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艺术理论论文

民俗文化应用渗透价值开发整合论文(共4篇)

2023-12-09 15:0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论地方民俗文化资源与学校德育的整合


  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育人的根本在于树德。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代的飞速进步,使得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在这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之中相互的碰撞与渗透。尤其是在全球化、市场化的今天,与社会进步相对应的新思想正在不断丰富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与此同时,假冒伪劣、诚信缺失、欺骗欺诈活动都在飞速蔓延;部分价值观念出现了扭曲,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逐渐滋生,在各种负面、消极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就很容易走上行为失当的道路。基于这一情况,在德育工作中,就进行了新一轮的探索,并且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将地方民俗文化引入其中,就成为研究的热点。


  一、在拓展中寻求整合,营造德育生活化、社会化的环境


  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一书中明确的提出:未来的教育,需要形成一个相互协调的整体,而在这一个整体之中,社会的所有部门都应该从结构上完全的统一起来。也就是说,社会各个部门应该在结构方面形成一个能够将教育功能完全发挥出来的整体,这样就使得社会的教育功能变得更加的重要与突出。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掌握与时俱进的教育理论,同时还需要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纳入少先队发展,认识到德育的生活化与社会化,是社会得以持续发展的基本所在。


  本论文的研究,是通过德育渠道全方位的整合,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资源相互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不断的拓展学习空间和教育空间,为少先队员提供充满情趣的、生动的学习环境,进而让少先队员快乐的生活,不断的培养队员的创新精神。


  (一)依托校本资源,拓展活动领域


  每一所学校,都拥有其个性的历史,而其中包含的非物质人文环境,就是学校最好利用的教育资源。如那名牌老校、如那特色学校,都能够为少先队的工作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看那古朴典雅的书亭、看那藤萝摇曳的藤树,不就一一述说了学校深厚的人文底蕴以及悠久的历史吗?经过时代的更替,学校必定会走出很多优秀的教师,同时,也会诞生诸多优秀的少先队员,可以说,学校的校本资源与少先队之间进行了有效的融合,这样就给少先队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动的学习环境,在创新活动之中,孩子们就可以获得快乐,感受德育,寻求发展。


  (二)挖掘社区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作为少先队,应该注重对社区各种力量的挖掘,合理利用社区享有的各种资源,这样也能够为其创造教育的机会。利用家乡的资源,通过社区基地的建立,同时社区辅导员的帮助,就可以进行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弥补教育教学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这样也能够与社会形成教育合力,将社会教育的特殊功能完全显示出来。所以,对于社区资源的挖掘,努力构建社区少先队阵地,就可以将原本学校德育“独角戏”转变成为全社会的“集体舞”的形势,进而让全社会都得到来关心、来爱护少年的成长。


  作为学校,应该立足于本地区优势的发挥,合理挖掘社区的特色地方资源,努力创造一个体验的环境。一般来说,社会实践的基地大体上划分为四个方面:第一,汽车站、敬老院等社会服务的体验基地;第二,气象站、水产研究所等科技实验体验基地;第三,果园、养殖场等劳动生产体验基地;第四,宾馆、名人馆等德育活动的体验基地。这一系列的基地,就能够为少先队员提供一个广阔的天地,让其在这一个天地之中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发展。


  二、地方民俗文化资源与学校德育整合的具体途径


  对于少先队员来说,开展德育教育,是为了其更好的发展,而利用地方民俗文化资源来引导少先队员,则是为了让其更好的成长下去。在地方民俗文化资源之中,有很多值得教师去借鉴、去思考的地方,通过这一部分的合理利用,就能够让少先队员了解地方民俗文化资源的特色,不由自主的融入到民俗文化资源的加纳与学习当中去。


  (一)合理利用民俗文化中是非、善恶分明的思想内容


  通过民俗文化之中的是非、善恶分明的思想,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养成。民俗文化之中包含了舞蹈、音乐等诸多形式,其所体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各个地区、民族劳动人民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更多的是这一地区、这一民族共有的认识方式、价值取向以及生活理念的集中反映。其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并非是某一个人的行为,而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繁衍的整个过程,同时也是对自己生活、劳动的赞美和肯定。在民俗文化的主体之中,包含了民族振兴、强国富民的渴望;有对热血报国的高度赞扬;有对爱情深切的期待;有对背信弃义的无情贬斥……


