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哲学理论论文

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理论对大学外语教学的启示

2016-03-14 16:2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语言哲学理论

  

  20世纪西方哲学史上的语言转向使语言问题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和出发点。语言转向使人们关注的焦点从认识的本质、起源等问题转到了探究语言的意义问题上。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在他后期著作《哲学研究》中提出的“语言游戏”观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意义即用法”的哲学思想,不仅奠定了后来日常语言分析学派分析语言意义的基础,而且为语用学的形成发展奠定了基础。

  

  语言游戏说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的基础。他认为语言是一种现实活动、一种游戏,就像“孩子们学习母语的诸种游戏”,“某种原始语言”,“跳皮筋时的唱词”,等等。语言游戏的特点在于,对语言的理解必须从日常生活入手来加以把握。

  

  维氏指出:“语言游戏”一词的用意在于突出下列事实,即语言的述说乃是一种活动,或是一种生活形式的一个部分。“生活形式”揭示了“语言游戏”的历史性和社会性。因为任何生活形式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通行的,都以特定的风俗、习惯、制度、传统为前提。换句话说,“语言游戏”是在“生活形式”中进行的现实的应用语言的活动。同时,他给我们揭示了另一层意义——“属于语言游戏的是整个文化”。因为人类的生活形式不仅是“人类对待自己生存环境的特殊方式”,而且还是“一定的民族一定的社会群体等的生活形式与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观一脉相承的是鼎盛一时的奥斯汀和塞尔日常语言学派。他们的言语行为理论是对后期维氏哲学的继承与发展。英国哲学家,日常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奥斯汀把言语行为区分为三类:(1)叙事行为(OutOnayac)(2)施事行为(ilOmionayact)(3)成事行为(pelcnjonryac)塞尔继承了奥斯汀的理论并做了重大补充,其中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是其最重要的成就之一。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即通过一个言语行为间接实施另一个言语行为。在分析和研究话语意义过程中,塞尔区分了“句子意义”(sentencemeaning)和“话语意义”(utieraneemeanng)这组概念。句子的字面意义与话语意义一致的是直接言语行为;字面意义与话语意义不一致,则为间接言语行为。这一理论具体地丰富了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

  

  曰常语言学派的言语行为理论是由维特根斯坦后期提出的日常语言哲学思想,经过奥斯汀的系统研究以及塞尔的修改、丰富,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理论,他们是从人们的行为对语言的影响角度研究语言,把语言看做是人们的一种言语行为,在言语行为中寻求语言的意义。最终成为一种颇有影响力的语言哲学理论,它将对大学外语教学中教与学具有划时代的指导意义。

  

  二、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L突出强调语言的使用

  

  维特根斯坦提出的“语言游戏”理论,揭示出语言使用的基本特征。“语言游戏”观把语言看做一种活动,即人类基本的和首要的活动。因而把语言的使用置于整体的社会语境中。这样维氏把语言抽象的分析转向了活生生的语用上来。

  

  维氏认为每一个记号就其本身而言都是死的。是什么赋予了它以生命呢?——它的生命在于它的使用。“一个词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类似于棋子是什么。”维特根斯坦的问题给了我们很好的启迪:问问你自己:在什么场合,为什么目的,我们这样说?哪些行动方式伴随这些说法?(想想问候语)在哪些场景里用到它们?为什么用到它们?这些也正是大学外语教学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换句话说,大学外语教学要把外语讲得流利、得体较之正确程度看得更为重要,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从这个意义讲,外语教学必须突出强调语言的使用。

  

  首先,师生的语言教学思想要改变。由于长久以来传统教育思想过于重视教授学生语言知识、智力发展。加之中国目前还在延续的严格的考试制度,如非英语专业四、六级考试,专业四、八级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等,虽然有一些改革但实质没变。学生还是把重点放在语言知识和词汇上,甚至不少的学生认为在一堂外语课上教师没讲点语言知识,他们没记笔记就觉得没学着啥,白浪费时间。而有的教师也有相同的看法。他们认为讲语法、词形变化、用翻译法讲课文备课容易,还能体现教师的至高无上和中心地位。这表明由于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对外语学习的认识都存在着误区。

