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手舞”是土家族的最为流行的舞蹈,它是土家族舞蹈发展的结晶,是土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任何舞蹈都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摆手舞”亦不例外,它反映了土家族先民的生产、生活、狩猎等情况,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笔者通过研究“摆手舞”的教育功能,旨在发现其在教育中的意义,以实现对“摆手舞”的全新认识,有利于我们传承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内涵,对于“摆手舞”的现代性创新,保护“摆手舞”的文化传承有着重要意义。
1 摆手舞的风格特点
摆手舞在土家族语中称“舍巴巴”,其来源有三种说法:祭祀说、生产劳动说和战争说。但总的说来,它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摆手舞每年正月十五在土家族的聚居地举行,分为大摆舞和小摆舞两种,大摆舞三年举行一次,规模庞大,参加人数多,持续时间长,小摆手舞规模小,时间短,每年春节举行。
摆手舞的服饰大多是土家族的传统服装,其动作也多取自生产活动或战争,主要动作是以手的摆动带动身体的摇摆,分为“单摆”、“手脚颤动,双摆”等,一般摆动时,腿稍弯曲,手的摆动不超过肩膀,前后动作衔接自如、和谐、大方,表现了土家族先民粗犷、朴素的风格和豪放勇敢的气质,舞蹈的内容有农事舞和生活舞,其形象生动,栩栩如生。舞蹈的整个过程描绘了先民开疆拓土的剑心,体现了先民豪放的生活状态。而土家族的后代,也是“摆手舞”中受到了教育,吸取了道德的力量。
2 摆手舞的教育功能
2.1 促进个体与社会发展
土家族的“摆手舞”作为一种宗教仪式,具有趣味性和形象性,这些动作容易被人们接受,也容易使人参与其中,更有益于知识、经验的传授和学习,它包含着土家族的历史、迁徙、生产劳动和起源等等内容,用艺术性的手法再现了土家人的状态。“摆手舞”的动作,在配以适当的音乐,再现了土家先民的生活,“摆手舞”有很强的娱乐性质,又有潜在的教育性质。土家儿童从小在习俗化的音乐和舞蹈教育中长大,身体力行,耳濡目染,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摆手舞”有丰富的内容和教育形式。能够促进土家子女身心的全面发展,促进个体的发展,在学习“摆手舞”的过程中,土家族的青少年,学到了先民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土家先民的勤劳、勇敢、乐观等传统道德观念,内化为土家子女的行为规范,这不仅塑造了身心健康的土家儿女,也传承了先民的优秀道德品质,用民族文化来影响后代的发展。“摆手舞”的这种双重作用是任何教育都无法代替的。
“摆手舞”作为土家族特有的民族舞蹈,其中蕴涵教育功能促进了土家族社会的发展,“摆手舞”中蕴含的勤劳、善良的核心理念,通过外在的舞蹈形式,不断的传达给跳舞者,涤荡着舞者的心灵,对于形成一个和谐与团结的土家族有很大作用。
2.2 促进个体谋生
促进人的发展需要教育,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在传授孩子们知识、培育道德品质的同时,使人获得谋生的本领。著名教育学家曾说过,教育的本质是交给人们如何正确的使用工具以及接受先贤的传统、承担社会责任等。古代人的生存技能比较简单,主要通过上下代的言传身教获得。土家族的“摆手舞”是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历经数千年,其中很多舞蹈姿势直接来自生产实践,例如“摆手舞”里的“赶鸭子”、“赶野牛”、“岩鹰展翅”等就是模仿狩猎的各种动作,而“织布”、“种谷子”、“撒子”、“烧火积肥”则来自于土家族的农业活动。“拍蚊子”、“扫地”、“比脚”等均来自于日常生活中。这些舞蹈动作直接来自于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这些动作,可以实现生产技能、生活常日的继承与发展,这些技能对于个体来说至关重要,土家族先民将生存技能寓于“摆手舞”中,将“摆手舞”设计成个人谋生的必要手段。
2.3 传承民族文化
土家族的“摆手舞”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功能是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土家族的民族精神是丰富而具体的,即勤劳、善良、勇敢。它是土家族数千年的文化积淀,集中体现了先民的精神追求和劳动创造,例如,“摆手舞”中关于日常生活和农事的舞蹈就集中表现了土家族先民的智慧、勤劳。“种苞谷”、“挖土”体现了古代人心情劳动的场景,学习“摆手舞”的每个人。在接触这些舞蹈时,会情不自禁的体会到古代先民的生活,将自己带入一个古代的劳动世界,这样不断的感受民族历史,并将这些感受带入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使土家族的孩子不自觉的传承“摆手舞”,是这一民族瑰宝不断积累,代代相传。
2.4 促进传统文化创新
土家族“摆手舞”的教育功能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促进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创新,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摆手舞”在传承的过程中,土家子女不断的加入新的因素,形成新的舞蹈动作,这对于延续“摆手舞”的生命力和灵魂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第二,在“摆手舞”的过程中,不断的吸收其他民族舞蹈的优秀成分,形成了具有土家族独特气质的舞蹈。在这些过程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土家族的“摆手舞”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尽管作为民族舞蹈,但是摆手舞的生存环境也在改变,并面临了一些威胁,“摆手舞”是土家族的民族核心。我们要继承和发扬。
3 总结
本文通过探讨土家族“摆手舞”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继承传统文化等教育功能,力图让读者认识到少数民族舞蹈的重要作用与传承少数民族舞蹈的重要意义。已实现对少数民族舞蹈的继承与创新和对土家族“摆手舞”的保护,使“摆手舞”走良性循环的道路。
参考文献:
田丽萍.论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发展及其动因.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
周孟君.论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的传承.群文天地,
2011(16).
陈申.云南少数民族舞蹈身体表现的研究.民族艺术研究,2010(02).
王安妮.试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大众文艺,2010(12).
作者简介:周威(1979—),男,湖北鄂州人,学士,武昌理工学院音乐与传媒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