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陷阱”是经济恶性循环的一种现象。穷人从中能够挣脱出来的难度相当于考清华北大。
“贫困陷阱”是一种经济的恶性循环,它多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它就像一个巨大的陷阱一样,而发展中国家里那些贫困的百姓就像落入了一个无法逃脱的陷阱,始终遭受着贫困的侵扰。
如海地的百姓等,他们无法通过改变他们的经济能力,而只能通过减少进食来减少日常生活的开支,通过减少日常生活的开支来继续生活下去。他们没有选择大力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而选择这样,久而久之,贫困一直跟随着他们。像这种情况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中都有存在。
“贫困陷阱”对于穷人的阻碍就在于贫穷的人吃着最差的食物,故身体状况和身体素质都不如吃得好的人。他们干活就会不如富人有力气,精力也不如富人。因此,招人干活,老板更喜欢选择后者,而不是选择穷人。
所以,在这方面,穷人得到的工作就不如富人的,收入也不如富人。于是,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这像是一个循环。再加上,在教育方面,穷人的孩子所接受的教育肯定不如富人的孩子。
教育兴国,如果小孩子从小就没有好的教育,这对于他们以后的找工作等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普遍比只受过低等教育的人好找到工作。所以,不仅是穷人的这一代,他们的下一代也会深受影响。穷人的孩子继续穷,富人的孩子继续富,这又是一个循环。
长此以往,穷人就被“贫困陷阱”一直所阻碍,无法逃脱出来。除非有着与众不同的思想和能力,才可以努力从中爬出来。
所以,“贫困陷阱”就像是压着穷人的一座大山,穷人要从里面出来真的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