俐侎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是云南省独有的一个族群,整个族群只有2.9万多人。长期居住在高山上的俐侎人,是一个把历史藏在黑色里的部落;一个把家书写在口头上的族群。他们与外界交流甚少,至今仍保留着较为原始而神秘的宗教信仰、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独居特色的民俗与服饰等。本文从彝族支系俐侎人的山神崇拜、龙形崇拜、植物崇拜以及图腾崇拜和生态环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集中的分析,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学术意见,以供参考。
一、彝族支系俐侎人山神崇拜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分析
俐侎人都喜欢居住在高山,在他们眼中,山是有生命的,并且存在山神保护着整个大山的子民。不仅如此,俐侎人认为山神管辖着大山和山林,对于山林上的动物、植物、河流等,就算是人类到山上进行狩猎和放牧,都是在山神的管辖之内。所以,在俐侎人生活的寨子中都设立有山神庙,主要是用来供奉山神,特别是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只要是到了单日子,俐侎人就要举行祭山神的活动。对于俐侎人来说,祭山神是一年中的头等大事,无论遭遇什么变故和意外,祭山神的活动都不会终止。通过对俐侎人祭拜山神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在这种祭祀活动中,体现了俐侎人非常原始的自然崇拜观,山神崇拜的引申含义其实就是自然环保以及天然环境的崇拜,人们在对自然表达崇敬之意的时候是不会做任何破坏自然环境的事情的,这是完全生态化的自然观。彝族俐侎人崇拜山神,并且利用祭祀活动进行祭山神,使用的是最为朴实的做法,这种崇拜中蕴含着对于生态环境以及自然资源的崇拜,也充分认证了环保结构和宗教信仰的融合。透过彝族俐侎人的山神崇拜,我们能感受到人与自然之间真诚的交流和互动,并且在这种直观意识中,宗教信仰的价值得到了优化的体现,也实现了自然资源和原始化山林维护的环保目标。另外,由于山林崇拜中,对于山上的任何物质都存在一种天然的依赖和信奉,也间接实现了山林中水资源的优化保护。将宗教信仰和环保理念融合在一起,真正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进程。
二、彝族支系俐侎人色林崇拜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分析
俐侎人对于色林的崇拜由来已久,其中特别突出的是对杉树、栗树的崇拜。其中,特别流行的是一个关于彝族和竹林之间的传统祭祀项目。传说在俐侎村寨中都会有一片具有神奇力量的神树林,俐侎人每年都要在树林里祈福祭祀,几乎每个俐侎人居住的村寨后面都会有这样一片林子,俐侎人称其为神林,而在汉语中翻译过来就是色林。色林通常都在彝族俐侎人村寨的深处,在俐侎人眼中,色林中的一草一木都有神性,并且都是有灵魂的,对于俐侎人,色林是不容侵犯的圣地,若是有人对色林中的神有冒犯之意,都会受到山林的惩罚。其中,特别要注意的是,彝族俐侎人认为,女人、汉人以及外族人无权进入,且在色林中是不能进行放牧和砍伐活动的。对于色林的祭祀活动一般集中在每年的农历四月,若是不出现大变故,祭祀活动一般是会如期举办的。彝族俐侎人祭祀色林的过程中,就是对林木资源的一种深层次的保护,从意识中杜绝恶性的砍伐,尽管具有一定的唯心主义做派,但是,这也是减少林业被破坏,保护森林的直观性表达,能有效地维护水土以及森林资源,一定程度上能减少森林灾害对于生态平衡的影响。不仅实现了林木资源的优化维护,也对生态平衡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真正实现了资源结构和宗教信仰的融合,实现了最根本的生态维护机制。
三、彝族支系俐侎人图腾崇拜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分析
图腾文化在中国古文化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而彝族俐侎人对于图腾文化的崇拜也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俐侎人女性要用花格子布包头,而这也是历史上狗图腾的历史遗风。在俐侎人眼中,狗的地位非常崇高,甚至俐侎人视狗如母,在族群间是绝对不能食用狗肉的。除了对动物有着天然的崇敬之外,对于植物,俐侎人也对其图腾文化建立了深远而细化的研究。对于植物图腾的崇拜,多源自于古来而神秘的传说。(1)树藤崇拜。主要是由于彝族祖先曾经被树藤解救过,便将这份感恩转化为图腾崇拜;(2)芦苇崇拜。彝族人认为,民族在迁徙过程中,是依靠芦苇渡江,芦苇对于彝族的迁徙变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3)密花树崇拜。在山林中,传说密花树曾经解救过俐侎人的小孩子,俐侎人就将其设为救命树。在图腾崇拜中,充分表达了俐侎人对于大自然的崇敬之情,并且也表达了俐侎人对于林木的保护。另外,对于动物图腾崇拜体现了俐侎人保护自然的决心,充分体现出族群对于动物的关爱,由于对动物的尊重和爱护,就会一定程度上减少猎杀的可能性,这也实现了动物保护机制的优化运行。对于植物的崇敬和尊重,不仅表达了俐侎人热爱植物以及爱护植物的决心,也充分实现了对于植物多样化保护的理念。通过植物和动物图腾的崇拜,我们不难发现,俐侎人正是通过对群体的崇敬,实现了资源结构和生态环保理念的践行。
总而言之,在俐侎人原始而质朴的宗教信仰结构中,是对生态资源的深层次保护和崇敬,不仅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也是对原始生态的爱护。正是基于这种情怀,俐侎人实现了对自然生态的有效维护,也规避了的破坏行为,从根本上保证了生态结构的平衡态发展,充分践行环境保护理念,实现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丽香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