鳄龟,又是肉龟,我吃的龟肉,就是鳄鱼龟的。因为它生长速度飞快,不易得病,好胃口,所以前景可观。 鳄龟,又名蛇龟、肉龟、鳄鱼龟、小鳄龟,原产于北美洲和中美洲,分类上属龟鳖目、鳄龟科、鳄龟属,我国于1997年开始引进。鳄龟的含肉率高,有“肉龟”之称,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鳄龟食性杂、病害少、生长快,适宜集约化养殖,是近年发展较快的养殖品种。鳄龟的环境适应性广,抗病力强,对养殖场所、环境条件要求不高,对水质要求不严,养殖技术容易掌握,可以在池塘、大水池养殖,也可以在室内、庭院、阳台、楼顶建小水池养殖。虽然鳄龟病害极少,但是在高密度的人工养殖条件下,养殖管理不到位,不做好防病工作,也会发生一些疾病,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广西水产研究所于1999年开始引进鳄龟苗进行试养,2002年起进行养殖和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在此过程中掌握了我区气候条件下一些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现介绍如下。� ��行动迟缓,近岸活动,食欲减退,摄食 减少,粪便稀烂、有粘液或脓血。解剖可见肠胃肿胀,有积液,胃、肠壁上有出血点。���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夏初至秋末摄食旺季发病较多,多发生在摄食量大、进入快速生长阶段的幼龟、成龟。病情轻的可慢慢痊愈,病情严重者不及时发现和采取措施,可引起死亡。���投喂不正常,投喂不新鲜乃至变质的食物,或投喂未经解冻的冷藏食物;长期水质不良,气候反常、温度突降等,均可引起患病。���1kg龟用10%的氟苯尼考200mg或土霉素75mg或诺氟沙星35mg拌料投喂,诺氟沙星50mg/L浸泡,连续3~5d。���甲壳发炎,组织坏死,患部糜烂、溃疡,表层颜色灰白或泛黄。严重者甲壳脱落,肌肉与骨骼裸露。�����一年四季均有发生,8~11月是流行盛期。主要危害稚、幼龟,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死亡。���密度大,鳄龟相互爬抓或争食误咬伤,或养殖设施粗糙致伤,龟体受伤后感染细菌所致。水质污染严重也易引发此病。���清除患处的病灶,用碘伏或红霉素软膏等消炎生肌膏涂抹,每天2次,1kg食物中拌入土霉素2g投喂,连续5~7d。���行动迟缓,上岸栖息、钻泥沙,张口呼吸,呼吸时有啸鸣声,不时吐出粘稠痰液,不摄食。眼部发炎充血,眼角膜和鼻粘膜糜烂。����春、秋、冬季均有发生,秋末、冬初为流行盛期。主要危害稚、幼龟,成龟患病较少,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很高。�����温差变化大、环境温度突降,或因水质不好引起咽喉、气管、肺部感染。在饲养卫生条件差、密度大、水质不良及养殖水平低、管理跟不上时,容易发病。 硫酸链霉素浸泡,每升水体2万IU;青霉素或硫酸链霉素肌肉注射,用量为10~20万IU/kg,每天1次,连用3~5d为1疗程,严重者隔5天后再注射1个疗程。��头颈、四肢、尾等部位受伤,呈灰白色,局部红肿、发炎,组织坏死。��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各个生长阶段均可发病,长期感染可引发其他疾病导致死亡。� ��饲养、捕获、运输过程中操作不慎引起受伤,或相互争抢食物误咬伤,繁殖季节雄性个体斗咬受伤等均可引发此病。���新鲜创伤流血者先涂云南白药止血,干放8~12h,再用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消毒。旧伤用双氧水清洗伤口,用紫药水或四环素软膏涂抹患处,干放30min,每天2次,连续3~5d。���颈部、四肢、甲壳等部位着生灰白色或褐色絮状物。患龟烦躁不安,食欲减退、消瘦。���春、秋、冬季均有发生,尤以25℃以下时较为常见。主要危害稚、幼龟,对成龟危害不大。���由真菌感染而引起,水质清寡、龟体受伤条件下易发生。���用3%~5%的食盐水浸浴10min,或2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min后晒太阳30min,每天2次,连续3~5d。� 阴茎脱出����雄性交接器脱出泄殖腔外收缩不回,长时间外露。���夏、秋季节发生,多发生在年幼成龟。由于阴茎长时间外露被异物擦伤或被其他龟咬伤,引发炎症,引起组织坏死,并发其他疾病,严重者导致死亡。���投喂含性激素的饲料或未去掉鱼头的肉糜,龟体内雄性激素过高,性腺发育异常,阴茎伸出体外不能回缩。���更换饲料。将收缩异常、时缩时伸的阴茎送回泄殖腔内,在泄殖腔口缝1~2针,防止阴茎再次脱出,并停食2~3d。外露时间过长、阴茎已坏死的患龟应采取切除手术,用医用缝合线将位于泄殖腔孔处的阴茎扎紧,再用手术刀切除坏死部分,伤口进行消毒后,细心缝合黏膜组织,然后松开扎紧线,让剩余部分缩回体内。并注射青霉素或硫酸链霉素,用量为10~20万IU/kg,隔离于湿润、光滑的容器中静养4~6d。���脐部红肿突起,发炎、化脓,爬动迟缓,躁动不安。���发生在刚孵出的稚龟,可导致死亡。�����稚龟孵出后,脐部收敛不好,或受到外物的磨划引起受伤感染。�防治措施�����用紫药水消毒,隔离干放20~30min,每天1~2次。或用15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0min,每天1~2次,连续3~5d。� 咬尾�������尾部被其他个体从末端咬断,出血。����一年四季均有发生,秋季和冬初发病较多。主要危害稚、幼龟,成龟较少发病,是鳄龟养殖中的常见及多发病。不及时发现,有可能被咬到尾巴根部。患龟死亡率不高但影响商品价值。� �����食物单调,营养不全面,缺乏维生素或某种微量元素等引起斗咬,咬断尾巴;或投喂食物时不慎污染龟体被其他个体咬伤,尾巴出血后引起其他个体争咬。在饲养密度大、卫生条件差及管理跟不上时容易发病。� ���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断尾个体分开养殖,并用紫药水涂抹患处,干放30min,每天2次,连续3~5d 重庆有大量的鳄龟种苗,具体厂址。。。。不便XX
去“中国畜牧街”。你的问题一目了然就可以找到答案。
鳄鱼,拉丁学名Crocodylus siamensis,英文名称Siamese crocodile,科属分类,动物界 Fauna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爬行纲 Repitilia、初龙下纲、鳄型总目、鳄目 Crocodylia→下属三科:鼍科 Alligatoridae、鳄科Crocodylidae、长吻鳄科Gavialidae。鳄鱼不是鱼,是爬行动物,鳄鱼之名,或是由于其像鱼一样在水中嬉戏,故而得名。历史起源鳄鱼[1]是迄今发现活着的最早和最原始的动物之一,它是在三叠纪至白垩纪的中生代( 约两亿年以前)由两栖类进化而来,延续至今仍是半水生性凶猛的爬行动物,它和恐龙是同时代的动物,恐龙的灭绝不管是环境的影响,还是自身的原因,都已是化石;鳄鱼的存在证明了它生命的强力。 鳄鱼之所以引起特别关注乃因其在进化史上的地位:鳄是现存生物中与史前时代似恐龙的爬虫类动物相联结的最後纽带。同时,鳄鱼又是鸟类现存的最近亲缘种。大量的各种鳄化石已被发现;4个亚目中有3个已经绝灭。根据这些广泛的化石纪录,有可能建立起鳄和其他脊椎动物间明确关系。 鳄鱼鳄是生态价值、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极高的野生动物。 .暹罗鳄(Siamesecrocodile)隶属爬行纲、鳄鱼目、鳄科,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它具有繁殖能力强、生长快、抗病力强、皮质优良等优点,是我国人工饲养最多的鳄鱼之一。 通常为体形巨大的爬行动物,属肉食性动物。目前公认鳄的品种共23种。 历史记载 鳄鱼在我国古代已有记载,《礼记》中叫是一种鳄鱼,后来唐代韩愈因鳄鱼之患作《祭鳄鱼文》如讨贼文,义正辞严,吓退鳄患。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更是将鳄鱼归入药性,“鳞部-鳄鱼- 释名:土龙。”并将药性定为:“‘主治:心腹症瘕’‘湿气邪气’”无疑表明了鳄鱼在人类生活的作用,近代更是以鳄鱼皮革制作奢侈品而显示其价值。 人们的心目中,鳄鱼就是“恶鱼”。一提到鳄鱼,立刻会想到血盆大口,密布的尖利牙齿,全身坚硬的盔甲,时刻准备吃人的神态。它的视觉、听觉都很敏锐,外貌笨拙其实动作十分灵活。鳄鱼长这副模样就是为了吃肉,所有的动物包括人都是它的食物,再凶猛的动物见了它也只能以守为攻主动避让,绝不敢轻易招惹它。 白垩纪晚期是哺乳动物进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那段时间里,许多种群开始分化,以适应在不同的小环境下生存。戴维·克劳斯说:“鳄鱼从白垩纪晚期日趋多样化,大到5米长,小的不足1米,以适应不同生存环境的需要。 建立灭绝物种和现代动植物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研究过去的地理结构。以往北半球发现的化石比较丰富,在马达加斯加的发现之前,有关南半球,冈瓦纳古陆的化石非常少。对物种在南半球跨大陆发现的早期理论认为,在今天的各大陆之间,有巨大的“桥”相连。但现在,科学家们认为1亿6千5百万年前,非洲大陆最早从冈瓦纳古陆分离出去,而印巴次大陆、马达加斯加、南美洲、南极洲连在一起的时间较长,因此植物和动物得以分散到各处。 编辑本段地理分布鳄鱼属脊椎类爬行动物,分布于热带到亚热带的河川、湖泊、海岸中。鳄鱼科属很多,现存的鳄鱼类共有23余种,其性情大都凶猛暴戾,幼年喜食鱼,蛙等小动物动物,成年则捕食大型动物。其代表性主体鳄鱼——湾鳄,是鳄形目鳄科的1种。分布于东南亚沿海直到澳大利亚北部。全长5-6米,重近1吨,最大达7米吨,是现存最大的爬行动物。湾鳄生活在海湾里或近海。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外形特征据考古发现鳄鱼最大体长达12米重近10吨,但现存大型种类鳄鱼平均体长3米以上重约100kg以上。颚强而有力,长有许多锥形齿,腿短,有爪,趾间有蹼。尾长且厚重,皮厚带有鳞甲。 特别现象鳄鱼流泪 鳄鱼(Crocodile)唯一存活至今的初龙。为冷血之卵生动物,长久以来的改变甚少,唯一水中或水陆的猎食者及清道夫。属脊椎类爬行动物,其性情大都凶猛暴戾,幼年喜食鱼类和蛙类等小动物,成年则捕食大型动物。据记载,世界上现存的鳄鱼类共有20余种,我国的扬子鳄,东南亚的湾鳄以及非洲的尼罗鳄等都是较有名的品种。我国目前最大的鳄鱼养殖基地是广州市番禺养殖场,该场占地面积近70公顷,拥有湾鳄,尼罗鳄,扬子鳄,南美短吻鳄等鳄鱼近10万条。 泪腺,中国汉代始知南方有鳄,唐宋迭有记载,明清以来偶见于沿海岛屿。俗话说“鳄鱼的眼泪”,其实倒真是不假。鳄鱼真的会流眼泪,只不过那并不是因为它伤心,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鳄鱼这是在排泄体内多余的盐分。海龟、海蛇、海蜥等一些海洋爬行动物和一些海鸟身上,都有盐腺长在眼眶附近。盐腺使这些动物能将海水中多余的盐分去掉,从而得到淡水。所以,盐腺是它们天然的“海水淡化器”。所以人们认为鳄鱼流泪也是这个原因。鳄鱼肾脏的排泄功能很不完善,体内多余的盐分,要靠一种特殊的盐腺来排泄。鳄鱼的盐腺正好位于眼睛附近。 但这只是猜测。到了1970年,才有生物学家去检测鳄鱼眼泪的成分,发现湾鳄鱼在海水中生活一段时间后,其眼泪的含盐量有所增加。这似乎证明了鳄鱼的眼眶有和海龟一样的盐腺,于是被写入动物学专著和教科书。但是另一方面,这个实验表明,鳄鱼眼泪的含盐量比海龟、海蛇等海洋爬行类的盐腺分泌物的含盐量明显要低,因此也有生物学家(包括做这个实验的人)认为,它其实否定了鳄鱼眼眶有盐腺的假说。 这场争论在1981年结束。那一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塔普林(Laurence E. Taplin)和格里格(Gordon C. Grigg)注意到,湾鳄的舌头表面会流出一种清澈的液体,他们怀疑这才是鳄鱼盐腺的分泌物。但是液体分泌的速度太慢,无法收集进行分析。他们给鳄鱼注射盐水刺激盐腺分泌,也不成功。最后,他们采用的办法是给鳄鱼注射氯醋甲胆碱——以前的实验已表明,给其他海洋爬行动物注射氯醋甲胆碱能刺激盐腺的分泌。鳄鱼舌头上果然不停地分泌出液体,能够用针筒收集来分析钠、氯、钾离子的含量并测定渗透压。他们同时也搜集了鳄鱼的眼泪作为比较。结果发现,这些分泌液的盐分比血盐浓度高得多,大约是其3~6倍,渗透压则是血液渗透压的倍,和海水的渗透压相当。而眼泪的盐分虽然也升高了,但只是血盐浓度的2倍左右。随后,他们对鳄鱼舌头做了解剖,在舌头的黏膜上发现了盐腺,其构造和其他海洋爬行动物的盐腺,特别是海蛇舌下的盐腺很相似。此后,其他人的研究也都证实了这个发现。 如此看来,鳄鱼是通过舌上分泌液而不是眼泪来排泄盐分的。那么,鳄鱼的眼泪起什么作用呢?鳄鱼通常是在陆地上待了较长时间后才开始分泌眼泪,是从瞬膜后面分泌出来的。瞬膜是一层透明的眼睑,鳄鱼潜入水中的时候,闭上瞬膜,既可以看清水下的情况,又可以保护眼睛。瞬膜的另一个作用是滋润眼睛,这就需要用到眼泪来润滑。 鳄鱼吃东西的时候是不是真的会流泪。佛罗里达大学的动物学家肯特·弗列特(Kent Vliet)2007年在鳄鱼饲养场观察、拍摄了4头凯门鳄、3头短吻鳄在陆上进食的情况,发现其中的5头的确会边吃边流泪,有的甚至眼睛会冒泡沫。它们吃的是像狗食一样的加工食品,当然犯不着为这些食物哭泣。弗列特推测,这是因为鳄鱼进食时伴随着吹气,压迫鼻窦中的空气和眼泪混合在一起流出来。 但是,鳄鱼流泪是在排盐的说法仍在教科书、科普读物、知识竞赛中广为流传。可见,言之凿凿的传说、见闻固然不足为凭,教科书也未必完全可靠。 编辑本段双重呼吸在201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美国短吻鳄有独特呼吸方式。[2]这项研究发现,当美国短吻鳄吸气时,吸进的空气会进入第二支气管,流经交换气体的第三支气管,最后进入第一支气管。当美国短吻鳄呼气时,空气会经由第二支气管、第三支气管、第一支气管,最后从气管呼出体内。现代鸟类也有类似的呼吸方式,在呼吸过程中,空气以单向方式在气囊内流通;而哺乳动物的呼吸方式,则是反复方向的空气流通,气体在肺泡交换。除了现代鸟类以外,许多恐龙演化支也被发现拥有气囊,可以增进它们的呼吸效能。 现代鳄鱼、鸟类都有类似方式的呼吸方式、辅助呼吸系统,有可能是三叠纪的原始主龙类已经演化出这种呼吸系统,而大部分后代都有类似呼吸系统,例如:恐龙、翼龙类、鳄形超目…。研究人员也推测,主龙类的特殊呼吸方式,也是它们与似哺乳爬行动物的兢争过程中,逐渐占优势的原因之一。在三叠纪时期,大气层中的含氧量较低,主龙类的特殊呼吸方式,使呼吸效能较高,较具竞争优势。 编辑本段生活习性生存环境 栖息在淡水中(湾鳄则可生活与海水中)。鳄鱼除少数生活在温带地区外,大多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河流,湖泊和多水的沼泽,也有的生活在靠近海岸的浅滩中。它脸长、嘴长,有所谓“世上之王,莫如鳄鱼”之说。鳄鱼富有观赏价值。鳄鱼还具多种药用保健功效。鳄鱼也是名贵食用佳肴。由于它全身宝,因此,世界上一些国家积极发展鳄鱼养殖业。 生长繁殖环境 在淡水江河边的林荫丘陵营巢(距海6万米以上)它们用尾巴扫出一个7~8米的平台,台上建有直径3米的安放鳄卵的巢,巢距河约4米,以树叶丛荫构成,每巢有白色硬壳卵50枚左右,大小约80×55毫米;母鳄鱼守候在巢侧,时时甩尾巴洒水湿巢,保持30~33℃温度,75~90天孵化;雏鳄出壳长240毫米,1年可长到480毫米,3年可达1156毫米,重公斤。 鳄鱼凶猛不驯。成年鳄鱼经常在水下,只有眼鼻露出水面。它们耳目灵敏,受惊立即下沉。午后多浮水晒日,夜间目光明亮。幼鳄则带红光。鳄鱼5~6月交配,连续数小时,而受精仅1~2分钟;7~8月产卵。雄鳄独占领域,驱斗闯入者,一雄率拥群雌。常食鱼、蛙、虾、蟹、龟、鳖。咀嚼力强,能碎裂硬甲。 孵化 鳄鱼的卵是利用太阳热和杂草受湿发酵的热量进行孵化的。幼鳄的性别由孵化的温度决定,但母鳄会平衡所产儿女的比例。它们会把有的巢建在温度较高的向阳坡,有的巢建在温度较低的低凹遮蔽处。每一次会产20-90枚蛋。 适应性 鳄鱼之所以存活了1亿年至今是因为它大概是迄今为止对环境适应能力最强的动物,它对环境的适应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头部进化精巧,在狩猎时可保证仅眼耳鼻露出水面,极大地保持了隐蔽性 2.在爬行动物中拥有难以置信的发达心脏,为4心房,正常爬行动物只为3心房,接近哺乳动物水平 3.心脏能在捕猎时将大部分富氧血液运送到尾部和头部,极大增强了爆发力 4.大脑进化出了大脑皮层,因此其智商可能大大超乎我们的想象力,智商甚至超过老虎! 饮食习性鳄鱼主要以鱼类、水禽、野兔、蛙等为食,属肉食性动物。 编辑本段种群现状濒危种群 01.印度食鱼鳄:处于灭绝的边缘。在印度的养殖场中还有一定数量,在动物园中繁殖纪录很少。 02.马来鳄:马来鳄属于濒危动物,在泰国的养殖场和美国的布朗克斯动物园、迈阿密动物园能成功繁殖。 03.奥里诺科鳄:奥里诺科鳄在动物园没有繁殖过,但在有些私人养殖场中可以繁殖。 04.美洲鳄:美洲鳄在美洲的鳄亚科中是分布最广泛、数量较多的,但仍然属濒危物种。 