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矛盾发展的产物。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新自由主义取代凯恩斯主义,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对各个国家产生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本文将对新自由主义的起源,发展和影响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对其在中国的现实影响作详细评析.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全球化
1.新自由主义概述
1.1新自由主义的起源
自由主义是产生于17世纪英国的一种思潮,长期以来,它对经济思想、社会思想和政治思想都产生过很大影响。西方经济学中的自由主义又被称为经济自由主义。西方学者将经济自由主义分为古典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在西方经济学中,新自由主义是指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与国家干预主义相对立的经济自由主义。在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国家干预主义盛行时,新自由主义长期处于非主流地位。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陷入“滞胀”——即“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凯恩斯主义出现危机以来,新自由主义从非主流地位上升至主流地位。其主要理论流派的基本情况为:现代货币学派,代表人物是密尔顿·弗里德曼;供给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阿瑟·拉弗、保罗·罗伯茨等人;此外还有理性预期学派、伦敦学派、弗莱堡学派等。
1.2新自由主义兴起的原因
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历了两次战后最深重的经济危机,整个西方经济长期陷入“滞胀”,而凯恩斯主义者却提不出有效对策,从而使他们信奉的经济思想陷入危机,走向衰落。与此同时,新自由主义各种流派已经汇合成一股巨大的潮流,准备迎接资本主义经济矛盾和危机的挑战。WwW.133229.cOM伴随着里根和撒切尔的上台和经济全球化,出现了新自由主义的兴起。西方经济学家也把这一现象叫做“新古典复兴”[2]。其原因分析起来有如下几点:
凯恩斯主义失灵: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论是一种宏观经济理论,其实质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进行调节,以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由于凯恩斯理论的宏观目标与微观基础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在70年代陷入"滞胀"型危机,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反对凯恩斯宏观理论的新自由主义就会抬头。美国经济学家大卫·m科茨从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变迁的角度,阐述了新自由主义兴起的原因。他认为,“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接受新自由主义是对那一时期经济不稳定的回应。公司利益集团认为凯恩斯的干预方法对其不再有利,必须寻找其他出路,并找到古典自由主义,认为它至少可以为削减被看作是赢利障碍的政府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和持续统治可以用世界资本主义竞争结构的变化加以解释。世界资本主义竞争结构的变化形成了至今仍然发展着的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特殊形式。资本主义这种变化了的竞争结构改变了大企业对于经济政策的政治立场,使大企业从国家管制资本主义的支持者变成反对者。”{2}[3]
经济全球化:如果说凯恩斯主义的内在矛盾(这种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矛盾的反映)是新自由主义兴起的内因,那么经济全球化则是新自由主义兴起的外因。两次能源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脆弱性,而要克服这种脆弱性就必须进行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要素的整合和经济结构的调整。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80年代初,拉美国家遭遇债务危机,被迫接受新自由主义结构性改革措施,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解体,“两个平行市场”消失。所有这些因素都在客观上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也使新自由主义有了"大展宏图"的机会.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新自由主义的兴起不仅是一个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一个政治现象,因此它的兴起必然有一定的政治环境和条件。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大萧条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计划化和经济高速增长。但是,长期以来,受各种因素的制约,苏联和东欧国家选择了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经济效率低下,社会主义优越性不能充分发挥。而中央指令性计划经济的弊端却日益暴露。苏东剧变后,社会主义跌入谷底,西方国家不再感到国际上社会主义的压力,新自由主义更加肆无忌惮。
