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哲学理论论文

江西都昌陈澔考证

2015-08-04 09:2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陈澔生于宋代末年,由于文献不足,陈澔的生卒及名号说法不一,本文结合相关文献重新考证,其生年为宋景定二年十月,其卒年为元至正元年十一月。其号为云住,又号北山叟。

关键词:陈澔 生卒 字号 考辨


  陈澔,江西南康府都昌马陂人,生于宋末,入元隐居注《礼》,现有《礼记集说》十卷行于世[1]。明成祖时,陈澔的《礼记集说》方才被用于制科取士[2]。至成化七年在礼部尚书陈某及太常寺卿刘定之的奏请下,于都昌建祠春秋两季进行祭祀[3]。陈澔是饶双峰的再传弟子,从《宋元学案》、《宋元学案补遗》以及方志等文献来看,他的生卒及称号说法不一,本文试再作剖析考辨。
一、 陈澔的生卒
   陈澔由宋入元一至未仕,且一直归隐生活讲学,故其生卒在没有确切的文献记录佐证,各家观点颇为不一。清人钱大昕在《疑年录》中云:"陈可大八十一,澔,生宋景定二年辛酉,卒元至正元年辛巳[4]。"这是最直接的一条断语,然而钱大昕并无说明提供文献佐证。余嘉锡在其《疑年录稽疑》中也是存疑俟考,悬而未决[5]。李才栋在其论文中认为陈澔生于宋景定元年,至正元年辛巳十月巳丑卒[6]。其结论依据为康熙《都昌县志》中所载残缺碑文,此碑文仅存一百二十三字,其中记载曰:"至正辛巳十月己丑卒,享年八十有二。"只有卒年,而无生年,李文据卒年推定生年,本来是没有问题的,但实际情况还是有些出入,而且李文在文字录入方面也出现了失误,李文中的"巳丑"实际上应为"己丑"。
  从现存文献来看,为陈澔写墓志铭的不止一人,据笔者所见文献可知,元代危素也为陈澔写过一篇墓志铭,现存于民国二嘉业堂刊本《危太朴文续集》,而且已经被《全元文》收集[7]。
  从危素所撰碑文可知陈澔生于宋景定二年十月,而并非李文所推断的宋景定元年,卒于至正元年十一月己丑,享年八十有二。此碑文与前面碑文相对照,其卒年一为至正元年十月,一为十一月,不知孰是,但危素所撰墓志铭是应其子师凯之求而作,似乎更为可信。至于享年八十有二,其生年为景定二年,如果古人纪岁的传统来说,虚岁为八十二岁,也是没有问题的。
  二、陈澔的字号
  陈澔,名澔,字可大,这是没有疑问的。康煕《都昌县志·人物志》云:"陈浩:字可大,号云住,又号北山叟。"但该志卷九《艺文志》的残碑却云:"......门俱称云柱先生,至正辛巳己丑卒"。到底是云柱还是云住,说法还是不一。称其为"云"住的文献有:同治《都昌县志·艺文志》,黄坤《经归书院录序》,宋佚《经归先生书院序》,文德翼《经归书院录序》,陈中烈《重修经归祠堂记》均称陈澔为云住先生。此外《南宋书》[8]、《江西通志》[9]也称其为"云住先生"。
  需要指出的是,作者李才栋的论文中所引用的那段碑文与笔者所掌握的情况不一致。一是该碑文的出处应在康煕《都昌县志》卷九《艺文志》,而非李文所说的同治县志《都昌县志·艺文志》。二是李文引用有误。即残碑中的称号,国家图书馆所藏康煕《都昌县志》所载是 "......门俱称云柱先生,至正辛巳己丑卒"。而非李文所谓"......门俱称云住先生,至正辛巳己丑卒"。所以李文由此得出陈澔应被称为"云住先生"的结论。
  很显然,如果以现存残散碑文来看,陈澔应被称为"云柱"先生,当然,王梓才在《宋元学案补遗》所说的"云住"应为"云庄"之说更无力证[10]。但从目前文献考古来说,"云住"更为可靠。近来都昌县在云住师院遗址发现了明代正德十四年邵日煕所题的摩岩石刻"云住[11]"。由此可知,"云住"确为陈澔的号,康煕《都昌县志》所载碑文应是有误,而李文不过是误打误撞罢了。
  此外关于陈澔的另一称号即"经归先生",所谓经归乃"元学士虞公集所题墓称也[12]"。 "经归"即其后辈所谓"仪经汉儒补缀,言人人殊,先生作集说裒之,论始定,经宜归先生"之义[13]。王梓材在《宋元学案补遗》中认为"经归"不合情理,实为伪文[14]。王氏认为陈澔并无与饶双峰同注《礼记》之可能,且陈澔为其再传弟子,如果陈澔被称作"经归"先生,那置饶双峰于何地。这一推定是合乎情理的,所以生前的陈澔不可能接受 "归经"先生的称号。从危素所撰的墓志铭来看,只说陈澔到白鹿洞书院做了两年经师即归隐,并无"经归"先生之说,可以佐证"经归"之号只是身后学生门人所称,生前并无这一称号。
  综上所考,陈澔,字可大,号云住,又号北山叟。南康府都昌马陂人,生于宋景定二年十月,卒于元至正元年十一月。陈澔生前不求闻达,归隐不仕,淹贯经史,可谓是"四壁图书静不哗,里湖深处隐人家[14]。"其《礼记集说》行于世,明成祖时,被采作官学,其门人后学称其为"经归先生"。


[1] [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第1版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 P560.
[2][明]陈中烈.重修经归祠堂记[M].明狄学耕 黄昌藩.都昌县志[M]. [清]同治11年二酉堂刻本:卷12.
[3][清]曾王孙 徐孟深.都昌县志[M]。清康熙33年刻本:卷7《人物志》.
[4] [清]钱大昕.疑年录[M].清海盐吴氏嘉庆18年年刻本:卷二.
[5] 余嘉锡.余嘉锡文史论集[M].湖南:岳麓出版社1997. P502.
[6] 李才栋.对《宋元学案》中陈澔传略的一些订正[J].江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3期,P99-100.
[7 ]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48册)[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P513-P514.
[8] [明]钱士昇撰.林开甲 唐子恒点校.南宋书[M].济南:齐鲁书社.1996: P939.
[9]四库馆臣.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M].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江西通志[M]:卷22。
[10] [清]王梓材 冯云豪.宋元学案补遗(四)[M].上海:上海书店丛书集成续编[M].1994:P295.
[11 ]刘炅明.都昌元代云住书院遗书香[N].浔阳晚报.2010年10月12日。
[12] [清]黄坤.经归书院录序[M].都昌县志[M].同治11年:卷十一.
[13] [清]宋佚.经归先生书院序[M].都昌县志[M].同治11年:卷十一.
[14] 同[9]
[15] 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65:P311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