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音乐舞蹈论文

普通高校音乐舞蹈欣赏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效果发

2015-07-15 11:1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听”是我国普通高校音乐舞蹈欣赏课的主要教学模式。然而,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快速更新,以及大学生文化艺术素养的不断提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及发展的趋势,不能满足学生对高质量艺术教学的需求,因此,改革势在必行。本文着重介绍笔者近几年来在武汉大学所进行的教学改革实践,将艺术实践教学纳入到普通高校音乐舞蹈欣赏课的教学之中,探索以“作品赏析+才艺展示+团队合作”为基础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改革,以及对未来进一步改革创新的点滴思考。
  关键词:普通高校;音乐舞蹈欣赏课;教学模式改革;互动式教学
  1 普通高校艺术欣赏课教学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十几年来,由于国家政策性引导,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教学工作普遍展开,大部分普通高校引进了艺术专业教师,成立了教研室,开设了各种门类齐全的艺术类公共选修课。其中有部分高校,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由于学校领导对艺术教学的重视和支持,加上教师的主观努力和无私奉献,使得这部分高校的艺术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为许多学生创造了艺术学习的机会,部分地减少了在中小学阶段缺乏艺术教育的困扰,而且开启了我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拓荒时期。不可否认,经过多年的努力,的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然而,长期以来,普通高校艺术欣赏课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第一,从课堂教学模式来看,普遍采用大班课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讲授方式,基本上没有互动,课堂气氛比较沉闷,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听课常常不够专注。这种以教师“独唱”或“一言堂”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与其他类别的选修课没有明显区别。直到目前为止,部分高校仍然处于有而不新,有而不创的阶段。第二,从教学条件来看,有些学校的艺术欣赏课一直面临着课程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没有专用教室,缺乏环境氛围,没有小舞台,没有音响,没有钢琴,只有普通的多媒体设备等不具备教学条件的实际困难,导致在音乐听觉效果上,在视频清晰度上,在很多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上都会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难以跟上其他学科的教改步伐,进而也难以满足学生对艺术欣赏的基本要求,达不到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教体艺厅〔2006〕3号)对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相关资料、设备、条件所规定的标准。第三,从教学理念与课程认识来看,少数高校存在着不分教学对象,脱离专业实际,照搬艺术类院校的课程体系,以及音乐类专业的教学方法等等问题。第四,从教师水平来看,由于各高校对艺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和发展水平呈现出不平衡的态势。因此,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有个别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专业能力完全不能适应艺术欣赏课教学的需要,让文化艺术素养较高的大学生们感到惊愕。
  基于上述普通高校艺术欣赏课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与思考,并结合自己所在的武汉大学的实际,大胆地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本文将侧重介绍笔者在音乐舞蹈欣赏课教学模式改革方面所做的初步探索与成效。
  2 音乐舞蹈欣赏课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成效
  笔者从事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教学30年,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普通高校的艺术教学条件变得越来越好,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学生获取艺术知识和欣赏艺术作品的途径也越来越多样化。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们个性化的学习要求,他们对提升自身艺术素质和艺术实践能力的诉求越来越明显。因此,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就显得愈来愈迫切了。
  近几年来,笔者在《中外名曲赏析》《中外舞蹈名作欣赏》这两门公共艺术选修课的教学中,针对武汉大学的实际,对音乐舞蹈欣赏课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将艺术实践教学纳入到普通高校音乐舞蹈欣赏课教学之中,探索以“作品赏析+才艺展示+团队合作”为基础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在普通高校音乐舞蹈欣赏课教学中开展艺术实践教学,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必然性。一方面,整个社会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每个行业都制定了各种职业标准,不少工作岗位对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和外在气质也有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学生个人自身对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也有了明确的目标,诸如“做学霸,也要做文艺青年”;“会欣赏还要会表现,学习娱乐两不误”等等。因此,在普通高校音乐舞蹈欣赏课教学中开展艺术实践教学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艺术欣赏与艺术实践是艺术教学密不可分的两个重要环节。但传统的艺术欣赏教学模式常常忽略了艺术欣赏与艺术实践的内在联系,忽视了艺术感受对艺术欣赏的影响,其结果是大部分学生虽然在课堂上学习了部分知识,但由于缺乏一定的感性体验,往往过不了多久就基本忘掉了;还有一部分学生多年感受流行音乐,却得不到理性系统的梳理归纳,艺术认知能力进步不大。而亲身参与艺术实践,唱一首歌,跳一支舞,经过细致的排练、体会与打磨,到舞台上再认真投入的展现,比坐在那里欣赏十个作品得到的收获可能都要多。增加艺术实践环节,从旁观和主观两个角度来感知艺术,有利于学生对于艺术创作、表演表现以及艺术欣赏的全过程有一个清晰真实的感受。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近几年来在武汉大学音乐舞蹈欣赏课教学中进行了以下改革探索:
