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师音乐教育现行舞蹈教材存在的弊端
首先,是无统一或比较明确的舞蹈教学大纲。笔者通过对几所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进行调研,发现在音乐学专业教学目标及大纲的制定上,师范院校舞蹈必修课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执行学校自行制定的教学目标与大纲;二是教师参照高师音乐学专业教育目标制定大纲;三是舞蹈教师各自定制教学大纲。也有少数学校甚至根本就没有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与大纲。总之,各学校舞蹈必修课教学目标与大纲存在着课程定位不清、教育理念模糊等问题,教师们在具体教学中随意性较大,课程内容参差不齐。
其次,在教材的使用上,普遍存在内容陈旧,不规范、不配套等问题;教师选用教材随意性较大,上课时所使用的教材大体分为专业性大纲教材、文字性理论教材、影像资料类多媒体教材等。长期以来,高师舞蹈课基本沿用的是专业院校的模式,教材内容偏难、偏深,或者退而求其次的使用它们的简化版,学生常常因为难以掌握和完成训练任务而失去信心;教师不能充分把握音乐学专业舞蹈必修课程的定位,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无法向学生提供适宜于课堂教学的教材。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教材的使用上由于受教师个人修养、表演方法及欣赏品位等方面影响,不同教师在教材的选用范围和程度上造成的差异,使学生之间学业的内容掌握方面大相径庭。教材体系缺乏科学性、系统性,教材选用的结构和取向的随意性,等于将舞蹈教育这偌大的园地放任自流,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培养中小学校音乐教师的目标的实现。
二、舞蹈教材的选择和提炼
总体上看,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教材选择和提炼要遵循面向高师院校学生实际和坚持为基础教育音乐教育服务的原则。以此为据,笔者提出高师舞蹈教材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选择和提炼?
(一)精选通用教材目前,高师舞蹈课教学大多采取专业舞蹈院校使用的教材,教师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教学习惯、年级不同的划分、对象的不同进行重编与改造。根据舞蹈教学大纲规定,大学一、二年级舞蹈课为普修课程,旨在解决形体问题和具备一定舞蹈表演能力。如,笔者在舞蹈形体训练教学中,为解决学生形体上的不良习惯,以古典芭蕾基训作为训练内容,使学生在单一训练中了解和运用自己的关节和肌肉,初步达到开、绷、直、立,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的基础。其次,根据舞蹈的功能和目的来划分,舞蹈可分为生活性舞蹈和表演性舞蹈,以往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舞蹈主要是表演性舞蹈,根据舞蹈的不同风格可分为古典舞蹈、民间舞蹈、现代舞蹈等。中小学音乐课堂上出现的舞蹈元素对生活舞蹈中的民族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等都在运用之列,因此广泛了解和掌握各种舞蹈语汇,丰富舞蹈知识体系,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材选择
要关注的内容之一。常规教材不是指把现成节目或片断拿来当做教材进行训练;素材不等于教材,节目也不能代替教材,更不是指专业舞蹈院校教材的简化版应用。例如在对借鉴专业舞蹈学院对具代表性民间舞作为教材的选择问题,并不是直接全盘拿来,主题方向可以借鉴,但是具体内容不能定位成它的简单化处理,而是把具有“代表性“有胚胎作用观念’、“有发展力观点”基础动作进行整合,纳入高师舞蹈教学的常规教材中去。比如汉族民间舞可以选择东北秧歌作为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基本体态、“扭”的动律、基本步法(压脚跟、前踢步、后踢步、跳踢步)、手巾花的基本动作就足够了。在这些教学环节中,着重是针对既无基础身体又不灵活的高师成人学生的特点,让他们能迅速地掌握丰富的舞蹈元素。
(二)从中小学音乐教材里进行提炼笔者通过分析“人教版”中小学音乐教科书,发现书中有大量舞蹈教学环节的运用,概括起来大体可以分为:“音乐(舞蹈)律动’、“歌表演”、“音乐游戏,、“音乐舞蹈欣赏’“集体舞’、“即兴舞”和“群舞”。对‘‘人教版”中小学音乐教科书中的涉及到的舞蹈技能与知识进行提炼,可以作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材选择的重要部分之一,如?关于音乐(舞蹈)律动方面,在形体训练环节,通过对身体各部位的动作探索,找到肢体舞蹈运动的规律,配合不同的音乐,做出律动反映。另外,在常规教材中要学习不同文化的舞蹈,但舞蹈的种类何其多,单说我国的民族民间舞在每个民族中又有它地区风格特点的区别。在上文说到的教科书中有大量的舞蹈组合的编写“遍撒网”不如‘‘定向、定点、定位’,直接采用教材中涉及的舞蹈组合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解决了教材选择的问题,而且,加深了对中小学教材的熟悉程度,有利于将来在工作岗位上的再发挥。当然,在这方面也需要随着中小学音乐教科书的改革,常教常新。
(三)开发乡土教材各地都有风格各异的原生态音乐舞蹈或者仍然活跃在现代都市的民俗音乐舞蹈,它们是文化艺术的一块宝藏,也是一块被人忽略、或未被发掘的领域。由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编着,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3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在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乡音乡情》一节里,把湖北民歌、民俗音乐舞蹈纳入学习范围,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湖北民间风情,用歌表演的形式体验民间音乐的艺术魅力。这些经典的民歌、民俗舞蹈除了具备较强的根源文化传承价值外,其对音乐、艺术课程以及舞蹈教育都有着较大的意义。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中,对原生态音乐舞蹈和民俗音乐舞蹈学习同样十分重要,但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这么多舞蹈内容,是不切实际的,可以采取由学生作为教学的主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用观摩或探讨的方式进行传递。把各地的原生态舞蹈或民俗舞蹈的素材通过各所在地学生进行搜集,这也是我们教材选择的重要内容之一,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这个搜集一体验一交流一传承的过程。
(四)遴选多媒体资料随着网络、通信的发展,高师舞蹈教学可以通过网络,找到许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最新、最前沿知识。资源共享、知识更新的速度让我们能够全面的获得第一手资料(文字资料、舞蹈音乐资料,与舞蹈相关的视频资料等),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了解与之相关的内容,以及这一学科的最新进展与发展方向,改变过去学生只知道死扣书本的情况,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这些资料无论对于高师教师,还是他们面对的教学对象,哪怕高师毕业生走上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岗位,都将是无尽的知识财富。与此相关的还有影像类教材。随着我国舞蹈电教的发展,用录音录像的方法纪录舞蹈教材,逐渐成为了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以适合的影像资料作为教材,用电视机、CD机、DVD机等工具播放影像和音乐,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及时发掘新的舞蹈教学元素为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教材具有实用价值,我们许多高师舞蹈教育者通过实践,将基训、民间舞等舞蹈内容配合流行音乐改编成有表演性的组合。如用《中国功夫》的音乐来完成男生班的古典舞基训的脚、手位的组合,在创编组合动作中,充分结合音乐的特点和歌词所描绘的意境,使组合具有表演性、可观性。《中国功夫》音乐本身就颇具阳刚之气,男生在完成手、脚位的动作时就会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表现出古典舞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