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本主义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最有价值的观念,这种观念与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融合一体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本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中 的“以人为本”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科学含义又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精髓,二者是一脉相承的。
一、“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一脉相承的
“以人为本”的实质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以人为本中的“人”,首先指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本”指的是发展之本,即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切发展之根本。以人为本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并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时起,就将为人民服务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指出了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以人为本”在当代中国就是以人民为本。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出发,认为社会实践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人类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即劳动群众的历史,并得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科学结论,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结束了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长期统治,恢复了人民群众作为世界历史创造者的本来面目。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人,是推动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的决定力量。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坚持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根本精神,突出地强调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的利益同历史的发展规律相一致,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构成社会发展的过程,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力量。以人为本发展观的要义就是把人民的利益作为谋求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倡导的以人为本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对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的肯定,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彻底地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心一意谋发展,代表和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一哲学基础
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之一。其基本内容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党性和根本宗旨最生动、最直接的概括和表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群众史观,是科学发展观的一哲学基础。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深刻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真理。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共产党能否正确认识和自觉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既是一个根本立场的问题,更是一个事关党的性质、宗旨和盛衰兴亡的政治原则问题。历史活动是人民的事业,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事业来自人民的参与和实践。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无一不是人民的努力和创造。现在,我们党和国家正处在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时期,我们党肩负着带领人民群众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我们党只有更好地领导和支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行使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充分调动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才能完成这一伟大任务。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摆在发展的第一位,把满足人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相信人民,我们党就能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矛盾和困难。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系统展现了党对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的科学认识。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深刻揭示了我们党以实现全体人民利益为目标的群众史观。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起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决定了党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为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而奋斗的党。党的一切政策和措施,都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并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去谋发展,促发展,就是要求我们要把人民的利益、愿望和需求作为执政、施政的出发点,把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目的,把人民赋予的权力正确地服务于人民。做到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切实维护、发展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和长远利益。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展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我们党在长期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中国的具体运用,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领导方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然要完全以人民的意志为出发点,必然要从群众中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必然要完全靠人民的行动来实现,必然要到群众中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要求我们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这是从群众中来;要求我们&ldqu
o;着眼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到群众中去。党的根本出发点决定了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党的基本领导方法体现了党的根本出发点。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方法论的意义上深刻反映了政党与群众的关系。“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我们党只有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我们党才能巩固执政地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自觉地密切联系群众,团结、凝聚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参与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努力做到在思想上坚持群众路线,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决策上以人民拥不拥护、赞不赞成为依据,让人民成为社会发展成果的受益者;在贯彻中善于集中群众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作风上努力培养热爱人民的深厚感情,自觉强化谋事想民的责任意识,关心民生,体察民情,忠实实践“三个代表”,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三、“以人为本”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与发展
(一)以人为本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产物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和创造精神。一切为了解放人和发展人,充分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中国共产党人“以人为本”思想,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把人民群众看作历史的创造者的思想,完全尊重和依靠群众。“以人为本”思想是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一脉相承的理论,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以人为本”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方面,是遵循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必然结论。
(二)以人为本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最新理论成果
1. 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谋求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从满足人民的需求与发展出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和体现。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谋发展、促发展,就是要求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必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承受力,领导者的决策应充分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只有真正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从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发展才能获得持久的动力。
2. 人民群众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谋求发展的出发点,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也要依靠人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离开人民群众这一发展主体,再好的发展思路和方案也难以实现,只有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实现社会的快速发展。
3. 利益标准是检验社会发展成果的根本标准。是否有利于人们需要的满足和自身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物 质文化生活水平,是否有利于维护人民的利益,是衡量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得失成败如何,就是看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否得到不断提高,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否得到维护,看是否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4. 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人民不仅是创造发展的主体和手段,而且是发展的目的和归宿,不仅是发展的实现者,而且是发展成果的享有者。一切发展都必须依靠人民,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民,这是群众路线观的精髓,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民主法制目的是不断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政治生活需要。我们党倡导的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生动地诠释着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获得了更加丰富而又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理论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实质上就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参考文献
[1] 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 05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参考资料选编[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袁芬(1981- ),云南陆良人,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