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艺术理论论文

采编优秀的房屋建筑艺术论文范例(共2篇)

2023-12-11 08:0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房屋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之我见


  建筑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上出现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在追求物质享受中最明显的标志性产物。建筑物的外观也反应了一个时代的进程、一个社会文化发展的方向。建筑技术是建筑要素之一,它包括建筑材料、结构、设备和生产技术等重要内容,材料和结构是构成建筑空间环境的骨架,建筑设备是为建筑物达到某种要求的技术条件。建筑的艺术则是根据建筑功能目的、物质技术条件、时代美学法则在特定条件下,统一结合的过程。艺术与技术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通过完美的结合,可以反应社会的发展状况、体现历史变迁的脚步。


  1房屋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关系概述


  建筑技术从广义上讲可以包含建筑业所能涵盖的所有技术,一座好的建筑物常常被看作是建筑技术与房屋建筑艺术的完美结晶。从建筑史的角度来看,每一次建筑的巨大进步几乎都是以新技术新材料的突破为前提的。房屋建筑艺术的发展不仅离不开建筑技术,建筑技术的发展往往成为房屋建筑艺术发展的前提和依据,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房屋建筑艺术的发展滞后与技术的进步,甚至成为一种保守的力量。比如艾菲尔铁塔,当时的技术水平完全可以也有必要摒弃传统石拱券的形式,但由于传统形式的根深蒂固,人们心理难以接受新的结构形象,迫使工程师在塔底部增加了没有什么结构功能的铁拱。常有“建筑师给艺术家打工”、“建筑呼唤艺术”等等的说法,都说明了房屋建筑艺术对建筑及其技术有推动作用。房屋建筑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是艺术和技术的综合体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房屋建筑艺术有了新的看法。越来越多的城市、乡镇注意建筑与艺术的统一,让一些特殊的建筑成为其的标志性建筑。这就必须要求我们的建筑技术提高。使我们的建筑在适用、安全、耐久、经济等前提下,尽可能使建筑具有优美的外型,并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这就是对房屋建筑艺术的基本要求。影响房屋建筑艺术的因素,除了建筑技术以外,还有政治、文化、哲学、地域气候、环境等因素,特别是建筑思潮对某一时期的房屋建筑艺术形象的影响尤为深刻。也正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国各地区呈现出了五彩缤纷的房屋建筑艺术形象。但是房屋建筑艺术要有更高的根本的变化,它就必须以当时人类社会的物质技术条件为基础,建筑技术不仅是建筑美实现的物质条件,而且对房屋建筑艺术的变化发展有着深刻的决定性的影响。


  建筑技术是各种科学技木卉建筑学中应用与相互触合的结果,是当代建筑学发展中一个极其活跃的因素。房屋建筑艺术作为一门感性学科,一门造型艺术,是通过理性的建筑技术实现建筑技术所体现的功能合理化,结构的逻辑、材抖的逻辑、施工的科学性,最终转化为建筑的具体和抽象美。建筑的技术性与艺术性是建筑所具有多重属性的表现之一,技术是理性的、艺术是感性的;技术是物质的,艺术是精神的;技术是功能的基础、艺术是上层的追求不同时代的建筑技术水平,创造了不同风格类型的房屋建筑艺术。另一方面。艺术反过来促进技术的发展,我们看到技术的发展始终会受到不同时期艺术审美的影响,正妇古罗马人不满足简单粗糙石柱抬石梁的结构技术,而造就了代表各种性格的四大柱式。


  2全面统一、结合房屋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促进两者和谐发展


  伴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物外观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师不断尝试着新的探索和努力。希望通过尝试将建筑物的技术与建筑物的艺术达到协调。不断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一种新现象.结构性建筑成为设计者的新宠。奈尔维在总结了古代到现代建筑的杰作之后认为:结构化的建筑导致出力与美感,技术知识与艺术手法的综合是建筑创造的真谛。


  2.1深化房屋建筑艺术,提升建筑技术


  一个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社会风气、人们观念有着很大的影响。比如,我国唐朝时期,经济、文化发达,这样的环境使得人们的审美观较之前的朝代有了巨大的发展,所以当时的建筑物人们审美为前提来建造。在人们普遍的需求下,建筑技术就得意提升。今天,随着科学技术、文化的H新月异,人们所追求的东西不仅要使用。还要具有关感。这就要求在建筑施工的时候,加强技术的监控.以保证建筑物技术与艺术的完美协调。在现代建筑施工中。清水混凝土施丁成为都市人的首选,因为清水混凝±施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一次浇注成型.混凝土表面光滑平整,色泽均匀,外观大方、优美,建筑完下以后只要在混凝土表面刷上保护剂,不需要添加其他任何的修饰.就可以直接以浇注成型的混凝土表面作为装饰面。外观看上去自然大方。这样的施丁技术符合现代人的追求,所以受到现代人的喜爱并且大量运用于建筑建造,相对的,建筑技术就得到很大的完善。