1.3新自由主义在发达国家的实践
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第一个公开宣布要实践新自由主义的纲领,一年之后,里根当选为美国总统,随后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科尔出任联邦德国总理,与此同时,施吕特领导的右翼联盟在丹麦掌握了政权,接着,除瑞典以外的所有斯堪的纳维亚模式福利国家都转向右翼,新自由主义遂成为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右翼政府的经济政策。其具体表现为:在英国,撒切尔领导的各届政府压缩货币总量,提高利率,大幅度减轻高收入者的所得税,取消对金融流动的控制,大幅度提高失业率,压制罢工,执行反工会法和削减社会开支。在美国,里根政府优先考虑的是与前苏联的军备竞赛,在经济上同样实施有利于富人的利税政策。在德国及北欧,基督教民主主义右翼政府对实施新自由主义纲领多少持保留态度。它们虽然坚决主张货币紧缩和财政改革,但并没有大量缩减社会支出,并避免与工会正面对抗。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等社会党执政的南欧国家,也普遍实行了非常接近新自由主义的政策。总体归纳为以下几种代表性做法:
(1)私有化
新自由主义主张对社会所有资产和服务实行私有化,把社会所有的土地、基础设施和企业卖给私人投资者,将公共部门生产的商品和服务转化成私人部门生产的商品和服务。在英国,20世纪80年代,玛格丽特·撒切尔开始实行私有化政策,首先是在公用部门,然后又扩大到社会福利部门,整个80年代,共有600亿英镑的国有资产被卖给或者转卖给私人投资者。任何公共活动,从监狱到护照的发放,都可以成为私有化的对象。就业数字的变化可以反映英国私有化的规模:撒切尔夫人上台时,政府民用事业就业人数为77万人,到90年代中期,只有5万人了。
(2)削减社会福利
新自由主义要求大量削减社会福利开支和降低国家在这个领域的作用。新自由主义反对国家调节失业率,认为劳动力市场可以通过工资涨落和劳动力供求间的自发调节而实现充分就业。就业水平应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一般条件,而不应该取决于政府的措施。大大减少社会福利支出,就会迫使工人同意以最低工资就业,而企业主因能获得更大利润会扩大投资,导致失业进一步减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大幅度减少社会福利支出。
(3)减税
1981年,里根政府制定的减税法案即《经济复兴税法》全面降低大部分本应由大资本家交纳的个人所得税、企业税等,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近10年来,美国400名巨富的收入急剧增加。而且由于美国新的减税措施的实施,他们将更加富有[4]。2003年5月28日,布什总统签署了一项新的减税法案,在10年内减税3500亿美元,美国巨富们的财富还将快速增加。
对于新自由主义理论及政策,西方政治家和战略家深谙其弊端,但他们为了在全球寻找资本利润的来源并试图以此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就以新自由主义旗帜,以货币、资本和商品市场的自由化及对国有工业和基础设施的迅速私有化,不断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全球化、自由化、私有化的结果,使大多数政府控制其国内经济、金融活动的能力被大大削弱了,全球经济的金融泡沫更迅速、更大规模扩展开来。
2.新自由主义在其他国家产生的影响
2.1新自由主义在其他国家的影响
新自由主义由发达资本主义激励推崇,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开来,对许多国家尤其是正在寻求经济腾飞之路的转型期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乃至政治地位都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
(1)俄罗斯和其他东欧国家
90年代初,俄罗斯联邦政府在自由主义激进派的推动下,制定了在500天内实现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计划,即所谓向市场经济过渡的“500天方案”,全称是《向市场过渡--构想和纲领》。它要求在500天内在广泛私有化和价格自由化基础上实行迅速彻底的改革。叶利钦上台后,又聘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萨克斯制定了所谓“休克疗法”, 1992年俄罗斯联邦政府将价格一下放开,居民的收入和储蓄顿遭贬值。1992至1993年间实施的私有化,剥夺了绝大多数居民拥有和支配自己先前创造的国家财产的权利,这笔巨大的国有财产成为极少数寡头统治阶层一夜暴富的源泉。1993至1994年,在私有化浪潮的巅峰时期,由国家发行短期债券所构筑的金融“金字塔”再次吞噬了居民的储蓄和财产,使人民蒙受第二轮损失。俄罗斯“休克疗法”的改革方案使俄罗斯成为国际资本的附庸。在东欧,从1978年到1992年,70多个国家执行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强加的566个结构调整方案。这些方案改变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把这些发展中国家和前社会主义国家完全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5]
(2)亚洲国家
1997年7月2日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始于泰国。泰国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危机爆发前,年增长率超过8%。高增长和廉价劳动力以及廉价土地吸引来大量外资。外资主要流进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房地产热和股市热不断升温。泰国金融体系内外腐败严重,导致贷款猛增,银行呆帐、坏账十分严重。在西方国家推行的新自由主义影响下,在西方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压力下,泰国过早地、过度地开放金融市场,撤掉了所有自我保护的屏障,结果爆发了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使泰国经济很快下降到30年来的最低点。泰国金融危机很快发展成为东南亚金融危机,接着发展成为亚洲金融危机。
