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学派和犬儒学派是在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3世纪这段时期产生的思想流派。这段时期,古希腊和古代中国都进入了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虽然尚无直接文化接触与交流,这两大哲学流派却在出现的社会背景、政治社会观、伦理生活观上都存在诸多相似性,具有很强的可比性。但同时他们存在着内在的根本差异性。针对俩学派的思想异同点进行浅析。
公元前4至3世纪,古希腊和古代中国在经历重大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几乎同时出现了两个哲学流派:古希腊的犬儒派与古代中国的庄子学派。犬儒学派和庄子作为生活在社会动荡时代里的智者,都为各自时代的人们设计了自处之道。前者以愤世嫉俗、行为乖张为特征,后者以“离世异俗”思想抗争为特征。虽然尚无直接文化接触与交流,这两大哲学流派却在出现的社会背景、政治社会观、伦理生活观上都存在诸多相似性,具有很强的可比性。
一、庄子与犬儒学派简要介绍
一般认为,古希腊的犬儒派出现于公元前4 世纪,是所谓的“小苏格拉底学派”之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时断时续,一直存在到罗马帝国晚期。但犬儒生活方式的创立、基本思想主张的提出和处世特征的形成却主要是在早期阶段的三位代表人物安提斯泰尼、第欧根尼和克拉底活动之时。第欧根尼是犬儒学派的代表人物和灵魂人物。犬儒学派的基本思想主张是提倡生活简朴、回归自然,节制自己的欲望,想狗一样的活着。拒绝接受一切的习俗——无论是宗教的、风尚的、服饰的等等。他强调禁欲主义的自我满足,鼓励放弃舒适环境。
庄子,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二、庄子学派与犬儒学派相似点浅析
(一)庄子学派与犬儒学派社会背景相似:社会转型时期动荡复杂的社会环境。
公元前3至4世纪的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的动荡复杂,未定于一统的社会历史时期提供了犬儒派与庄子学派得以产生的土壤和环境。由于社会大变革,当时的古希腊和古代中国交织缠绕着种种尖锐而复杂的矛盾和斗争,进而催生了文化繁荣,思想争鸣的局面。犬儒学派即是希腊城邦制度的现实产物,又是希腊城邦文化的叛逆。战争使城邦的经济基础遭到破坏,社会苦难的加深和阶级斗争的尖锐也导致了古希腊的城邦危机:自由公民的没落、国家范围的扩大导致了城邦公民集体理想的破灭。同时,希腊人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一再惨败和苏格拉底的受审与处死以及柏拉图出走西西里等一系列事件中,受到了心灵上的冲击,感受到了民主制度弊端给社会带来的危害。这些都使希腊哲学家把“伦理问题” 提到重要地位,从而给这时期希腊思想带来了某种个人主义或世界主义的色彩,而犬儒学派则是这股力量的代表之一。而庄子所处的是“道术将为天下裂”的战国时代。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政治思想的世俗化转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旧有的宗法世族统治开始动摇,平民和奴隶的反抗斗争使得西周以来的阶级关系也随之发生较大的调整,“井田制”也逐步走向瓦解。社会经济的急剧变化,政治局面的错综复杂,军事斗争的层出不穷打破了传统的生活和观念;同时在各国的政治变革与相互竞争中也急需要理论的指导以求增强统治的应变能力;由于这时政治空隙比较多,知识分子开始脱离了官府,摆脱原来的依附性服务地位。因此,这一时期的学术文化异彩纷呈,庄子思想便是“百家争鸣”其中之一。这些反映了在社会转型和矛盾加剧的历史时期,当政治暴力可以随意摧残个人生命而个人的抗争变得微不足道的时候,就容易使人转入内在精神世界,以求得精神世界的舒展与张扬,必然激发新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从而催生新的思想文化体系。
(二)庄子学派与犬儒学派在生活态度上相似:“自然地生活”。
就个人的社会生活安排来说,犬儒派与庄子学派都提出要“自然地生活”。这种生活方式在现实中表现为:生活简朴、甘于清贫、愤世嫉俗、淡泊名利、反对世俗制度、对身外之物漠不关心,顺其自然地生活。
犬儒派奉行苦行,衣着简单,手持长棍,背着破皮袋靠乞讨为生。白天常常在体育场、大街上、市场里与人交谈或辩论,晚上则睡在大街上或神庙里。他们“对一切外在的,特殊目的、需要和享乐漠然无动于衷”《第欧根尼·拉尔修》中记载了关于他的一则逸事:“有一天第欧根尼在洗菜,阿里斯底波从旁经过;他向他喊道:‘如果你知道亲自洗菜你就不用尾随国王们了’。阿里斯底波很合适地答道:‘如果你知道与人们来往,你就不用去洗菜了’”。这也说明犬儒们甘于遵从自然的生活,而不去追逐金钱、官职和地位的生活态度。
庄子一生清贫,生活简单,以织草鞋为生,艰难度日“庄子家贫,故往贷于监河侯”,“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絜系履而过魏王”。实际上,庄子并非没有机会为官,只因他按照自己自然的方式生活,放弃了做官的机会。
庄子在《齐物论》中有段精辟的论述:“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这段精辟的论说充分地体现出庄子相对主义的哲学特点。在庄子看来,在不同的情势下事物会呈现出不同的面相,是非。反映出庄子对名利的淡泊。
(三)庄子学派与犬儒学派在政治社会观上相似: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
犬儒派与庄子学派都彻底批判否定现行的政治制度,抨击骄横傲慢的统治者,嘲讽那些四处奔走经营、为统治者效犬马之劳的人。