  2.2加强建筑技术,推进房屋建筑艺术


  建筑物造成就离不开技术支持,技术是建筑成为可能的有利保障。没有技术的支持就谈不上艺术的发展,这就像一个人吃都吃不饱,你怎么能要求他去读书识字呢?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的房屋是用石头砌成的石屋和木梁柱式结构形成的水面“湖居”。当时的建筑技术主要为打石砌石和砍树架梁。奴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使建筑技术获得进步,罗马人开始使用石材、天然混凝土、建成大垮度、宽敞空间的建筑。建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房屋建筑艺术发展。在建筑方面,建筑技术的发展到达一定程度之后,技术相对成熟,才能要求艺术的存在。我国清朝时期,建筑技术成熟,所修建的皇宫气势宏伟,赋予美感,是以往任何一个朝代无法比拟的。这就是因为清朝的建筑师总结之前的经验,建筑技术更为丰富,更为先进。


  2.3实现生态可持续的技术观和艺术观


  没有一个时代的建筑可以对它所处时代的科学技术和艺术水平的最新成就视而不见。技术和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反技术、艺术如同向建筑即文明本身宣战一样站不住脚。技术是造福人类的潜在能源,它们实实在在存在着,错就错在它的应用方式。高技术不是其本身的目的,它是实现社会目标和更加广泛性的可能性的一种手段。对于人的存在而言,房屋建筑艺术的进步,就绝不仅仅指物质上的丰裕和改善,而首先是看这种变化是否朝着有利于人的生命存在和生命活动的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可以说正是与这种思考有关。生态和可持续建筑的出现也是对这一观念的回应。生态可持续的技术观要求把技术不再作为“自然之挑战者和世界之缔造者”的铁碗手段,而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现实与未来之间的建设性的和人性化的手段。


  3结语


  建筑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更多更好的房屋建筑艺术形象,而房屋建筑艺术反过来影响建筑技术的更新,两者相互关系既是相辅相成,又是互相影响,是既矛盾又统一的结合体。全面结合二者相互影响因子,加强两者促进因素,全面统一房屋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相信更多更好的房屋建筑艺术形象会展示在我们面前,同时建筑技术也会进入新的台阶。


  第2篇:浅析中国古代房屋建筑的屋顶艺术


  屋顶一般都会延伸至墙面以外,这突出的部分称为屋檐。在中国古代房屋建筑中,屋檐具有灵动感,是建筑美感的重要来源。屋檐还具有保护作用,使其下的立柱和墙面免遭风雨侵蚀。此外,屋檐伸出的长短和角度也极有讲究。一幢设计完善的古代房屋建筑,屋檐还能起到一定的光线调节作用。冬天时,尽可能使光线能够照到屋里每个角落,夏天时,则尽可能将光线阻挡于檐柱之外。


  屋顶的装饰物除瓦当以外,还有屋脊上的各种动物形装饰构件。屋顶正脊两端各有一个状如鱼尾的装饰瓦,宋代称鸱尾,清代称为大吻。除正脊外,屋顶其它垂脊上亦有装饰物,清代称为垂兽、走兽、仙人。通常,只有较高等级的建筑上才有正脊或垂脊装饰,一般平民宅舍则没有这些装饰物。


  屋顶的最主要作用是蔽雨,而这一功能就是靠遍覆屋顶的陶瓦实现的。夏商时期,瓦还没有出现,当时使用茅草树叶覆盖屋顶,即所谓“茅茨土阶”。西周时,出现了瓦。瓦分为板瓦和筒瓦两种。筒瓦多用于较高等级的建筑,檐口处的筒瓦头称为瓦当,上面通常有各种文字或装饰纹样。今天,很多古建筑早已荡然无存,但其基址附近时常还能发现一些完整或破碎的瓦当。


  以上就屋顶及屋顶的装饰、主要作用作了一定的分析,其屋顶从大的形态分为:平顶和坡顶两种类型,坡顶又分为一面、二面、四面坡屋顶和攒尖顶四种类型。常见的这些形态的坡屋顶有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卷棚顶,攒尖顶,带有游乐性的园林建筑,它们的屋顶虽然也是由上述几种几何形体所组成,但是通过巧妙的穿插组合后,那种相当简单的几何形体所固有的纪念特征,全然地消失了,而显现出生动活泼的风格。以下对上述屋顶基本形态的各个概念、各自的样式类别、等级划分、产生的时代、地域分布作逐一论述与分析。


  庑殿式:庑殿建筑屋面有四大坡,前后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山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垂脊,且四个面都是曲面,故庑殿又称四阿殿、五脊殿。


  庑殿式建筑等级划分:重檐庑殿顶是古代房屋建筑中最高级的屋顶样式。一般用于皇宫,庙宇中最主要的大殿,可用单檐,特别隆重的用重檐,著名的如北京的太和殿,是中国古代房屋建筑中至高无上的。庑殿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最高型制。


