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防治XZ草原生态退化的对策1合理放牧 草原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度放牧,所以防治草地退化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合理放牧.其主要依据就是是否实现畜草平衡,所谓畜草平衡就是指管理者根据一年之中牧草生长供应的情况,经常不断地调整放牧牲畜的头数,以求草地牧草的产量和家畜对牧草的需求之间达到相对的平衡.因为只有实现畜草平衡,才有可能达到牧草的合理利用,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如何实现畜草平衡主要从以下2个方面做起:首先根据牧草产量规定载畜量.目前最大问题是牧民求富心切,以及传统习惯和一些技术上的原因,牧民无节制地发展牲畜,以致牲畜头数增加很快,得不到有效控制,畜草得不到平衡.其次发展季节畜牧业.我国北方季节变化明显,牧草数量和质量也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牧草产量高,营养丰富,家畜增膘快.而冬季牧草处于枯黄期,产量低,质量也差,家畜掉膘快,死亡率也高,因此,为使草畜平衡,应安排季节性畜牧业.夏季发展数量,而入冬之前,需尽快出栏,以减少冬春牲畜的掉膘和死亡的损失.2 综合治理 改良,利用退化草地是西藏草原退化防治的根本与关键.对于退化草地,关键是在用中改良.合理使用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管理.另外,对于退化草地的合理利用与改良,要贯彻综合治理的思想,采取多种措施.其中值得重视的措施有:①围栏封育.这是最简单易行也是成效显著的措施.在西藏退化的草地,一般围栏3年即可发生显著的变化,生产力就可有较大幅度提高.②松土改良.这是一种用机械的办法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进而改良土壤的化学状况,为植物生长创造好的条件,提高生产力的方法.③补播.即在退化草地上补种合适的豆科或禾本科牧草.④施肥.某些局部地区在可能条件下,施用化学肥料或有机肥料,对提高生产力与退化草地改良也有很大好处.3 加大草地生态建设投入 开展草场资源的调查与利用评价研究,制定草场生态建设的科学规划和实施措施,以逐步提高草场生产力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此,要加大草地建设的投入,尤其是科技方面的投入,推行人工授精技术,节约饲草消耗;普及草原科学技术,提高草地经营水平;除宣传,展览,参加培训,指导和签订技术承包合同外,还要引进和探索新的技术,通过试验,做出实际示范,以收到良好的效果4 人工种草 草原退化是因为牲畜多了,而草地上的牧草产量少了,草与畜不能平衡.假如设法增加牧草的产量,就可以为多的牲畜提供多的牧草,从而实现新的畜草平衡,这就是建立人工草地与防治草原退化的辨证关系.人工草地是一种高产的牧草生产系统.要高产就要有好的基础,有高的投入.选择合适的地形部位与土壤条件十分重要.在西藏草原,要选择山前的扇缘地带和相对低洼的地方.在这些地方,由于水热条件的分异而可能形成比较肥沃的土壤以及好的水分条件.人工草地要求有好的基础和好的草种,合适的结构,精耕细作,精细管理以及收获等.其中豆科牧草的选择十分重要.因为我国目前家畜饲草缺乏,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蛋白质饲料的不足,另外,在人工草种中配合一定比例的豆科牧草,不仅可解决蛋白质饲料的不足,而且豆科牧草的生物固氮可增加系统中的氮素含量,提高土壤肥力.5 加强法律保护 加强法律保护,禁止和限制过度采挖名贵中草药,对草原生态破坏严重的个人要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6 建立高寒草地生态环境监测系统 草地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有4个方面:对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大气环境,土壤结构,植物种群结构,植被演替,生产力,生产量,动物种群结构,种群变化等动态进行长期定时,定点观测监控,随时掌握一定时间内草地生态系统,草地资源,草地发育的动态趋势,以便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建设规划提供基本数据,同时也为进一步采取可行的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保证草原生态系统稳定顺向演替,顺利地进行草地生产力的年际变化和中长期变化规律,草地灾害监测与灾害预警,草地环境的监测.因此,建立高寒草地生态环境监测统,可确切掌握西藏高寒草地植被演替,种群结构变化,水土流失,虫鼠害及沙化等变化的基本过程和方向,确保西藏高寒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