05.古巴鳄:古巴鳄是受政府法律保护的濒危物种,在美国的一些动物园和美国和古巴的养殖场中可以繁殖。 06.莫瑞雷鳄:莫瑞雷鳄虽然受到法律保护,但仍然被广泛偷猎,是濒危物种。莫瑞雷鳄目前在一些动物园中已经繁殖成功。 07.尼罗鳄:尼罗鳄的不同种群有些被列为濒危,有些列为易危。 08.非洲长吻鳄:非洲长吻鳄是濒危物种,在美国迈阿密动物园繁殖成功。 09.沼泽鳄:沼泽鳄是易危物种,在印度的动物园有较多数量繁殖。 10.新几内亚鳄:新几内亚鳄目前数量尚多,属于易危物种,在养殖场中可以繁殖。 11.菲律宾鳄:菲律宾鳄是濒危物种,在野外仅百只左右。 12.暹罗鳄/泰国鳄:泰国鳄在野外可能已经灭绝,但是人工饲养的数量还比较多,可以与湾鳄杂交。 13.湾鳄:湾鳄虽然分布广泛,但是由于鳄鱼皮贸易的影响,受到严重威胁,被列为濒危物种,同时也被广泛饲养,在很多动物园和养殖场都可以繁殖。 14.澳洲淡水鳄/强森鳄:澳洲淡水鳄虽然也受到偷猎的威胁,但是受到的保护比较严格,属于易危物种,养殖场也有大量繁殖。 15.非洲侏儒鳄:列为中等受危或濒危物种。虽然在人工养殖下可以繁殖,但是尚没有建立养殖场。 16.密西西比鳄:密西西比鳄目前数量有所增长,同时有大量人工养殖,总数已经达到一百万只,不再属于受威胁物种。 17.中国鳄:俗称扬子鳄,中国鳄属濒危物种,野外仅存数百只,多数聚集在长江,但是人工养殖数量尚多,除中国外,美国布朗克斯动物园等一些动物园和养殖场也繁殖成功。 18.眼镜凯门鳄:眼镜凯门鳄的两个亚种被列为濒危,其他被列为易危,在很多地方都可以人工繁殖,而在美国佛罗里达一些原本作为宠物引进的个体逃逸后可以在公园甚至排水沟中形成小规模种群。 19.宽吻凯门鳄:宽吻凯门鳄的栖息地是南美洲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比较严重,属于濒危物种。 20.巴拉圭凯门鳄:有学者则认为该种是眼镜凯门鳄的亚种。 21.盾吻古鳄:盾吻古鳄的皮肤不适合利用,使其现存的数量还比较多,不属于受威胁物种。 22.锥吻古鳄:与盾吻古鳄一样,锥吻古鳄的皮肤不适合利用,因而现存的数量还比较多,不属于受威胁物种。 23.黑凯门鳄:黑鳄由于捕食家畜,常被当地人捕杀,虽然被法律所保护,但是仍然属于濒危物种。 价值与保护 药食价值药用价值 鳄鱼是一种科研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动物。鳄鱼全身都是宝。 鳄鱼卵:富有良性胆固醇,能消除血管内的脂肪,帮助血管畅通。 鳄鱼胆:具有解毒、平热,有去翳生新,促进新陈代谢作用,可用于治疗骨癌、肝癌、膀胱癌、中心视网膜炎和食物中毒,尤其对脂肪肝和肝硬化有显著的疗效;在鳄鱼养殖大国泰国,非常珍视鳄鱼胆,作为医治妇女的不孕症、月经不调,被视作灵丹妙药。 鳄鱼肝:具有补脑、生新血、去湿气、滋阴养肝、明目之功,可以治疗老年性白内障、视力减退等。 鳄鱼心:配合三七、丹参,养心安神、活血化瘀,并治疗心绞痛、心肌缺氧、冠心病等。 鳄鱼油:舒通经络,通脉止痛,提神醒脑,特别是对于皮肤有滋润保湿功能。 鳄鱼肾:可补肾固精。 鳄鱼甲:可舒肝解郁,调和脾胃,含有强有力的抗癌物质和防止癌肿瘤新生细胞的生长因子,这种因子的抑癌效果是其它爬行动物的数万倍。 鳄鱼血:经英国皇家科学院研究公布,含有比当今所发现的一切抗生素还要强有力的抗菌物质,不仅可杀伤病菌,而且可消灭霉菌甚至一部份病毒,即是人类已经从鳄鱼血看到人类抗癌病毒与HIV病毒的曙光。 鳄鱼鞭:日本人研究发现鳄鱼鞭的壮阳效果比“威而刚”更神奇,也没有任何副作用。 鳄鱼骨:可治疗、预防风湿骨痛。 鳄骨粉:含有大量的活性钙和磷等,可用于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小儿缺钙等。 鳄鱼尾胶:不但能滋补肝肾,益气固本,增强细胞活力,而且能护肤养颜,使皮肤增加弹性,减少和延缓皱纹的早现,对过敏症也有满意效果。 鳄鱼血清相关研究 鳄鱼一般生活在环境比较差的地方,按理说细菌非常多,容易使鳄鱼生病,可是长期以来,鳄鱼几乎都是健康的。假如鳄鱼的皮肤擦破了一点伤口,而且它长期在水中生活,按理说细菌应该会侵入鳄鱼体内的,可是鳄鱼没事。过了几天,鳄鱼的伤口却好了。经过检查,鳄鱼体内并没有致病细菌。科学家为此做了一项实验。 实验 科学家从鳄鱼体内提取出了鳄鱼的血清。他们猜有可能是鳄鱼的血液起到了作用。他们想证明一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于是便把鳄鱼血清和才出现50年就对人们有很大伤害的葡萄球菌放在一个密封的容器里,过一段时间再来观察——一场激烈的战争开始了……科学家回来后,拿出容器一看,鳄鱼血清战胜了葡萄球菌。容器中间那明显的圆圈就是鳄鱼血清形成的病菌禁止生长区,只要葡萄球菌一进那个圆圈,便立刻会被鳄鱼血清杀死(外面那一粒一粒的小圆点就是葡萄球菌)。没想到鳄鱼血清一下子就能战胜葡萄球菌,这也是鳄鱼抵抗力很好的一个原因。如果试验成功,鳄鱼的血清提取出来的胎蛋白将成为史上最强大的抗生素,甚至可以抗击艾滋。 血清作用 肽蛋白杀菌 想到这个点子的是个“圈外人”,电视台女记者伏勒顿·斯密斯,一个跟医学没有交集的人。她奉命拍摄一部有关一种鳄鱼生活习性的电视片。在拍摄的过程中,伏勒顿·斯密斯发现,鳄鱼在相互撕咬中经常伤痕累累。东一个西一个的伤口,要是换在人类身上,不知道要截肢多少次了。但是,这些凶残的家伙从不会因为这些外伤而感染。看起来,它们的免疫系统很强大,可以快速消灭掉入侵的病毒、细菌和其它的微生物污秽。伏勒顿·斯密斯认为其中必有奥秘,于是将这个想法告诉了一个年轻的鳄鱼专家。于是,他们二人冒着很大风险,搞到了一些鳄鱼的血液(这可不是个容易的活儿,要先捆好捉到的鳄鱼的爪子,之后从鳄鱼头部后侧的一处静脉抽一试管血),并将这些血液寄给美国专家请他们帮忙分析。 很快,美国的研究者就从鳄鱼血液中分离出一种肽,这种肽能破坏细菌的细胞膜,破坏细菌的氨基酸链。试验中他们发现,针尖大的鳄鱼蛋白就可以杀死大部分种类的病毒,包括恐怖的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MRSA)。 在此,有必要解释一下何谓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事实上,这种细菌在我们皮肤、鼻腔内多少都有一些。身体比较虚弱的时候,这种病菌就会趁机跑到血管内,破坏肌肉。现在抗生素又太过滥用,病菌容易产生抗药性,这时它们就变成了M RSA。这种病的初期症状很像是被虫子咬伤,不容易诊断出来。去年在全美高中之间迅速蔓延,造成了相当程度的恐慌。 这次,科学家们从鳄鱼血中提炼的蛋白就可以消灭这种对人类最具威胁的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而且,在试验中还发现,这种蛋白质提取物可以针对8种不同种类的白色念珠菌。白色念珠菌是一种酵母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极易感染。 杀艾滋病毒 事实上,美洲短吻鳄鱼血液中的蛋白质提取物至少有4种未知的成分。科学家正在努力确定这些蛋白质提取物的化学结构。一旦化学结构确定下来,科学家们就可以制造出超级抗生素药物了。这些药物将会在未来7到10年内摆上货架。生物化学家马克·麦查恩一直致力于鳄鱼抗生性特性的研究。他说:“总有一天,你可能接受一种鳄鱼血液制品的治疗。我估计,用鳄鱼血液制成的乳脂可能会用于糖尿病患者脚底溃疡,或者防止烧伤患者术后感染等等。”不过,他也承认,因为鳄鱼的免疫系统对于人类而言可能威力过于强大,需要中和到成人体能接受的强度才可以。 经过一段时间对鳄鱼超强免疫系统的研究,科学家发现鳄鱼血液中的蛋白质同样是艾滋病病毒的克星。澳大利亚科学家亚当·布里说:“如果你取一个试管的HIV病毒,对比加入鳄鱼血清和人类血清后的结果可以发现,鳄鱼血清所杀死的H IV病毒要比人类血清的多得多。”鳄鱼对付HIV病毒的方式与人类免疫系统在病毒一入侵时立即正面攻击不同。鳄鱼免疫系统的抗体会附着在细菌上面,把细菌分裂后瓦解,就像拿一把枪对着细菌的头部致命一击。看来这次,我们要给鳄鱼记个特等功了。毕竟,相比用于做皮鞋的鳄鱼皮,能够消灭MRSA的鳄鱼蛋白抗生素的功劳可是大多了。 人类的发展史,事实上也是人类与各种疾病作顽强斗争的历史。从天花到鼠疫,从糖尿病到艾滋病。人类经历无数病痛折磨的同时也在找寻着自己的出路。其实,在大自然赋予我们“潘多拉盒子”的同时,也在我们身边给予了“解药”。自然界运作得如此精巧,让金鸡纳树生长在疟疾常发的南美洲;让胡杨生长在茫茫沙漠中。中国传统医学中的药材大部分是取自于大自然——蜈蚣、蝎子、当归、黄芪等。现代医学的进步,使得人们可以通过更高级的手段从动植物身上提取更为纯净的有用物质。可是,这个能为人类提供治疗艾滋病血液的鳄鱼,已经属于濒危野生动物。沙漠中唯一的树种胡杨也已经大量消失,地球上每分每秒都有动植物在灭绝。或许其中就有和鳄鱼一样能帮助人类的动植物。当地球上的动植物一个个都倒下的时候,最后一个倒下的将是人类自己。但是,当得知和自己日常生活不是很密切的鳄鱼,竟然能帮助人们治疗感染病和艾滋病的时候,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觉得鳄鱼是一种丑陋的动物,真正丑陋的是破坏动植物生存环境的人类自己。鳄鱼血清能够抗击许多病毒。其实,保护动物,也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营养价值 表1:鳄鱼油营养物质含量表 对照物 名 称DHA蛋白质卵磷脂不饱和酸氨基酸微量 元素维生素鳄鱼油10.60%.3%17种9种铁、锌、磷、镁等10种维生素A、维生 素E见附检验报告表2:氨基酸成分含量表 物质项目含量单位蛋白质钙46mg/kg铁锌10mg/kg维生素A532ug/100g维生素牛磺酸75mg/100g胆固醇脂肪 值表 3.氨基酸等含量表项目含量单位氨基酸分析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CYS<缬氨酸甲硫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色氨酸物种保护物种的繁殖 在鳄鱼交配期间,公鳄发出响亮而连续的类似击鼓的声音,以招引母鳄。这时,它们昂着头,大张着嘴。婚戏通常是在水中进行的,如果公鳄在自己的领地上遇到母鳄,第一件事便是把尾巴露出水面,尾端仍留在水中呈弧形地举起作为打招呼。另外,它还抬起头,正好与水面齐平,它的颈部膨大起来,两腮呈透明泡状鼓起。颌部啪啪作响,并用尾部击水,把身旁的水都搅动起来。然后它便去追逐游开去的母鳄。赶上后,先并肩而游,然后稍稍超前,便兜着圈子游。母鳄把吻尖露出水面并发出喉音。这时公鳄便默不作声了。追逐结果,母鳄或者摆脱自己的追逐者,或者让它用前掌抱住自己的颈部骑上身去。这时两条鳄鱼的尾部互相扑通扑通地打出声来。由于公鳄用前掌紧紧抱住母的,所以它们就能以这种方式游上一段时间。到深水处母鳄会潜入水下;在浅水处,公的则侧身躺着。交尾时间为半分钟到两分钟。13~14小时的婚戏结束后,鳄鱼便躺下休息了。 埋卵的窝一般离水边线5~10米,如果岸边是缓坡,则窝高出水面两米,而且一般都选择没有石头的、铺着松软的沙子的荫凉处。母鳄鱼用前掌挖窝,后掌则将沙子扒到两边;除草是用牙齿和前掌来干的。把卵埋到湿沙下20~50厘米的地方,荫凉的范围愈小,坑便挖得愈深,有口大内小的圆形长廊通向巢穴。 保护级别 湾鳄、眼镜凯门鳄、尼罗鳄、非洲长吻鳄、菲律宾鳄、非洲侏儒鳄、扬子鳄、宽吻凯门鳄、
我给你手打不玩复制的,鳄龟分成三种血统1.佛鳄龟 头部金黄色 背甲有刺,原产佛罗里达,价格纯进口的500左右 ,本地的100左右, 2 大鳄龟 跟佛差不多就是是黑色的,就是动物世界上的钓鱼的那个乌龟,背甲有刺,价格苗是200左右 建议你去百度弄图片看看样子 3北美鳄龟 原产于北美洲 价格80左右,没有刺,样子不如佛好看,但是也很凶猛,背甲是平的。 你们那儿花鸟市场就有,你如果批发就找批发商,我也有几十只,你要是想要给我打电话,我的都是北美苗,价格追问
之前也是为论文苦恼了半天,网上的范文和能搜到的资料,大都不全面,一般能有个正文就不错了,而且抄袭的东西肯定不行的,关键是没有数据和分析部分,我好不容易搞出来一篇,结果还过不了审。 还好后来找到文方网,直接让专业人士帮忙,效率很高,核心的部分帮我搞定了,也给了很多参考文献资料。哎,专业的事还是要找专业的人来做啊,建议有问题参考下文方网吧 下面是之前老师发给我的题目,分享给大家: 基于三维视觉的室内装饰墙虚拟砌筑系统设计 关于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装饰与图案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 软装饰在新中式室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浅析广西铜鼓纹样在装饰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室内装饰装修设计中的绿色环保设计 浅谈建筑装饰设计施工的节能与环保 展馆室内装饰设计中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实践分析 商业空间装饰装修设计方法及相关问题分析 浅析建筑装饰设计中现存问题及对策 室内装饰装修设计中节能措施应用策略 建筑室内装饰装修设计中的绿色环保设计探讨 浅析企业文化在办公空间装饰装修设计中的融合 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墙绘艺术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初探 汉代文字瓦当的装饰特征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竹子的构成手法在建筑外观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室内设计中软装饰的艺术表现形式研究 低碳经济理念指导下的建筑装饰设计分析 室内设计中建筑装饰材料的选择分析 “装饰性”和“现代性”:新艺术运动时期的平面设计 平面构成在日用陶瓷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装饰》装帧设计中传统观念的体现 室内灯光装饰设计艺术 设计美学视角下的日用陶瓷装饰设计研究 传统木作材料在现代空间装饰设计中的运用探索研究 室内设计中建筑装饰材料的选择分析 探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传统元素运用 探建筑装饰装修设计施工中的绿色材料应用实践分析 探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传统元素运用 建筑室内装饰装修设计中的绿色环保设计构建 建筑装饰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布艺装饰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装饰材料的艺术特征在室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装饰装修设计施工一体化探究 现代建筑装饰装修改造设计思路研究 传统文化元素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室内装饰到室内设计演变的历史研究 建筑室内装饰装修设计中的绿色环保设计核心探究 BIM技术在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建筑装饰设计施工及其节能问题分析研究 建筑室内装饰装修设计中的绿色环保设计 浅析建筑设计中外形装饰设计 BIM技术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建筑室内装饰装修设计中的绿色环保设计核心探究 建筑室内装饰装修设计的创新实践探索 室内装饰设计中功能性与装饰性的关系探究 室内装饰装修设计的发展趋势 建筑装饰设计中生态技术的应用构架 探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环保节能设计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研究 建筑装饰装修设计中的色彩因素的应用 装饰设计中建筑装饰材料的创新应用 现代建筑装饰设计和传统艺术的融合与应用 论生态技术在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室内装饰装修设计探讨 浅谈工艺美术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发展 浅论装饰电气工程设计 中国传统元素在室内装饰设计的应用与研究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坭兴陶装饰设计中京族特色元素的运用浅谈 清真寺装饰纹样在城市商业街设计中的应用 略论文化传承与中国传统装饰图形设计 建筑装饰设计施工及其节能环保问题的探究 论软装饰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性 美学色彩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分析运用 建筑室内装饰装修设计探讨 唐代铜镜的设计、制作与装饰 建筑装饰的设计与表达 探讨数字艺术对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的影响 