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传统戏曲对话剧舞台艺术的影响
传近年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话剧艺术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话剧舞台艺术是一种新型表演艺术,与我国传统的戏曲在某些方面存在较多的相似之处①。而这主要是因为,话剧舞台艺术在历史发展中受我国传统戏曲的表演方式和表演内涵影响较为深远。本文就传统与戏曲对话剧舞台艺术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一、传统戏曲对话剧舞台艺术的阶段性影响
1.初级阶段的影响。传统戏曲对话剧舞台艺术的影响呈现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初级阶段上,中国传统戏曲对话剧舞台艺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表演形式上。这一时期属于话剧出现和发展的早期阶段,这是的话剧舞台艺术具有简单、形式主义的特征,因此也有人对这一时期的话剧舞台艺术进行“粗糙艺术”的评价。话剧是自日本传入中国的,在中国话剧发展的早期,话剧的形成和创设具有明显的中国戏曲特征②。如话剧的表演程序要求先让演员念上场诗,然后再报出自己的姓名,中间穿插一些表演,表演时也会经常出现插科打诨的情况,这些都是传统戏曲的套路。此外,早期的话剧表演加入了二黄演唱,也是由戏曲中获得的启发。春柳社在日本进行表演时就透露,在他们的演唱过程中,加入了较多的戏曲元素,但是由于当时话剧专业演员较少,因此还特意选择了部分戏曲演员参与演出,如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惠生以及河北梆子演员刘喜奎等。
2.转折阶段的影响。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将近十年的时间里,话剧舞台艺术与戏曲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区别,这一时期的话剧艺术基本与戏曲相背离。五四运动的发展对话剧和戏曲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尤其对戏曲的影响较大。五四运动期间,有关学者就戏剧的发展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因此抹去了戏曲在话剧艺术中的影子,导致话剧舞台艺术中的戏曲元素大大减少。但是也依然有不少的话剧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汲取了戏曲的内在精神和内涵,并将其传承和应用到了表演过程中。这一时期的话剧舞台艺术主要采用的是写实的方式,这种表演方式受西方戏剧表演艺术影响较大。五四运动之后,不少留学归来的知识分析将现实主义思想代入了中国话剧表演中,使得中国话剧表演艺术表现出了明显的现实主义特色。但是这种思想和尝试经过试验论证,却最终以失败告终。
3.发展阶段的影响。30年代到40时代是话剧舞台艺术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话剧舞台艺术开始有选择地运用戏曲表演艺术。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戏剧演员,其在1935年曾经到苏联进行演出,并受到西方戏剧家的高度赞赏。这一消息传回中国之后,对话剧舞台艺术的表演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使得话剧舞台艺术重新正视戏曲的重要作用,并开始局部运用戏曲的表演形式进行话剧表演。30、40年代的话剧舞台艺术受戏曲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上海和大后方上,可以看到的此时的话剧舞台艺术开始使用戏曲中的部分道具,如扇子,也应用了戏曲表演中的动作和表演形式,如圆场、甩发、撩袍、抖袖以及模拟戏曲表演中的说话动作、情绪和神情等。
4.成熟阶段的影响。新中国建立之后,戏曲对话剧舞台艺术的影响更加全面,对话剧舞臺艺术的渗透也更加深入。新中国建立之后,人们围绕话剧民族化的主题进行了深刻的讨论,为了能够发展有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话剧表演艺术,戏曲在话剧舞台艺术的运用更加广泛。这一时期对于戏曲在话剧舞台艺术中的应用要求不仅体现在表演形式上,还要求能够将戏曲的精神内涵也融入其中,以戏曲的精神和方式来进行整个戏剧的构思和表演。为此,这一阶段还特意要求话剧演员先进行戏曲的学习,包括戏曲语言、肢体以及动作等方面的学习等,实现了戏曲在话剧舞台艺术中的全面渗透和影响。