  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中,就可以利用民俗文化之中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生动的故事情节,充分的发挥社会教化的作用,做好德育教育工作内容和方式的不断丰富,这样就能够帮助少先队员养成正确的是非与善恶观念,帮助其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世界观。如,在德育活动之中,可以选择“廉江白戏”中的《春娥教子》、《周氏反嫁》等曲目,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少先队员就可以做到利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精神来欣赏曲目,这样才能够明白究竟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毒,最终传承中华民俗传统文化之中的重节尚义、惩恶扬善、求真立诚的精神要旨,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


  (二)进一步拓宽实践环节,让少先队员感受地方民俗的文化魅力


  实际上,地方民俗文化之中的大部分内容,对于新时期的少先队员来说,都非常的陌生,就算有所了解,都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一知半解。为了能够帮助学生认知,并且能够对当地的民俗文化有整体性的了解,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弘扬、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就应该从实践环节入手,让少先队员感受一下家乡民俗文化的魅力所在。


  第一,举办民俗主题活动。引导少先队员阅读与民俗文化相关联的文学作品或者是文献资料,通过知识竞赛、主题班会、征文比赛、兴趣小组、书画比赛、摄影比赛等活动,就可以促使少先队员愿意参与到地方民俗文化的学习当中来,这样也能够感受到民间文化的感染力和趣味性。


  第二,引导少先队员参与民俗文化宣传的实践活动中来。如:组织少先队员编写与家乡民俗文化相对应的小册子,如《家乡历史名人》、《家乡民间艺术》等,从而提供给相关的文化部门,做好主动的宣传,推荐家乡;估计少先队员能够围绕某一个主题,如,在教师引导下,开展“利用传统服务来服务家乡”的主题活动,有少先队内的成员负责搜集相关的资料,通过各个学科知识的合理利用,选择好开展的角度,提出问题,然后在教师以及其余队员的帮助下,相互合作,解决问题,并且形成研究之后的成果,做好成果方面的展示以及回报交流,这样才可以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第三,将民俗文化纳入到学校的教育实践环节中去,培养少先队员自主探究、独立思考以及相互协作的合作精神以及主体精神。当民俗文化走入學校德育课堂具体的实施环节之中,教师要懂得组织少先队员开展“了解民俗文化历史渊源、继承创新、人文意蕴”的时间活动,基于少先队员这一主体,让其担当实践环节以及探讨环节的主持人,这样就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少先队员通过课题选定、实地考察、共同归纳、分组探究等方式来完成学习,从而将原本的“说教”模式真正的摆脱,在这一基础上,培养少先队员相互合作、自主探究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将少先队员的自主性、积极性以及能动性完全发挥出来,让少先队员能够在自我教育之中,不断的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从中获取成功的激励,并且在活动反馈之中,汲取更多的经验与教训,从而不断的成长。


  三、结语


  总而言之,距离学生越近的东西,就越能让学生感觉到亲切,同时也能够满足其心理需求,产生价值的认同,从而将相关的信息吸收并内化。作为一名学生,对于本土民俗文化有着特别的情感,也非常容易受到民俗艺术的感染。通过地方民俗文化资源的大力挖掘,才能够让民俗文化真正的走入学校,不断丰富当前的德育教育手段,实现学校德育功能的完善,这样就能够构建出全新的德育模式,实现教育效果进一步的优化,帮助其陶冶艺术情操,不断的培养民族精神和乡土感情,在提升其道德境界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其道德情操,不断的帮助其健全人格。


  作者:李霜

  第2篇:满族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及其开发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融合一起的大民族,经过多次的交流融合形成特有的中国民俗文化。民俗旅游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随着民俗文化旅游日渐火爆,其相应的也显现出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中出现的问题。满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随着发展期间形成了其特有的风土民俗及文化资源。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满族文化资源是接下来旅游开发中所需要做到的任务。


