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艺术理论论文

论漆画艺术对民族美术学科建设的艺术性特征

2015-08-03 10:0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漆画艺术——民族美术的奇葩
  1、悠久的历史
  任何一个艺术种类在人类文明的进程史中都有其发生与发展的基本规律与脉络,这其中皆包含人类对于大自然改造与征服过程中对于艺术的基本认知与探究。在从实用到艺术的逐步发生与发展中,无不体现人类对于美的不懈追求,体现了不同地域、民族的文化艺术积淀。
  古老的中华先民对漆的发现和使用可谓是历史悠久,是世界上使用天然漆最早的国家。有文献记载:早在舜禅天下而传之于禹时,禹作祭器,墨染其外而朱髹其内,这可谓是最早关于漆器的一些记录了。以我国所出土的文物实考而言,1978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髹涂朱红色的漆碗,足以证明中华民族制作漆器的历史已有七千余年。到了战国、秦汉时期漆器的使用便非常普遍,近年来,如河南信阳战国墓、湖南长沙西汉马王堆一号和三号汉墓出土了大量的古代漆器,种类丰富,并装饰有精美的图案或画面。这时期漆器造型手法多变,漆色已发展为多色的彩漆,并利用金、银、铜、玉、贝等多种天然及人工材物来镶嵌装饰,以显示其奢华性、贵族性。随着制作漆器材料的丰富和制作技艺的发展及在日常的生活中实用性的大大需求,到了唐代漆器才较为明显地在民间开始使用,直至宋代则普遍起来。宋代已产生了漆行、漆器店等商业行为,大量出售漆材、漆器。漆器在满足实用的前提下以其独特的色彩、图案、装饰体现了人们对精神审美愉悦的无限追求,也是创作者审美理想的物化之体现,“所谓物化,是自己随物而化,主客合一的极致”。所以到明代时期漆艺的发展达到了繁盛阶段,上至宫廷,下至民间出现了漆艺、雕漆的高峰。据明代漆工黄成的《髹饰录》中记载,此时漆艺的装饰之技艺繁华富丽、无可比拟。
  漆器、漆艺、“漆画”无论我们是从实用的或艺术的角度去探究的时候,都会发现深藏于形式之下的所散发的民族与地域、历史与文化的气息,它是中华大地民族深层内在心理与精神本质及审美心理的体现。
  2、早期的“漆画”
  这里我们所关注到的漆画,作为艺术的形式而言,其并未具有真正的绘画独立性,在漫长的中国漆艺发展历程中,漆画几乎一直依附于漆器及其多样性的形体之上。在与漆器的结合中,中国古代漆画的艺术形式多变、表现内容丰富,诸如神秘的抽象性、生动的写实性、宗教的寓意性等艺术特质在悠久的漆艺中都有大量的作品出现。如马王堆汉代漆棺画、长沙南郊黄土岭出土的战国人物漆画、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的战国彩绘锦瑟、浙江宁波的明代竹编五彩描金漆盒,这些漆艺代表的不仅仅是器物的本身,更是一种民族文化与历史的积淀,体现了先民们的独特审美观照及民族的审美本质及其审美的倾向。所谓美的观照即“向某对象的心的作用,在究极上,乃是现实意识的基本构造之自身”我们在对器物本身视而不见的时候,依附于其上的漆画本身已经具有了作为绘画的独立存在的价值及审美的独立性,生动的场面、饱满的构图、色彩的搭配等诸种艺术表现元素的体现与独立的其他绘画艺术相比不分上下,只是由于与器物的结合而未能成为独立的漆画艺术作品。
  20世纪下半叶中国独立的漆画艺术的出现与崛起,同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漆艺的历史与文化积淀有着必然的联系。同时外来漆画艺术的影响与融合使我们认识到我国当代漆画艺术在发展中的“境遇”,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如当代漆画艺术家乔十光先生所说:“开漆画独立之先河的是越南。中国漆画的独立便是在越南磨漆画的刺激下,在现代艺术观念的启发下,在当代中国漆画家创造性劳动中完成的。”
  3、漆画的独特性
  漆画以“漆”为主要载体去表现的一种绘画形式,大漆为主要的媒介,漆画是我国传统髹漆工艺与现代艺术、现代工艺与现代材料的结合体。
  漆画材料的独特性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体现。
  材质、技法是漆画最基本、最物质性的构成因素,是漆画艺术表现作品的关键。
  漆液、矿物颜料、漆板这些材料是漆画独特之根本。漆画材料涵盖之广,是其他绘画艺术种类难以比拟的。大自然造物力量之神奇给我们的视觉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创作材料资源,不同材料体现出不同的质地,也会展现出不同的视觉美感。如金箔、银箔、蛋壳、沙子、植物叶、螺钿等等。这些丰富的可以为漆画所采用的物质在漆画中他们表现出来的审美语言是不同的。与此同时漆画材料的创新及延展性也是其他画种所难以比拟的,不同艺术家在漆画创作中随观念的改变、题材的变化、画面效果需求等往往会自觉地寻求不同的、新颖的材料来展现自己艺术作品的特质。