二、传统戏曲对话剧舞台艺术在神韵方面的影响
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戏曲对话剧舞台艺术的影响逐渐从形式上、表演方法上转向了神韵上,这与我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话剧发展的本身就是中国文化传统继承和发扬的结果。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的哲学和历史是分不开的,中国哲学理念较为丰富,包括“缘情言志气”以及“虚实相生”等,这些精神赋予中国哲学更强的艺术气息,并深深渗透到中国的各项艺术表演和发展中,其中就包括戏曲和话剧。受中国戏曲精神影响,中国话剧舞台艺术也具有艺术精神和中国哲学精神,即既要保证观众在视觉上的享受,又要强化观众的心理和情感享受,实现情感和审美的统一。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戏曲对于话剧舞台艺术的影响呈现阶段性特征,从早期戏曲对话剧舞台艺术形式的初步影响,到戏曲与话剧舞台艺术的背离,以及戏曲局部以及全部对话剧舞台艺术的影响,均可以看出话剧舞台艺术的发展与中国戏曲有着密切的联系。除此之外,话剧舞台艺术的内在神韵还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话剧舞台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
作者:李青临
第2篇:化妆造型在舞台艺术中的作用探析
一、引言
在以前,化妆造型在舞台艺术表现中主要起的是一种辅助性的作用。进入新时代后,化妆造型逐渐有了新的定位,它在传承传统艺术文化的基础上,慢慢演变为以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化妆造型在舞台艺术中,已经成为了不能被忽略掉的一部分,它包含众多艺术表现手段,把现代的化妆造型运用在舞台艺术中,使舞台人物的塑造和化妆造型有了交相呼应的效果,演员所要向观众展现出来的是作品的内在,而化妆造型塑造的就是演员的外在,两者相结合才使得舞台艺术完整的呈现,因此做好和完善化妆造型在舞台艺术中非常重要。
二、化妆造型在舞台艺术中的重要意义
舞台艺术是一种集合编排、音效、光效、化妆造型、道具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其中,化妆造型又可以细分为很多种类,比如说舞台艺术化妆造型、影视艺术化妆造型和日常生活化妆造型等。舞台艺术中的化妆造型主要是来源于生活、贴近于生活,而又比生活化妆造型更为精致更高一筹,它外在表相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和印象。舞台艺术中的化妆造型不再是以前单纯的化妆造型,而是在化妆造型的基础上加上更为复杂的人体彩绘、面部塑形、毛发生成等内容。它本身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需要综合考虑舞台作品的内容、表现手法、舞台效果等多方面相关因素,需要与各方面的因素相关联、相结合,在实际的舞台艺术表演中,还需要根据观众的反应和现场的舞台条件等客观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变化。
三、化妆造型在舞台艺术中的作用
舞台艺术讲究的是极强的综合性和高标准的协同性,带给观众视觉刺激和享受,它是可以与观众进行面对面交流的艺术表现形式,所以任何一个方面的疏忽,都可能会引起舞台艺术作品的不完成,严重的可能会导致作品的失败。作为舞台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化妆造型是极其重要和不能被忽视的。
1、提升表演准确性,减少舞台距离感
舞台艺术不同于影视艺术,它在表现手法和细节处理方面都不能够和影视作品相媲美,只能从其他方面着手拟补不足,因此准确的化妆造型的塑造,在舞台艺术作品表演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从人物的年龄、身份、时代等入手,结合舞台艺术的主题和风格等,不仅能够做到提升表演的效果,还能够让观众更加的融入舞台中,吸引和抓住观众的目光,拉近观众与舞台的距离。
2、与演员特征相结合,提升演员外在条件
