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艺术理论论文

浅谈从广东艺术家看中国当代艺术的精神品格

2015-07-10 09:3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关键词:精神品格 当代艺术家 当代性

  论文摘要:在历史长河中,西方艺术精神大致经历了几个不同时期的文化属性,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精神风貌,新时期的中国当代艺术家通过他们独特的语言和方式,来观察和他们发生关系的一切,真诚而不媚俗。本文阐述了两位艺术家,可以从他们的表达里看出他们对事物深度的挖掘和孜孜不倦的追求。这并非是对个人生活的再现,而是从艺术家不确定的生活状态中,抽离出的一种个人情感或不同观察方法。
  
  前言
  中国当代艺术呈现出对西方艺术的学习和模仿,这没有什么不好,匆匆走过了西方几百年的美术史,虽然存在着种种问题,但无疑是交流,成长的岁月,对传统艺术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目前批评界或艺术家及其他艺术工作者谈论到此话题的时候,对学习西方一些作品呈现的盲目,抱有不满或争议,我想不顾及数千年来的发展是不行的,你必须了解人类历史,讨论哲学问题,分析文化差异,有一定的教养,再去谈艺术。而值得欣慰的是广东近几年艺术的发展,特别是几位优秀的艺术家的作品所呈现的精神面貌使我们如沐春风。我在这里做简单的解读。
  艺术的诞生,根与人类对精神理想永不止息的探求。
  ——塔克夫斯基
  文学界用文字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再现一种非视觉性或不可视的真实,特定的语言结构和词语的调度,有时呈现出一种比现实生活中更真实的思考,或者说在生活中不易察觉的事实。而这种真实放在历史中去回顾,又是因时代而异的。当然艺术家也可以用色彩线条或其他媒介来和我们交流,所表达的思考,必然带着新时期的话与特点和维度。WWW.133229.CoM一旦艺术家把匆匆即逝的感受化为恰当的表现方式,不管是用什么材料,什么语言,那些感受就能在这些敏锐的表达里存活,并能在一个敏感的读者心里唤起同样的感受。一旦作品缺乏真实的触动和所在时代的文化针对性,即使不是个人主义的无病呻吟,也丝毫没有价值。
  我们开辟出一条于人类道德和物质背道而驰的人生道路,尽管我们不得不在这条道路上艰难前行,但我们一刻也没有放弃过对自由的渴望和爱的向往。
  ——托尔斯泰
  “生命是一堆不明确物质的混合”,段建宇的这句话,指出了她作品中的哲学本质,她有意识地回避了绘画的崇高性,而转向了对日常主题的分析,研究最平庸的表达方式和风格。具有中国心态的段建宇总是充满着情绪和关系的卷入,而这正是在中国现实中的生存哲学。
  她在山西的写生描绘了一些走地鸡。和肉食鸡的不同,那是一种生活状态的渴望,随之她也针对这一命题做了装置和图片。和这个尖锐的大环境相反,她用一种极为朴素,像孩童一样的方式作画,甚至略显笨拙。但正是这样使她幽默,风趣,并且玩世不恭的表达和她发生关系或者她在意的一切。含蓄,丰富等词语用在她的作品上,和她选择普通家庭妇女宁静的生活一样,她用一种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不温不火,不骄不躁地消解工业社会,物欲横流的一切矛盾。
  较之90年代西方艺术学习中的口号化,简单化,粗俗化,她主动的贴近生活,作品中的花鸟,树木笔触清晰可见,既不受苏联的技法影响,也没受波普的传染,而是由早期的表现主义(作者早期作品可见)演变出自己独特的创作语言。这是由内在发散出的灵感,而不是受某某的直接影响,也不是故意用对经典的消解,点子化的哗众取宠。
  艺术家要扮演一个劝人行善的牧师角色,要么扮演娱乐节目,给人带来欢乐的角色。
  ——朱森柏•马尔尼
  人们为了摆脱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总要参与一些消遣的娱乐节目,而徐坦的作品从没用乖张或哗众取宠的方式娱乐大众去成为焦点。而是像一个殉道者一样选择从社会学的角度深入的观察生活。对艺术家而言艺术是一个独立的、有关于人的意识的这样一个东西。通过对结构的编排或者是创造,隐喻了现实生活。作者认为直接把现实模仿下来的话,话语的力度就像一个矮子,这和段建宇说故事的方式有一定的共通性。


  “关键词”的出现不仅反映了人们在当代社会中所产生的思维与行为状况,还在作品自身结构上有着丰满且有效的叙事方式。收入他所搜集和整理的125个中文关键词,并配有相关的口型图、英文词、中英文例句以及徐坦的手绘音波图。公众在获得一种富有趣味性的艺术解读时,将深刻形象地接收到一次作品观念的有效传递。
  “生存”相关的命题当中,作者想从中去了解我们现实中国环境下人们思维与行为的状况,正如徐坦自己所说,无论是“搜寻关键词”还是“关键词学校”,或者是《关键词词典》这样一部概念性作品,都不会是一件在某个时间段里可以完整地呈现出结果的独立作品。他认为,“关键词”意义所在,是构建一个思维与创作的平台,它搭建起来就像是一个脚手架,有利于其观念在社会中与公众间得以延伸和开展。
  巨大的社会变迁带来的是相应的经验和复杂的心理。段建宇和徐坦的艺术创作无论是架上绘画还是概念艺术,艺术家的想法、情感与思想,丰富了当代艺术的精神内涵,力求呈现第二种真实。这种思考的精神状态,表现出其可贵的精神品格。
  
  参考文献:
  [1]塔可夫斯基.《雕刻时光》2008年版
  [2]托尔斯泰.《生活值得过么》2005年版
  [3]段建宇.《生活指南》. 2001年版
  [4]《生活周刊》.2011年 第二期三联书店出版
  [5]吕澎.《中国当代艺术史》.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1年3月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