  引言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国,有许许多多的文化旅游资源,其中民俗文化更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满族民俗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同时它也对周边的民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发展满族民俗文化旅游时为了拓宽旅游服务的领域,展示地区、民族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文化氛围并满足旅游者了解异地民俗风情的需要。合理的开发满族民俗旅游不仅能为满族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引导,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一、满族民俗文化的基本内容与旅游价值


  民俗文化的地域性、民族性、传承性、变异性使民俗文化景观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满族作为中华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并且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民俗文化更是有很大的旅游价值。


  (一)满族民俗文化的形成


  满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唯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王朝的少数民族。这也对满族特殊的民俗文化形成起到了重大的推进作用。满族的医药、宗教、民间艺术、服饰等都是满族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满族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分析


  开发满族民俗文化旅游不仅能推动旅游发展,更为保护传承满族民俗文化提供了保障。旅游者通过亲身投入到浓浓的满族风情中,满足旅游者休闲、猎奇、求知、审美等需求,并且在与当地人民进行平等、相互尊重的情感交流中,加强相互的了解和友谊。


  1.满族的建筑、服饰、工艺品,都自然流露着纯真质朴之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满族民俗旅游的开展,能为旅游者提供体验民俗审美文化的良好机会,让旅游者获得终身难忘的审美感受。


  2.满族人喜爱各式的娱乐活动如狩猎、跳舞、摔跤等,开发各种有满族特色的娱乐活动不仅满足他们的娱乐需求还能更多的吸引游客。满族不仅有许多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也有自己特色的民族节日,其中大多数都带有娱乐性质,让旅游者体验文化的气息同时也参与了其特有的娱乐活动。


  3.满族民俗文化体现着满族人的精神面貌


  满族民俗作为一种传承文化代代相传,保持着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维系着满族族人之间的情感。通过参与其民俗旅游活动,对于游客来事,可以深入的了解不同地区区域所呈现出来的特色民俗风情,感受到源远流长的文化风貌,在游览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感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主要策略


  近年来,随着全国的旅游业迅速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悄然兴起,但是针对满族民俗旅游开发而言深度是不够得,目前还处于低层次阶段,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何合理的开发旅游资源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一)挖掘满族民俗文化的内涵,提升价值


  挖掘深层次的内涵对满族民俗文化的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俗旅游是通过实物和活动来动态展示的旅游产品,更是一种以观光为主的旅游项目。在日趋激烈的文化竞争中,能否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制约满族民俗资源开发的关键。


  (二)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目前许多高校已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但是目前還没有开设民俗旅游研究方向的学校。为了加快培养这方面人才,建议一些高校开设民俗旅游专业,进行系统的民俗旅游专业知识讲授,并将理论知识与旅游实践结合。利用高校和专业的旅游培训中心构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基地,同时可引进一些高级管理或经营人才用来满足民俗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全面要求。


  (三)开发特有的满族民俗文化的旅游精品,打造品牌


  民俗文化相关产品的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更深层次的体现出满族民俗特有的文化,与其它旅游产品相雷同。所以每个地方都要开发自己特有的民俗风情高品位旅游产品,正确的瞄准本地区的资源特色。通过开发这些有满族特色旅游产品,挖掘其深层次的内涵,使产品不仅仅只有外部的形态,更是一种包含着深厚文化底蕴,能展现出文化内涵的承载品,让游客从中亲身的感受到当地的风情,在活动中得到身心的愉悦和熏陶,从而吸引游客的重复游览,提高了趣味性和参与性,尽最大可能挖掘出当地民俗资源的潜力。


  (四)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特有的满族民俗被同化


  要使满族特有的民俗文化不被其它所冲击和淡化,可以从旅游地的居民和旅游者两方面采取保护措施。通过教育和宣传引导旅游地居住民自觉地保护和传承当地文化。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做沟通与教育的工作,让居民深刻的体会到本地传统民俗文化的价值,激发他们对自己生活文化的自豪感和文化自觉意识,促使他们自觉的维护自己的民俗文化,而不是随波逐流的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生活[6]。政府及相关部门也需对一些即将消失或淡化的传统和民俗习惯进行挖掘和再现,使其得到保护并完整的流传下来。