建筑装饰装修设计过程中低碳环保理念应用 建筑室内装饰装修设计中的绿色环保设计核心探究 浅谈建筑室内装饰装修设计中的绿色环保设计 建筑装饰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 室内空间环境设计中软装饰的使用分析 浅谈轨道车辆装饰设计 浅谈传统民居装饰元素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图设计常见问题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研究 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探讨 科技元素在会展空间装饰设计中的应用探究 基于建筑室内装饰装修设计与施工管理控制的分析 建筑工程装饰装修设计问题及优化措施浅析 浅谈建筑装饰设计 浅析艺术设计专业中室内装饰设计功能性与装饰性的关系 浅析木结构装饰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高职建筑装饰设计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研究 墙绘艺术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初探 建筑装饰装修设计施工中的绿色材料应用实践分析 刍议生态技术在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软装饰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室内设计中传统建筑装饰的应用 传统民居装饰元素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软装饰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京津冀地区传统建筑装饰类文化创意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大圩古镇建筑装饰纹样在桂林住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中生态技术的应用探析 中国传统纹饰在现代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环保节能设计 陈燕飞摈弃装饰,让设计变得触手可及 最佳墙面装饰设计 建筑装饰设计课程信息化教学及考核改革研究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设计运用论述 试析建筑装饰中的空间设计 论建筑装饰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长沙窑装饰元素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运用 浅析建筑设计中外形装饰设计 浅析设计院在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设计管理对建筑装饰工程的成本控制方法 北海近代建筑装饰元素的设计与应用 中职装饰画设计课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美能培养 东北民俗文化在当代陈设装饰设计中应用的意义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环保节能设计 现代室内装饰的简约时尚风格设计 材料发展对建筑装饰设计影响的研究 建筑装饰设计施工的节能与环保研究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研究 装饰设计企业员工继续教育课程设置 建筑装饰装修设计施工中的绿色材料应用实践分析 “互联网+"装饰设计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分析新型材料在建筑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原始彩陶纹饰与现代墙饰装饰设计的融汇创新 传统装饰图案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建筑装饰设计理念及装饰施工技术 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策略解析 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建筑室内装饰装修设计中的绿色环保设计 装饰艺术对室内空间设计的应用浅述 装饰文字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灵性分析 回族文化装饰图案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室内设计中软装饰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装饰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浅谈软装饰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性 试析传统文化与现代装饰设计的关系 非物质视域下现代珠绣装饰设计语言解读 建筑装饰设计中新材料的创新性应用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环保节能设计 建筑室内装饰装修设计中的绿色环保设计分析 建筑装饰工程装配式设计与施工的技术分析 生态技术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分析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建筑室内装饰装修设计中的绿色环保设计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研究 佛教植物纹样在现代装饰设计中的意义 建筑装饰装修设计施工中的绿色材料应用实践分析 传统建筑装饰在室内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论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有效应用 论现代包装设计的实用性与装饰性 论软装饰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性 扬州民宿软装饰设计研究 皮影元素在日用瓷装饰设计中的实践运用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研究 青铜装饰纹样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设计应用 室内设计中软装饰的表现形式与特征 楚凤装饰图案在旅游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装饰性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思考装饰绘画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建筑装饰材料在室内设计中创新性运用探讨 低碳经济理念指导下的建筑装饰设计 论墙绘艺术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论装饰画在艺术设计领域中的应用与作用 论中国吉祥图案在平面设计中的装饰作用 建筑装饰设计与施工中节能问题分析研究
中国的传统纹样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可是很广泛的,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传统纹样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了,仅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 中国传统纹样;现代包装设计;继承;应用
【论文摘要】 中国传统包装的精神,它指的是传统包装载体所贮存的中华民族的文明进化信息,以及中国包装在形式和精神上的个性和特色。在日益趋同的商业包装中,传统精神是不可磨灭的记忆。我们可以通过包装的风格倾向,情趣格调,以及形式所包含的内涵意念来掌握中国包装的文脉,追索包装在精神层面的特征,继承传统包装的精粹。
在当今追求变换时尚的时代里,各种形态、倾向、风格的文化都在不停地变化着范式。当人类的脚步跟随着时代步伐越来越紧时,对传统文化也变得越来越依恋。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并非抄袭,它需要在深刻领悟后,进行一种提炼和概括,需要我们开阔眼界、实事求是、倡导科学精神。在现代文化包装中对传统文化的借鉴,仅仅是借用这些传统的元素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传统的图形和元素与现代生活相联系,让传统的东四在现代生活中获得再生。
我们在使用传统图案的时候也要考虑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强调包装设计的中国传统风格,不但符合了中国人自己的心理,也符合了外国人的心理,因为外国人来到中国也是更希望买到中国特色的商品。所以,努力挖掘传统文化遗产,充分吸取它的精华,结合现代包装的特点和要求,设计出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和强烈时代气息的包装作品,也是我国的包装设计在当今世界设计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一、以意造型
当我们要做一个民族特色包装的时候,首先我们要对商品进行具体细致的一r解,其中产品的文化背景是相当重要的部分,只有准确把握了他的文化背景才可能传达出正确的意境。我们中国化的纹样图形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正是这样的代表性才能很好的去传达我们要表达的文化,我们选择合适的元素,进行合理的变化去为我们新的文化服务,而不是简单的几个传统纹样就,叮以代表的,要避免纹样的'误用。
现代国际上,体现国内高水平的设计中,我们的设计得到世界的认可。这些设计都是能够准确传达我们的民族特色,并在语言上有一定创新的作品。很多高水平的设计作品都是借鉴了中国化纹样的美学原则,在包装中介理的运用并取得了很好的画面效果,非常符和民族特色的文化消费市场。
二、传统纹样的创作法则:
(l)添加与删减。在进行图形纹样的创作过程中,首先我们经过意境的把握采集到了合适的表现素材,那么对于这些素材的,叮用性就要进行思考,添加有意的部分让他更加的丰富,删减没有意的部分让他更加的精练。这不但对于素材的选择有很好的意义,对于纹样的具体创作也有指导意义。例如在进行装饰和变化中,要时刻考虑元素的变化,斟酌每一个元素在表现上经过提炼后能不能表达我们需要传达的意境。如果不能就要适当的添加合适的部分进行补充,对于多余的部分进行精简。
(2)分解与重构。在中囚化纹样的创作中,这两个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进行的是形体的再创造,不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所以简单的、原始的形式已经不能表达我们所需要的意境,所以我们将采集到的纹样元素进行介理的分解,选择重要的部分进行重新的组介,让他成为新的具有很好视觉美感的新形象。在传统纹样的创作中很多都是根据一定的意境和思想的追求,去对现实中的事物进行变化,让他产生新的意思,还有很多的造型在现实的生活中可能是毫无关系的,但是通过人们的创造,他们就产生了新的意思。如“娃采莲”、“喜上梅梢”等造型的设计,都是通过新的分解和重构组成的新形象,传达了新的含义。
提要民俗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旅
游资源,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是顺应当今世界旅
游的发展趋势。
广西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旅游资源,只有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
局,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来开发民俗文化
旅游,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民俗文化与旅游业两
者更好地融合,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拉
动广西各民族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一、民俗文化、民俗旅游的概念、特征
(一)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的概念。
民俗是
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社会历程中创造的民间文
化,包括民间习俗、信仰及广泛流传在民间的
一切技术与文艺。
民俗文化,则是世间广泛流
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包括存在于民间的
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
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
民俗文化内容丰富
多彩,有民俗风情、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居住
样式、节庆典礼、宗教信仰、传统服饰、民间艺
术、烹调技艺、工艺特产、音乐歌舞等,它以丰
富的文化内涵及特有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广大
的海内外游客。
民俗旅游是一种新型的、高层次的文化旅
游类型,它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为
背景,以各种民俗文化事项和民俗活动为资
源,并通过挖掘整理和再现或艺术加工的手
段,为国内外游客提供服务的一种具有鲜明的
民族性和地方特色的社会经济现象。
它将成为
现代旅游的主流之一。
各民族地区多姿多彩的
风土人情、风韵别致的文物古迹、情趣怏然的
民间文娱活动,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国内外游
客。
(二)民俗旅游的特征“。
民俗旅游”有着自
身的特征,突出的有以下四点:
1、质朴的民间性。
民俗源于民间生活,体
现民间生活,包含着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与
语言的因素,在现实生活中总显示出浅显不定
的功能作用,成为人们参与社会生活所不可或
缺的基本手段。
民俗是伴随着生活的需要而自
然形成,历久传承的文化形态,而非朝廷的、官
府的、寺庙的等上层文化或宗教文化的简单代
表。
因此,民俗旅游应取材于民间风俗,才会显
示出其固有的特色。
2、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民俗体现民族
的生活,并因各民族生存空间不同而各有差
异。
所“谓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正反映出
民俗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
民俗旅游的开发
应以本地资源为依托,不应胡乱建设、猎奇,这
样才使旅游产品具有当地特色和民族气息。
广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
3、情趣的乐观性。
民间生活追求向上的、
乐观的,应与悲观绝缘,民俗旅游的开发要以
娱乐、审美、认识、教化等功能的习俗为体裁,
让游客在旅行当中感受到生活与劳动的乐趣
与美感,杜绝以迷信、不健康的内容作为民俗
旅游产品去开发。
4、主体的对外性。
民俗源于本地民间生
活,是经过世代相传而存留下来的。
因此,民族
地区对自己的民族本身或当地群众没有太大
的吸引力。
在文化渊源上讲,与民俗旅游创办
主体的血缘关系越远越是具有吸引力,所以国
外或省外游客就成为民族地区最大的客源。
二、广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一)民俗文化村、园。
目前,广西建有许多
的民俗文化村(风情园),这是广西最主要的民
俗文化旅游产品。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广西
