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宗教论文

莱辛戏剧《智者纳旦》中的宗教宽容

2016-11-14 15:3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宗教是引发当今世界国家与民族间冲突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敌对战争的发生是因为不同的宗教信仰。早在18世纪的德国启蒙运动时期,作家莱辛就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创作了以宗教宽容为主题的剧本《智者纳旦》。本论文主要从人物的角度分析这部作品及其主题,阐述晚年莱辛对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

 

  《智者纳旦》这部五幕剧发生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时期的三大宗教圣地——耶路撒冷。故事发生时虽未处于战争状态,但三大宗教的教徒之间的矛盾已十分尖锐。主人公纳旦(Nathan)是一个犹太商人,在外出经商期间,其家中着火,他收养的女儿蕾夏(Recha)被一位刚被苏丹萨拉丁赦免死刑的基督教圣殿骑士的营救。他首先说服了这位骑士抛弃宗教偏见去见他的女儿,然后他又去面见苏丹。后者希望能从纳旦这里借到钱以解国家的燃眉之急。纳旦在苏丹抛出哪一个是真正的宗教这一问题时,机智地用戒指寓言故事来回答,并以此赢得了苏丹的赏识,成为了苏丹的朋友。然而故事到这里又发生了转变,耶路撒冷的主教告知骑士,蕾夏实为基督教家庭出身,而纳旦却以犹太人的方式将其养大,并建议他将纳旦烧死。纳旦则通过别人的提示得知骑士与其养女其实是失散多年的兄妹。苏丹则得知他赦免的这位圣殿骑士是他兄弟阿萨德(Assad)的儿子。最后一幕中,有着不同信仰的人被证明是一家人,他们之间的冲突也随之消失。

 

  关于戒指预言已有不少论文对此进行阐述,本文在此不再赘述,而是主要通过人物的分析来探究该剧宗教宽容的主题。莱辛赋予他剧中几乎每个人物一种宗教特征:主要人物纳旦、萨拉丁和圣殿骑士是三大宗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典型代表。剧中出现的其他人物的宗教归属也很明确,仅有一位人物是无法辨清其真正的宗教属性,她就是纳旦的养女——蕾夏。她表面上看是犹太人,但她的亲生父亲却是后来改信基督教的穆斯林。而她出生时已经受过基督教的洗礼,所以她也应该是一个基督徒;但当最后被证明她是苏丹的侄女时,她也可以是一个穆斯林。她不能说只属于一种宗教,但也可以说同属于三个宗教。我们不能简单地断言她是基督徒、犹太人还是穆斯林。(Bohnen198473)

 

莱辛戏剧《智者纳旦》中的宗教宽容


  蕾夏人物设定其实跟戒指预言一样,莱辛将三大宗教杂糅在蕾夏身上,再一次重申了他自己地观点,真正的宗教其实并不存在,而蕾夏身上则体现了三大宗教可以同时并存,且友好相处,因为她就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统一。通过这一人物管中窥豹,我们可以认识到,宗教归属地的判定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即便没有信仰,我们也可以在上帝和他人面前表现正直!”(Lessing200081)因此,蕾夏是人性的代表,宗教宽容通过这一人物设定得以丰满的体现。

 

  不得不提到的是本剧中的核心人物——唯一的真正犹太人纳旦。他正直、善良而且机智。莱辛的思想其实是通过这个人物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来传递给读者。围绕在纳旦周围的人物几乎都是来自不同宗教,但他都能与他们和谐相处。他对其他宗教的宽容已经使他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犹太人身份中脱离出来,而成为了一个启蒙思想家的代表。即便他的妻子和他七个儿子被圣殿骑士放火烧死也没有在他心中埋下仇恨的种子,他选择原谅并将本是基督徒的蕾夏收为养女。就像他朋友对他的评价他没有偏见,对一切美的东西敞开心怀。”(Lessing200048)关于宗教,他的态度也是开放的。他并不按照宗教信仰来评判别人的, 而是把放在了首位。所以不管别人具有何种信仰,作为在纳旦的眼里他们都是平等的,而且觉得人的好坏是其作为人的本质,而并非信仰来决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莱辛刻画的主人公纳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犹太人,而是一位以为核心的启蒙思想家。

 

  如当今世界,宗教矛盾导致的冲突依然存在,宗教宽容成为了一个永恒主题。所以,不同宗教信仰的人能够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显得十分重要。中国各大宗教间(儒教、道教、佛教等)和谐共存的现象不失为一个积极正面的例子。各个地区间的情况虽然不同,但互相宽容这一点是可以努力做到的。《智者纳旦》这部剧中虽充满了不同宗教人物之间的矛盾,但最后以美满结局的方式解决了所有的矛盾。这样一种结尾方式传递出了莱辛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愿望,表达了个人思想能够对整个社会和谐产生的作用。此外以人为核心,爱人这一思想也是启蒙思想的一大进步,对我们当今社会仍影响深远。

 

  作者:徐琴琴 来源: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