并不是所有的演员的外在条件都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也并不是每一个演员都能够用专业技能来掩饰外在条件对塑造人物所带来的局限。但是在舞台艺术的化妆造型设计中,往往很容易就把演员自身的外貌和气质忽略掉,基本上都是用具体的舞台艺术作品的表演内容为主要依据,来制造出所谓“合适的”化妆造型,这就导致了最后的整体效果死板僵硬、缺少灵动性,就算是化妆造型再华丽再唯美也没有办法做到让观众认同和产生共鸣。所以在舞台艺术中,把化妆造型做到和演员自身的外貌气质相结合,就能通过更加灵动的化妆造型来展现所塑造人物的内在和外在形象特征,给化妆造型赋予生命,提升演员外在条件的同时更加突出所塑人物的特点。
3、扩大舞台表演的效果
在舞台艺术中,贴合角色的化妆造型会使演员更加能够投入到所演绎的角色当中,结合角色内在的特点,通过外在形象的表现手法来体现和表达出角色的特点,从而起到带动观众情绪,烘托和升华主题等作用。一个好的化妆造型不仅能够让演员在表演上得心应手,还能使观众印象深刻,更容易被记住,也更容易成为经典。比如说众所周知的关羽,他的形象已经深入到人们的脑海,“红脸”、“长须”、“长袍”、“青龙偃月刀”,这些已经成为了他的标记。再比如说,一提到“,毛脸雷公嘴”,人们第一个反应就是孙悟空。以上的例子都说明贴合角色的化妆造型能更好的适应舞台、扩大舞台的表演效果,也更能让观众记住。
四、舞台人物化妆与造型的改进
1、注重人物形象的整体构思
在进行化妆造型创造的时候,应该更多的考虑到要去贴合角色的设定要求。在进行设计之前应该先对要表现的内容做细致的研究,切身体会要表演的角色的性格特征和外形特征,再结合自身的看法、领悟等,多和导演、编导、其他相关演员做积极的交流互动,准确的把握舞台人物的角色形象定位,从而做到精确的掌握人物的整体形象架构。在化妆造型创造中,必须从符合角色定位的客观角度出发来设计角色的具体形象,要做到求客观、不片面,不能够将“美”、“丑”来作为角色合格评定的标准,不可以只追求化妆造型的赏心悦目、高端大气上档次,从而忽略了所塑人物本身的形象要求和定位,而且还要综合考虑舞台整体的架构和呈现效果,确保角色的化妆造型塑造能够完美的融入到整个舞台表演之中。同样设计师也要做到了解台本、舞台现状、演员自身状况等,综合研究过后再去做角色化妆造型设计,这样最后的化妆造型成品才能够做到更加完美、打动人心。当然,化妆造型不可能是一层不变的,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变化,所以化妆造型师也可以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去升华化妆造型,提升化妆造型的舞台表现力。与此同时,化妆造型师也应该提升专业素质和个人修养,不断提升见识和创造能力,设计出更加符合舞台主题的化妆造型,让舞台以及演出者更加的有灵气有活力。
2、注重化妆造型的创新
现在很多的化妆造型都在日趋标签化,化妆造型师在舞台艺术中的化妆造型设计上,应该抛开固有形象在创作上的束缚,在这个个性张扬、展现自我的时代,针对不同的舞台进行化妆造型的创新,让合理的创新带给观众与以往不同的感受。
3、注重在重新演绎中体现人物意义
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着重复模仿的情况,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究其原因不外是人物塑造和造型塑造两大根本原因。舞台艺术的模仿和创新不是换了个人或者换了身行头,或者有了点新的想法就可以的,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应该是让舞台人物得到重生和升华,舞台上的一切虽然是虚拟的,但是表演者却是有血有肉的,这就使得舞台艺术的人物也产生了灵魂,使得整个舞台艺术也产生了灵魂。而且化妆造型师也不应该只在化妆造型上做改良,还应该让新的化妆造型充分展示人物的内心的动态,然后从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出发,在经典中找到突破口,让观众可以充分感受到角色的魅力与和化妆造型带来的新的震撼,深刻体会舞台艺术的内涵。失去了意义的创新是失败的,有了灵魂的化妆造型的创新才能做到超越。
结语
化妆造型在不断的创新和进步,现在已经不再是过去单纯的面部修饰和服装修饰,它需要贴合时代、符合台本、契合人物等等。化妆造型虽然层出不穷、标新立异,但是某些地方还是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仅希望以此文浅显的分析给相关人士做出一点启发。
作者:唐丹
第3篇:构置舞台艺术的新幻象