各地先后建成了融水贝江苗寨、贺州瑶族风情
园、龙脊壮寨、三江侗寨、金秀瑶寨,还有正在
凌云县兴建的凌云土司民俗文化村等旅游项
目,使广西的民俗文化旅游更加丰富,更具吸
引力。
游客通过实地的旅游活动,能亲身体会
到广西各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同时
可以间接传播该地的民俗文化,对扩大该地的
旅游知名度,树立品牌形象有一定的积极作
用。
(二)民俗博物馆。
民俗博物馆(含民族博
物馆)主要是对民族建筑或民俗实物的展示与
介绍。
这类产品以广西民族文物苑为代表,该
苑位于南宁市广西博物馆陈列大楼后面,1988
年建成开放,总投资280万元,占地万平方
米,是以广西民族建筑为主题,苑内有铜鼓巨
雕、镇边大炮,建有壮族“干栏”、瑶家竹楼、苗
家吊脚楼、侗族鼓楼、侗乡风雨桥、毛南族民居
等,还建有榨油、碾米、造纸、制陶、榨糖等民间
手工作坊,均极富有民族乡土气息。
另外,靖西
县壮族博物馆、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博物馆和
金秀瑶族自治县瑶族博物馆,分别展出以介绍
壮族、苗族、瑶族历史和民俗风情为主的实物
和图片,特别的壮锦、苗锦和瑶族蜡染工艺品
更是这些民族民俗文化的精华。
值得一提的
是,我国首座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已于2004年
11月26日在广西南丹县正式对外开放。
(三)民俗旅游节庆活动。
广西有11个少
数民族,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节
日,且场面盛大,别具民族风情。
如壮族的蚂拐
节、牛魂节,苗族的苗年、芦笙节、
补充:
节,瑶族的盘王节、达努节,侗族的侗年、花炮
节、冬节,仡佬族的吃虫节、拜树节、春耕节,京
族的哈节,仫佬族的依饭节、牛马节,彝族的跳
公节,毛南族的分龙节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节
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蕴涵着浓厚的文化内
涵。
现已开发的南宁国际民歌节、桂林山水历
史文化节、柳州三月三歌节、阳朔的渔火节和
啤酒节、北海的珍珠节、凭祥的边关节等现代
节日活动,映托出浓厚的现代文化氛围,同时
也给人们增添了不少的生活乐趣。
(四)服饰、饮食、建筑文化。
民族服饰是民
俗中最直观的东西,能够突出一个民族特有的
习俗,给身临其境的游客深刻强烈的印象。
广
西各民族人民着衣多姿多彩,给人耳目一新的
补充:
感觉。
例如,侗族妇女喜欢穿金戴银,其服饰多
为短衣长裙,衣服的各个部位都配上花边和飘
带,白褶裙层层叠,穿戴起来,显得绮丽多姿。
“吃”是旅游活动的六要素之一,也常常被人们
赋予审美、艺术、礼仪、禁忌等文化内涵。
广西
物产丰饶,一年四季瓜果飘香,茶酒饭菜风味
独特。
壮、侗、苗、瑶居民多为干栏式建筑,一般
以木为原料,穿榫凿卯,很少用钉,却很牢固耐
用,苗族、彝族“的吊脚楼”就颇具特色,侗族的
三江程阳风雨桥和马胖鼓楼就是这种木结构
建筑体系的杰出代表,也是侗族传统文化的重
要标志。
(五)民间歌舞、游艺与民族手工艺品。
广
西素“有歌海”之美誉,刘三姐就是壮族民歌的
杰出代表。
每年三月三举行的歌圩,场面盛大,
一片歌的海洋。
壮族的山歌、扁担舞,瑶族的长
补充:
鼓舞、瓦鼓舞,侗族大歌、情歌,彝族的阿细跳
月,京族的哈歌、花棍舞、毛南的罗海歌,苗族
的板凳舞,仡佬族的牛筋舞等,都千姿百态,风
情各异。
每年的南宁国际民歌节令广西的山歌
走向了国际舞台,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和
传唱,从某种程度上推广了广西的民俗文化。
丰富多彩的民间游艺和戏剧给各族人民增添
了不少生活乐趣,侗家斗牛、苗族斗马,紧张激
烈,扣人心弦。
广西各民族人民心灵手巧,擅长
织染、刺绣、编织、雕刻。
苗族的刺绣、瑶族的挑
绣,手工精巧,图案优美生动。
毛南族的编织和
雕刻,独具民族风格,此外,石雕、玉雕、木雕、
贝雕、竹编、藤编、珍珠、绣球等民间工艺品久
负盛名,深受游人喜爱。
三、调整思路,实施民俗文化旅游的整体
开发策略
2 防治XZ草原生态退化的对策1合理放牧 草原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度放牧,所以防治草地退化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合理放牧.其主要依据就是是否实现畜草平衡,所谓畜草平衡就是指管理者根据一年之中牧草生长供应的情况,经常不断地调整放牧牲畜的头数,以求草地牧草的产量和家畜对牧草的需求之间达到相对的平衡.因为只有实现畜草平衡,才有可能达到牧草的合理利用,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如何实现畜草平衡主要从以下2个方面做起:首先根据牧草产量规定载畜量.目前最大问题是牧民求富心切,以及传统习惯和一些技术上的原因,牧民无节制地发展牲畜,以致牲畜头数增加很快,得不到有效控制,畜草得不到平衡.其次发展季节畜牧业.我国北方季节变化明显,牧草数量和质量也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牧草产量高,营养丰富,家畜增膘快.而冬季牧草处于枯黄期,产量低,质量也差,家畜掉膘快,死亡率也高,因此,为使草畜平衡,应安排季节性畜牧业.夏季发展数量,而入冬之前,需尽快出栏,以减少冬春牲畜的掉膘和死亡的损失.2 综合治理 改良,利用退化草地是西藏草原退化防治的根本与关键.对于退化草地,关键是在用中改良.合理使用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管理.另外,对于退化草地的合理利用与改良,要贯彻综合治理的思想,采取多种措施.其中值得重视的措施有:①围栏封育.这是最简单易行也是成效显著的措施.在西藏退化的草地,一般围栏3年即可发生显著的变化,生产力就可有较大幅度提高.②松土改良.这是一种用机械的办法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进而改良土壤的化学状况,为植物生长创造好的条件,提高生产力的方法.③补播.即在退化草地上补种合适的豆科或禾本科牧草.④施肥.某些局部地区在可能条件下,施用化学肥料或有机肥料,对提高生产力与退化草地改良也有很大好处.3 加大草地生态建设投入 开展草场资源的调查与利用评价研究,制定草场生态建设的科学规划和实施措施,以逐步提高草场生产力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此,要加大草地建设的投入,尤其是科技方面的投入,推行人工授精技术,节约饲草消耗;普及草原科学技术,提高草地经营水平;除宣传,展览,参加培训,指导和签订技术承包合同外,还要引进和探索新的技术,通过试验,做出实际示范,以收到良好的效果4 人工种草 草原退化是因为牲畜多了,而草地上的牧草产量少了,草与畜不能平衡.假如设法增加牧草的产量,就可以为多的牲畜提供多的牧草,从而实现新的畜草平衡,这就是建立人工草地与防治草原退化的辨证关系.人工草地是一种高产的牧草生产系统.要高产就要有好的基础,有高的投入.选择合适的地形部位与土壤条件十分重要.在西藏草原,要选择山前的扇缘地带和相对低洼的地方.在这些地方,由于水热条件的分异而可能形成比较肥沃的土壤以及好的水分条件.人工草地要求有好的基础和好的草种,合适的结构,精耕细作,精细管理以及收获等.其中豆科牧草的选择十分重要.因为我国目前家畜饲草缺乏,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蛋白质饲料的不足,另外,在人工草种中配合一定比例的豆科牧草,不仅可解决蛋白质饲料的不足,而且豆科牧草的生物固氮可增加系统中的氮素含量,提高土壤肥力.5 加强法律保护 加强法律保护,禁止和限制过度采挖名贵中草药,对草原生态破坏严重的个人要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6 建立高寒草地生态环境监测系统 草地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有4个方面:对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大气环境,土壤结构,植物种群结构,植被演替,生产力,生产量,动物种群结构,种群变化等动态进行长期定时,定点观测监控,随时掌握一定时间内草地生态系统,草地资源,草地发育的动态趋势,以便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建设规划提供基本数据,同时也为进一步采取可行的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保证草原生态系统稳定顺向演替,顺利地进行草地生产力的年际变化和中长期变化规律,草地灾害监测与灾害预警,草地环境的监测.因此,建立高寒草地生态环境监测统,可确切掌握西藏高寒草地植被演替,种群结构变化,水土流失,虫鼠害及沙化等变化的基本过程和方向,确保西藏高寒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世界草原的总面积为45亿公顷,约占陆地面积的24%,仅次于森林生态系统。在生物圈固定能量的比例中,草原生态系统约为,也居陆地生态系统的第二位。草原生态系统所处地区的气候大陆性较强、降水量较少,年降水量一般都在250-450毫米,而且变化幅度较大。蒸发量往往都超过降水量。另外,这些地区的晴朗天气多,太阳辐射总量较多。这种气候条件,使草原生态系统各组分的构成上表现出了一些与之适应的特点。初级生产者的组成主体为草本植物,这些草本植物大多都具有适应干旱气候的构造,如叶片缩小,有蜡层和毛层,借以减少蒸腾,防止水分过度损耗。草原生态系统空间垂直结构通常分为三层:草本层、地面层和根层。各层的结构比较简单,没有形成森林生态系统中那样复杂多样的小生境。草原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主要是适宜于奔跑的大型草食动物,如野驴和黄羊。小型种类如草兔、蝗虫的数量很多。另外还有许多营洞穴生活的啮齿类,如田鼠、黄鼠、旱獭、鼠兔和鼢鼠等。肉食动物有沙狐、鼬和狼。肉食性的鸟类有鹰、隼和鹞等,除此而外的鸟类主要是云雀、百灵、毛腿沙鸡和地鵏。它们之中有的栖居于穴洞之中。草原也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之一。据《中国统计年鉴》(1988)提供资料,我国可利用的草原面积为亿公顷,占世界草原总面积的左右。我国草原的类型较多,从整体上看,内蒙古草原以多年生、旱生低温草本植物占优势,建群植物主要是禾本科草类,其中以针茅和羊草最有代表性。前者为丛生禾草,后者为根茎禾草,根茎发达,对防风固沙起着重要作用;我国中部为稀疏草原,以大针茅为主;西部为荒漠草原,以丛生戈壁针茅为主。草原对大自然保护有很大作用,它不仅是重要的地理屏障,而且也是阻止沙漠蔓延的天然防线,起着生态屏障作用。另外,它也是人类发展畜牧业的天然基地。从总体情况看,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远不如森林生态系统,但食物网的结构也很复杂(图6-11)。对光能的利用率不如森林生态系统高,通常为左右。前苏联的草甸草原可达,而我国和其它一些荒漠草原尚不及。水常常是草原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决定因素。据统计,全世界草原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的均值为500g/m2·a,但水分不足的温带干旱地区却只有100-400g/m2·a,水分较充足的亚热带草原,可提高到 600-1500g/m2·a。草原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最高水平可达3000-4500g/m2·a(Breymeyer),1978)。草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中,地下部分的生物量所占的比例较大。我国草甸草原初级生产力的分配是地下/地上=。一般地讲,草原初级生产力在所有陆地生态系统中属于中等或中下等水平。初级生产量通过食物链转入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各营养级之间的转化效率为1%-20%左右。以牛为例,一条牛所采食的植物能中,约有48%因维持正常生理活动而消耗掉,43%的能量以粪便形式排出,只有9%用于躯体组织的建造。但不同种类或不同品系之间,能量的转化效率差别很大。选择适宜的动物种类,组建合理的食物链以提高初级生产的转化效率,是草原生态学所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草原退化、碱化和沙化、气候恶化以及严重的鼠害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在全国绝大多数草原均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这是人类对草原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生态恶果。草原退化的标志之一是产草量的下降。据调查,全国各类草原的牧草产量普遍比50-60年代下降30-50%。如新疆乌鲁木齐县,1965年每亩草场平均产草量85千克,到1982年已降至53千克,平均每年减少千克。草原退化的标志之二是牧草质量上的变化,可食性牧草减少,毒草和杂草增加,使牧场的使用价值下降。例如,青海果洛地区,草原退化前,杂、毒草仅占全部草量的19-31%,退化后增加到30-50%,优质牧草则由33-51%下降到4-19%。草原退化,植被疏落,导致气候恶化,许多地方的大风日数和沙暴次数逐渐增加(表6-1)。气候的恶化又促进了草原的退化和沙化过程。我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北方地区沙漠化面积已近18万平方公里,从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的20年间,因沙漠化已丧失了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资源。草原鼠害也日益严重,据1982年全国草原灭鼠会议反映,全国草原牧区受鼠害面积达6600万公顷,有的草场鼠洞密度多达每公顷4600个以上。使草场完全被破坏而失去使用价值。据估计全国每年因鼠害损失的牧草约有50亿公斤,直接经济损失有十几亿元。鼠害的发生既是草原生态系统平衡失调的恶果,也是造成草原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原因之一。
