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是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渊源之一,是“人”发展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从人的发展的目的和需要出发,强调人的发展要保持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人的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
马克思主义关注人的发展,在对资本主义生产造成人的畸形和片面发展的批判中,形成了人的发展理论。他强调在社会历史前进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最终达到共产主义阶段的人的自由个性。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的深化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
马克思强调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目的,他指出:“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基础”;“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并不是把人当做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这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1]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持续性,他在《1857一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提出了人的发展的三阶段学说:“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生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自由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2]这充分说明了人的发展的阶段性和持续性。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是将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合二为一的,二者是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两个维度。人的发展需要通过一定的条件来实现,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指出,未来社会将“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而又计划地尽量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全体成员需要的规模;消灭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情况;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通过消除旧的分工,进行生产教育、变换工种、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以及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3]。这揭示了人的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强调从生产力、社会关系、劳动分工、教育等方面创造条件来促进人的发展。列宁尖锐地批判了分工对劳动者的摧残,“资本主义工厂手工业的分工,使工人(包括局部‘手工业者’)变成畸形和残废。在分工中出现了能工巧匠和残废者。前者人数极少,他们使调查者惊叹不已;后者大批出现,他们是肺部不健康、双手过分发达、‘驼背’等等的‘手工业者’。”[4]针对这种状况,列宁主张人应该获得良好教育、训练和培养,以此消除分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也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这些理论都是对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是我国人的发展理论和实践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我国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毛泽东十分重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我们所主张的全面发展,是要使学生得到比较完全的和比较广博的知识,发展健全的身体,发展共产主义的道德。”[5]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和“四有新人”的思想,重视人的现代化建设,强调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关注人的发展。江泽民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思想,强调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大力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胡锦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的深化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发展是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和目的,人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适用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适用于人的发展。
1、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的全面性,要求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要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分工造成的人的“畸形发展”出发,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这里的“人”不是某一个人,而是每一个人,这也是“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理论渊源。同时,人的发展理论强调每个个体在社会关系、能力、素质、需求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第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第一论文网www.dylw.net关系的发展。人的发展要经历“人的依赖”、“物的依赖”和“自由个性”三个阶段,人在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是在当时的社会关系中实现的。随着人们逐步参与社会活动,人的社会关系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狭窄到丰富的历程。社会关系的逐步扩大,使得个人摆脱地域的、资源的束缚,融入到更加广泛的社会关系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更全面地发展自身。第二、能力的发展。人的能力不是指人的某一单方面的能力,而是指由各种能力所构成的能力体系。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是两个最主要方面,这是人开展劳动和生活的基本条件,是人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第三、素质的发展。人的素质由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知
识素质构成。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第四、需求的发展和保障。人的发展有着各种各样的需求,这些需求会因时因地因人不同而产生变化,人的发展程度越高则需求层次也越高。人的发展就是各种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人的需求必须得到保障。
2、人的协调发展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联系的观点认为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这一观点要求我们协调事物内部各要素和事物之间的关系。人的发展是一个包含多项要素的系统,在这个系统内部的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为了更好促进人的发展,我们应协调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
第一、协调个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包含很多要素的发展,但并不是要求这些要素同步发展和同等发展,而是协调他们发展的次序和方向,保证个人结构的协调性。第二、协调不同阶层的人的关系。人类社会是有不同阶层的人组成的,这些不同阶层的人从事不同的工作,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发展程度相差悬殊。协调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改善不同阶层之间的关系是人的发展的保证。第三、协调个人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个人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同时,个人的发展只有在整个人类社会中才能得以实现。我们既要关注个体的发展又要关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个人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在一定的时期内会产生冲突,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人的发展。协调个人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第四,协调人的全面发展与自由发展的关系。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是人的发展的两个基本方面,他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自由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基础,全面发展是自由发展的目的,二者有机统一于人的发展过程之中。
3、人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主要强调代际之间和谐发展的问题,“强调了发展的阶段性、再生性和永恒性。”[6]要根据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制定符合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且使路线、方针、政策与时俱进。人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以生产力为基础的不断打破束缚、不断获得自由和解放的过程,是一个逐步向理想社会转变的过程。
人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发展要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根本,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以自然和社会承载力为基础,从人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实现人的发展的可持续性。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在这样的国情和历史条件下,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极快的人口增长速度,人口素质参差不齐,相当数量的人封建迷信思想严重、环保意识差、违背发展规律,加大了我国的社会承载负担和自然承载负担,造成人口拥挤、管理滞后、资源浪费甚至枯竭、动植物频临灭绝、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后果,严重威胁人类社会的发展。针对这种状况,应严格贯彻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加大教育力度,创建学习型社会,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人民群众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意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高素质第一论文网www.dylw.net人才队伍建设,为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永续动力。第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但同时也是人口最多的国家,能源、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很低。由于我国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影响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增强自然和社会的承载力,为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保障。第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人的发展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不能任意改变、创造或消灭规律,只能利用规律使各种规律的结果发生有利于人的变化或者有利于人的稳定性。人的发展与社会历史发展一样有着自身的规律,对人的发展规律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我们应在尊重人的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在自然界和社会可承受的条件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协调人自身各要素的发展、人的发展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满足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1957年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18—119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1979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04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1979版,北京:人民出版社,371页。
[4]《列宁全集》,第3卷[M],1984版,北京:人民出版社,391页。
[5]《毛泽东文集》,第7卷[M],1999版,北京:人民出版社,398—399页。
[6]赵笑蕾:《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1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