在舞台艺术世界里,定义都是老生常谈的理论,表面很苍白,其实很玄妙,诸如此类的理论要与时俱进,否则会落得死板,变得僵化。由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广西“三区”人才支持计划舞台艺术创作评论培训班邀请众多名家授课。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谢柏梁前来作了《国家文化战略背景下的戏曲发展趋势》的专题讲座,强调当今戏剧(曲)创作中要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戏剧理论专家黎继德对内容和形式的有机融合方面,明确指出:“中国的美学境界是‘中和之美’。”广西艺术学院教授张默瀚谈到“每次的变革往往都是从形式上开始的”。广西著名戏曲导演龙杰锋在他的《寻找有意味的形式》一讲中说:“要充分体现好形式感,它是一种符号,形式是作品内容的载体,是有意味的象征。”60位来自八桂大地的舞台艺术工作者们通过学习,加深对舞台艺术世界更为丰富和“一分为三”的认知,也都深切地感受到,缺乏魔力的艺术状态,就很难把挑剔的观众引入戏内。因而,就要努力构置好成功的舞台艺术新幻象,它是一种可观的舞台艺术状态,是剧情的全面诗化,更是舞台形态的强烈图腾。
当然,其中的元素是丰富复杂的,重要的一点不外乎是艺术形式的新颖和独特,这不是彻头彻尾的形式主义。但凡艺术作品,首先都是形式至上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所有的舞台艺术毋庸置疑地讲究着形式的呈现,没有标新出彩的形式呈现,仿佛活生生的孔雀被悲摧地剥去了羽毛。从事舞台创作的人都会明白思想内容是戏剧(曲)作品的躯体,艺术形式其实就是翅膀,缺乏形式感,会成为平庸而可悲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讲,戏剧(曲)舞台艺术就是要创作出鲜明、生动、别具一格的演出新形式,使形式和内容达到有机的艺术融合。现在很多的舞台艺术作品中,编导演们都善于各尽所能在多层次多角度地调动起舞台的整体造型感,切实构置了引人入胜和丰富多彩的舞台艺术新幻象,也就是有意识、有张力地寻求到完美的艺术形式,这是当今编导演们强烈、自觉的艺术境界,和不倦寻求和探索的美学结果。
参加第九届广西戏剧展演的大型新编历史壮剧《冯子材》,主要根据清末广西边关军民抗击法国侵略者的史实而创作,在舞台表现空间中给观众带来一种新颖的感觉。编剧和导演为这司空见惯的保家卫国的战争题材,找到(毋宁说是创作)了一种非同寻常的艺术形式(即舞台幻象),无论是庭园会客、族人仪式、战斗场面等剧情,巧妙地利用一角平台,衬之于背景的远山绿林,构成了厅堂、地坪、山坡、战场。同一类型,反映抗击外来侵略表现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英勇杀敌的战斗场面中,前些年的大型现代戏曲《半江清澈半江红》,是根据东北抗联“八女投江”的史实创作,同样通过多种元素来构建戏剧(曲)舞台的幻象,使观众耳目一新、激情澎湃,使观众强烈地感受了戏剧舞台艺术的无比壮美,把爱国主义的精神艺术地融合和升华,在观众的心里起到潜移默化的美学享受和精神熏陶。
也是在第九届广西戏剧展演中,青春歌舞剧《青春答卷》根据现实中“两位见义勇为的夺刀少年”的真实事件而创编,综合运用音乐、歌舞、灯光、屏幕等舞台技术元素,特别是用一辆行驶的公交车作为故事开始的地点,演员们扮演着各式人物,为整场戏,起到了极有艺术效果和青春气息的表现。因此,龙杰锋导演说:“有含意的形式会艺术地拓展出作品的思想内容。”前些年,广西戏剧界也邀请过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卢昂教授讲课,他认为:“以戏剧作为认识世界的方法和工具,通过演出的形式,直观地从精神层面与观众交融和作用,共同探索人性的本质和意义。”注重舞台艺术形式的意趣构建,已是十分关键和十分严厉的事情,它能直观地通达人们的心灵,引起感动和震撼。鲁迅先生有一句话,对我们的戏剧(曲)创作很有启发:“诗须有形式,要易记、易懂、易唱、动听。”那么,戏剧(曲)是在舞台上演出的艺术,有直接和观众交流的特点,有更大的直观性,除了“动听”,就更显得讲究“耐看”了。反之,观众怎么能对戏剧(曲)产生美感,愿意观赏和轻易接受?艺术虽然是源于生活,但却是高于生活的东西,要使观众赏心悦目,给人留下美好的形象,当然,就不能置艺术形式于不顾。前苏联导演阿·波波夫说:“导演是像画家、小说家一样富足,并富于表现手段的。”这表现手段就显而易举地说明了形式存在的重要性。现在观众的欣赏需求和认识水平不像过去那么单一,如何使戏剧(曲)作品在舞台上活起来,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震撼人心,如何借助一种完美和独特的表现形式,的确是戏剧(曲)艺术创作中的首要内容。