现代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探讨杨志正[摘 要] 文章通过对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内涵与特征进行分析,在借鉴国内外成功实践与先进理论的基础上,从规划设计的层面提出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地建设的生态策略,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淡水资源、能源、材料、管理等方面的节约技术措施。[关键词] 节约型园林;绿化;科学规划;生态策略一、前 言当前,资源短缺已经是世界范围内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各国都致力于研究节能、环保型技术以缓解日益加剧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我国也把“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未来工作的重点[1]。节约型园林绿地建设作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园林绿化行业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载体。而要真正实现节约型园林绿化,需要从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养护管理等几个方面入手,转换传统观念,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构建节约型园林绿化的技术支撑体系。其中,规划设计是建设过程中实施最早也是最关键的技术环节。本文从节约型园林的内涵与特征出发,在借鉴国内外成功实践与先进理论的基础上,探讨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生态策略与方法。二、节约型园林绿化的提出城市园林绿地作为城市中唯一具有自净能力的系统,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城市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06 年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在全国节约型园林绿化现场会上首先提出了“节约型”园林绿化: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要遵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就必须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资金投入、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以因地制宜为基本准则,为城市居民提供最高效的生态保障系统。这是我国针对当前资源短缺的形势提出的新要求,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三、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内涵与特征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是指“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财政拨款、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各种能源,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二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三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节约型园林应该是最合理、最经济、最高效的园林形式。同时,根据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内涵,节约型园林绿地应该是生态型园林,应该符合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具有可持续、自我维持、高效率、低成本等基本特征。园林绿地建设大力倡导节约的理念是为了顺应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反对当前绿化建设中的诸多铺张浪费之风而提出的,但不能因为节约就放宽了对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在质量、标准、品位等方面的要求。四、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生态策略(一)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1.科学规划,提升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能良好的城市园林绿地生态格局能够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率,是满足城市绿地生态环境、景观、文化、休闲游憩、防护等功能要求的基础条件。理想的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应顺应城市空气动力学、城市水文、城市热量耗散以及人类活动等城市物理驱动力规律,应具备布局均匀性、要素流动性、功能可达性、体系稳定性、空间开放性等基本特征,从而有利于发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巨大作用。所有这些都建立在科学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具有前瞻性的规划,可以延长绿地的使用寿命,避免城市园林绿地的频繁改建,节约城建资金,从而实现经济上的节约。2.合理设计,提高园林绿地的利用率提高园林绿地利用率的前提是园林绿地的选址要正确且设计合理。调查显示,城市园林绿地中那些占地面积很大的大尺度空间,如大面积的草坪或铺装场地,空间尺度宏大、壮观,但使用者寥寥无几,场地的利用率很低;反而那些占地面积较少的小尺度空间,如符合人们使用需要的休息、健身器材区域,常常人满为患。城市园林绿地除景观功能外还肩负着生态、健身、休闲、文化、防护等多重功能要求,设计时应该兼顾这些要求,以营造多样化的小尺度空间为主,减少冷漠而空旷的大尺度空间的设计,从而提高绿地的利用率,间接地节约土地资源。3. 立体绿化,提高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率立体绿化(Vertical Iandscape Greening)包括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高架桥绿化、天桥绿化等。通过立体绿化的方式,可以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率,在美化城市景观、提高城市绿化率的同时节约城市土地资源,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无法增加绿地面积的情况下,采用立体绿化和复层植被构建的技术措施,能明显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三维绿量与叶面积指数,丰富城市绿化覆盖层次,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当前立体绿化的技术已基本成熟,迫切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与行业的政策引导与项目扶持。(二)合理选择植物资源,优化植物配置1.因地制宜,优先选择利用乡土植物植物种植设计是现代园林绿地生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植物品种的选择与植物景观生态群落的建立等内容,其中,对乡土植物的大量选择利用是植物品种选择的一项基本原则。国家颁布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暂行标准中,对于当地物种应用的基本指标也有着明确的要求。然而由于有些建设方的盲目跟风、攀比、猎奇等心理加上设计、施工方经济利益的驱动等因素,导致当前很多城市绿化中仍存在忽视乡土树种,大量引进外来树种、特别是国外观赏品种的现象,从而直接造成建设和养护成本的大量增加。对于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由于乡土植物不仅具有成本低、适应性强、当地特色明显等先天性的独特自然优势,同时乡土植物对环境和土壤的适应能力很强,少有病虫害,具有可靠的生态安全性,而且节约水资源,有些仅依靠降雨就能生存良好,从而减少灌溉、施肥等养护成本。2.种植设计模拟乡土植物优势群落结构一般地方植被群落经过长期演替竞争,逐渐形成地方的优势植物品种以及由优势植物品种组合形成的地方优势种群群落结构。这些优势植物种群和群落结构都是自然界长期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的产物,对当地的环境气候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基于此,美国生态学家、景观规划师麦克哈格提出了“设计结合自然”的设计理念。这种遵从自然演替规律、模拟乡土植物优势群落结构进行人工植物群落的景观设计,较传统的只注重景观性的植物配置具有更强的景观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目前,这种设计理念已经在国内外很多生态园林建设中被广泛认同和应用。3. 绿化模式绿化模式以复层式群落为主。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地被层以及层间植物所构成的复层式混交群落绿化模式是实现园林绿地景观与生态功能的重要形式。传统的绿化模式更注重观赏效果,而对植物生物学特性、生态位以及群落结构与配置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城市绿地人工群落多数种间配置单一化和群落层次结构简单化的现象很严重,同时为了强调观赏效果,大量使用草坪、人工修剪的模纹植坛以及大量摆放一年生草花等。这种过多运用规则式的配置手法,造成单位面积内的植物种类减少,群落结构层次趋于简单,导致部分群落结构单一抗逆性差,最终植物生长不良直至死亡。实验表明,乔、灌木的耗水量远低于草坪,而生态效益却比草坪高得多,10m2树木产生的生态效益与 50m2生长良好的草坪相当。另外,在园林绿地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一年生草花的集中摆放,虽然可以短时间获得强烈的“展示”效应,但短暂的花期过后,则出现景观上的断层与空白。这些做法都是非节约型的,均应在今后绿化建设中加以改正,应该强调多年生宿根花卉的利用,构建乔—灌—花(草)复层式植物生态群落。(三)利用循环再利用理论,节约自然资源所谓循环再利用理论是指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园林绿化由生产者到消费者最后到分解者的完整生物链。其所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应用模式,它要求把人类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程,在园林绿化的整个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不产生或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在生态设计理论中通常遵循“3R”原则,即减少(Reduce)、再利用(Reuse)、循环(Recycle)[2]。这些设计原则在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中同样适用。节约型园林绿地的设计就是要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减少污染的排放、减少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等。例如,在园林绿地的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场地地貌特征和植被现状,保留原场地一切可以利用的景观资源,有机地进行改造,既突出景观的地方性特征,又节约大量的建设资金。同时场地的竖向设计遵循减少大的地形改造、土方就地平衡等原则,都是减少人为干扰、减少经济投入、节约资源的有效手段。除此之外,“循环再利用”是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另一个节约资源的措施,主要包括废弃物景观再利用、垃圾的基质化处理、雨水的收集与再利用等。1. 废弃物的景观再利用废弃物包括各类废弃用地遗留下来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设备等,在景观改造规划中,充分挖掘、利用这些废弃物的景观价值,进行景观改造与再利用。以工业废弃地的公园改造为例,德国的杜伊斯堡公园、煤气厂公园和广东歧江中山公园等国内外著名的工业遗产公园的成功开发模式为废弃物的再利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诸如将废弃的铁轨改造成别致的花径、将废弃的机床改造成工业雕塑、将水塔改建为攀登瞭望塔、保留旧厂房的钢筋框架并改造为休息休闲场所等的做法,既延续了场所的特征,创造出独特而别致的景观,又节约了建设资金,是节约型园林应该借鉴的节约材料的手段。2.园林垃圾的基质化处理与再利用园林绿地中的枯枝、落叶,从池塘、河流中疏浚的污泥等园林垃圾,如果将它们无害化处理,使之变成富有营养的植物生长基质,不仅能消除园林垃圾处理的压力,为农业生产与城市绿化提供高效肥料,更实现了园林绿化生态系统的持续物质循环。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园林垃圾处理厂用以处理城市园林废弃物和垃圾,在实现园林废弃物无害化与资源化、节约资金投入、节约无机化肥材料使用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3. 雨水、中水的回收与再利用雨水的水质可以满足城市绿地中的养护用水、景观用水等需要,因此园林绿地中可通过利用建筑、道路、湖泊等收集雨水,用于绿地灌溉、景观用水。对于硬质铺地部分,建立可渗式路面,采用透水材料铺装,直接增加入渗量,同时结合设计雨水收集管道系统来收集雨水,最终汇集于园林绿地中的水体内或地下蓄水池中,用于园林绿地的浇灌养护。德国是世界上雨水收集利用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其城市绿化通过广泛收集和利用雨水,解决了大部分的景观用水和养护用水,有的甚至实现了对城市洁净水资源的零消耗。生态建筑的屋檐下都设计了半圆形的檐沟和雨落管,用来收集屋面的雨水。收集起来的雨水,部分用来浇灌绿地,部分补充地下水。除雨水资源外,城市中水通过回收再利用应用于园林绿地灌溉养护,既可以有效地利用和节约有限的淡水资源,又可以减少污、废水排放量,减少水环境污染。国家颁布的生态园林城市暂行标准中,对于中水的利用率也有着明确要求。利用城市中水对城市园林进行灌溉,在以色列、美国、日本等国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尤其是以色列,其城市园林养护用水 80%以上是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经过简单处理后,结合现代灌溉技术进行灌溉[3]。我国利用污水进行绿地灌溉尚处于起步阶段,城市中水量大且相对集中,水量、水质均比较稳定,是可以恒量供水的水源。它们中的很大一部分通过简单的一级或二级处理后,即可达到园林用水的要求。(四)节水、节能新技术的运用园林绿地中传统的灌溉方式不但浪费大量的水资源,还会出现灌溉不及时、不均匀、易产生地表径流和深层渗漏等现象,影响灌溉效果。自动喷、滴灌技术是根据对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土壤、气候状况的自动监测,运用自动控制系统适时适量地进行灌溉,相对于传统的浇灌技术可节省水约30%~50%,而且还节省劳力,工效较高。一般自动喷灌技术特别适合于密植或低矮植物,如草坪、灌木、花卉的灌溉。滴灌除具有喷灌的主要优点外,比喷灌更可节水约 40%,节能约 50%~70%,但因管道系统分布范围大而增大了投资成本和运行管理的工作量。目前,滴灌主要应用在花卉、灌木及行道树的灌溉上,而在草坪及其他密植植物上应用较少。其技术原理是直接供水于植物根部,减少水分蒸发损失,且不影响地面景观,同时还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是未来园林绿地中极具发展潜力的灌溉技术。(五)设计管理粗放型的景观,节约维护成本景观管理是景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和工程建设阶段相比,维护管理是长期、周期性的过程。当前许多精致的景观工程的背后伴随的是长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精细呵护,特别是诸如大面积的草坪、喷泉水池、人工整形修剪的模纹植物的大量应用。由于需要定期地修剪、除草等精细的维护工作,或者像大型喷泉那样需要大量水资源和电力资源作为代价的景观来说,一旦失去精心的呵护和高额的运行成本支撑,原本炫目的景观便会很快失去光鲜的外表,变得杂乱荒废、面目全非。因此,管理的节约也是节约型园林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工程建设的最初阶段被明确,通过规划设计全盘控制。五、结 语节约型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理念,是我国为了适应日益加剧的能源短缺和顺应建设节约型社会而提出的,其建设理论与思路在节约、可持续、自我维持、循环再利用、高效率、低成本等方面体现了生态园林的实质与内涵。因此,建设节约型园林也是实现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科学的节约型规划设计,才能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发挥节约型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种资本。[参考文献][0]发表论文.[1]刘纯青.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要求全国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工作[J].园林科技,2006,(4).[2]聂磊.关于建设节约型园林技术体系的研究[J].广东园林,2007,(4).[3]朱庆华.生态城市与城市绿化[J].林业调查规划,2002,27(2).