  

  维氏提出的“语言游戏”说清楚地说明了语言习得的过程。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其实就是在语言游戏中逐渐掌握游戏规则,熟悉语言用法的过程。二语习得过程也应如此。学生是在使用中学习语言。他所理解的语言意义,首先是语用意义。依据这一哲学思想,笔者认为,大学外语教学过程应该尽可能减少知识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输入,强调与学生有效的双向交流,重视学生自己对知识的加工梳理过程。让他们有意识地将外语作为交际工具,突出强调语言的使用。

  

  其次,要强调语言的使用,那么语言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随之要改变。新的教学模式要以语言输出为特征,即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完成不同的交际任务达到掌握语言功能和提高语言技能的教学目的。语言既然是游戏就有参与者的互动。这说明以教师为主导,以语言输入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不科学的。外语教学的每堂课都是实施一种现实语言活动或者说是多样性的语言游戏。因此,学生角色要由被动的接受者转换为主动参与者,积极参与教师设计的多种多样的语言游戏,投入、参与到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游戏形式可以是对话、表演、主题讨论、辩论或电影等。在游戏中,教师实现各种角色的转换,为学生提供交际的机会和动力,让学生在使用中学会语言,在交际中学会交际。

  

  2突出文化教学

  

  在外语教学中我们往往容易看到母语对学习外语的干扰,而忘却社会文化因素的干扰。长期以来外语教学对社会文化因素重视不够,受到传统外语教学根深蒂固的影响,把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割裂开来,只是培养学生达到了会听、会说、会读、会写的“纯语言能力”,即具备“造出一些意义正确、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能力”。语言学着重研究的是语言本身,即语言的语音系统、语言的结构、语言的历史发展等。尽管近几年来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越来越认识到文化教学的重要,但是,重视目的语的社会文化教育仍处在最初的起步阶段,没有相对系统的文化教学计划。一些教师认为跨文化交际理论付诸教学实践很难。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对社会和文化差异意识淡漠,尤其是非英语专业学生,他们的社会文化知识极其贫乏,在用目的语说话时“文化冲突”和误解现象经常发生,举不胜举。追其根源,这也是说活不得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语言哲学理论视角看“生活形式”是语言的依据。语言游戏是生活形式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的生活形式不仅是戏的是整个文化”。为此,大学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应放在突出地位,这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必要环节。它说明对语言的理解,必须从日常生活入手来加以把握。外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各国、各民族文化生活,感知文化,感知精神。

  

  如何在教学中突出文化教学呢?

  

  (1)大学外语教师要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自觉培养一种“文化洞察力”。把教材中与主题相关的社会文化知识课前准备好,并作为英语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册第八单元A篇是一篇黑人作家的作品,当谈到奴隶制时,作者最初只是用“heenilewar’指“heCViWap,学生居然不知道是指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上美国本土发生的唯一的战争就是那场战争。教师要介绍南北战争历史背景以及与之相关的白人社会组织三K党等信息。强调战争给黑人带来的迫害和痛苦。南北战争的胜利产生了巨大社会变革,它给黑人带来方方面面的冲击。另外,当学生读到“Iranstnarcstau-rantw[1hawhiteperscnWeenterchattingaboutanylittlethngshatwehavein.conmonandhewhitemanwouldsitcajnyinhsea,tlisienngCmewthniterest”表现出的那种不以为然的态度。他们不了解即使取消了奴隶制之后的美国社会仍存在着种族歧视。(2)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社会文化知识是构成交际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不同文化背景之下,人们的说话方式或说话习惯有差异。文化理解和文化比较应视为外语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用中西文化对比的方法,开展文化讲座、文化会话、文化表演和文化交流的实践活动,从中培养学生对文化意识的敏感性,使他们能主动地吸收并融入到新的文化环境中。(3)引导学生经常阅读文学作品、报纸杂志。同时留心和积累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材料,弥补这方面的空缺。(4)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注意语言形式的正确,还必须重视语言运用得是否恰当。注意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和“文化错误”给交际带来的不适,重视语言在实际场合的运用。实现“大学英语教学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