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哲学理论论文

论人的自由与全面的发展策略分析

2015-07-22 10:5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文章对马克思的“人的自由与全面的发展”理论做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论述了实现这种发展的可行性和方法。正文第第一部分作为引导,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以前的思想家们的论述提出了马恩的思想。第二部分是对“人的自由与全面的发展”思想的全面论述。第三部分通过与我国的“科学发展观”的对比,进一步论述了“人的自由与全面的发展”思想的内涵。第四部分指出了实现这种发展的可行性与方法。
  【关键词】马克思;发展;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
  一、马克思主义以前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思想家们的关注。
  古希腊时期思想家提出,理想的完人是在理性支配下的身心和谐发展。柏拉图提出人身心应得到全面发展;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指出人应该智、德、体全面发展。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高扬人的价值与尊严  ,要求个性解放、自由和人的全面发展,倡导多才多艺的人。18世纪的启蒙运动思想家们,主张建立适合人性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教育,造就身心和谐发展的人。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发展了上述思想。圣西门说,“我终生的全部劳动的目的,就是为一切社会成员创造最广泛的可能来发展他们的才能。”
  这些思想对马克思恩格斯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马克思是从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分工造成人的片面、畸形发展现实出发,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并依据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论证在未来共产主义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明确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
  二、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综述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内涵的论述很多,散见于许多著作之中。但整体来说,他们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的阐述,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活动的全面发展
  人的活动主要是指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交往、管理,变革社会关系,改造人的自身,即教育、道德、艺术等活动。人的活动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上述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全面发展,即人们不再屈从于被迫的分工和狭隘的职业,每个人按自己的天赋、特长、爱好、自由地选择活动的领域。正如马克思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人的发展与活动的发展是一致的,生产什么即人的活动内容,怎样生产代表了人的活动方式和活动水平,也就是说人的活动方式越科学,活动水平越高,活动内容越丰富,人的发展就越全面和充分。
  (二)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的人,人是在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关系实际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同时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与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首先表现为个人与其他人建立的普遍关系,为此,在现代社会中,个人必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多种领域,同无数其他的个人从而也就同世界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进行普遍的物质和精神交换,逐渐摆脱个体的、地域的和民族的狭隘性,在交往中形成丰富而全面的社会关系。
  (三)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
  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最重要的价值目标。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而个人能力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和展示。马克思指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每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获得发展的根本途径,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是在劳动过程中围绕着人的劳动能力全面展开的。
  (四)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明确指出,社会发展与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的需要。他把需要看作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因。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因而,需要是人的本性,是客观的存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人类的历史就是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进行活动的历史。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是向着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需要的社会,即以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为标志的共产主义社会。
  (五)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
  人的自由个性是人的本质力量发展的集中体现,是个人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在不同社会领域的集中表现,是人的自主性、能动性、独特性、创造性的充分展示。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原始人很难说有多少自由可言,而进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大多数人竭力争取的自由主要是一种人身自由,资本主义社会里人身的自由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而政治自由问题又成了工人阶级的努力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人民当家作主,人的政治自由解决了,而经济上的自由平等成了人类努力的目标。人们一旦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人的个性自由问题将得到最终解决。个性的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内容。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中国化—科学发展观
  虽然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提出来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但是究其根源,它是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一种现代反映。科学发展观在以下几方面反映了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有关认识和观点:
  (一)出发点一致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主张“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也是强调要以人为考察社会发展的出发点,这反映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二)对人的本质认 识相同
  马克思认为,人类的特性和本质不是由其自然属性所规定的,人类的特性恰恰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即社会实践活动。科学发展观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也不在于其自然属性,而在于其自由自觉的创造活动,在于其所体现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在这一点上同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是相一致的。
  (三)对人的地位认识相同
  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他们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同样强调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社会发展要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四)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相同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目标,是实现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从根本上说来,也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在对人类社会发展根本目的的理解上,同马克思恩格斯是相一致的。
  (五)对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和途径有同样的认识
  马克思认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必须以发达的生产力为基础,同时必须变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旧的经济关系和上层建筑。科学发展观也是基于同样的认识,才强调要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进行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通过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活动的实践,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四、人的自由与全面的发展的实现
  当今中国,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交往程度都比以往任何时代高出很多,但是还远未达到共产主义时代的要求。一方面,生产力并没有达到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程度;另一方面,各民族、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贫富分化现象严重。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国必须树立正确的国际战略,营造良好的国内环境,并鼓励和引导个人努力增强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在交往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社会关系,从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国际方面
  我国要确立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世界历史战略。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根本性问题。发展的时代需要发展的理论,新的时代需要新的发展观,这就是以经济技术发展为基础,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发展观。而且不能一味地、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而应该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
  我国要继续坚持对外幵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加强对外交往。通过交往,我们可以吸取别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经济循环,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但是发展关键还要靠自己,我们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维护自己的独立性和国家利益。这不仅能够维护我们的民族尊严,而且能够为我国民众的自由全面发展赢得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国内方面
  要营造良好的国内环境,首先,我们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强物质文明建设,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善生产关系最主要的就是加快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因此,我们要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次,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文条件。第三,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政治文  明建设,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最后,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优美的生态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保持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生态文明由理想变为现实,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和更加有利的生态环境。
  (三)个人方面
  1.提高自身素质,増强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作为自身发展主体的个人应该充分利用国家和社会提供的各种优越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自身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提高自身素质,主要是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
  2.在交往中丰富和发展社会关系。人在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是关系性的动物,社会关系决定着人的发展的性质和方向。丰富的社会关系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丰富的社会关系必须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为前提。
  只有结合国家和个人的共同发展和努力,马克思所说的“自由与全面的发展”才有实现的可能。
  五、结语
  最终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人的自由与全面的发展”是有可能实现的,虽然过程很漫长,也有曲折,但是在国家的政策领导下,在我们个人的积极配合努力下,我们的自由与全面的发展将不是一句空话,我们终将实现“人的自由与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姚纪纲,刘晓东.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路径选择[J].理论探索,2007(1).
  [2] 郑越.马克思世界历史视野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探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2.
  [3] 陈刚.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及其当代意义[J].江苏社会科学,2005(06).
  [4]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07.
  [5] 孟拥国.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当代中国的丰富和发展[D].浙江师范大学,2006.
  [6] 田海舰.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价值向度[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7] 王峰明.科学发展观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J].和谐社会, 2007(1).
  [8] 王芳.科学发展观视域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D].西华大学,2012.
  作者简介:高丛丽(1985.08- ),女,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