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 论文 摘要: 本文阐述了生态园林的概念、科学内涵、生态园林主要功能及生态学原理在生态园林中的应用。 关键词: 生态园林 环境保护 生态平衡 物种多样性 城市是一个规模庞大、关系复杂的动态生态系统,由社会、经济,自然子系统复合而成,具有开放性、依赖性、脆弱性等特点,极易受到环境条件变动的干扰。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既有自然的组成要素,又有高度人工化的组成要素,而园林绿地系统则是其中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组成成分,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一、二十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问题的加剧,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走生态园林道路、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性,许多国家已将其作为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一个衡量标准。 一 生态园林的概念与科学内涵 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如互惠共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竞争,化学互感作用等)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能够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空间、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剧,给人类带来了生存环境的危机,这一严峻的现实,迫使人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仿造自然环境,以谋求优良的生存环境,把园林绿化作为主要手段,因势利导地利用对城市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有利因素和改造不利的因素,从整治国土,促进生态平衡的高度全面绿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将园林绿化事业推向生态园林的新阶段。〔1〕 生态园林的科学内涵在于:①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②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率,调节小气候,吸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衰减噪声,调节生态平衡;③美化景观、在绿色环境中提高艺术水平,提高游览观赏价值,提高社会公益效益,提高保健休养功能,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游憩、娱乐需要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 二 生态园林的主要功能 生态园林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讲,主要体现在调节小气候,改善环境质量和美化景观方面。 (一)调节小气候 认为:小气候主要是指从地面到10余m至10Om高度空间内的气候,这一层正是人类生活和植物生长的区域和空间。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都深刻影响着小气候。 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能调节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热,对改善城市小气候具有积极的作用。研究资料表明,当夏季城市气温为℃时,草坪表面温度为20℃~℃,比裸露地面低6℃~7℃,比柏油路面低8℃~℃,而在冬季,铺有草坪的足球场表面温度则比裸露的球场表面温度提高4℃左右。 由于绿色植物具有强大的蒸腾作用,不断向空气中输送水蒸气,故可提高空气湿度。据观测,绿地的相对湿度比非绿化区高10%~20%,行道树也能提高相对湿度10%~20%。 城市的带状绿地,如道路绿化与滨江滨湖绿地是城市的绿色通风走廊,可以将城市郊区的自然气流引入城市内部,为炎夏城市的通风创造良好条件;而在冬季,则可减低风速,发挥防风作用。 (二)改善环境质量 1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碳氧平衡 有关资料表明,每ha绿地每天能吸收900kgCO2,生产600kgO2,每ha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吸收1000kgCO2,生产750kgO2,供1000人呼吸所需要;生长良好的草坪,每ha每小时可吸收CO215kg,而每人每小时呼出的CO2约为38g,所以在白天如有25m2的草坪或lOm2的树林就基本可以把一个人呼出的CO2吸收。可见,一般城市中每人至少应有25m2的草坪或10m2的树林,才能调节空气中CO2和O2的比例平衡,使空气保持清新。如考虑到城市中工业生产对CO2和O2比例平衡的影响,则绿地的指标应大于以上要求。 2 吸收有毒有害气体 污染空气和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气体种类很多,主要有SO2、N0x、Cl2、HF、NH3、Hg、Pb等,在一定浓度下,有许多种类的植物对它们具有吸收和净化能力。有研究表明:当SO2通过树林时,浓度有明显降低,每公顷柳杉林每年吸收720kgSO2。臭椿、夹竹桃、罗汉松、银杏、女贞、广玉兰、龙柏等都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3 吸滞粉尘 植物,特别是树木,对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由于树木有强大的树冠,叶片被毛和分泌粘性的油脂使得树木具有滞尘作用。 4 杀菌作用 由于绿地上空粉尘少,从而减少了粘附其上的细菌;另外,还由于许多植物本身能分泌一种杀菌素,而具有杀菌能力。据法国测定,在百货商店每m3空气中含菌量高达400万个,林荫道为58万个,公园内为1000个,而林区只有55个,林区与百货商店的空气含菌量差7万倍。 5 衰减噪声 植物,特别是林带对防治噪声有一定的作用。据测定,40m宽的林带可以减低噪声10~15分贝,30m宽的林带可以减低噪声6~8分贝,宽的绿篱可减低噪声6分贝。树木能减低噪声,是因为声能投射到枝叶上被反射到各个方向,造成树叶微振而使声能消耗而减弱。 (三)美化景观、丰富建筑群体轮廓线 生态园林是美化市容,增加城市建筑艺术效果,丰富城市景观的有效猎施,使建筑“锦上添花”,把城市和大自然紧密联系。 三 生态学原理在生态园林中的应用 (一)坚持以“生态平衡”为主导,合理布局园林绿地系统 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含意是指处于顶极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此时系统内的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与协调,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与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的协调以及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开始了城郊结合、森林园林结合、扩大城市绿地面积、走生态大园林道路的探索,如北京、天津、合肥、南京、深圳等。〔2〕 (二)遵从“生态位”原则,搞好植物配置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选配,实际上取决于生态位的配置,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系统景观审美价值的高低和综合功能的发挥。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在特定的城市生态环境条件下,应将抗污吸污、抗旱耐寒,耐贫瘠、抗病虫害、耐粗放管理等作为植物选择的标准。如在上海地区的园林绿化植物中,槭树、马尾松等生长状况不良,不宜大面积种植;而水杉、池杉、落羽杉、女贞、广玉兰、棕榈等适应性好、长势优良,可以作为绿化的主要种类。 在绿化建设中,可以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来配置植物。如杭州植物园的槭树、杜鹃园就是这样配置的。槭树树干直立高大、根深叶茂,可吸收群落上层[
浅论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的结论文 关键词:园林;施工;养护;结合 论文摘要:园林工程的施工及养护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园林种植属于短期施工工程,养护管理属长期、周期性工程。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分析了园林施工及养护管理的特点,并就两者有机结合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1 引言 园林工程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包括园林设计、施工和养护。施工处于园林工程的中期,强调进度与质量,关注于最后的成果;而养护处于园林工程的后期,强调实效,力求实用与美观, 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使园林理念得以延续。也就是说三者虽然各有特点,但却并非孤立,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一个成功的园林作品离不开施工和养护这些分项工程的有机结合,否则, 园林建设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就不能得到最大效率的发挥,园林建设必将失去其本来意义。因此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2 园林施工要点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颁布,为城市绿化工程施工与验收提供了详细具体的标准。按照规范,严格按批准的绿化工程设计图纸及有关文件施工,对各项绿化工程的建设全过程实施全面的工程监理和质量控制。 切实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 在掌握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据设计图纸对现场进行核对,编制施工计划书,认真做好场地平整、定点放线、给排水工程等前期工作。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做好准备工作,往往会加快施工进度。 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 绿化工程施工就是按设计要求艺术地种植植物并使其成活,设法使植物尽早发挥绿化美化的作用。所以说设计是绿化工程的灵魂,离开了设计,绿化工程的施工将无从入手;如不严格按图施工,将会歪曲整个设计意念,影响绿化美化效果。施工人员对设计意图的掌握、与设计单位的密切联系、严格按图施工,是保证绿化工程的质量的基本前提。 加强施工组织设计的应用 根据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查,确定各种需要量,编制施工组织计划,施工时落实施工进度的实施,并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对进度计划进行适当调整,往往能使工程施工有条不紊,保证工程进度计划的实施,尽量缩短工期。在工程量大、工期短的重点工程施工上有十分显著的作用。特别是招投标制度在园林工程上的实施,更加有必要加强施工组织设计的应用。施工组织机构需明确工程分几个工程组完成, 以及各工程组的所属关系及负责人。注意不要忽略养护组。人员安排要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按时间顺序安排。 3 园林养护要点 园林工程竣工后,养护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树木栽植是一时之事,而养护则是长期之事,即“三分栽,七分管”。各种树木有着不同的生态习性、特点,要使树木长的健壮,充分发挥绿化效果,就要给树木创造足以满足需要的生活条件,就要满足它对水分的需要,既不能缺水而干旱,也不能因水分过多使其遭受水涝灾害。 灌 溉 树木生长所需的水分,主要是由根部从土壤中吸收的,在土壤中含水量不能满足树根的吸收量,或地上部分的水分消耗过大的情况下,都应设法满足他们的需要,这种措施就叫灌溉。 灌溉一般根据植物叶片内渗透压或吸收水分的大小决定。灌溉时,如叶片的吸水能力很大,则证明水分不足,就应及时喷水。抗旱灌木虽受设备及人力条件的限制,但必须掌握新栽的树木、小苗、灌木、阔叶树要优先灌水,长期定植的树木、大树、针叶树可后灌。夏季正是树木生长的旺季,需水量很大,但阳光直射、天气炎热的中午做好不要浇水,中午时叶面灌水也不好。 灌溉时要作到适量,最好采取少灌、勤灌、惺灌的原则,必须根据树木生长的需要,因树、因地、因时制宜地合理灌溉,保证树木随时都有足够的水分供应。当前生产中常用的灌水方法是树木定植以后,一般乔木需连续灌水3~5年,灌木最少5年,土质不好或树木因缺水而生长不良以及干旱年份,则应延长灌水年限。每次每株的最低灌水量——乔木不得少于90kg,灌木不得少于60kg。灌溉常用的水源有自来水、井水、河水、湖水、池塘水、经化验可用的废水。采用的方式主要有单堰灌溉、畦灌、喷灌、滴灌等。灌溉应符合以下质量要求:①灌水堰应开在树冠投影的垂直线下,不要开的太深,以免伤根;②水量充足:③水渗透后及时封堰或中耕,切断土壤的毛细管,防止水分蒸发。[排水 土壤含水过多,造成树木生长不良甚至死亡。不同树种、不同年龄、不同长势以及生长条件的不同,树木对水涝的抵抗能力会有所不同。常用的排涝方法有①地表径流:地表坡度控制在0 1~0 3% ,不留坑洼死角;②明沟排水:适用于大雨后抢排积水,③暗沟排水:采用地下排水管线并与排水沟或市政排水相连,但造价较高。保持土壤湿润是树木成活的主要条件,除在栽植后浇足定根水外,还应根据气候情况及时补充水分,尤其是枝叶萌动、生长旺盛的季节,常绿树栽植后,干旱时除浇定根水外,对枝叶也应经常喷水,但是土壤中水分始终呈饱和状态,通气性不良,不利于树木生长发育。低洼地区会导致积水,应注意挖排水沟及时排水。对大面积的绿化要求比较高的地区,可以在绿化区设置自动喷灌设备或预埋水管,定时浇水。 施肥 树木成活进入正常生长状况后,可以追加肥质较为淡薄的肥料。施肥工作应在多日未雨、土壤干燥、并经松土除草后进行。 病虫害的防治 其方法主要有药物毒杀和生物防治2种,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要掌握病虫的发生规律,利用综合防治,抓住有利时机用最少的人工和药物取得最佳效果。 4园林施工与养护有机结合 施工与养护均是设计意图的再现 园林施工的过程就是把园林设计者的设计意图转化为具体园林景观的过程。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达到设计者预想工程完成后所要达成的效果,就必须深刻领会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并严格按施工图进行施工,使其转化为现实的园林作品。一个优秀的园林作品必然是设计与施工密切配合的结果。例如植物配置,要达到理想的效果,从选苗到现场施工, 园林设计师均须亲临指导。至于自然山水园的放样、施工,没有园林设计师的现场把关,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对于复杂地形的施工现场,更是如此。 同样,园林养护应充分体现设计理念。园林设计是创造园林景观艺术的基础, 在养护管理中贯彻设计的理念, 这是打造一个成功的园林作品对园林养护的必然要求, 养护要全力促成园林设计理念的实现和延续。例如已经施工完毕的一处园林景观,有植物配置及建筑小品,其中的层次对全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需要在养护工作中充分理解设计理念,采取合理修剪等途径来控制植物层次、高度,来体现和延续设计者的设计意图。这就需要在养护作业和考核时与设计者的介入。 园林养护应贯穿施工全过程 就绿化工程为例,要保证树木种植的成活率,达到预想的绿化效果。为保证移栽树木的水分平衡,必须在树木起挖、运输、种植过程中减少根系受伤、减少树冠失水,对树冠进行必要的修剪,必要时用浸湿的草绳缭绕树干,采取适当的遮荫等养护措施。 园林施工与养护均应合理安排资金 园林施工与养护均应编制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 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充分结合到施工、养护的每一个环节。要根据资金安排把握施工、养护档次,合理选用工程材料,做好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 避免施工中随意更改设计,切忌重此薄彼,削减养护资金影响后期养护效果。 5 结语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是按园林绿化设计要求,进行植树、栽花、种草,并使其成活,尽早发挥绿化效果的过程。种植和养护是其中重要的两部分。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及养护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种植属于短期施工工程,养护管理属长期、周期性工程。 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掌握园林工程原理,又要具备指导现场施工及养护等方面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较好地把园林绿化工程的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建造出既经济、又实用、且美观的园林作品。 参考文献: [1]周敏,马红英.浅谈园林施工管理与技术难点的几个问题[J].四川建材,2006(3). [2]路银山,朱丽娟,白兰.如何对绿化工程进行质量控制管理[J].宁夏农林科技,2007(2).