  三、结论


  满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文化也是经历的漫长的演变和发展,其中民俗文化更是满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开发满族民俗旅游有着更为现实的意义。相关部门应该以满族民俗文化资源的独特性,打造历史文化品牌,积极的开发旅游资源,使当地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达到利益与保护文化的双赢。


  作者:郭艺婧

  第3篇:中国民俗文化在漫画创作中的应用探索


  一、当代中国的漫画创作与民俗文化的关系


  (一)中国国产漫画发展现状


  最近的一段时间对中国漫画界最大的事件和夏天岛有关,以夏达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家宣布与夏天岛解约,夏天岛团队成立于2006年,在近几年逐渐发展壮大,在国内各大漫画杂志上都有作品连载,并且和一系列网络平台进行长期合作,捧红了夏达、猪乐桃、姜晓晨等一批中国漫画家。对于作家与夏天岛解约是因为作品版权受到侵犯等原因在此我不做过多评论,但是夏天岛的运营策略无疑是成功的,夏天岛的发展历程甚至可以被称为国产漫画发展的缩影,团队在2006年成立,2007年便获得了文化部的重点扶持,2008年参与《奥运福娃漫游记》的策划工作,2009年出版作品20余部,发行量达50万册,并且最先与国外动漫企业进行合作,《子不语》、《鬼吹灯》等作品先后进入日本市场,最为重要的是为中国的漫画产业培养了一批本土作者。虽然近来与旗下作者矛盾不断,但是这些功绩还是值得被铭记的,它一直在引领着国产漫画的发展。


  (二)中国动漫中的民俗文化


  小时候看过的第一本漫画是什么?90后们的回答可能莫衷一是,但80后、70后的回答一定是小人书、连环画,因为这是一个时代的记忆,而这也应该是国产漫画的初始形态,与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息息相关,因为小人书里的故事永远都是《水浒传》、《三国演义》,离我们最近的也是《智取华山》、《智取威虎山》,想看什么《基督山伯爵》、《巴黎圣母院》根本就没有,因为人家不会画。还有那些老动画片,比如《小蝌蚪找妈妈》,这就运用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还有《葫芦兄弟》,请大家忘掉王祖蓝吧,《葫芦兄弟》运用的是剪纸艺术,《泼水节的传说》、《草原英雄小姐妹》的配乐都是来自少数民族自己的创作,《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这是根据我国古典小说进行的改编,它的角色设计都采用了中国壁画、年画,而且至今这些作品都被奉为经典,比某羊某狼不知道强出了多少倍。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化无论在漫画还是动画中都得到了非常良好的体现,中国人从来就没有遗忘过这些,只是随着外来文化的进入,有些东西被人为地遗忘了,但是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发出,这些“遗失的美好”终将迎来回归,而我们正好身处在这个时代,有幸成为这一切的見证者与参与者,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幸运。


  (三)民俗语言在中国动漫中体现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我不知道是这句俗语成就了那部动画片还是动画片成就了那句俗语,抑或说它们互相成就了彼此,但是这足以说明动漫的影响。以往的小人书,《水浒》与《三国》,虽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但是谁都无法否认它们那永恒的魅力,一想到兄弟情义,最先想到的必然是桃园,是关羽、张飞跪拜在刘备面前的那一句“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一提到行侠仗义,就一定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的那一句“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想到英雄挑战权威的壮举,莫过于“孙大圣大闹天宫”,那一句“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不知会让多少懵懂的童年热血沸腾。如同美国的超人、日本的奥特曼是新一代人童年的记忆,那些小人书、老动画片就是老一代人童年的记忆,意思相同的东西,在课本上可能怎么都记不住,但如果在连环画上看一遍就记住了,这或许就是动漫的魅力,也是民俗语言在动漫中最为直接的体现。


