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发展的百年历程中,世界各国的动画在谱写着自己历史的同时,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体现着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
1美国
1907年,第一部动画片《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由美国人布莱克顿完成,美国动画片史正式开始。1928年动画家华特·迪斯尼凭借第一部有声动画短片《威利号汽船》中的“米老鼠”征服了世界,自此美国逐渐奠定了世界动画大国的地位。美国早期动画幽默、滑稽、搞笑,在角色造型上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动画角色以动物为多。包括米老鼠在内,迪斯尼早期动画角色多是可爱的小动物:如小熊维尼和小鹿班比。迪斯尼动画影响了整个美国,从“菲利克斯猫”、“高飞狗”,直到20世纪40、50年代的“兔八哥”、“戴飞鸭”都是证明。塑造动物角色是美国早期动画最鲜明的特点,角色造型上呈现鲜明的可爱风格,曲线被大量运用,造型线条圆润飘逸,呈现出一种优美的滑稽感,给人们愉悦的感觉。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后期是美国动画发展第一次繁荣时期。人物取代动物成为动画主角。这一时期的迪斯尼俨然是一个“美女制造工厂”,灰姑娘“仙德瑞拉”、睡美人“奥罗拉”等美女角色纷纷登场。动画人物角色的造型则体现卡通写实特征,与生活中的原形差别不大,形象优美。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美国动画又引领了世界动画新的发展方向——电脑动画。动画角色为了适应三维制作的特点,开始出现关节动物或者机器人造型,比如《虫虫特工队》中的蚂蚁和《玩具总动员》中的玩具。角色造型呈现出怪诞化意味,这一特点不仅表现在动物和机器人的造型上,甚至人物造型上也有体现。如“花木兰”,厚嘴唇、小眼睛,虽不丑陋但略显怪异。另外,迪斯尼已经不再塑造像“白雪公主”这样的白皮肤、大眼睛的传统美女,而是更乐于紧跟当下社会的时尚潮流。例如将玛丽莲·梦露的金色长发克隆在“睡美人”和“爱丽斯”身上,还把安徒生童话中小美人鱼的头发染成了茶色。美国善于塑造典型,推出动画明星,从1914年的恐龙葛蒂到2002年的小马王“斯皮尔特”和怪物“史莱克”,美国为世界动画艺术宝库推出了难以计数的动画明星。美国动画片在世界动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一直引领着世界动画片的潮流和发展方向。
2日本
1962年手塚治虫创作的《铁臂阿童木》,标志着日本动画新纪元的开始。在日本动画早期的“手塚时代”,动画角色的造型具有明显的机器人的特点。如“铁臂阿童木”,虽然在脸部造型上还有迪斯尼早期“圆形理论”的影子,但是它的铁臂造型以及服饰都大量借鉴了“超人”元素。在当时,迪斯尼动画正以动物主题影响着世界,但手塚治虫却选择了机器人,表现机器人的威力,表现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关系,并成功的使之成为日本动画几十年嚼之不厌的话题。70年代的动画角色“机器猫”,充分揉合了科幻元素,是动物和机器人的变形、合体。这只来自22世纪的猫,掀起了一股无法抵挡的旋风,成了千万儿童心目中永恒的经典。
继手塚治虫之后,日本历史上又出现了一位杰出的动画大师宫崎骏。他的作品关注自然,着眼于平凡的人类和周围的世界。“宫崎骏时代”的日本动画,追求一种唯美主义,不仅背景细腻逼真,人物形象也标致靓丽,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带有唯美的模式化的写实造型。如《千与千寻》中的“千寻”和“小白”、《风之谷》中的“娜乌西卡”、《卡尔的移动城堡》中的“卡尔”……这些人物角色基本都是写实造型,往往是以生活中的人物为模版,并关注服饰等细节造型的趣味性。
宫崎骏“描写简单的人和简单故事”的动画理念和创作风格影响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日本动画。多数作品着意于表现平凡之中包含的生活真谛,平凡之中也有其他力量所不能取代的尊严。如《灌蓝高手》中的“樱木花道”,独特的红头发,健壮高大的体格,火爆的性格,一个鲜活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却狂热的爱好篮球的中学生形象。再如《樱桃小丸子》中的“小丸子”,典型日本小女孩的齐耳短发、红色小裙子,十分娇小可爱。这些角色造型,都是对平凡人生细致而富有激情的描绘。
3中国
20世纪20年代,中国动画在万氏三兄弟的带领下开始自己的坎坷之路。万氏兄弟在当时就撰文提出中国动画的创作发展方向:“在中国电影界中,应该以中国的传统和故事为基础创作动画片,要符合我们的理智和幽默感,还要有教育意义。”他们提倡创作中国式幽默的动画片,寓教于乐,反对单纯意义上的娱乐片。50、60年代,老一辈艺术家通过不断实践,使中国动画在艺术上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国际动画界享有“中国动画学派”的美誉。
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动画从研究造型艺术语言的角度切入,开始对中国传统艺术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运用本土艺术和造型语言,塑造出无数栩栩如生的动画角色。60年代的动画片《牧笛》、《小蝌蚪找妈妈》中的角色造型大量借鉴了传统水墨画的绘画形式,创造了中国独有的水墨动画。除此之外,《猪八戒吃西瓜》、《渔童》中的角色造型借鉴了民间剪纸艺术和皮影艺术、《阿凡提》、《神笔马良》中的角色造型则采用了木偶形式。中国动画角色的造型大量借鉴传统民间艺术的形式,“民族化”是这一时期中国动画的最突出的特点。如“中国学派”的扛鼎之作《大闹天宫》中的角色“孙悟空”,长着一双锐利的金睛火眼,勾象形脸,尖嘴、翻鼻孔,一副活泼俏皮的猴子像。它借鉴了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造型特点、民间美术传统的对比色,角色造型独特,色彩鲜亮、悦目,具有很强的装饰感。
20世纪70、80年代中国动画逐渐与世界动画的发展拉开差距。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国动画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动画受到强大的冲击。迫于生存的压力和强势文化的冲击,中国动画“民族化”的基石动摇了,大量被动模仿国外动画的角色成为
一种时尚,这一时期出现很多审美折衷化的产物:“蓝猫”、《宝莲灯》、《魔比斯环》、《我为歌狂》等等。这些动画中的角色造型只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单纯模仿,中国的动画设计师如何将中国性格赋予一个美、日的形象?造型背后的文化、精神内容很难揉入形象中贴切的传达,角色难免单薄无灵气。当然,罗列的作品,也都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我们无法否认的是,这些动画都只能跟随在被模仿者的身后,面对被一轮轮新鲜首创的动画瓜分之后的观众市场。
动画角色的造型设计是动画片中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中,优秀的动画角色造型不仅仅是艺术的化身,还可以带来各种商机。在动画角色造型设计上,不同国家文化、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角色造型必然呈现不同的风格,其间无可比性,因为每个成功的形象都是根植于历史文化的,象征和体现各国精神特色的。只有当这个动画形象最为道地和纯粹,才能真正的深入人心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孙立军.影视动画经典作品剖析.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
陈奇佳.日本动漫艺术概论.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殷俊.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动画造型.装饰,2006(12).
徐志伟,刘素君.再从动画片《大闹天宫》造型艺术看现代中国动画创作.电影评介,20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