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栏目剧可以说是电视节目中的一朵奇葩。在以人物为中心的故事情节中,典型人物的塑造尤为重要,它可以为剧本增亮添色,点燃整本剧目。一个剧本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整个剧目的成败。如何成功塑造典型人物,我们力求还原典型人物的原生态面貌,以大主题,小切入的方式极尽挖掘事态,注重细节凸显下的人物本真。以此真正打动人心,被老百姓所喜闻乐道!
关键词:真本色;切入点;细节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4-0006-02
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奠基人高乃依说过:戏剧作品是一种模拟,说得确切些,它是人类行为的肖像;肖像越与原型相像,它便越完美,这是不容置疑的。
生活远比戏剧更有戏剧性。戏剧要凸显事件,制造矛盾冲突,波波相起。同样,作为栏目剧看的是故事,看的是剧中人的性格命运,要想很好地完成主题故事阐述、人物形象塑造,就必须还典型人物以真人本色,客观真实的再现人物形象,所以说真实是剧作者必须遵守的创作法则,独特的创作视角、细节的抓拍则是牵动人心的有力武器。
一、真本色
栏目剧追求故事真实化、形态生活化、内容平民化、演员群众化、语言地方化、情景真实化。以百姓的视角反映大众生活,将社会新闻和电视短剧融为一体。亳州广播电视台《药都人家》栏目创办于2007年初,以亳州人说亳州话、演绎亳州百姓故事为特色。其中最重要一点就是“真”!
从《涡河之畔》到 《平民法官何允芝》,及新近完成的《白衣丹心》,都应属于典型人物宣传的范畴。艺术来源于生活,其中典型人物的塑造及矛盾冲突的显现,来不得任意天马行空的主观臆造,唯有经过大量缜密地采风,近乎于偏执地占有海量素材,方能如画肖像般塑造人物。 注目中国英雄形象,历经了王成的高大全时代,到李云龙的枭雄时代,已经来到熊阔海的时代,熊阔海心里有对祖国的大爱,也有对小家的眷恋。对于编剧而言,其实宛若带着镣铐跳舞,幅度大顾忌轨道偏离,幅度小又生恐露怯。在我看来,寻常百姓更期待着对近身生活的审视和对普通人的情感的表现,更注重故事的真实可信。《白衣天使》中孔娟护士长被本色的搬上荧屏,不虚夸,不拔高。她有着朴素的衣着、质朴的话语、善良的人格,对病人尽心尽职,对同事团结友爱,对老人孝顺周全,对家人悉心呵护!在这个时代,这个令人头晕目眩地高速飞旋的时代,这个金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决定着人们关系定位的时代,这个“腰包”与一个人的社会身价越来越具有等号关系的时代,使很多人出现了心理上的失衡和精神上的惶恐。人们越来越多地期待着超越利益的情感,由亲情、友情、爱情所构成的“人情味”已经成为现今时代的奢侈品。于是,我们果断摒弃“高大全”,回归真实,回到孔娟本人。以孔娟护士长为原型创作的两集栏目剧《白衣丹心》,以期颂扬新风正气,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在采风过程中,我们真切感受到很多护士泪洒当场,医生们亦满含热泪,老年患者梗咽不能言,都令我记忆犹新!如何刻画典型人物,完成主体形象塑造,让观众观后心有感动,回归真实,是定力点之一!