犬儒派藐视一切权威,无论是城邦的政治制度,还是那些威严赫赫的君主、伟人,无一能逃脱他们的抨击。对希腊人引以为自豪的城邦民主选举制,安提斯泰尼就不无讽刺地建议雅典人投票决定驴即马,有人说这不太荒谬了吗?第欧根尼有一句名言:“重估一切现存价值”。他认为,文明的主要价值如“高贵的门第、声誉和一切显赫的东西”,而这一切都是“浮夸的罪恶装饰品”,金钱是一切罪恶的渊源。“自然”比“文明”更为真确,所以应该返归自然,遵从自然,抑制一切人为的欲望追求,以简陋俭朴的生活刻苦磨练自己。
庄子不仅否定现行制度存在的合理性,而且对那些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大加斥责。田成子杀齐君得齐国南面称孤道寡,俨然一副君王模样,而柳下跖聚众起义却被称为盗贼。庄子对此极为愤慨,发出了“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怒骂。对于那些趋炎附势,为了蝇头小利不惜卑躬屈膝的人,庄子极度鄙视与厌恶。在《庄子·外篇·马蹄》中:“夫赫胥氏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及至圣人,屈折礼乐以匡天下之形,县跂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而民乃始踶跂好知,争归于利,不可止也。此亦圣人之过也。”这几句话充分体现了庄子的反对束缚和羁绊,提倡一切返归自然的政治主张。
三、庄子学派犬儒学派差异点浅析
虽然犬儒学派与庄子学派有诸多的相似性,然而也明显存在着诸多差异。
(一)犬儒派与庄子学派都主张“自然地生活”,但是二者对于“自然”的理解却存在歧义。
犬儒派理解的“自然”有着两层意思:“ 一是外部环境,一是个人自然生存本能”,犬儒的相对主义否定外在的一切标准、一切习俗、主张一种自然的状态所以,犬儒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努力适应各种恶劣的自然环境,泰然处之地生活。但是,随着犬儒学派的不断发展,他们对自然地理解日益庸俗化和浅显。后来的犬儒学派把“自然的活着”理解为像动物一样活着,像狗一样活着。《第欧根尼·拉尔修》里记载:一次吃饭时,一个客人丢给第欧根尼一块骨头,他就像狗一样奔上去,并且摇头摆尾。犬儒派另外的一位代表人物克拉底甚至与同为犬儒的伴侣希巴尔其娅在公共场合交合。这些都反映出后起的犬儒们逐渐的对“自然”的曲解,视“自然”为“动物”。
庄子笔下的自然观是合乎万物自身规律的本然状态。庄子最欣赏的是自然之乐,甚至主张与自然界的动物共处而同游。“自然地生活”就是一种万物能够顺其本性和内在规律而活动,保持事物的本真面目。这一生活方式的主旨是要尊重事物的内在规律,反对人为的干涉和破坏。“以道观之,何贵何贱,是谓反衍;无拘而志,与道大蹇。何少何多,是谓谢施;无一而行,与道参差。”以“道”来体现自然的转换。“消息满虚,一晦一明,日改月华,日有所为,而莫见其功。……夫天下也者,万物之所一也。得其所一而同焉,则四支白体将为尘垢,而死生终始为昼夜,而莫之能滑,而况得丧祸福之所介乎!”“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故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生”。在社会生活中,庄子主张按照人的自然的规律生活。“自然地生活”这一生活方式是一种超脱的智慧,顺其自然、无为不争的生活。与犬儒学派消极、颓废甚至低俗的“动物式的自然生活”观相比,庄子学派崇尚的“自然地生活”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二)犬儒派与庄子学派都愤世嫉俗,安贫乐道,但二者生活态度以及表现方式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犬儒派奉行苦行主义与禁欲主义,抛弃一切财产,以乞讨为生。长发,赤足,身穿破烂不堪的短外套,肩上背一个破袋子,手里拖一根木棒或拐杖。白天在大街上、体育场,一切有人群的地方游荡,主动找人交谈或辩论,不时把严厉的斥责、不失幽默的嘲笑抛向路人。“晚上,他们则露宿街头。生活中往往表现得盲目自大,目空一切,希望用这种极端乖张的行为来表示对这个世界的不满和自己的主张。出于对一切知识理论的否定,他们有意识不去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些乞丐哲学家的道德说教主要表现在他们粗鄙的诡词之中,表现在轶闻之中。他们的道德说教中很少有严肃的探究。”庄子学派也主张过简朴清贫的生活,但庄子学派并非像犬儒派一样奉行苦行主义,抛弃一切财产,乞食为生。“庄子学派也没有脱离家庭,独身而居,而是娶妻生子,相依为命,尽享天伦之乐。与犬儒派对现实不满的表现方式不同,庄子学派主要是著书立说,表达思想,与社会相背但相容。不像犬儒派,四面出击,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所以他们不仅没有遭到社会各个方面包括统治阶级的责难,反而受到世人的尊重。”庄子学派的思想源远流长,其生活的智慧常为落魄知识分子所推崇。
四、结语
不同的文明,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不同的传统决定了二者处世态度的不同。犬儒派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走到了尽头,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而庄子学派的思想以及道家思想却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思想智慧,源远流长。这都是与他们的异同点密切相关的。
作者简介:袁婷婷,沈阳工业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