  不同材质的属性决定了其展现的美的艺术价值,艺术家在漆画的创作中对各种材料的选择、加工、创新代表了个体的艺术创作观念和审美追求,尤其是对材料选择和加工的主观性、偶然性更增加了漆画的独特艺术表现力。当然艺术家的创作观念是统领整个艺术创作的根本。总之漆画材质的属性美与材质的独特性是漆画艺术的一大特点。
  漆画的独特性另一方面体现在其表现技法的独特性。
  丰富的、变幻莫测的漆画工艺手段,以及某些特殊的工艺具有偶然性表现形式及表现效果,构成了漆画艺术特殊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质。
  漆画的创作周期较长,对于操作的技术要求较高,其难度主要是对天然漆画材料的掌控与多种材料的综合运用,同我们熟知的水彩、油画有一定的差别,这也是材料的物理性决定的。漆画的表现技法非常丰富,有打磨、彩绘、镶嵌、磨绘、刻填、堆塑等多种表现形式,技法掌握的难度较大,需大量的实践方能在艺术表现上有所建树。在制作中不同的艺术处理技法会产生各异的艺术效果及意想不到的视觉美感,最终达到材料与技巧、漆性与画意的完美结合,这也许正是漆画艺术神奇之处吧。
  二、当代漆画艺术的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
  我们这里讨论的被边缘化涉及诸多方面,包括艺术自身发展中的自我自律及影响艺术发生、发展的他律性问题。简单来讲是指我们民族漆画艺术被边缘化的客观原因:即历史、经济、文化、地域等多方面因素所产生的影响漆画发展的多元因素。其次在漆画艺术发展中本身自省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1、被边缘化的现实
  中国悠久的漆艺自唐朝始传 入日本,这个在大和民族看来是“舶来品”的东西却在漫长的岁月中被日本的本土民族发扬光大,“漆器”似乎已经成为日本的代名词,这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这也足以说明一个民族对于优秀文化的遵从与渴求,同时对于我们漆艺的原创者来讲不能不说是一种“警醒”,一种对待文化“自觉与不自觉”的警醒。就像西方人提到陶瓷就能想到“China”一样。日本的漆画艺术同我们自身的漆画艺术之间产生的角色调换,难道仅仅是一个“文化现象”的问题吗?众所周知,最早最精美的漆器是在中国,而如今最会做漆的则在日本。
  越南漆画起步于上世纪三十年代。
  20世纪30年代年法国人维克脱尔·塔尔丢为越南漆画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契机。法国人并没有把西方的教学体系完全强加于越南学生,而是鼓励越南的学生挖掘本民族的艺术元素与潜质,发掘、发展本民族自己的艺术。他们甚至把民间艺人请进课堂,开始尝试把传统的漆艺技法融入绘画中,越南真正的漆画艺术由此开始。在之后的不断探索、实践、成长中,漆画(磨漆画)在越南画坛中逐渐发展成为他们的“国画”,并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们这里不再探讨漆画艺术谁是源头、谁是追随者的问题,无多大意义,历史总是要发展的,我们不能总是拿着我们祖宗的荣耀来谈论今天的现实,这种鞭策也许是我们这些艺术工作者的自我觉醒与创作动力吧。
  2、目前国内漆画艺术现状
  前面我们已经谈到漆画艺术在中国的悠久历史,但是任何一个艺术种类的发展演变必然会受到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这其中有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有许多不可预见的偶然性存在,这其中包含有历史、地域、人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中国现代漆画虽然从上世纪30年代已经起步,但是几十年来了解与关注它的人可能并不多。漆画艺术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既然存在了必然会经历发生、发展与衰变的一个基本规律。漆艺在我国的传统实用美术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所以在大众审美活动中多数人仍把它当美术工艺品一类来看待,这是存在的现实。对于一个从事非漆画艺术的其他艺术工作者来说可能对漆画艺术都知之甚少,更别说普通的百姓大众了。再者,在新时代艺术教育极大的发展中,漆画艺术可能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像国、油、版、雕等这些专业一样受到应有的重视。艺术教育在当今的市场化、功利化的影响下变的愈加现实,以至于漆画这个专业逐步被排挤于主流艺术之外,在其后的发展中也就相应地受到一定的影响,漆画艺术这种境遇的“尴尬”对于漆画艺术自身而言无疑是一种发展的阻碍,所以后来在漆画最初被纳入全国美术展览时引起很大争议。