  二、漫画创作对民俗文化的传播


  (一)网络平台对漫画创作的影响


  最开始接触电脑时没有人能够想象得到它会有如此多的功能,因为电脑最开始被开发的目的是为战争服务,而后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作用也开始多样,当互联网出现并与它相遇,可谓是“金麟本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啊,因为他们对世界产生的冲击实在太大了,甚至超过了前两次的工业革命。世界变小了,地球成了“地球村”,有很多事通过网络就可以办到,人们的娱乐方式也多了起来,有需求就会有供给,聊天软件出现了,大型网络游戏出现了,视频播放器出现了,小说网站出现了,漫画的平台也随之出现了,网络平台让众多漫迷不需要每天去书店蹭书看了,他们需要做的只是登陆自己的账号,查看自己追的作品是否更新,看高兴了投几张支持票,不喜欢了就投反对票,甚至还可以加作者的好友,关注作者的微博,和作者进行互动,拉近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但是这也会导致作者为了自己的人气和收入与他人恶意竞争,传播低端文化,甚至是“潜规则”的出现。任何事都有两面性,网络平台普及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漫画的作者们也应该坚守初心,为国家的漫画产业尽自己的一份力。


  (二)网络漫画中对民俗文化的体现


  我在前文中提到过夏达,为什么她的解约引起了国内许多漫迷的关注?因为她的作品一直有着非常高的人气,在日本的销售量也非常好,用“优秀”形容她似乎是不够的,而且她的作品中对民俗文化、传统文化体现非常突出,非常典型的就是《子不语》和《长歌行》。“子不语怪力乱神”,这是《论语》当中的一句话,也衬托了这部漫画的剧情,主人公是一个9岁的女孩,随父母来到了一座古镇,她的父亲是一位古建筑修复师,母亲是一位古字画鉴定师,太爷爷更是一位“言能者”,可以与一些古物甚至是精怪进行交流,主人公继承了太爷爷的能力,但是她还不能灵活的运用,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古老的传说、神秘的精怪、遭受诅咒的家族以及自己的好友——隔壁俊美的哥哥都伴随着主人公在这个古色古香的小镇上上演着一幕幕故事。细细品读这部作品,可以发现作者在作品中体现了非常多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化,例如人物的衣着、日常使用的物品、品读的书籍和整个小镇的格局,都仿佛让人脱离了现在的世界进入到作品描述的那个古镇,感受着中国民俗文化的洗礼。


  《长歌行》的故事背景在我国的唐代,主人公李长歌是前太子李建成的女儿,“玄武门之变”,父母亲族皆被太宗李世民所害,自己值得流落民间,女扮男装,期待复仇那日的到来。她逃脱追捕进入朔州,参军成为了一名都尉,但随着对突厥作战的失败,自己也成了俘虏被带往突厥,但正是在突厥她結识了许多好友,并一度成为突厥王养子的军师,但命运总是和她开着一个又一个玩笑,好友之间误会的不断加深,挚友的背叛与离去,让她认识到国家比个人更为重要,从她放弃私怨,一心为国开始,她得到了重生。作者在大唐与突厥这两个场景中间不断轮换,作品本身是黑白画所以这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古朴,丝绸之路、突厥戈壁、宏伟长安,灵魂仿佛随着一个个场景之间不断轮转,诗词、歌舞、茶道、饮酒等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体现更是展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古代世界。


  三、中国文化在世界动漫产业中的应用


  《功夫熊猫》是美国梦工厂动画的大作,这其中充斥着满满的中国元素,从影片的名字中就可以看得出来,功夫、熊猫,这是中国独一无二的东西,包括里面的“盖世五侠”,他们的武功都是中国古代武术,剧情甚至都与一般的美国电影不同而更加接近中国电影,影片中的中国痕迹更是无处不在了,阿宝老爸开着一家面馆,居民们都用筷子吃饭,家家户户屋檐下都挂着灯笼,还有倒写的“福”贴在上面,保存着“神龙卷轴”的神龙宫更是有着故宫的感觉,在阿宝击败泰隆后大家放鞭炮、舞狮、舞龙的庆祝如同中国的新年,中国的民俗文化在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甚至于有人认为这是中国雇佣美国人拍摄的影片。《花木兰》虽然有着中国文化外壳但是它的内核确实美国文化,它体现出了美国文化中的叛逆,做到了古代与现代的结合,但不得不承认,这是美国影片首次大规模使用中国元素,它为日后的很多影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日本对于中国文化在动漫中的应用可以说达到了巅峰,一部52集的动画片《三国演义》日方也参与了制作和人物形象设计,有很多日本漫画家也制作过有关三国时期的漫画,光荣公司的《真·三国无双》系列和《三国志》系列估计还没有人没玩过吧,我们的传统被外国人用到这种地步,但我们自己还在故步自封,这对于发扬我国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是断不可取的,中国人应该敢为人先,这是自己的东西,我们不好好运用难道真的要留给外国人吗!


