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中的“食”无疑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见,饮食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是何等的重要,也是人们得以生存的基础。笔者的老家——河南,在古代属于兵家必争的中原大地。当我们打开地图仔细观看时,就会发现:河南省所出的位置,更像是一个承北启南的交接省,河南的北边——河北以北的北京、山东等省市则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北方;而河南的南边——湖北以南的湖南、安徽等省市也被称之为南方。 在我的老家河南登封,属于一个传统的北方城市,耕种的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和小麦。所以,日常的生活中也是以面食为主,同时也会吃馒头、烙饼。由于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比较干燥,不适合种植稻谷,所以,我们平时很少吃米饭,还是吃面条、馒头居多。 单就面条而言,它的做法就有很多种。小时候在老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母亲亲手用擀面杖和菜刀制作出来的手擀面,配上提前用大蒜、辣椒、芝麻等捣制而成的蒜汁儿,可谓是家乡美味、百吃不厌。还有一种是宽度较宽,被称为“面页子”的面条,配上绿莹莹的菠菜,同样是让人回味无穷。 此外,还有一种面是用一片“弯刀”一刀刀削出来的刀削面,先是在锅里煮上一段时间,直至面质松软。捞出来之后放在炒菜锅里,加上豆芽、猪肉等食材进行翻炒,出锅后就是人们常说的“炒刀削”。 在河南,比较知名的当属烩面。它需要提前把加了海带、豆腐丝、鹌鹑蛋、羊肉等食材的汤汁熬好,然后趁热把面片一个个扯开后扔入锅中,等水沸腾后捞出面条,舀足量的羊肉汤,就是一碗地地道道的河南烩面。既可以吃到滑嫩、劲道的面条,还可以喝到醇香、鲜美的汤水。 同为北方城市的北京,虽然也有不少的河南人开的烩面馆、刀削面馆,但他们味道却比老家的味道相差甚远。作为众多漂泊一族云集之地,饮食方面相对比较多元化:既有面食、馒头为主的北方饮食,又有米饭、炒菜、汤粥为主的南方饮食。是一座很有包容性的城市。正是来到了北京,我才开始深入去了解南方饮食,去挖掘它里面所蕴藏的文化内涵。相对来说,南方在饮食制作方面会更细腻一些,在配料方面也更讲究一些,制作出来的菜肴往往小巧、精致,而口感会偏清淡一些。当然,一些来自四川、湖南、重庆的菜系,还是一如既往的显辣。 而且,我发现周边的一些来自南方的朋友,大部分都比较擅长炒菜、做鱼,平时做汤做粥也是不在话下。虽然身处北京,身边有着众多源于北方的饮食,但他们还是更喜欢炒菜、吃米饭。可是,大部分北方人,来到北京后,竟然开始喜欢吃米饭,口感也清淡了不少。 相比较于干燥的北方,南方的气候比较多雨、湿润,更适合大量地种植稻谷,使得米饭也就成为他们的主食。除了个别南方省市口感偏辣以外,大部分南方城市口感还是偏清淡的,以至于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北方的偏重口味。逢年过节,大部分北方人习惯性地通过包饺子来庆祝,而大部分南方人则会选择吃汤圆来欢度。 因此,不管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在彼此相处、建立关系的过程中,首先是在承认饮食差异的基础上尊重彼此的饮食习惯,切忌强行要求他人进行改变。因为个人的饮食习惯非一朝一夕所养成,往往都是长年累月所形成的。 其次,可以尝试适当调整个人偏重或偏淡的口感,渐渐使自己适应不同的口感。最后,愿我们存一颗谦卑的心去学习不同区域的饮食文化、烹饪技法,实现共同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