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习近平同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高度重视,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习总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必然要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青少年教育的重要资源。学习接受中国传统文化要趁早,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系统化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重要措施之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推动语文教学改革,教师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重任。教师应在课堂多给学生提供机会接触传统文化,加大对少年儿童课外阅读的引导和辅导,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传统,提高文化素质,重塑中华民族传统的优良品质和道德文化精神。
(二)教育自身特点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基础教育的选择
传统文化教育越早越好,适当的教育形式会事半功倍。传统文化的教育,应该从小抓起、从孩子抓起。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中国几千年的教育,也证明了这一点。目前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学生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缺乏爱心、不尊敬长辈、合作与分享能力差、遇到困难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等。面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小学时期开始的基础教育应当让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占据相当的内容,从小培养起良好的行为习惯及思想文化价值观能影响学生的一生。而且开设国学课应当作为课业主修课程,考核标准也是由诵读的熟练程度、理解程度、应用程度制定量化。
(三)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条件
传统文化经典中汇集了中国很多思想精粹和美德,值得继承和发扬。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每个青少年学生身上都有着对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文化理念的天然认同和亲切感,正确地引导他们,使他们充分学习,掌握传统文化,并基于这种传统文化体现出的精神思想去观察世界、判断对错、思考人生,以取得最优的结果。
(四)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一课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提升儿童素质的最重要内容。它不仅有丰富的故事、诗歌、寓言等,更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美好的精神。通过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学习可以培养少年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并且还可以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少年学生尊老爱幼、诚实的美好品德。给学生丰富的知识,并教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方法,真正使学生的心灵丰富起来,激发激情和创造力。通过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素质,也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最容易借鉴、最容易产生效果的教育模式。
二、如何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工程
(一)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工程的指导办法
首先,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加深对上下五千年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如李白的《静夜思》、骆宾王的《咏鹅》、孟浩然的《晓》、杜甫的《春夜喜雨》等,语义浅显、用字自然、感染力强;典故《夸父追日》、《盘古开天》等表现了智慧和力量;《闻鸡起舞》、《岳母刺字》、《卧薪尝胆》更是颂扬爱国主义、树立崇高理想的好作品;四大名著体现出丰富历史知识和极高的文学价值。
其次,可以让学生接受优秀文学熏陶,提高审美能力,丰富知识启迪智慧、发展潜能。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炼句,优美的文字与意境,对学生来说是艺术的享受,同时提高对自然美、社会美的敏感性。
第三,寓教于乐。传统文化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传统美德的形成、情操的陶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小学时期开始的基础教育应当让传统文化教育占据相当的内容。推荐学生课外阅读传统文化书籍,对开拓少年学生的眼界和认识水平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处的。
第四,通过丰富的形式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结合基础教育的课程开展的一项特色活动,内容主要是结合各科教学、德育工作和少先队活动开展古诗文诵读、传统美德和礼仪教育,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国画、书法、篆刻、武术、象棋、戏曲、舞蹈、民族乐器和古乐欣赏等方面,加强学生的特长培养。
(二)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注意事项
首先,传统文化内容的选材是教育开展的关键。传统文化是在古老历史沉淀中形成的,难免有些消极、封建的思想混杂其中,且个别内容学习难度较大。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从少年学生的兴趣、情感体验出发,确立适宜的内容,通过多样的形式传承灿烂的文化思想。
其次,教师必须有良好的传统文化修养,能选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深入浅出的教学,有充分诠释教材为其注入新活力的能力,有良好的情感表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渠道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质水平,努力在学生的课堂和课外辅导中起到积极作用。
再次,注重体验式教学的应用。传统文化的内容选用必须丰富多样,让学生真正渗入其中、乐在其中。教师必须要在基础教育阶段注重引导,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最后,家庭教育配合是开展传统文学教育的有效途径。
家长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做好家长工作是学生获得兴趣的保证,因此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为学生布置良好阅读学习环境,让家长在行为举止上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这样,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文化教育虽然在现阶段中小学教育中有一定的体现,但还没有引起广大教师和家长的重视,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时候,更加重视传统文化。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思辨的能力和从容的生活态度等,使新一代成长起来的接班人能真正站在五千年文化历史巨人的肩上开拓美好的未来。
三、总结
综观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国社会发生的每一次剧烈变革,总伴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反省。而每一次文化反省的结果,又促使社会变革在更深广的层面上展开。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由于国内外经济、政治、文化背景的变化,学术界对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传统文化并不是一堆垃圾,其对现代化也决非只有消极作用。完全否定抛弃几千年历史积淀而成的传统文化是不可能的,也会对现代化建设产生不起的影响。正确的态度应是:立足国情,辨证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抛弃其糟粕,继承其精华。既汲取世界先进文化的内涵,又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地转化,用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联系未来,从而建构起中国现代民族文化。另一方面,我们不仅应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还应使其得到传承,使其与全世界全人类的文明进行交汇与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