  四、总结


  美国、日本的动漫产业起步比我国早、发展的比我国快这是事实,但我国拥有比他们更加悠久的历史,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也是事实,而且相比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我国拥有众多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以及更多的节日,这都是宝贵的资源,我们完全可以让我们的民俗文化在动画、漫画这些现代的平台上发挥出作用。这不仅可以让国人自身了解我们的多样的民俗文化,更可以向世界传播我国的优秀文化,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又可以为我国的动漫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提高我国动漫生产的质量,加快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


  作者:郭立业

  第4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民俗文化的渗透


  一、沙湾民俗文化的传承与思考


  沙湾,一张古老而又靓丽的名片,有着“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广东音乐之乡”的称号,还是国家文明示范小镇、国家卫生镇、广东醒狮之乡(已载入了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的史册)。沙湾中心小学凝聚着全校师生智慧和心血,编写了一本具有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专著——《沙湾民俗文化》。


  《沙湾民俗文化》一书向人们详细地介绍了沙湾在生产贸易、衣食住行、社会家庭习俗、人生礼仪、生态科技、岁时节令习俗,语言文学、民间游艺、民间信仰、人物风情等各方面的传统文化,应有尽有,故被称为“沙湾民俗文化的丰碑”。它与学校课程教育相结合,这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乡土教育的重要问题,更是民俗承传的一件大事。当前不少文化遗产濒临消亡,政府已采取了许多保护措施,加大力度抢救,搜集、整理、录音、录像、编书保存等等,这些当然都很重要,但都是有期限的,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培养传人,让他们代代相传,直到永远。


  二、把沙湾民俗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作为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沙湾民俗文化,有着无比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何把《沙湾民俗文化》里面的民俗文化渗透到语文学科教育中,让沙湾这座具有八百多年历史底蕴的小镇的传统文化,在孩子中传承下去呢?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应该发挥语文科的教育功能,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沙湾民俗文化渗透,让学生不但可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还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语文素养。下面浅谈一下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教师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要传承沙湾本土文化,就要教育学生热爱沙湾。当然教师本身先要热爱沙湾,这样才能“身教胜于言教”,以身立教是强有力的教育手段。这是其他方式无法代替的,其作用之巨大难以估量。只有自己在思想、语言、行为上体现自己对热爱的沙湾,才能更好地感染学生,达到以自身熏陶他人的效果。


  而更重要的是教师善于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紧扣教材,把沙湾民俗文化渗透于知识传授之中。只管教书,不管育人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寓沙湾民俗文化于知识传授中,善于发掘教材中的各种因素,自然发挥,有如涓涓细流,徐徐浸润,入心入脑。