  另一方面漆画艺术比较强调材质的特殊性和工艺的复杂性,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其受到材质、技艺、制作等多方面的制约,同其他艺术类别相比不可避免地会把漆画艺术看做是更接近工艺美术的,而在电脑数字化急剧发展的现在,许多传统的工艺美术已经被铺天盖地的新型艺术手法与技术手段所代替,在艺术与实用美术之间漆画不可避免地被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漆画的教育、普及、创作、创新。
  三、对民族美术学科建设与艺术创作的启示
  民族美术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中华民族艺术的辉煌是多民族共同的艺术积淀之体现。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排拒有融合,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各民族在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中展现了民族的深层精神特质及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不同民族所确立的审美模式是民族审美精神的体现,“审美模式是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按照一定规则构成的特定结构”。中华民族传统的漆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其艺术语言中审美积淀具有独特民族精神内涵。一个民族在艺术市场化、功利化急剧膨胀的今天应当从传统中汲取新的营养,寻找新的切入点,这样才能为民族美术建设注入新的血液,增添新的动力。漆画艺术发展的今天在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与融合并存的民族文化中对民族美术学科的建设、发展、创新必将起到积极的意义。
  1、时代契机
  中国现代漆画在新的历史时期以其独特的艺术效果、丰富的漆性肌理和新颖多变的材质表现,融合了中国传统的漆艺特点和现代的艺术思维与表现观念,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成为当今中国美术界逐步受到重视的一种独特的绘画艺术表现形式。
  伴随着文化建设的繁荣与自觉,现代漆画艺术的文化价值正逐步受到重视,长期游离于主流绘画艺术门槛之外的状况正在改变。这其中体现了对于传统民族文化艺术的再认识与解读。
  漆画作为独立绘画艺术参加美术展览始于20世纪60年代。对外组织的出国美术交流展(1963年国家对外文委组织的出国美展)、全国性的各届美展、对外漆画艺术交流展(1986年中国漆画展在苏联阿尔米塔什博物馆和东方艺术博物馆展出、1991年中国漆画展在日本东京日中友好会馆美术馆和福冈美术馆等地巡展、1994年中国漆画又在汉城韩国文化振兴院美术馆参加了“1994年韩中漆艺交流汉城展”等),在这些大型、重要的展览中凸显了漆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及其艺术价值。1991年成立了中国漆画研究会,标志着中国现代漆画以崭新的、更加成熟的姿态进入了新的世纪的发展时期,也标志着中国漆画艺术的发展迈上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台阶。
  令人可喜的是在中国艺术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许多艺术院校也相继成立漆画艺术专业、漆画艺术工作室,为漆画艺术的后继人才培养及漆画艺术的发扬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漆画作为一个即传统而又新的艺术专业在民族美术教育中必将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2、创新之路
  中国的漆画艺术可谓是即古老而又年轻的。当代的漆画艺术家在传统漆画技法与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之契合;传统文化积淀与新的艺术观念之矛盾;传统漆艺的继承和创新;漆画艺术创作中的技术性与绘画性的关系;漆画艺术的传统文化普及与精英性艺术教育之辩证发展;中国漆画艺术现状与国际文化艺术全球化之关系;漆艺材料的运用和创新的可能性研究等诸多课题都为漆画艺术的创新及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和空间。
