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艺术理论论文

保罗•克利的艺术理论运用

2016-05-29 12:4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引言

  

  保罗•克利是20世纪一位画风多变、具有丰富想象力与创新精神的才华横溢的画家,同时也是一位音乐家、诗人和艺术理论家。在他创作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韵律和节奏,也充满着梦境般的神秘感。他的作品通过把词语、字母、数字及符号等元素的内涵影射到音乐和诗歌中,借以体现创作者的内心世界和直觉式的个人创作风格,从而自由灵动地游走在抽象与具象、线条与色彩、大与小、现实和想象世界之间,创作出个性鲜明的、同时具有听觉美与视觉美的艺术作品。保罗•克利终其一生都在探索如何将音乐和绘画艺术形式完美地结合,因此形成一种“音乐性绘画”的个人风格体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理念。

  

  二、保罗克利艺术理论的形成

  

  保罗克利在形成自己的艺术理念过程中,深受那个时代所特有的变革特征的影响,而影响他最深的莫过于塞尚的绘画思想。塞尚是后印象派绘画的杰出代表,被尊称为“现代派艺术之父”。塞尚的艺术观点认为:艺术不是客观表现事物的形貌色彩,而是真实地表现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保罗克利发挥了自己对艺术创作的更进一步理解。归纳起来,克利的艺术理念有三点特征。

  

  首先,克利认为,艺术不是创造已有的事物,而是创造未现的事物。他说:“不要去想所要描绘的形态,只要去想它的形成。”即是说,艺术家创作作品时,不能只关注表面,更重要的是揭示出物象背后的本质。

  

  其次,艺术创作应该表达艺术家对这个世界本质的内心感受。最终诉求点是表达艺术家对于世界的个体认知,而不是像科学一样,追求普世适用的客观反映和描绘,它应该带有艺术家对世界的个体认知和体验。

  

  第三,绘画创作应该是直觉式的,不是通过逻辑或理性来实现的。他一直都认为人们努力去画一幅画在逻辑上是行不通的。克利认为,艺术家的直觉是“决不可能被替代的”。

  

  克利通过音乐术语拍子来形象地诠释画面韵律的观念,以黑、白、灰的色调来模仿音乐中的“强、弱、弱”三节拍的节奏形式,在这三种颜色连续比较下产生视觉的节奏感。如果把“黑,白,灰”三色作为一组色块,就可以“看见”甚至是可以“听见”连续的节奏。在保罗•克利的作品《节奏的》中,“神奇方块”构成的整个画面,每个方格就像一个个能唱的音符,当整个画面中的方格都联动起来,这幅图就像一组和弦一样。当我们眼睛盯着画面,脑海即浮现个别音响,好似你在倾听音乐,你能听到整个声音和看见个别的音符一起浮现。克利特别有创意的就是,为了避免“方格结构”的重复所带来的平淡枯燥,他又另外以不同大小的色块来代表节拍的长短,从画面横向看来,就像乐谱一样。这幅《节奏的》作品,比起其他作品更能直观地把音乐的形式结构表现出来。在将这样的艺术创作理念付诸实践的过程中,克利充分发挥了他的艺术天赋,不断融合、创新各种绘画技巧,寻求更接近于本质的手法和形式进行绘画创作。而心灵世界对客观世界的各种奇思妙想、升华感悟,都成为克利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让他的绘画题材、手法不拘一格,不受限制,天马行空。一切绘画技法只为更确切表达内心,一切构图设计只为更形象表达内心世界的图景。所以,克利的绘画作品似乎总是客观世界的幻想镜像,而类似儿童画的风格更体现了克利类似于儿童对真实世界的直觉感知而得到的对事物本源的认知。从保罗克利创作的作品看,他始终秉承“音乐性绘画”主题的艺术理念来创作。

  

保罗•克利的艺术理论运用

  三、克利的艺术思想在平面构成教学中的运用

  

  在平面艺术设计中,平面构成是三大构成的基础。平面构成课程主要是研究在二维空间范畴内,如何去认识、掌握艺术设计中的基本视觉元素的形、色、质的发现、创造、构成的内在规律及相关的形式法则,并按照美学的视觉效果和力学的原理,对各种视觉元素进行编排和组合创新。它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平面构成教学在当前艺术设计教育中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为设计类学生从基础绘画艺术转型为设计艺术起着衔接和过渡的作用。平面构成的内涵及外延与绘画艺术中的布局与构图有着密切的关系。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各种规律和联系,对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艺术创作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在设计艺术教学中主要解决学生在具有一定绘画基础后,如何从视觉的认知和感受,逐步建立起一种从艺术设计的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和创作的活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绘画技巧的灵活度和娴熟性,从而实现平面构成课程提高学生设计能力的教学目的。

  

  我们都知道旋律、和声、节奏是构成音乐组成的基本三元素,同样,在平面构成中基本元素是形、色、质,它的构成与音乐有着本质的天然联系。在绘画创作中,任何形态都可以分解成为点、线、面。平面构成中形态通过规则或不规则的方法来创造出新的形态,使人产生节奏和韵律、条理、动感、新颖、奇特的视觉感受。节奏是平面构成中重要的形式美法则之一,它运用视觉流动的时间性来实现。在平面构成作品中通过视觉中心、次中心和呼应点的视觉张力不同,视觉在这些具有不同张力的视点中的流动便产生了视觉上的节奏感。平面构成中的韵律与节奏和音乐中的韵律与节奏,其美学内涵是完全一致的。音乐中的韵律与节奏是通过节拍的不断重复,以及重复中调子的变化来给人以听觉美的享受。同样,平面设计的韵律与节奏也建立在重复的基础之上。节奏可以看成是音乐的拍子,也就是一种重复。复重的对象给人以一种合乎秩序的和谐、统一的感受。而在这一节奏中所产生的韵律变化,则能够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就如同音乐中的调子,节奏不仅仅可以在排列中出现,也可以以辐射等形式出现。而音乐中的音调也就是韵律,可以看成是平面构成中各元素的适当摆放,这些元素摆放就如同音符,能传达给人们冲击感、舒缓感等各种不同的心理感受。现代设计也充分地利用了这样的美学原理,把音乐或内在的直觉视觉化了,把构成变成了可视化的音乐。作者在平面构成课程中尝试导入保罗•克利的主张:“艺术并不描绘可见的东西,而是把不可见的东西创造出来”。在对点、线、面意象表现法训练方面,着重在点、线、面的情态表现构成上加强练习,在点、线、面的情态表现构成、性格表现构成及抽象形式表现构成的课题练习时,可通过随堂练习来完成,并即时给予讲评。

  

  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将前辈大师的理论学习与设计实践相结合,针对学生的不同设计能力,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提高教学效果,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帮助其挖掘创作灵感,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创作能力和教学效果的目的。

  

  作者简介:王小童,女,工作单位:四川省綿阳市西南科技大学、职务:教师,职称:助教,学位: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