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音乐舞蹈论文

漫谈李安电影作品的音乐特色

2015-07-04 09:3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在李安的电影中,音乐落地有声,极有存在感,他影片的配乐,已隐然成旁白,清晰地道出了每个角色心中无法言喻的多重情绪。《卧虎藏龙》和《断背山》,曾让李安的电影两度夺得奥斯卡的最佳电影配乐奖,虽然那更多是音乐家的荣光,但在电影音乐评论家罗展凤看来,“能够令两部电影音乐夺得殊荣,一点也不简单,可见这位华人导演的确独具慧眼,能为自己杰作找到好搭档,锦上添花。”
唐人有诗云:“玉碗盛来琥珀光”,下面我们就从音乐切入阅读,看看李安是如何为他的电影作品寻找适合的“音乐裁缝”的,以及他是如何以细腻敏锐的音乐感觉来讲述电影故事的。
一、开场音乐
在李安的光影世界中,音乐一开场就要先声夺人,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成为引导观众情绪的主要因素,并将其带到电影特定的环境之中,《卧虎藏龙》开始于马友友用大提琴演奏的低沉缓慢、忧伤深沉的主题音乐,音色微微地发颤,仿佛一幅淡彩水墨长卷缓缓展开。虽然风景如画,我们却听得到琴声里杀机一线,仿佛提醒着观众江湖的险恶。俞秀莲进京的时候音乐颇有些紧张,但是紧中有缓,仿佛在提示着好戏即将开始。
李安曾说,《断背山》的音乐是那种教人要哭出来的乐声,来自阿根廷草根配乐大师古斯塔夫·桑塔拉拉的音乐,就有这种教人哀伤的特质,当他“转轴拨弦三两声”,让“吉他的响亮,像一线光彩划破长空”,就让《断背山》有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开场。www.133229.Com
二、华人组合
李安没有一个长期伙伴为他主理电影音乐,就像普列斯纳之于基耶斯洛夫斯基,久石让之于宫崎骏,相反,他每部电影都找来不同的音乐人合作,而对音乐人的选择则显现出李安的匠心独具。
1991年,李安拍摄了他的第一部剧情长片《推手》,“《推手》是一部中、美班底混合的电影”,他聘请了作曲家瞿小松来完成影片的配乐,如果把这部影片的影像太极视作名词,那李安需要它的音乐就是那个形容词:静寂。李安找到瞿小松,不仅因为他是中央音乐学院当年的“四大才子”之一,更因为他的静——瞿小松被西方乐评人称作是“寂静大师”,他的音乐,有一种来自自然界的虚空味,最能体现人类同自然浑然无间的宁静。影片《推手》开场,朱师傅在自家的客厅练着太极,这时音乐缓然而至,寂静的音符仿佛是气流动于朱师傅的指掌之间,进退均衡,圆转如意。
三、中西合璧
李安的成长,同时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美国商业文化的影响,因此他的电影美学成就在于他展现了一种理智与情感、东方与西方碰撞交汇中的生命体验,他的电影作品中,同时打上了两种文化的烙印,具有中西合璧的文化特色,李安曾说:“至今我每部片子的配乐,大都采用中西合璧的方式……东西合璧好像最能配合我的需要。”
中西合璧,是指以传统民族器乐为主的民族乐加上以西方管弦乐为主体的交响乐,交响乐在塑造整体乐思上有优势,而民族乐的材质源于自然,充满了浓郁的乡土色彩和温暖的人情味,更具“神韵”,两者在李安的影片中各司其职、各领风骚。
为了配合东西合璧的需要,李安向能跨越东西半球、融合多民族曲风的乐坛传奇人物发出邀请,在为影片《与魔鬼共骑》配乐时,李安请到“当代第一魔笛手”雷恩·寇伯,他的演奏被形容为是“西方曲式与东方结构最诱人的结合”;与李安合作过三部影片的极简主义配乐大师迈克尔·丹纳,最擅长把东南亚的民族音乐和西方的交响乐搭配在一起。当李安希望在《冰风暴》中找到“原始的属于大自然的呼唤”,他便找来了印尼的打击乐器甘美兰,甘美兰音质的原始风味,与交响乐搭配在一起,让人一曲难忘。
《卧虎藏龙》的音乐将东方音乐的艺术美感与西方音乐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堪称是中西合璧的典范,影片中使用了在泰国、云南一带的乐器巴乌,为影片营造感性及神秘氛围,在飞檐走壁的一段又配上紧密有致的击鼓声,则充分烘托出紧张刺激的武打气氛,是中国电影配乐中的极品。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