出门长学问,旅游本身就是文化产业。所有旅游者出行,的动机都是暂时离开所在的熟悉环境,但不太熟悉或非常不熟悉的环境去寻找一种新的体验,以丰富自己的阅历。但旅游的项目和目的决定了其文化含量,于是除了常规旅游项目外,还有许多为满足专门目的开展的旅游活动,如:汉诗旅游、历史探秘旅游、书法学习旅游、围棋交流旅游、名人足迹寻访旅游、民族风俗旅游-----,可谓种类众多,文化深厚,这类旅游活动酒杯冠名为文化旅游,其实这种称谓并不科学,应当称**专项文化旅游。其特征是有明确的求知目的,通过旅游有目的地学习某种专业, 研究发现对这一专业的现状,发展和运用价值等方面的认识,使得参加这种旅游活动的人,在这一专项领域,掌握更多的信息资料,以便更好的施展才干,提高技能,有所作为。 文化旅游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素称“音乐之都”的维也纳,凭借众多著名音乐家的遗迹成为欧洲著名的文化旅游中心。布拉格、威尼斯、巴黎卢浮宫、敦煌莫高窟等也分别以音乐会、电影节或艺术宝库而成为举世闻名的文化旅游胜地。在形式多样的文化旅游中,以亲身体验虽已消失但仍然留在人们记忆中的某些生活方式为主题的怀古文化旅游,是当今颇为风行的专题游览项目之一。如坐落在詹姆斯河与约克河间的美国古城威廉斯堡,由于完整地保存了18世纪英国殖民地时代的城镇风貌,使参观者仿佛时间倒流了200多年,从而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历史名胜之一:亚洲的泰国故城、香港宋城和北京大观园也都以模拟古代生活方式而成为门庭若市的文化旅游胜地。 文化旅游既不是一种产品,又与旅游文化大不相同,所谓文化旅游,关键在文化,旅游只是形式。文化旅游之“文化”应解释为对旅游之效用及旅游之目的所作的定性。故 文化旅游定义: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 文化旅游,是最近几年才出现并流行的一个名词,它的出现与游客需求的转变密切相关。因此,其目前较为流行的定义是“那些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和民俗、宗教等方面”。还有说法认为文化旅游属于专项旅游的一种,是集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于一体的大旅游活动。 综上所述,文化旅游就是以旅游经营者创造的观赏对象和休闲娱乐方式为消费内容,使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参与旅游体验的旅游活动的集合。 中国文化旅游可分为以下四个层面,即以文物、史记、遗址、古建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层;以现代文化、艺术、技术成果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层;以居民日常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祭祀、婚丧、体育活动和衣着服饰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层;以人际交流为表象的道德伦理文化层。在我国,发展旅游业,开展文化旅游是相当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增强产品吸引力,提高经济效益,还可大力弘扬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同时也可改变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懂中国文化这一状况。 文化旅游的核心:创意 文化旅游的概念明晰之后,“创意”是文化旅游的核心便顺理成章了。创意的本质在于寻求特色和差异,与旅游的本质一致。 一般旅游主要是从资源的角度出发寻找差异和特色,不管其挖掘过程是否考虑了市场需求和竞争关系,着眼点仍不能脱离资源。文化旅游则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资源的束缚,它能够综合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环境、市场、社会背景等诸多方面进行创造,亦即创意。离开了创意,文化旅游亦将会失去生命力。 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意产业在世界各地已经兴起。其中英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较为典型,由政府亲自出面来推动创意产业。创意产业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包括广播、影视、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印刷、建筑设计等众多方面。与文化旅游较为密切的创意产业如演艺娱乐、民间工艺品生产销售、会议展览、文化节庆等。这样,文化旅游其实也在创意产业范畴之内。 创意产业也叫文化创意产业或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命名角度不同,所以不能笼统地谈论二者的区别和联系。但文化旅游业可以划入文化产业范畴,原因一在于它们同以创意为核心;二在于它们的概念同是从经营者的角度出发界定的。文化产业源自创意,并以创意、创新为动力,文化旅游业亦是如此。
《如何从新的角度来探讨民俗的发展》 一、如何认识民俗旅游 (一)民俗旅游的范畴 民俗旅游是当今的热点,其作为一种无形文化资源,代表的价值呈现出巨大的吸引力。民俗旅游能将自然文化、社会生活、观览体验、传统现代等结合起来,反映着民俗区域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多彩的生活情趣。“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以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民俗事项和民俗活动为旅游资源、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鲜明突出的民族性和独特性、在心理上满足游客追求“新异乐知”的需求欲望的一种旅游形式。针对民俗旅游的范畴问题,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见解,其中就有关于上层文化中的宫廷文化(诸如宗教历史遗迹、佛教寺庙景观等)是否被纳含于民俗旅游资源(大数来源于民间下层文化)之中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随着时代的迁移,上层的宗教仪典等已经成为当地的民俗文化传统,所谓的“神圣”已经加了民俗的基调与内容,把上述归为民俗旅游的范畴有其可行性与合理性:符合时代的变迁性质,保留历史原有的上层文化;丰富旅游文化的内涵,顺应民俗旅游发展趋势;共同参与并了解,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之博大精深。 (二)“旅游民俗”的分类 “旅游民俗”是个广泛的概念,其分类的标准与角度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会有所出入。总的来讲,分类应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来分别定位。 1.从宏观的角度来区分,旅游民俗又可依照其涉及的民俗性质、产品层次等可作出不同的类型划分。周霄认为以民俗性质为标准,旅游民俗可分为“物质型”、“社会型”、“口承语言型”和“信仰型”四种类型;以产品层次为标准,旅游民俗还可分为“静态陈列型”、“动态表演型”和“互动参与型”三种类型。此外,谢科还根据民俗旅游资源的存在形式和表现形式,可将旅游民俗分为三种形式:物质民俗旅游资源(包括生产民俗、消费民俗和流通民俗)、社会民俗旅游资源(家庭民俗、村落民俗、民间组织民俗、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和精神民俗旅游资源(信仰祭祀民俗、口承语言民俗、民间艺术民俗、民间游戏娱乐民俗)。巴兆祥在论及民俗旅游时根据旅游者的行为动机把民俗旅游分为消遣观光型、参与型、考察型和娱乐性。 2.从微观角度来区分,旅游民俗的分类可根据地方的具体情况,不拘泥于一种格式。如大理旅游民俗主要包括服饰、手工艺品、歌舞、节日、宗教信仰这几类;又如喀纳斯斯湖景区图瓦旅游民俗有物质民俗文化、意识民俗文化和社会民俗文化3大类、11亚类和41小类。根据调查,图瓦人文化在畜牧民俗、农耕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社会民俗文化、交通民俗、婚俗民俗、寿庆民俗、丧葬民俗、传统节日、现代节日、乡里民俗、竞技民俗、工艺民俗、自然崇拜、生活禁忌、宗教信仰上具有特色。 二、民俗旅游的研究内容(价值体系研究) 本人通过万方数据库、google academic搜索引擎、中国期刊网等搜索到了近万篇关于民俗旅游的论文,再加之导师指定的论文,发现关于对民俗旅游的研究至今在这样的一个范围中反复讨论,同时加深加宽。民俗旅游的研究内容大多数集中在民俗旅游概念、特点和分类研究;民俗旅游规划、开发及开发模式的研究;民俗旅游的有关文化方面的研究;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区域旅游发展研究;民俗旅游与市场、经济相关的研究;民俗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民俗旅游的中外对比研究等等。探讨诸如此类问题的论文比比皆是,但是从民俗旅游本身的价值角度出发的文章并不多见,纵观民俗旅游的研究内容,其实质上主要探讨了民俗旅游的价值体系,其主要包括了以下几方面的价值内容: (一)文化价值观 1.文化的不和谐现状:旅游业往往被称之为“无烟”产业,然而在其发展过工程中对其赖以生存的旅游资源环境所造成的伤害, 从某种程度上看, 丝毫不亚于工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由于过于关注民俗文化的形式,常常导致民俗文化精神内核的丧失,出现大量的伪民俗,破坏了旅游地民俗文化的和谐性,促使旅游地民俗文化出现与外来文化快速趋同的趋势,使民俗文化的特色日渐消失。民俗旅游是在丰厚的民间文化土壤上发展起来的旅游形式,本应有利于民间文化的传承,但在不少地方,旅游开发却使民间文化受到了伤害,导致民族风情徒具形式,手工艺品艺术价值降低,文化的多样性渐趋丧失。孙天胜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开发者和旅游者的功利主义,为此我们应强调民俗旅游对文化保护的责任,在发挥其经济功能的同时不忘其对文化传承应有的意义。田茂军从“没有科学地处理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和“没弄明白民俗文化保护与开发的主体问题”两个角度对民俗旅游文化进行了反思。周霄(2002)还引进了“文化殖民”这个概念,等等。 除此以外,还有学者认为中国当代文化巨变的明显特点是物质生活习俗与社会生活习俗、信仰生活习俗的两极化发展,即一方面在物质生活方式上疾速追逐超越时空和国情的消费与享受,甚至不加选择地套用外来文化模式,或错误地引进西方文化的败笔来填补鄙弃传统生活方式的空缺,另一方面在家族习俗、人生礼仪及信仰行为与观念上不加区别地全面恢复古旧的宗法性礼俗,无论外来的风俗还是本土的习惯,都处在冲撞、融合或重整再造之中。此外,现时风俗打上了“时尚”的印记,研究时尚这种能够趋同性行为模式的形成、时尚的不断更替等则成为民俗学者们的主要任务。 2.文化的协调发展:民俗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看似经济性问题的文化冲突,实则是深层次文化冲突的外现。所以旅游开发的实践中,不仅应该对一个地区的旅游开发进行技术经济论证,而且应该寻找文化冲突中的均衡,培养文化调协的概念。陶犁认为,其协调内容应含有民俗旅游者文化求异与文化认同间、民俗旅游的本质与民俗旅游产品形式间、民俗旅游中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自决性与互动性间、民俗旅游中接待地居民文化心态间、民俗旅游的开放性与限制性间、民俗旅游中文化与生态经济间的调协。吴忠军在论述广西民俗文化的时候也涉及了“整体文化开发设想与局部文化建设并重”的协调思想。卡哈尔-吾甫尔针对新疆民俗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提出了增强区域协作、联合促销并尽快建立和完善新疆黄金旅游走廊的思路。 其实文化协调性的现行核心问题是民俗旅游本真性与商品性的协调问题。其实民俗旅游的本真性与商品化并非绝对对立,如民俗旅游开发以旅游业为驱动力,商品化则无法避免,我们应该寻求本真性与商品化的内在张力以获得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同时不协调的关键实质上不在于民俗旅游商品化本身,而在于对商品化的肤浅理解和低级运用。民俗旅游中的“本真性”侧重于旅游者所经历的“真实”,通过市场运作来为旅游者提供一个体验民俗文化的机会。因此,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具有经济的“外壳”和文化的“内涵”。因此,民俗旅游的开发既要遵循经济规律,又要遵照文化法则。置文化内涵于不顾的随心所欲、粗制滥造,实际上违反了商品化原则,是不可持续的发展,也不可能获得长远的经济效益。同时,在旅游开发中一定要把握商品化的“度”,不把旅游的经济效益把再过高的位置,商品化也未尝就是坏事,相反商品化还可以有效的传播和推广民俗文化,旅游也将成为民俗文化传播的使者。所以只有本着旅游本真性与商品性的均衡发展才会真正实现大范围的文化协调。 (二)经济价值观 作为文化旅游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俗旅游,在经济效益方面已经显有成效: 1.显性效应:民俗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吸引旅游者、增加客源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 2.隐性效应: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民俗旅游是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同时民俗旅游也扩大了当地的知名度,在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的同时,还可以吸引众多的投资者为当地经济建设宣传服务。 殷群从民俗旅游的供给与需求方面出发,指出民俗旅游需求的边际效用递减,因此开发中要防止民俗旅游的泛化,同时要注意民俗旅游的供给具有民族性和民间性,此外,作者也对民俗旅游进行了消费效用分析。陈建设等指出民俗旅游能给民俗地区带来经济收入实为一种帮助扶贫、充分利用资源和保护资源文化的经济激励,同时提出以扩大市场增加收入、建立合理的经济补偿机制、多种激励方式相结合的建议对原有的经济激励进行了改进。在实证性研究论文当中,张旭亮等对图瓦民俗旅游进行了研究,以外部性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图瓦民俗旅游开发所产生的外部性不经济性,并针对这些外部不经济性提出了一些可消除图瓦民俗旅游开发外部不经济性的建议。 (三)社会价值观 民俗旅游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特色旅游,其独特性与生动性使其充满了商机,当然作为社会整体中的一个侧面写照,我们也不可忽略其社会价值。彭谊认为通过民俗旅游,可以为弘扬民族文化提供了契机和条件,促进了生态环境、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城乡的美化,同时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此外,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社会控制”问题也炙手可热,民俗旅游拉动了旅游地经济的增长。当经济落后地区的经济资源等因素不足以支持其向前发展时,外部的政治机构和经济集团以“投资者”或“扶贫者”的姿态介入并成为旅游战略的制定者和经营运作的操控者。众所周知,投资者关心的往往是其资金收回与效益问题,这种思路极易导致民俗旅游开发中的短视行为,为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以当地自然文化生态的破坏为代价。