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随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何在保护好其传统元素的前提下进行旅游开发,成为了广大学者研究的热点议题。本文将通过对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火把节的开发利用现状的分析,寻找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得出对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火把节;保护;开发
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全州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项——火把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7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7项。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的艰苦生活中创造出来并得以继承发展,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对了解和研究彝族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中对于彝族火把节的开发与保护尤其重要,本文将以火把节为例,阐述凉山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策略。
一 彝族火把节的历史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特有的传统佳节,据《西昌县志》记载,火把节始于唐朝开元年间,已沿袭一千多年。火把节一般于每年农历二十四日举行,历时三天。有关火把节起源的记载和传说有数十种,内容丰富,优美动人。从活动很隆重的布拖、普格等地火把节仪式来看,在诸多有关火把节的传说故事中,天神思体古兹派喽罗到凡间收苛捐杂税被杀后,为了报复,放出害虫祸害人们,而凡间的人们毫不妥协,相邀在六月二十四这天用火把焚烧害虫这个故事是比较值得信服的一种。
二 凉山彝族火把节的开发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分析
(一) 凉山彝族火把节的开发现状
凉山彝族火把节定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号,节庆三天。从2O世纪9O年代以来凉山火把节经历过两次重大转型,首先是从民间节日到政府主导办节,然后是从政府买单办节到政府主导下引入市场机制。火把节经历两次转型之后已从一个少数民族的区域性民间节日转变为一个集旅游、政治、经济、文化、娱乐功能为一体的官方大型节日,火把节也成为提升西昌市城市形象的重要依托,成为展现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 彝族火把节开发存在问题
目前火把节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下面几个方面:
1.从政府的主导作用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
(1)旅游景区管理水平、服务质量较差
凉山州大多景区管理机制不全,经营管理、服务质量水平不高、配套设施建设单一,面对游客高峰期,接待服务比较吃力。
(2)旅游市场网络营销工作滞后
凉山州网络营销水平滞后,缺乏专业的网络人员及成熟的网络营销网站。而且网上发布的信息更新周期有点长,各旅游企业缺乏创新,危机和责任感不强,占据市场的主动性不强。
2.从火把节的内容来看,有以下方面:
第一,火把节民间组织性的特点逐渐消失。第二,媒体对于火把节的报道仅限于一些壮观热闹的场景,对其原有的节庆生活气息弱化,久而久之,火把节越来越官场化。第三, 彝族文化的展示方式目前更加倾向于舞台化,起真实性越来越弱。
三 火把节的保护与开发关系的策略
(一)制定和完善关于火把节保护与开发的法律法规体系
保护与开发是一组相对应的关系,一种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实质上是一种互相推动的关系。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和政策,一方面可以极好的保护火把节,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本地的旅游发展,增加彝族人民的收入,提高彝族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政府加大对火把节开发的扶持力度
政府在保护火把节原有传统元素的基础上应该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力度,组织当地有关人员充分挖掘传承地和传承人,并且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出台一些相关的优惠政策,使得火把节健康有序的开展下去。
(三) 引进专业人才对火把节开发工作进行管理
对于火把节的保护和开发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的从业人员进行系统的教育培训,应在全国范围内吸引相关的优秀人才对火把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合理的管理,从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进行系统的保护和开发。
(四)引导火把节进行良性变迁,开放性地发展火把节等民族文化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经济学家认为阻止民族文化的变迁是不道德的,应该对民族文化进行旅游开发,以此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是必须引导其进行良性的变迁,保留其原有的文化底蕴,在此基础之上注入一些现代化的新鲜元素,使其健康良性的发展。
六 结语
火把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火把节期间节庆活动异彩纷呈且具有极大的参与性,所以对其进行旅游开发,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凉山观光旅游。然而随着对火把节的大力开发,火把节所具有的原有传统元素受到冲击,许多表演虚化,脱离了其原有的本质。如何对火把节进行保护性的开发成为了首要考虑的问题,必须做到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通过对火把节的开发和保护,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凉山州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推动凉山旅游业的发展,提升知名度,改善凉山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接待水平。同时,反过来凉山旅游的开发能对火把节的传承、创新、保护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文绍琼.浅析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四川:天府新论,2008
王光荣.略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广西: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邓永进.民俗风情旅游.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
任继愈.中国少数民族节日.商务印书馆,1996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内部资料)
陆文熙,王安瑞主编.凉山民族文化与旅游.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贾银忠著.中国彝族旅游文化.四川民族出版社,2003
刘尧汉.彝族文化研究.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