(3)拉美国家
拉美国家多年来一直是美国推行新自由主义的试验场。推行新自由主义,使阿根廷实施了大刀阔斧的面向外资的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这便使外资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以致在经济危机中由于找不到可作抵押的国有资产而难以向国外金融机构贷款,从而使大批民族企业倒闭,有些城市的失业率高达15~20%。由于金融自由化,阿根廷的金融机构大多数被国际垄断资本控制,金融安全无保障,经济危机便不可避免。阿根廷金融自由化的重要内容是推行大型国有银行的私有化,允许外资收购本国国有、私营银行。截至2001年,阿根廷10家最大的银行,有8家由外资控股。美元流通扩大,存贷款业务不断增长,货币局和联系汇率制削弱了阿根廷金融主权,政府逐渐丧失了金融调控能力。这场金融危机很快发展成为债务危机以至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动荡,从2001年底阿根廷在半个月内换了5个总统。[6]
2003年12月15日,拉美社的一条题为《拉美寻找代替新自由主义的道路》的电讯说:“新自由主义政策曾被作为推动后现代发展的政策而在拉美大陆各国实施,但平民阶层被新自由主义政策所遗忘并深受其害。”拉美社援引联合国拉美经济委员会发表的统计数字说:拉美经济1960年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是8%,现在是4%。拉美穷人人数增加,在拉美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达43 4%。其中巴西贫困人口占全国人口的一半。至于阿根廷,“新自由主义使这个辽阔而富饶的国家变成了本地区最贫困的国家之一。”
2.2新自由主义在上述国家产生影响的具体理论分析与启示
纵观新自由主义在上述国家地区的实践历程,可以看出其危害的途径有:
(1)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使发展中国家过分依赖外资。国有部门的投资效率过低;外资与国内经济未能结成一体,其结果是贸易赤字扩大,越来越依靠外资。一旦外资撤离,经济就陷入困境,形成了整个地区经济发展对外资的过分依赖。阿根廷20位宗教界人士致信阿根廷领导人指出,新自由主义政策“把我们拖进了没有希望的境地”。
(2)新自由主义造成财富分配不均。新自由主义对市场作用的极力推崇导致两极分化日益严重,它完全否定了经济发展中必要的公平因素,对于一个国家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是很不利的。笔者以为,对于市场的作用,必须使其保持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而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灌输新自由主义思想,就是因为它可以利用其产品优势占领外围国家的经济领土。就像前智利总统帕特里西奥·艾尔文所说,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不能消除拉美日益严重的社会灾难,因为市场“常常是非常残酷的,它有利于最强势者,而加重最贫困者的贫穷”。他依据智利的经验指出,“市场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市场推动消费和创造财富,但它不能公平地分配财富。”拉美左派组织“圣保罗论坛”也在一份文件中指出,新自由主义改革使财富空前集中,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边缘化和贫困化。
(3)新自由主义缺乏有效的公共政策。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学者卡洛斯·m维拉指出,“新自由主义没有社会政策的地位,全靠市场统治一切。”在新自由主义模式中,“社会问题被看作是一个支出领域:'社会发展'的概念让位于'社会补偿',充其量是补偿或缓解经济政策造成的后果”。政府大幅度削减公共开支,取消社会福利体系,从而失去了缓和社会紧张的作用。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被大为削弱,一旦危机到来,只能坐以待毙。
[1] 李勃天2003011907 罗成 2003011920 均为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分3班学生。联系:libotian@tom.com
[2] 参见 诺姆·乔姆斯基:《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
[3]大卫·m科茨:《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载《反思马克思主义》杂志2002年夏季号,总第14卷第2期
[4] 2000年,美国400名巨富的平均年收入接近1.74亿美元,几乎是1992年的4倍,但交纳的个人所得税的比例正在下降:2000年他们所交纳的个人所得税的平均比例为收入的22.3%,不但低于1992年的26.4%,更大大低于1995年的29.9%。
[5] 同3。
[6] 参见 赵 汇 《新自由主义政策的苦果——阿根廷》载《高校理论战线》2002.6
[7]张五常:《马克思的困难》
[8]杰夫瑞·萨克斯(jeffrey sachs): 《全球竞争力报告》1999年9月
[9]杨小凯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后果 http://bbs.kuankuan.net
[10]丁冰《不能忽视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侵蚀———评〈威胁中国的隐蔽战争〉》载《当代思潮》2001年第2期
[11]参见 顾钰民《新自由主义与中国改革的路径选择》载《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