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中国哲学论文

当代中国哲学走向

2016-06-06 11:2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十七大把我党自改革开放以来建立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理论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具体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内容。该概念的提出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而且也是对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同时它也是对过去的实践总结和反思所得出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今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及其影响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虽然走向失败,但是作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使理论逐渐变成现实,实现了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的转变。除此之外,马克思主义重点突出的“无产阶级”、“自由人联合体”也真正显示出“革命的力量”和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公有制”的思想,突出了“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内涵。毛泽东思想使中国改变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关于改革开放的通论,使中国改变了历史发展的面貌,由贫穷落后的国家变成了富裕强大的国家。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的建立,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总结中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在吸收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中国自1958年后过分地突出“人民公社”、“阶级斗争”、“一大二公”,从而使社会走向反面,出现“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灾难,忽视个体合理的正当利益,忽视尊重人、关心人,不保护环境等。苏联和东欧国家由于不坚持改革或者是改革不坚持正确的方向,最后走向了瓦解和“演变”。阿尔巴尼亚、朝鲜、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也由于“死抠”公有制不断升级,也忽视了个体的利益和作用,从而使社会生产力发展越来越萎缩,社会越来越“死板”和失去活力。相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突出个体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允许以私有制为主体的生产关系多样化,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使社会“各方面”积极性都得到迸发,为资本主义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良好的环境,也延缓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在总结和吸取中、西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诞生的新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新时代的新发展,但它们的内容各有侧重点,如:马克思主义突出“全人类解放”、“无产阶级整体利益”,毛泽东思想突出“为中国大多数人谋幸福”、“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突出“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以人为本”、“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总之,不难发现其中递进的规律世界^一中国——当代中国”,“人类^一集体——每个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强调“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实现科学发展”,因此相比较以前的理论来说,它更加体现了中国化、民族化、具体化,更加具有务实性(是近距离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不是遥远的,高不可攀的)、人情性(重视每个人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强调关爱、公平、正义,让每个人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个体'性(重视个人合理利益,尊重人权,大力发展个体经济、民营经济,让个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立使当代中国人能看到未来能实现的理想,不至于在虚无缥渺中追求;使大家认识到人不仅仅是“铺路石”,“别人的嫁衣裳”,而且每个人还有自身的价值和意义;人通过奋斗能达到“全面发展”;人不仅仅是在为他人、为集体、为民族、为社会奋斗,而且也在为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的实现创造条件。事实上,当今人的存在是一种“双赢”。人不仅仅在奋斗,同时也在享受生活、享受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正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现实意义巨大,影响深远,所以它是我们当今和未来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

  

  二、中国哲学的新走向

  

  哲学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科学。哲学离不开人,离开了人就没有哲学,因此有人认为哲学又叫“人学”。近年来,哲学家们都在探讨哲学对生活的意义,关注人的存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本身的作用,以及保护环境和资源的重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不仅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如邓小平理论的四大支柱——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是针对过去我们忽视了人,不关心人的生活,不尊重人,特别是不重视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等违反社会和人本身发展规律的思想和做法而提出的,强调社会主义就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实质上就是强调社会主义就是要让每一个人生活得更美好。当我国进人21世纪,针对国际国内特别是党内出现的新变化,如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发生瓦解和“演变”,世界出现多极化、全球化、多元化趋势。国内进人矛盾凸现期,改革开放进人攻坚阶段,党内新老交替,由领导革命的党到领导建设的党,党面临着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考验、反“和平演变”的考验,党如何提高执政能力,如何永葆执政地位,不重蹈苏联、东欧的覆辙,江泽民等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必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必须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一句话就是人民是至高无上的,“我们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们应该永远爱着中国人民当历史进入到21世纪10年前后,虽然我国经济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惮在日益提高,但是科技含量低,效益低、浪费大、污染大、成本高,特别是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如旱灾、洪灾、冰灾、病毒瘟疫等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胡锦涛等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思想,要求建设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就是突出以人为本,强调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表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人学”。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当代中国哲学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中国哲学由“玄学”变成“实学”,由“务虚”变成“务实”,由“形而上’’变成“形而下”当代中国哲学逐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哲学为人民导航,哲学为人民鼓舞欢呼!原来的哲学远离人民群众,表现为“假、大、空”,让人民群众高不可攀;或者就是变成政治的工具,成为“斗争哲学”。而今天的哲学变成了实践哲学。

  

  2. 中国哲学由关心“物”变成关心“人”,由“物学”变成“人学”在过去的哲学中,一种是研究自然界,另一种是研究人类本身的社会变迁。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多的是研究人类社会和人本身的发展。当然,马克思的自然辩证法也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运用和作用。过去,我们比较多地关注物质,而对人的地位、作用、生命价值和意义不太关注,经济、物质成了人的主宰者。现在,我们更强调人是最宝贵的,世界上没有人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因为有了人,世界才精彩。

  

  3. 中国哲学由重视“集体”到重视“个体”的转变中国传统哲学一直突出国家、民族利益,比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国才有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正是因为这样,中华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永不衰竭,永远不会亡国。然而,随着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发展,资本主义要实现货币转化为资本,最关键的就是劳动力必须成为商品,必须肯定个体在社会中的作用。因此,资本家不得不高喊“民主、平等、博爱”,资本主义个人主义成为其核心价值体系。这种个人主义对于“否定”封建专制独裁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里对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个人主义越来越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桎梏,成为各种矛盾激化的思想根源。因此,个人主义不能成为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思想,个人主义最终必然走向终结。

  

  中国是一个经过漫长封建时期的国家,封建时期的“长官意志”、“官僚主义”、“家长制作风”甚至“专制独裁”思想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特别是建国以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使中国社会一直处于“只有国没有家”、“只有集体,没有个体”、“只有他人,没有个人”、“只有领导,没有群众”的状态。尤其是“文革”期间,个人崇拜、个人专权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当今,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并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特别需要发挥每一个人的积极性,让每一个人的热情都迸发出来。因此,从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都强调要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坚持“以人为本强调衡量改革开放成败要以人民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等作为标准;强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确立,不仅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而且对当代中国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当代中国哲学越来越接近现实、接近生活、接近民众,日益成为为民所用的实用哲学、务实哲学,使哲学的生命力越来越旺盛。


    作者简介:赫崇飞(1967—),男,吉林白城人,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王继辉(1965—),男,湖南衡阳人,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