 其一是要在漆画艺术创作观念上的自觉唤醒与改变。技术和观念是一对辩证的、相辅相成的共同体。漆画艺术随时 代发展而不断创新是文化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任何一个时代文化进步的表现。漆画艺术创作者的观念应随时代的变化而更新。在辩证的艺术观之下,对传统的固守与绝对的放弃、“唯新是从”与“唯新是变”的观念都是艺术发展中的致命缺陷。摆脱旧传统观念的局限和束缚与拓展自我艺术发展空间是时代赋予当代漆画艺术工作者的任务,在漆画艺术的“多元化认识”与“多元化发展”的当代寻找新的漆画艺术发展途径与局面是极其重要的。
  其二是在漆画艺术语言、形式上的创新。绘画艺术的语言,是由绘画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以及表现材料、工具等特性决定的。漆画艺术极具特质的材料和丰富多变的技艺手法,以及那些特殊的、妙手偶得的视觉效果,共同构成了其特殊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意蕴。这其中材料的特质与多样性是漆画创作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之一。在艺术家的艺术构思与时代审美结合中,以及在艺术手法与材料工艺的结合中才能创作出具有时代特点的漆画艺术作品来。漆画艺术在随时代的发展中,其工艺、技法、材料及表现的范畴大大扩展,形成了极具自身特色的艺术表现语言与规律。
  另外在漆画艺术题材的丰富性、多样性等方面的拓展也是很重要的。在注重技法、材料的同时,表现地域性、不同民族特点、传统题材与现代题材等诸多方面都是我们要积极探索的,如中国北方与江南的地域特点、北方各民族与南方少数民族的审美内涵与外显的不同都为漆画艺术题材与艺术技法的探究提供了拓展的空间。
  其三是深层民族审美心理之表现。民族心理认同是民族之所以存在的根本特性之一,是民族气质之体现,“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气质特点”。在不同的民族中漆画艺术所表现的形式、内容、意蕴是本民族特有的审美心理及审美趣味的具体体现。越南、日本、韩国及中国各族艺术家笔下的漆画艺术作品都具有这样的特点,这也是艺术自身的内在规则、规律,符合艺术发生、发展的基本原则。在漆画艺术发展的当下,走出“复制”窘境,建立漆画艺术独立表现体系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文化与艺术的地域性、民族性、独特性是不同民族艺术存在的实质。在文化艺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反对大一统的文化观念,如果只能求同,而不能存异,民族的文化与艺术就无法存在,更谈不上所谓的发展,民族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技法、材料具有共性,而漆画艺术作品体现的民族情结却是独特的、无以替代的。当然我们所讲的民族情结具有一体性与多元性。如我国漆画艺术所展现的整体民族风貌是一体性,而在各民族漆画艺术家的作品中我们所体悟到的民族审美心理,是其多元性,这是我们狭义范围的一体与多元。广义的一体多元是指“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体,各民族风格迥异的物质与各具特色的精神文化是多元”。如当代著名的漆画艺术家乔十光、李之卿、沈福文、雷圭元等,无论是外显还是内敛,其艺术作品的民族精神、民族审美内涵却是永恒的。再如当代著名漆画艺术家钟志金先生的作品,无论是民族题材或现代题材,我们都能透过其作品感悟到一个民族艺术家深深的民族情结,这种民族情结是其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艺术、民族生活在艺术家心灵中的烙印,最终物化为视觉形式而展现于艺术作品中。
  任何一个绘画形式当它被人类社会所承认开始,其必然肩负着历史的、社会的、民族的责任。我国的漆画艺术当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养分,展现漆画艺术的民族独特性。对民族传统漆艺的发扬与确立漆画艺术在当今哲学与美学价值判断下艺术体现的时代性并不矛盾,一方面漆画艺术借鉴、融会中西方文化为创新提供极大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力求推陈出新,践行自我的漆画艺术风格;力求在拓展材料与技法可延伸性的同时发掘漆画之艺术本源;力求展现漆画艺术新审美标准、审美内涵的多元性;力求从自我封闭的狭隘民族理念中解放,寻求敞开与融合。笔者认为这才是漆画艺术振兴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