  2.1 以作品赏析为基础,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
  我们在音乐舞蹈欣赏课教学过程中,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在继承传统的艺术欣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课程和学生的实际加以改革创新。具体来说,就是一方面以艺术作品为主线,围绕艺术史、艺术家、艺术风格、区域、国家、流派等,系统地讲授艺术知识;另一方面就是在此基础上,开展互动式教学。
  第一,个别指导和分区分批指导练习相结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增加教学互动环节,采取个别指导和分区分批指导练习(即个别问答与大班课堂分片分组指导练习)相结合的方式。第二,学生才艺展示与教师点评相结 合。课间鼓励有准备的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作品、展示自己的节目,教师结合节目进行点评。同时,提倡学生表演家乡的、民族的、原生态的、自创的节目。这既让一部分学生得到了锻炼,又给有顾虑的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艺术感受氛围。第三,建立课程QQ教学群,将互动式教学延伸到课外。这既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搭建了便利的沟通与交流平台,又为教师及时获取课堂教学信息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反映,从而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提供了非常有效的途径。
 2.2 增加艺术实践考核
  在《中外名曲赏析》和《中外舞蹈名作欣赏》两门公选课教学过程中,学期伊始就将学习内容和考试方法明确告知学生,采用平时作业10%+艺术实践考核40%+期末试卷考试50%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期末课程总成绩。
  第一,实行团队考核方法。在艺术实践考核环节,采用团队考核,四人一组,自由组合,不受院系、专业、班级的限制。第二,节目自选自排,教师可以进行部分指导,节目不设难度标准,时间为2分钟左右。第三,节目形式不限,风格不限。无论歌唱的,歌舞的,舞蹈的,器乐的,伴奏的,合奏的,娱乐的,造型的,只要围绕音乐、舞蹈、器乐都可以。此外,我们还实行奖励加分,即本学期内在学校及以上各种艺术比赛中获奖者将得到本课程奖励加分(10分以内)。
  从总体上来看,几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给音乐舞蹈欣赏课的教学带来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学生们普遍反映学习变得有趣了,心态变得轻松了,参与表演也变得大方了。有些学生学完了一门课,又选修了第二门课;部分学生通过选修课的学习,成为院系文艺活动的骨干,取得了一些成绩。看到学生们的变化,我们坚持教学改革的信心更足了。
  艺术实践考核标准的提出提高了大家对课程内容的关注度。一开始,部分学生只觉得是老师有想法,但真正实行有难度,对自己也没有信心;也有的学生走着瞧,玩课时,混学分;后来看到老师胸有成竹,并有条不紊地实施与推进的时候,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更认真了,参与实践的热情提高了,院系学生的界限打破了,学习内容更丰富了,艺术视野更开阔了,课程教学内容得到更新和充实的目标也实现了。借助团队考核方法,可以使学生扬长避短,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效果明显。
  课程改革前,学生比较被动,跟着走,玩着学,甚至在有的院系1个班十几个同学分别听几门课,作业分组做,考试团队考,成绩中等差别不大。课程考试改革后,课程成绩构成增加了,并且各部分占比改变了,降低了卷面考试所占比重,提高了艺术实践部分的占比。此外,卷面考试的试题减少,实践部分以鼓励为主,加上平时作业,课程成绩整体比改革前高出10分左右。
  实践证明,教学模式的改革保护了学生艺术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了曲高和寡的艺术欣赏观,克服了基础差、怕“挂科”的心理障碍,学生们选课更积极了。通过教学改革,同学们在课堂上听课更认真了,参与感更强了。课前课后包括选修课班级的QQ群里学生们非常活跃,组队的,探讨作业的,交流艺术欣赏心得的,关注表演比赛的,各取所需,其乐融融。
  3 今后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
  虽然几年来的艺术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一部分学生前半学期不行动,考前几周瞎忙活;有的学生基础较差,组队有一些困难,到了后期只能由任课老师帮助组队,比较被动;有些院系混合组排练受到场地条件、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导致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提高。也有的学生特长小众,自恃才高,不愿与同学合作;少数学生敷衍了事,连歌词都还没有记牢,就登台表演了,其效果自然很不理想。目前,我们所开展的艺术实践教学当然还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普通高校艺术类公共选修课通常人数较多,一般在200人左右,教室不够宽敞;这些学生基础不同,性格各异,部分学生丢不下面子,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教学上做好充分的思想和教学准备工作。好在每个层次都有一个学生群,相对而言大部分学生还是愿意参与艺术实践教学的。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每一门艺术欣赏课都适合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这需要一定的教学场地和硬件设备条件,也需要任课教师具有较为丰富的艺术教学经验,并具备较强的艺术实践能力,以及多数学生的协同配合。具备条件的学校和教师可以由小班到大班,有步骤地推广,也可以在更为专一的公共选修课教学中加以尝试,如《歌唱与指挥》《歌曲艺术欣赏》等。
  普通高校艺术类欣赏课的教学改革还有待于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一方面要从教与学两个方向入手,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们学得开心,在学习中成长;另一方面仍需各位高校同仁加强合作,共同探讨,积极尝试,为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为大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贡献绵薄之力。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