  庑殿建筑的这种特殊政治地位决定了它用材硕大、体量雄伟、装饰华贵富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歇山顶:它是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组成,故称九脊殿。其特点是把庑殿式屋顶两侧侧面的上半部突然直立起来,形成一个悬山式的墙面。宋代称“曹殿”、“九脊殿”或“厦两头造”,清代称“歇山”。它由4个倾斜的屋面,1条正脊、4条垂脊、4条战脊(即垂脊下端处折向的一条)和两侧倾斜屋面上部转折或垂直的三角形墙面组成,形成两坡和四坡屋顶(俗称“山花”)的混合形式。


  等级划分:歇山顶常用于宫殿中的次要建筑和住宅园林中,也有单檐、重檐的形式。如北京故宫的保和殿就是重檐歇山顶。是双坡面屋顶与四坡面屋顶相结合于一体。简言之,即庑殿与硬山相结合的一种屋顶形式,等级次于庑殿。


  悬山顶: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又称挑山或出山,如民居建筑。悬山建筑稍间的檩木不是包砌在山墙之内,而是挑出山墙之外,挑出的部分称为“出梢”,这是它区别于硬山的主要之点。


  悬山顶的等级制度:悬山顶也传到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等。在古代,悬山顶在等级上低于庑殿顶和歇山顶,仅高于硬山顶,只用于民间建筑,悬山屋顶的型制较为原始,因为早年制砖业不很发达,墙垣用土。为保护山墙免遭风雨浸蚀就需将屋面挑出墙外,因此这种屋顶形式被大量的被用于普通的民间居室之上。从汉代画像石、明器、魏晋石窟的壁画及后世绘画等间接的资料中,都没有见到悬山顶建筑用于较重要的建筑之中。


  悬山屋顶的地域分布,它是东亚一般建筑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和硬山顶相比,悬山顶有利于防雨,而硬山顶有利于防风火,因此南方民居多用悬山,北方则多硬山。园林之中悬山顶建筑并不太多,江南园林中则更少,一般北方建筑中的垂花门常用悬山顶,颐和园也有数幢悬山顶建筑。在中国古代社会晚期中原、江南等地悬山顶建筑已很少使用,但在南方较偏远的乡村、山区还在大量运用。


  硬山顶:与悬山顶一样,都是中国传统建筑双坡屋顶的主要形式。与悬山顶相比,硬山顶外观的最大特点是房屋两侧山墙同屋面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出屋面。


  产生的时代,硬山顶出现较晚,在宋朝的《营造法式》中未见记载。可能随着明、清时期广泛使用砖石构建房屋,硬山顶才得以大量采用。硬山顶有利于防风火,因此北方民居多硬山。


  盝顶:盝顶,中国传统屋顶之一,盝顶梁结构多用四柱,加上枋子抹角或扒梁,形成四角或八角形屋面。顶部是平顶的屋顶四周加上一圈外檐。中国古代房屋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顶部有四个正脊围成为平顶,下接庑殿顶。


  产生的时代,盝顶在金、元时期比较常用,元大都中很多房屋都为盝顶,明、清两代也有很多盝顶建筑。例如明代故宫的钦安殿、清代瀛台的翔鸾阁就是盝顶。


  卷棚顶: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之一。为双坡屋顶,两坡相交处不作大脊,由瓦垄直接卷过屋面成弧形的曲面卷棚顶整体外貌与硬山、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顶呈弧形。可以说卷棚顶是歇山、悬山、硬山的变形。


  产生的时代:卷棚顶出现较晚,明清时开始普遍使用。因为这种屋顶线条流畅、风格平缓,所以多用于园林建筑。但也有例外,承德避暑山庄为表现离宫的非正式性,就把宫殿区的建筑都安上了卷棚顶。与周围的环境非常协调。


  攒尖顶:即攒尖式屋顶,宋朝时称“撮尖”、“斗尖”,清朝时称“攒尖”,是中国、日本、朝鲜古代房屋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日语称宝形造。其特点是屋顶为锥形,没有正脊,顶部集中于一点,即宝顶。


  攒尖顶分类:攒尖顶有单檐、重檐之分,按形状可分为角式攒尖和圆形攒尖,其中角式攒尖顶有同其角数相同的垂脊,有四角、六角、八角等式样。圆形攒尖则没有垂脊,尖顶由竹节瓦逐渐收小。故宫的中和殿为四角攒尖,天坛祈年殿为圆形攒尖。攒尖顶的垂脊和斜面多向内凹或成平面,若上半部外凸下半部内凹,则为盔顶,该顶常用于亭、榭、阁和塔等建筑。在日本则常用于茶室。


  以上就中国古代房屋建筑屋顶的基本样式做了分析,中国古代房屋建筑的屋顶对建筑立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其伸出的屋檐、富有弹性的屋檐曲线、由举架形成的稍有反曲的屋面、微微起翘的屋角以及硬山、悬山、歇山、庑殿、攒尖、十字脊、盝顶、重檐等众多屋顶形式的变化,加上灿烂夺目的琉璃瓦,使建筑物产生独特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同样是这些几何形体,也可被塑造出风格如此不同的屋顶形式来。通过对屋顶进行种种组合,又使建筑物的体形和轮廓线变得愈加丰富。而从高空俯视,屋顶效果更好,也就是说中国建筑的“第五立面”是最具魅力的。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