中。结论现代社会物质生产极大丰富,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更关心情感上的需求,精神上的需求。而对于工业设计师来说,产品设计始终是以人为核心的设计。这便要求设计师们把满足人们内心深处的愿望作为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并努力在产品设计中表现出来。产品设计毕竟不是完全意义的艺术创作,不能完全是设计师自身情绪的宣泄。我的观点是,设计师要充分考虑产品的使用群体的审美心理因素,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在此前提之下,提倡设计师将自身个性和风格融入进去。毕竟,设计师还担当着引导时尚潮流的角色。致谢感谢我的导师们,他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向我的父亲、母亲、亲人致谢,感谢他们对我的理解与支持。[我前段时间发表的论文,就送给你了]
色彩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不同波长的光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而产生色感时,必然导致人产生某种带有情感的心理活动。事实上,色彩生理和色彩心理过程是同时交叉进行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在有一定的生理变化时,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活动;在有一定的心理活动时,也会产生一定的生理变化。比如,红色能使人生理上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心理上具有温暖的感觉。长时间红光的刺激,会使人心理上产生烦躁不安,在生理上欲求相应的绿色来补充平衡。因此色彩的美感与生理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快感有关。 想你所想,共建家园! 1.色彩心理与年龄有关 根据实验心理学的研究,人随着年龄上的变化,生理结构也发生变化,色彩所产生的心理影响随之有别。有人作过统计:儿童大多喜爱极鲜艳的颜色。婴儿喜爱红色和黄色,4~9岁儿童最喜爱红色,9岁的儿童又喜爱绿色,7~15岁的小学生中男生的色彩爱好次序是绿、红、青、黄、白、黑;女生的爱好次序是绿、红、白、青、黄、黑。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色彩喜好逐渐向复色过渡,向黑色靠近。也就是说,年龄愈近成熟,所喜爱色彩愈倾向成熟。这是因为儿童刚走入这个大千世界,脑子思维一片空白,什么都是新鲜的,需要简单的、新鲜的、强烈刺激的色彩,他们神经细胞产生得快,补充得快,对一切都有新鲜感。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也增长,脑神经记忆库已经被其他刺激占去了许多,色彩感觉相应就成熟和柔和些。 .色彩心理与职业有关 体力劳动者喜爱鲜艳色彩,脑力劳动者喜爱调和色彩;农牧区喜爱极鲜艳的,成补色关系的色彩;高级知识分子则喜爱复色、淡雅色、黑色等较成熟的色彩。 鲁班e族 3.色彩心理与社会心理有关 由于不同时代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感受也不同。古典时代认为不和谐的配色在现代却被认为是新颖的美的配色。所谓反传统的配色在装饰色彩史上的例子是举不胜举的。一个时期的色彩的审美心理受社会心理的影响很大,所谓“流行色”就是社会心理的一种产物,时代的潮流,现代科技的新成果,新的艺术流派的产生,甚至自然界某种异常现象所引起的社会心理都可能对色彩心理发生作用。当一些色彩被赋予时代精神的象征意义,符合了人们的认识、理想、兴趣、爱好、欲望时,那么这些具有特殊感染力的色彩会流行开来。比如,60年代初,宇宙飞船的上天,给人类开拓了进入新的宇宙空间的新纪元,这个标志着新的科学时代的重大事件曾轰动过世界,各国人民都期待着宇航员从太空中带回新的趣闻。色彩研究家抓住了人们的心理,发布了所谓“流行宇宙色”,结果在一个时期内流行于全世界。这种宇宙色的特点是浅淡明快的高短调,抽象,无复色。不到一年,又开始流行低长调、成熟色,暗中透亮,几何形的格子花布。但一年后,又开始流行低短调,复色抽象,形象模糊,似是而非的时代色。这就是动态平衡的审美欣赏的循环。现代世界上,由于工业的高速发展,产生了空气环境的污染等问题,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科学研究上的生态学理论兴起。以此为背景,许多国家利用人们要保持生态平衡的心理,提出将流行自然色调的理论。后来由于霸权主义的威胁,经济萧条,政治局势不定,社会上又产生恐惧战争心理,国际流行色协会又发布了卡其色(即军装绿)的流行色。这段时间中国正处在“文化大革命”时代,毛主席号召“全国学习解放军”,使得人人都想得到一件军装上衣、蓝裤子和一顶军帽,这成了当时的流行色。后来西方又流行“历史主义时代”的理论。1982~1983年国际流行色协会发布的沙漠色象征着古丝绸之路。中国丝绸协会提出流行“敦煌色”也曾受到重视和欢迎。法国提出1983年春季女装流行“巴罗克”或“罗可可”风格色占有主要地位。60年代中期,抽象派的“光效应美术”在西方国家的美术界曾成为最有影响的艺术流派之一,这个流派于1965年春在纽约市现代艺术馆举行“感应视力”展览会引起观众们的重视,此后这种艺术形式立即在美国、欧洲、日本的实用美术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在纺织图案设计、时装设计、商业美术设计、装潢设计以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领域都十分流行。