第九届广西戏剧展演的大型历史传奇彩调剧《紫金袍》,择取宋代一县令周渭清政为民的故事,在人物造型、服装、舞美、音响等诸如此类的一系列舞台总体构思中,所集结进发出来的璀璨火花,那些自然流畅的舞台语汇,诗化的舞台节奏和氛围,观众无不为之动容、震颤、亢奋,戏中周渭开仓济民时,背景呈现出的灯光组成了一条白花花的米流自天而降,犹如瀑布般飞泻而下,新颖而壮观;还有魏王的女儿符琼中剑身亡,天空中幻化成一片鲜艳的彤彤红云;剧中很多类似这样意象的场景直观地通达和震动着观众的心灵。笔者曾观看过的具有宗教色彩的无场次话剧《萨勒姆的女巫》取材于北美家喻户晓的宗教异化故事,也明显是为了在戏剧艺术形式上有所探索和发挥。随着剧情的流程,面对阴阳怪气的法庭恶魔,明快而变幻莫测的光影,诡异而梦幻般的色调,以及融进了一些现代音乐和舞美的新颖手法,都使戏剧场景显得盎然情趣、精彩纷呈,令人目眩心悸,产生了较强的观赏娱乐性和艺术的意趣性、生动性。
在戏剧(曲)创作中,导演就是创作优美形式的人,在寻求表达内容的形式过程中,经历了一个痛苦和兴奋的情感过程。曾来广西授课的国家话剧院著名导演王晓鹰说:“我们不要只局限于现实,而是积极探索艺术形式的抒情性意义。”舞台艺术形式就是编导演们一致共同策划、相映成趣的创作手段,如何和谐精美地寻求到充分表达剧作内容之完美的形式,不能不是衡量一个优劣舞台艺术工作者的艺术标准。如果不清醒地感知戏剧(曲)创作是一种综合艺术,不考虑戏剧(曲)诸因素在舞台演出中的关系和需要,这种关系和需要恰恰就是否能构置好成功、协调而又意趣盎然的舞台艺术新幻象,即可观而统一的舞台艺术状态,那么,写出来的剧本,只能读而不能演。或者,能演但不出新、不出奇、不出彩,也就难于感染观众、教育观众、震撼观众。戏剧(曲)创作中的形式,即舞台艺术状态,是一种体现情感的要素,它就是抒情性意义的综合表现,它无疑能直接升华了歌舞演故事的艺术作用和精神力量,用形象的形式来体现剧本的内容,来艺术地秀出作品的思想意义。广西北海歌舞剧院演出的大型历史舞剧《碧海丝路》,以2000多年前的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为背景,由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演绎舞台艺术写意的形式,展示了北部湾悠久的对外开放历史。一艘高约10米、长约20米的大型楼船从轨道上缓缓推移到了舞台,充分地展示出了气势磅礴的故事场面,特别是大海中救人的场景,通过一系列声、光、电等所有的舞美造型手段,立体、灵动、刺激、强烈地铺排,让观众感同身受,仿佛身临其境,极大地拓展了舞台时空的跨度和情景的渲染,丰富和承载了舞台典型的、奇妙的综合艺术。
诚然,要创作优美形式,在寻求表达内容的形式过程中,是要经历一个痛苦和兴奋的过程。每一出戏剧(曲)作品,在创作演出中,都应该给观众构置出新的面目、新的世界、新的幻象,否则,传统戏曲就失却了现实意义。戏剧(曲)既然是艺术作品,就要不断创新。艺术家要恰如其分地把握好艺术形式,体现创作目的,努力改造一些旧形式,探索新形式、新幻象,使自己的创作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精心打造现代气派的舞台艺术精品,生动而丰富地反映出现实生活的特质。
作者:徐易维
第4篇:舞台艺术创新的几种对策
舞台艺术作为重要的文化表现形式,其创新不能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需要结合传统的文化素材,搞清楚文化改革和传统继承内在的联系,才能更好地在创新艺术形式的同时,也使人们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一、创新运行机制
就舞台艺术创作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评选制,其特点是将精品创作和一般创作结合在一起,以一般创作为基础,来进行精品的创作与创新。另一种是精品项目制,意思是首先确定创作题材,然后选择创作团队,从策划创意开始,对项目进行高质量的创作和开发。
(一)建立完善的评选机制
在对作品的筛选过程中,要以评选作为切入点和启动点,对有基础和有潜力的作品进行针对性的提炼与加工,从而促进其思想性、艺术性以及观赏性的统一。评选制的创新是将普通创作与精品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普通创作为基础,通过完善的评选机制,将普通作品提炼为经典作品,同时再次推动普通作品的创新力度,使之形成良性循环,使舞台艺术创新源源不断。
(二)探索项目制