  (二)利用历史性课文渗透爱家乡教育


  在教学一些关于历史的课文时,如《火烧圆明园》、《长城》,讲到八国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进行贪婪的掠夺时,很自然就联系到沙湾的历史——当年沙湾的东江支队二纵队为保护沙湾而进行英勇抗日的历史。还有讲述长城的有关历史时,让学生课外搜集关于自己生活的地方——沙湾的资料,然后整理资料,具体介绍沙湾。让学生知道沙湾镇是一个具有800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地处珠江三角洲中部,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璀璨的文化。沙湾镇,凭借着得天独厚的文化、历史优势,合理的城镇布局,便捷的交通网络,优越的投资环境,精心打造着一个适宜人们居住和创业发展的环境。通过以上介绍,学生为沙湾灿烂的历史而感到自豪,认识到目前沙湾的发展情况,激发了对沙湾的热爱之情,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三)通过环境保护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学习关于环保的课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时,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热爱也深深感动了我们,讲授到最后,问学生:“印第安人如此热爱土地,那我们呢?应该如何热爱自己国家的土地?如何热爱我们沙湾的土地?”于是,学生很快就展开讨论了。交流时,学生就列举了热爱家乡土地的很多做法。还有,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学生很自然就联系到沙湾,沙湾也有一片鸟的天堂,就是滴水岩公园。让孩子出谋划策,并下决心努力学习,保护沙湾的环境,保护沙湾的青山绿水,使滴水岩公园成为鸟儿生活的真正的天堂,长大为建设更美丽的沙湾作贡献。


  (四)讲解地方习俗,让学生了解沙湾传统习俗


  如在讲授《北京的春节》一文时,学生很自然就会想到沙湾的春节,沙湾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和传统食物,还有沙湾的传统文化,“飘色”还是名闻遐迩的民间艺术瑰宝。几百年来的传统节日使沙湾人民至今仍然保留着不少的传统习俗,以八大节令最为群众重视。八大节令即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盂兰节、中秋节、重阳节。后来,对盂兰节、七夕节渐渐淡化。这些传统节日各具特色、丰富多彩。除夕吃团圆饭贴对联、元宵吃汤圆、清明节扫墓踏青、端午节包粽子等充满趣味的家乡风俗和乡情都得到延续。在进行“民风民俗”综合性学习时,很多学生就以沙湾飘色为题材,进行介绍和手抄报制作。这样,就达到了走进家乡,了解家乡的作用。还有沙湾的传统美食,如姜埋奶、鱼皮角、姜醋蛋……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动手学做一些简单易做的美食。沙湾传统食品,需要从小传承并向外宣传。


  (五)通过搜集地方人物故事了解沙湾人


  如教学《詹天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课文时,让詹天佑、周恩来、鲁迅的故事激发学生立志努力学习,为沙湾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沙湾自古以来文风鼎盛,名家辈出,文化积淀丰厚。学习时,也会联想到沙湾的抗战英雄,还会想到位于滴水岩的忠烈祠,激发孩子对革命先辈的缅怀之情。学习一些科学家的故事时,去搜集沙湾名人何炳林的事迹和伟大贡献;学习一些音乐家故事时,当然会想到广东音乐的代表人物“何氏三杰”,诞生了《赛龙夺锦》、《雨打芭蕉》等传世名曲……激发学生对家乡伟人的敬仰和自豪之情。还有在学习《搭石》一课时,讲述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称赞乡亲们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的美德。在教学中,当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的同时,老师适时增添了满载着中华民族传统孝道美德的民间传说——“沙湾狗仔粥”的由来。学生通过图文结合,了解了故事内容,立刻被故事中的主人公“九仔”的孝顺行为所感动,从中受到美的感染、美的熏陶,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刻,还增强了学生对家乡民俗文化的自豪感,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六)通过了解沙湾独特的建筑风格,提升家乡自豪感


  说起沙湾的特色景象,当然要数沙湾留耕堂、宝墨园、三善古庙群,这些堪称岭南建筑艺术的杰作;还有沙湾古镇里独有的锅耳屋。学习《桂林山水》,想到精致的庭院式公园宝墨园,沙湾河道……沙湾有着如此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为身为沙湾人而感到自豪。


  (七)利用沙湾民俗文化资源,指导学生习作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新课程提倡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紧扣沙湾民俗文化资源,挖掘沙湾民俗文化,使学生“有话可说”。如引导学生发现和表现自然和生活的美,人美、景美、物美……学生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带着浓浓的家乡情感,青山绿水、花鸟虫鱼等都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充分挖掘、开发、利用本土文化资源,结合当地资源特色,将其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有效利用到语文教学之中,辅助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教学的效率。而在沙湾民俗文化的渗透、贯穿与知识传授过程中,充分发挥知识课的功能,是语文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


  作者:林桂芳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