流行色一般的流行规律是,长期流行红蓝色调以后,人们会想往绿橙色调;长期流行浅淡色调以后,人们会想往中深色调;长期流行鲜明色调以后,人们会追求沉着色;长期流行暖色调以后,人们会想往冷色调。大概这就是人们的生理需求所形成的欣赏需求的生理生态平衡吧。 过去我国男子是不穿红着花的,尤其是“文革”时期,人们称中国是蓝色海洋。红色是革命色彩,十分神圣。号召向解放军学习,人们开始热爱草绿色军装。80年代开放政策实施后,国外的东西传入中国,我国青年人开始穿红着花,喜爱对比色,鲜艳色,高纯度色彩。不过,如同流行歌曲一样,流行色只是在青年人中间流行,他们成为社会色彩流行的代表者。 鲁班e族 4.共同的色彩感情 虽然色彩引起的复杂感情是因人而异的,但由于人类生理构造和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着共性,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无论是单一色,或者是几色的混合色,在色彩的心理方面,也存在着共同的感情。根据实验心理学家的研究,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1)色彩的冷暖:红、橙、黄色常常使人联想到旭日东升和燃烧的火焰,因此有温暖的感觉;蓝青色常常使人联想到大海、晴空、阴影,因此有寒冷的感觉;凡是带红、橙、黄的色调都带暖感;凡是带蓝、青的色调都带冷感。色彩的冷暖与明度、纯度也有关。高明度的色一般有冷感,低明度的色一般有暖感。高纯度的色一般有暖感,低纯度的色一般有冷感。无彩色系中白色有冷感,黑色有暖感,灰色属中。 (2)色彩的轻重感:色彩的轻重感一般由明度决定。高明度具有轻感,低明度具有重感;白色最轻,黑色最重;低明度基调的配色具有重感,高明度基调的配色具有轻感。 (3)色彩的软硬感:色彩软硬感与明度、纯度有关。凡明度较高的含灰色系具有软感,凡明度较低的含灰色系具有硬感;纯度越高越具有硬感,纯度越低越具有软感;强对比色调具有硬感,弱对比色调具有软感。 (4)色彩的强弱感:高纯度色有强感,低纯度色有弱感;有彩色系比无彩色系有强感,有彩色系以红色为最强;对比度大的具有强感,对比度低的有弱感。即地深图亮则强,地亮图暗也强;地深图不亮和地亮图不暗则有弱感。 (5)色彩的明快感与忧郁感:色彩明快感与忧郁感与纯度有关,明度高而鲜艳的色具有明快感,深暗而混浊的色具有忧郁感;低明基调的配色易产生忧郁感,高明基调的配色易产生明快感;强对比色调有明快感,弱对比色调具有忧郁感。 (6)色彩的兴奋感与沉静感:这与色相、明度、纯度都有关,其中纯度的作用最为明显。在色相方面,凡是偏红、橙的暖色系具有兴奋感,凡属蓝、青的冷色系具有沉静感;在明度方面,明度高的色具有兴奋感,明度低的色具有沉静感;在纯度方面,纯度高的色具有兴奋感,纯度低的色具有沉静感。因此,暖色系中明度最高纯度也最高的色兴奋感觉强,冷色系中明度低而纯度低的色最有沉静感。强对比的色调具有兴奋感,弱对比的色调具有沉静感。 想你所想,共建家园! (7)色彩的华丽感与朴素感:这与纯度关系最大,其次是与明度有关。凡是鲜艳而明亮的色具有华丽感,凡是浑浊而深暗的色具有朴素感。有彩色系具有华丽感,无彩色系具有朴素感。运用色相对比的配色具有华丽感。其中补色最为华丽。强对比色调具有华丽感,弱对比色调具有朴素感。 研究由色彩引起的共同感情,对于装饰色彩的设计和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恰当地使用色彩装饰在工作上能减轻疲劳,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事故;在生活上能够创造舒适的环境,增加生活的乐趣;甚至在医学上也能用于治病(如眼科医生总用绿色配合治疗眼病)。工厂车间、机关办公室冬天的朝北房间,使用暖色能增加温暖感;锅炉房、炼钢车间采用冷色能加强凉爽感。红与绿,黄与蓝,黑与白等强烈的配色容易引起注目,用于交通信号、安全标志,可以避免发生事故;用于商品广告可以引人注意,达到宣传效果。货物箱子用浅色粉刷,可以减轻搬运工人的心理上的重量负担。住宅采用明快的配色,能给人以宽敞、舒适的感觉。娱乐场所采用华丽、兴奋的色彩能增强欢乐、愉快、热烈的气氛。学校、医院采用明洁的配色能为学生、病员创造安静、清洁、卫生、幽静的环境。夏天服色采用冷色,冬天服色采用暖色,可以调节冷暖感觉。儿童服色采用强烈、跳跃、闪烁、明快的配色更能表现儿童的活泼感,以逗人喜爱。美丽娇艳的眼饰色调可使妇女显得年轻、奔放、活泼、富有朝气。朴素、大方、沉静的服饰色调可以衬托青年男子稳重、自信、成熟的性格。倘若是大红大绿的花哨衣着被青年男子穿着就能使人产生轻佻、不稳重的感觉。因为把精力全部投入事业的人是没精力放在寻求色彩刺激上的。在医学上,淡蓝色能够使人退烧,血压降低;赭石色能使病人血压升高,增强新陈代谢;蓝色有利于外伤病人克制冲动和烦躁;利用蓝色荧光灯照射患有黄疸病的婴儿有一定治疗效果,绿色有利于病人休息,红、橙色可以增强食欲,紫色可以使孕妇安定,减轻分娩的痛苦等。
140 浏览 3 回答
329 浏览 2 回答
177 浏览 4 回答
131 浏览 3 回答
261 浏览 7 回答
176 浏览 4 回答
213 浏览 4 回答
302 浏览 4 回答
95 浏览 3 回答
132 浏览 4 回答
88 浏览 4 回答
324 浏览 4 回答
250 浏览 5 回答
266 浏览 5 回答
288 浏览 5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