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中国哲学论文

中国哲学的两大特点

2015-07-07 10:1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国哲学的两大特点

  一、具有渊源流长的传承脉络
  在谈中国哲学史的传承之前,我们先来看语言文体传承:五经——先秦诸子学——汉代经学——诗歌——战国骚——赋——古体诗——律诗——宋词——曲——小说——现代白话文从语言文体的传承发展来看,并非一成不变的保守固有内容,而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吸收新的内容,逐渐进化过来的。语言文体是文化思想的载体,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保存下来,代代相传,是了解中国哲学史的思想发展历程不可缺少的资料,如果没有理清中国哲学史的传承性,不仅没有办法把握哲学史的整体性,而且还会忽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资源。
  2001年的时候,饶宗颐先生在北大发言,提到《新经学的重建》,虽然一晃又过了10年,但是这篇发言稿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前瞻性和指导作用。在其文章中便提到:“我们的哲学史,由子学时代进入经学时代,经学几乎贯彻了汉以后的整部历史。“五四”以来,把经学纳入史学,只作史料来看待,不免可惜!现在许多出土的简帛记录,把经典原形在秦汉以前的本来面目,”这段话值得我们不断细看,饶宗颐先生不仅提到中国哲学史的发展过程,还提出了经典的历史地位。WWw.133229.COM
  跟西方哲学史比较,我们更能看出中国哲学史的传承性和完整性。
  人类的起源,西方国家是从神话开始转向自然现象的,如西方的哲学鼻祖泰勒斯(约公元前624年-公元前546年)认为水是本源,那克西美尼(约前610年-前546“)认为气才是本源,恩培多克勒(前490年-前430年)则认为应该是土、气、火、水。接着由自然派过渡到抽象派,如阿纳克西曼德(约前610年-前546“无定”年)认为是无定,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72年—497年)认为是数字,德谟克利特(约公元前460~公元前370年或公元前356年)认为是原子。
  到了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的时候,出现了一个转折,便是由从外界的认识回归到对自身的认识,苏格拉底认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认识外界”,因此扭转了人们向外看的眼光,而转向自身内在的认识。苏格拉底的学说接着便由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继承发扬,为了证明形而上存在的可能,亚里斯多德进入一分为二的思想,自圆其说的结果并不能让人满意,引起了认识论和经验论的辩解,因此而陷入了困境。这个时期开始转向休谟(1711年4月26日-1776年8月25日)的怀疑论,到底创造世界论文联盟http://的上帝是否存在,有没有可能,在这里进入了怀疑的状态,为了解决存在与思维的问题,上帝存在与否的可能,康德在笛卡尔的“自我”的启发下,提出了先验自我,认为除了我之外,还有一个先验自我。但是费希特(1762年5月19日-1814年1月27日)却认为康德对于物自体存在问题的论述,会导致表象和物自体的分离,这样将不可避免地导向一种怀疑主义,所以用“绝对自我”进行物自体的肯定和稳固,谢林(1775年1月27日-1854年8月20日)对费希特的这种看法进行批判,认为“绝对自我”忽视了客观的重要性,所以应该重建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于是结合主观和客观,提出“绝对统一性”;到了黑格尔时期,才最终进行了最系统、最丰富和最完整的阐述,他在唯物和唯心问题上,对前人进行了总结和批判,用辩证否定的观点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黑格尔认为一切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是“绝对精神”本身。
  西哲这种一分为二的思维模式,使哲学家们陷入了唯物和唯心两种边界的困惑,这样就很难形成一以贯之孔子之儒学的哲学思想体系。相反,中国的哲学史内容则更加注重人自身的修养,注重生命质量的提升,如孔子以“仁爱”、“正心修身齐家平天下”为核心的儒家思想,老子提倡“为无为而无所不为”,“柔弱胜刚强”、“外其身而身存”、“慈”、“俭”等等修心养性的道德思想,佛学“五戒十善”、“自度度他”、“同体大悲,无缘大慈”,“了脱生死”等等行善解脱生命的思想,这些内容代代相传,历经时代的考验而不衰,无论是战争还是天灾地难病害,中国的先辈们总用智慧寻求各种保存的方法,留下先哲的思想。
  二、具有教育意义的人智学
  从中国哲学史的传承,可以了解到经学在整个历史过程的重要性,经是整个哲学史的一页,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页,贯穿古今,历久而不衰,因为“经书是我们的文化精华的宝库,是国民思维模式、知识涵蕴的基础;亦是先哲道德关怀与睿智的核心精义、不废江河的论著。”“……‘经’的重要性,由于讲的是常道,树立起真理标准,去衡量行事的正确与否,取古典的精华,用笃实的科学理解,使人的文化生活,与自然相调协,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取得和谐的境界。“经”的内容,不讲空头支票式的人类学,而是实际受用有长远教育意义的人智学(anthroposophy)。”1
  上面几段话,深刻的指出经典的价值和重要性,以及经学与哲学密不可分的关系。经的内容是修学的重要依据,是“具有长远教育意义的人智学”。经的内容,是先哲们经过长期思考和实践,经过历史的检验而保留下来的经验,记载着永恒不变的真理。这与哲学的内涵是一致的。哲学,属于外来词,指爱智慧,含有追求智慧,追求真理的含义,在历史长河中,漫长的人类史最具有对真知的追求,中国哲学也应名副其实被理解为中国人类智慧的学问,而且是具有长远教育意义的人类智慧的学问。
  虽然物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但是人文的发展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对生命的认识,没有了生命,世间一切皆妄谈,只有正确认识生命,关注生命,爱护生命,珍惜生命,才能更好处理好人自身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达到天人互争挽留的境界。2
  三、结论
  由此可见:中国哲学是一门人类智慧的学问,是生命的学问,古人对生命的认识凝聚在经典中,时代传承,而且是万物归一,天人合一,生命同体的整体观思想,这是西方哲学内容所无法相比的,所以我们如果不先理清楚中国文化的特色,那么我们将会迷失在浩瀚的经书里,将会迷失在西方哲学一分为二的研究方法中,最后越走越狭窄。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