因此,在关于当地民俗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原则性问题上,地方政府需重新争取主动而坚定立场,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为计。 三、民俗旅游的研究方法 民俗旅游是一门新兴的旅游主题,它的热潮引起了众多学术研究的紧跟而上,研究方法也是如此,大量篇幅的研究方法此起彼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剖析并总结。具体而言,民俗旅游的研究方法可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般分析法、跨学科分析法、整体—局部分析法和跨区域分析法。 (一)一般分析法 从民俗旅游的资源开发和市场开发两个角度, 提出了调查法、比较法、综合法、形象定位法、市场预测法。胡海胜使这五个方面具体化:调查法——对民俗旅游资源、市场和开发过程的调查;比较法——相似和相异比较;综合法——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旅游资源的评价(分等定级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和对民俗旅游景点的综合开发(景点内综合开发、民俗风情与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的结合、点线面相结合);形象定位法:领先定位、比附定位、逆向定位、空隙定位、重新定位;市场预测法:定性(类比预测法、集合意见预测法)、定量(时间序列预测法、回归分析预测法、试销法)。 (二)跨学科分析法 对民俗旅游的研究与对相关学科的研究是相通的,此类相关学科包括社会学、哲学、心理学、人类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人口学、生态学等等。只有通过类比或对比才能在学科研究间找出共性与特性,关于民俗旅游的论文中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并不多,但也不乏有人创新开拓,如周霄从人类学的角度出发,系统阐述了旅游民俗的概念体系与类型,以及民俗旅游的本质与特征,并从文化变迁、组织重构、角色认同和社会控制等方面对民俗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又如刘晓春从哲学的意识形态方面分析,认为民俗旅游是全球化背景下权力政治、资本与地方性文化之间共谋的结果,是一种后现代文化现象,服务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诉求。此外,民俗学与心理学的结合也可为创新之举,王德刚等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来考察旅游者对民俗旅游商品的需求特征,包括追求时代性、追求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统一、追求消费多元性与需求多样化、追求消费个性化和追求携带的方便性等。 (三)整体—局部分析法 这种方法实质上也可称作整面—焦点分析法。 1.运用整体(整面)分析法的文章占了论文总数中相当一部分,其从宏观把握问题,审视我国民俗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同时展望今后的发展动向,等等。 2.局部(焦点)分析法则从微观的角度来具体分析某一个地区的民俗旅游发展情况,其研究领域涉及中国东西南北中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研究的层次由省及村。论文研究内容以具体地域状况为基点来探讨,分析了民俗旅游发展的历史成因、开发模式及意义、现状及内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等,以小范围的诠释扩展到大范围的展望。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多,地域涉及广泛,如在文献总数(根据数据库精选出的112篇文献资料)中,分析新疆、广西、云南、内蒙古、山西、辽宁、天津、湖南、四川、重庆、江西、甘肃等北方及中西部省份,或诸如昌平、新疆喀什、恩施州、北京怀柔区官地村、湘南地区、张家界、甘南地区等小区县的论文数较多,而针对东南沿海诸如上海、南京等地关于民俗旅游开发方面的文章较少;此外,民俗旅游深入研究与少数民族紧紧相连,大量的文献围绕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俗开发而展开,如西南三省少数民族的旅游民俗开发等。 (四)跨区域分析法 也称之为区域比较法,此分为两种情况:1.国内不同区域间的比较分析法;2.跨国界比较分析法。针对1种情况,海峡两岸曾在02年于北京对关于两岸观光休闲农村与乡村民俗旅游召开了研讨会;“06中国旅游发展论坛-北京对话”也以跨省市的手法来比较分析乡村民俗旅游的发展异同。针对两种情况,周春光等从介绍日本“里山”现象入手,通过对目前京郊地区民俗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建议,并积极主张营造有中国特色的乡土自然文化和民俗旅游发展模式。 (五)其他方法(创新构想) 包括“经典罗列法”和“历史阶析法”。 1.“经典罗列法”指在罗列出民俗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典型案例来分析民俗旅游的发展模式与发展前景等,陈景辉等在论及我国民俗旅游开发的成功模式中就罗列出民俗旅游发展过程中典型的三种模式:泸沽湖地区的纳西族摩梭民俗文化旅游开发;西安以仿古入城式盛大典礼欢迎克林顿;深圳华侨城大打民俗旅游品牌,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对内蒙古民俗旅游的开发意见。 2.“历史阶析法”指利用民俗旅游发展中不同历史阶段的典型性特征来纵观民俗旅游的发展进程与改进措施。这两个创新构想出的方法在研究中的具体运用情况不多,即使出现也以综述的形式,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去完善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从而提高研究成果的可信度。 四、民俗旅游的创新思路 (一)处理民俗旅游与相关主题旅游的关系 随着“旅游可持续化发展”口号的提出,以“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民俗旅游”为主题的旅游形式纷纷兴起。民俗旅游作为近年来旅游新的增长点,各地方踊跃的打起“民俗”的旗号、以当地的民俗特色吸引游客来发展当地的旅游经济。其实民俗旅游与其他几种旅游形式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同步性与相关性,具体体现在: 1.民俗旅游中的“民俗”特质贯穿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的内容之中,呈现出地域上与内容上的相互包揽性,具有“民俗搭台,生态、红色、乡村唱戏”的特征; 2.均为新兴的旅游形式,其形成机制与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四个主题互为兼容,互为补充; 3.旅游发生地大部分集中在边远山区和偏僻乡村,上述几种形式的旅游均顺应形势,有效地宣传了当地特色文化、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维护了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注重都市民俗旅游与乡村民俗旅游、农业民俗旅游的并肩发展 民俗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如何更好地丰富民俗旅游的内容、展现丰富旅游文化,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问题。“和谐”理论的提出要求我们在旅游的生态可持续方面也做出贡献,农村民俗旅游与农业旅游是民俗旅游可持续化的发展重点,它们是伴随着中国古代农村或农业经济生活而产生的文化现象,也是我们如今发展民俗旅游中的重中之重。然而社会的进步与旅游发展的多样化要求民俗旅游不局限于一个小范围内。迄今为止,仍有不少民俗旅游论文还在沿用早期英国人类学派的观点,把大量注意力投向古老的民俗事象,因而过分关注市场尚不成熟的民族或乡村区域,纷纷开发出一系列无“度”的民俗旅游项目,而同时国内都市所吸引的客源在旅游市场上至今还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为都市民俗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很大的市场空间,我们的研究余地还很大。比如,邱扶东等在考察上海都市民俗特征基础上,提出了上海都市民俗旅游开发模式,并从都市文化与旅游氛围、旅游产品、旅游商品等方面评价了都市民众旅游开发的作用。总之,要把民俗旅游做大做好,就要结合都市与农村等地域的民俗特色,做到地域间民俗旅游的和谐发展,达到互为补充、互为增色的效果,使游客选择余地更大,从根本上完成民俗旅游的多样化建设。 (三)解决民俗旅游的传统性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与“三农问题” 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涉及的内容很广,有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构成。 1.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可用来指导民俗旅游的产供销活动,从而解决供需矛盾; 2.社会、文化的可持续要求民俗旅游开发中加强对传统民俗文化价值的宣传, 要提高当地居民的素质, 激发起对所在社区和地方文化的自尊、自爱和自豪感, 提高其控制自己生活的能力。对游客要加强尊重接待地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宣传教育等等; 3.环境的可持续主要在于加强环境保护和开展各种形式的针对民俗旅游开发者、管理者、旅游者以及当地人们的生态环境教育,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 如今民俗旅游展开地中相当一部分集中在农村,“三农问题”也就成了“可持续发展问题”中的核心问题。李万佰以北京昌平市为例,提出了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与其他产业协调发展和政府扶持为措施的“三农问题”解决方案。李琳桂等认为“农家乐”民俗旅游在“三农”问题上可以有效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解决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加快农业市场化、农村城市化的进程。 (四)发挥民俗旅游的“特色化”营销 “特色化”主要包括营销客体(民俗产品)的特色化和营销介体(营销手段)的特色化。 1.营销客体(民俗产品)特色化:指的是地方根据当地的民俗特色,设计出符合游客需要的旅游民俗产品。如昌平以“酒”为题材发掘其民俗旅游之“酒文化”;满族人民依据其民族特色开发传统食品,使“萨其玛”等品牌产品名扬天下;辽宁对民俗旅游中的纪念品开发颇有独到之见;此外,“民族高校开发民俗旅游”的构想成了旅游界的热门,等等。 2.营销介体(营销手段)特色化:即为营销的方式,其实关键在于怎样去广告宣传自身的特色产品。肖建春对四川重庆一带的民俗旅游作了广告分析,提出广告必须充分利用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寻求整体规模效应、并在本土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国际化,等等。总之,民俗旅游广告宣传的原则性在于以内容真实、特色鲜明、形式多样为基点,利用媒介通过艺术的手段将产品推向市场、面向国际化。 (五)提倡民俗旅游教育扩大化问题 1.加大“人才教育”力度:民俗旅游人才(尤为管理和经营人才)的不足成为社区民俗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合理保护和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需要民族界的精英人才,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拓深民俗研究的内涵。所以旅游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旅游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原则,利用高校、大专、中专、职校、旅游培训中心构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基地,通过岗位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可引进一些急需的高级管理或经营人才以满足民俗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全面要求。此外,民族地区的教育颇为特色,张洁提出民族小学除了对外界开放,让游客了解当地民俗外,在教学中还应根据民族地区具体情况,在某些教育内容中体现民族特色。 2.培养“社区参与”理念:其主要强调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发展决策获得经济社会等方面利益的同时,加强旅游地社区居民参与有关旅游知识的教育培训来提高其旅游意识和环保观念,达到由受教育前居民被动接受环保而与环境形成的主客体被动关系转化为受教育后居民主动自觉的环保观念而与环境形成的主客体对等关系的目标,从而使旅游地居民深知如何自觉去维护环境的健康发展,形成了一组循环性良性效应。 (六)创新民俗旅游的现代化建设 民俗旅游的古朴性与承传性并不排斥民俗旅游中的现代化建设。科技的进步,交通的发展使原来封闭但具有丰富民俗特色的区域开始面向外部世界;经济的融通与信息的交流使民俗旅游的发展趋向于现代化,但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化的提出是建立在不损耗当地生态环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过度的商品化与经济化只会导致民俗文化的消亡于随之而来的经济衰退,这是一种我们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的恶性循环。与此同时,在良性发展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引进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创造当地人们的数字化生活,为民俗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开辟、实现市场和效益的规模化等提供便捷性。 五、总结与展望 目前,我国民俗旅游研究的整体水平不高,深度不够但发展势头较好,其处于起步探索时期,问题较多,需要我们进一步钻研。面对目前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缺乏理论体系,达不到体系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比例失衡;忽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滞后于实践;案例分析太简化,分析问题不深入;不关注热点问题,缺乏热点问题间的思维链接;缺乏问题主观性因素和客观性因素的结合,把“人”本身问题放于次要地位;思路单一化,创新性少等等。当然,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在我们审视这些问题的同时也要思索我们的改进与提高步骤,那才是关键问题,近年来我们的研究也在逐步地进步,从不同的维度探讨了民俗旅游的热点,并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拓宽思路,培养一种前卫的思维模式。我们拭目以待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这将成为旅游经济新一轮的亮点,同时也是一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