舞台艺术的创新也可以借鉴其他行业的创新形式,实行项目制。其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集中力量,结合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作品的创新。对于舞台艺术而言,项目制也有相应的局限性,应该结合实际需求,扬长避短,使之与评选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优化舞台艺术的运行机制,促进舞台艺术的创新。
二、创新艺术形式与内容
(一)人戏与木偶戏有机结合
舞台艺术可以分为人戏和木偶戏,如果将人戏和木偶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达到新的艺术效果,也可以开辟出一条新的舞台艺术途径。这种人偶同台的艺术表现形式,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人与木偶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人如何看待同台表演的木偶。木偶对于人来说,是人所崇拜的形象还是人根据特定的背景所创造出来的形象,在人偶同台表演过程中,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最为重要的。
(二)结合外国优秀作品
中国和外国拥有不同的文化传统,所形成的文化理念也不相同,在舞台艺术创作中,可以将中国元素和外国元素进行有机的结合,进而形成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这种创新手段在西方国家并不少见。随着现代信息的快速发展,西方很多导演在舞台艺术创新时都会加入一些中国元素,而且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多,这不仅是一种文化交融的现象,更是一种文化创新手段。在我国舞台艺术创新过程中,也可以借鉴这种方式,将传统或者现代的中国舞台艺术形式与国外的艺术形式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舞台艺术。
(三)进行合理的转化
舞台艺术包含了很多方面,一出舞台剧所用到的艺术形式不一定就是这类型舞台剧所特有的,可以将其利用在其他类型的舞台剧之上,这种方法可以被叫做“张冠李戴”。如果不同类型的舞台艺术运用同一种艺术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使一部作品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内容,从新的视角来诠释作品内容,从而让观众拥有一种全新的感触。
(四)另辟蹊径
在舞台艺术创新中,可以完全摒弃传统的艺术表达形式,从另一个层面或者方向开辟出一种全新的途径,在形式上做到完全的革新,往往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舞台剧来说,可以在不改动原作所表达意境的前提下,对其内容和舞蹈重新进行编排,可以凸显原来的细节,也可以省去原先重点表达的形式,从而在其形式和内容上完全颠覆传统的方式,使得主体更加突出的同时,也能够发现新的时代含义。
(五)创新人物形象
人是舞台艺术的核心,每个人由于自身经历以及知识水平的不同,对于作品的理解方向和程度也就不同,所以,不同的人表演同一部作品,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在舞台艺术创新过程中,对人物角色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塑造新人。而塑造的新人不能是那种概念化与理想化的人物,应该结合时代背景以及个人的生活阅历,创造出能够面对新的社会问题以及善于解决新的社会矛盾的新型主人公。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舞台艺术创新中,首先要对其运行机制进行创新,完善的运行机制是舞台艺术创新的前提和保障。其次要对艺术本身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创新,这其中可以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也可以结合中外优秀文化元素进行创新,同时也可以另辟蹊径,从不同的视角来展现作品内容等。舞台艺术的创新不仅能够使舞台艺术可持续发展,而且可以促进舞台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作者简介:高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