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音乐舞蹈论文

“巴渝舞”的历史渊源的分析

2015-07-30 10:2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关键词:“巴渝舞” 渊源 产生 名称
  随着时代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巴渝舞”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同时也受到人们的重视。要想深入研究“巴渝舞”,那么就必须对其本源进行梳理,清楚其源流。因此,笔者从“巴渝舞”的产生与名称进行探讨,研究其历史渊源。
  一、“巴渝舞”的产生
  在古代的“巴渝”区域十分流行一种少数民族歌舞,即“巴渝舞”。“巴渝舞”又称“巴渝戏”、“宣武舞”、“摆手舞”等,这种舞蹈是中国最为古老的、最为原始的类型。“巴渝舞”的首创是因巴人祖先智慧而产生,汉唐盛世年华而滋养,明清变幻风云而丰富、是中国本土土壤培育出来的花朵,是中华儿女心中舞蹈的“活化石”。
  (一)产生于宗教
  从古至今,“巴渝舞”一直流行于三峡地区。三峡地区的地理环境呈现出沟谷交错、层峦迭嶂、地貌奇特的状态。在原始时期,这种惊险的地理环境给人类带来了一种神秘而且恐怖的感觉。大自然的风云变幻与强大力量威胁到了三峡地区的少数民族,由于当地人类生产力低,思维有限,造就了少数民族崇尚自然的观念,将天灾、疾病归因于超自然的神秘力量。这种宗教信仰万物有灵,崇拜天、地、日、月等。三峡地区的少数民族对动物、植物的图腾进行崇拜。巴人主要崇拜白虎,故以白虎为图腾进行膜拜。随着巴国的建立与强盛,崇拜白虎图腾逐渐成为整个巴人的标志。虎就代表巴,巴的民族徽章就是虎。
  当人们遇到天灾或者疾病时,就会让本族的巫师主持祭祀。在祭祀的活动中,人们总是以体育竞赛活动与舞蹈的形式表达解除病痛苦,消除灾难的愿望。因此,产生了“巴渝舞”。
  (二)产生于生活
  “巴渝舞”是一种民间武舞,属于一门艺术。探索其历史渊源就离不开巴渝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的活动。巴人最早生活在淮水流域,后来迁移到山西省的南部,与当地人民结盟,形成“巴族”。因统治者的变化,巴人也在不断地进行迁徙。最终因朝代的更替,巴国已经灭亡。但巴族人最终定居于长江流域。
  从巴人迁徙的情况分析,他们总是与商、周、秦、楚等强族居住,生活处境艰难。因此,他们会团结各个聚部落的成员,形成一种合力,训练步调一致,动作整齐。邀请巫师组织与指导部落成员唱歌、跳舞。只要出征或涉猎都要进行模拟演练,这种演练就是将征战与体育相结合的舞蹈,这种舞蹈就是古老的“巴渝舞”。
  (三)因“渝水”而得名
  据史料记载,最早公开亮相的“巴渝舞”是在誓师大会上,巴人与部落成员“执仗而舞”。郭璞语曰:“巴西阆中有渝水,僚人居其上,皆刚勇好舞,汉高募取以平三秦。后使乐府席之,因名巴渝舞也。”
  二、“巴渝舞”名称与历史渊源辨析
  “巴渝舞”的起名应从相关的历史渊源探究。关于“巴渝舞”众说纷纭,总体归纳有三种观点:其一,“巴渝舞”应源于古代“巴人”与“渝人”的舞蹈,故源于族名。其二,“巴渝舞”应源于“巴郡”地域,故源于地名。其三,“巴渝舞”应源于“巴水”,故源于河流域。以下分析将根据推论判断、典籍记载、比较分析进行论述。
  (一)以民族命名
  巴族人民是生活中中国西南和中南地区。巴族的地域活动范围主要是在东至宜昌、西达川东、北起汉水、南至鄂西清江流域的地区。巴人在峰峦雄伟的大山中与风起浪涌的水流中生存。
  有部分史料记载,“巴渝舞”是以一个民族的名称命名的,但是这种说法缺少有利的说服证据。“巴”并不是指一个单一的民族,它是由“共、奴、獽、夷”等组成。所以,古时的“巴渝舞”不是由民族命名的。
  (二)以属地命名
  巴人的不断迁徙的原因也许是因为势力的增长或衰减导致。在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巴人活动的范围是不同的,因此巴人没有一个固定的地域概念。从“巴郡”出现之时,至刘璋为统治者时,巴的地域在不断的更变。最终在唐武德元年又改“巴郡”为“渝州”。期间时间较长,且朝代都发生重大改变,导致“巴渝舞”的巴源于“巴郡”之说也模糊不清。无有效证据论证“巴渝舞”究竟源于何地。
  (三)流域命名
  中国的文化起源总是与河流有着不解之缘。笔者认为“巴渝舞”的发源地应该在渝水、巴水流域较为科学。据《巴州志·巴江水系源流图》记载:“州水有三派,其自蟒潭河入者北水,即古渝水也。自通巴河入者,巴水也(今通江河,发源于陕西南郑、镇巴)。三水会于江口镇(今平昌县城)合而为巴江,众流皆附之,以达于渠河(古潜水)。”且《辞海》地理分册曰:“渝水,古水名,一名宕渠水,即今四川南江及其下游渠江,古有賨族聚居水滨善歌舞,汉‘巴渝舞’即出于此。”
  根据前人的记录可以发现,“巴渝舞”应发源于陕西省与四川省交界处“米仓山”的南边的巴河,自其在平昌汇流后即为“巴水”。因此“巴渝舞”应出自于此。
  三、结语
  “巴渝舞”是来源于民间的一种独特文化“武舞”。但是随着人类的发展,时间的推移人类增加了农事与狩猎。因此,在“武舞”中添入祭祀性舞蹈和集体性舞蹈,形成“巴渝舞”。后来随着朝代的更变,“巴渝舞”分为了两种形式:其一,宫廷“巴渝舞”;其二,民间“巴渝舞”。宫廷“巴渝舞”经过时间与社会的洗礼,虽几度更名,但仍然是宫廷中大雅之舞。在北宋以后,宫廷“巴渝舞”渐渐消失在各类典籍中,然而只剩民间“巴渝舞”广泛流传。“巴渝舞”作为一种民间歌舞艺术,流传时间长达一千多年,同时深受人们喜爱。
  “巴渝舞&rdq uo;作为古代“巴族”独特的体育艺术,无论其名称如何改变,除了宫廷“巴渝舞”消失于世,其它都在中国大地上悠悠长存了两千多年。在一个民族的体育艺术场合中,“巴渝舞”属于一个世人瞩目的奇葩。它不仅表达出社会的风气,人们思想感情,更为中华民族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
  基金项目:
  本论文为四川省教育厅课题:《秦巴山区舞蹈传承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3SB0021)的研究成果,也是西华师范大学“秦巴山区音乐舞蹈研究”创新团队(项目编号:CXTD2012-12)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李良品.巴渝歌舞的起源、发展与动因.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11).
  杨爱华.巴渝舞的演变与流派.体育学刊,2003,(03).
  杨铭.西南民族史研究.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
  赵玲.巴人音乐文化之研究.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