本土性、地域性是栏目剧特质,所以我们力求语言质朴,用老百姓的话,追忆孔娟其人其事。在情节的处理上,我们不追求大起大落的悲欢离合,而是力求展现其对工作认真敬业、对家庭切实负责的护士形象。浓郁的生活气息,本色的演员表演,忠于事实的情节安排,生动活泼的日常语言,这些都会使栏目剧充满着“人情味”,自然会拥有众多的观众,并让其产生共鸣。
二、大主题、小切入
矛盾冲突是一剧之本。如何客观真实地再现亳州10年所走过的历程,绝非易事,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里阐释建市10年这一宏大主题,即刻成为一个难点。最后我们理智地选择了大主题、小切入的方式。每部戏都以生活中寻常小事为切入点,做具体地演绎。演的都是百姓身边的小事,说的都是家乡的土话。以小见大,让老百姓感同身受亳州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芍花》里交织着错综的人物关系、纠结的冲突、层层推进的悬念。该剧以一个大学生村官作为载体,勾勒出药都农家致富奔小康的全景!亳州是药都,芍花是市花,于是该剧就人如其名的出现了大学生女村官——芍花,这一朴素又被老百姓所熟悉的花字作为主人公姓名。她革除村民盖房陋习,精心化解矛盾,利用专业特长发展种植业。与此同时,她还是《中华药都.养生亳州》行动计划的积极实践者,她利用本地中药材资源优势,扩大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面积,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涡河之畔》首先是一部反映现实的戏,其次它是一部反映干群关系的戏。它把 “和谐社会” 这一执政理念用电视短剧的形式作了有力的注解。剧中角色赵霞,自己是拆迁还原工作的执行者,同时也是被执行者,她不仅自己率先支持拆迁工作,还不遗余力地做群众的工作,讲全局,说小情,算大帐,让群众了解、理解、支持涡河治理这项民心工程,使民心工程济民苦、惠民生、赢民心!另外它还是一部反映人性和奉献的戏。它生动地讲述了基层干部在全局利益面前的奉献,也讲述了在涡河治理这一重大工程中,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人性关怀。剧中赵霞为了顺利完成拆迁任务,遭丈夫和女儿的误解,早出晚归辛勤工作,甚至拔掉吊水又来到拆迁现场,不仅感动了女儿,女儿还主动请缨成为一名志愿者。
如上所述,《涡河之畔》选择的同样是大主题,剧情的发展也同样是从一对谈婚论嫁的男女打算让家人购房切入,剧中涉及两个家庭,一个是寻常基层干部,一个是平凡被拆迁户,展现了郭庆山由执意不愿拆迁到主动劝说侄子拆迁的转变过程。
相对于亳州1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从微乎其微的一部分入手,就可展示社会发展这一大主题。
三、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剧因人物而生动。电影与戏剧理论家陈荒煤说:戏对一个导演来说,最重要的恐怕就是如何把戏剧的冲突更鲜明、更强烈、更真实地表现出来。电视剧有电视剧的规律,戏要写得好看,大事不能违背,小事上要做文章,用生动的细节来加强整体的可看性。
对于以电视短剧的方式进行正面典型人物宣传,此前创作的《芍花》、《涡河之畔》虽有原型,却非实实在在的客观人物,而《平民法官何允芝》力主表现的应该是观众接受、当事人认可、同事不讶异,亲人不陌生的“何允芝”!那么如何以电视剧的体量表现何允芝法官办理的案件和生活的实事,如何演绎出一个活色生香的办案标兵呢?有一个创作原则我们不能不遵守,那就是 “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梳理法官何允之的先进事迹以及办案经历时,我们发现可供使用的素材太多,当事人更多,于编剧而言,可谓沙中拣金,颇有难度。而且作为电视剧作品,不同于简单的实事重现,还要求选择戏剧性强的事件来编制剧情,并将这么多的当事人与戏剧冲突融合在一个主题故事架构下。带着这么一个主题故事架构,我们到涡阳县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采风,围绕邻里亲朋、婚姻关系、孝老友亲、未成年人等四大主题,我们先后采访当事人、代理人、村干部近八十人,还有何允芝法官夫妇双方的父母及家人,也就是在这次采风中发掘出很多真实生动、感人至深的细节,后来这些细节被我们“优化组合”在剧中得以展现。
《平民法官何允芝》虽是一部主旋律的献礼之作,但我们始终把真实作为《平民法官何允芝》的基本准则,剧中有名有姓的角色达五六十个,没有一个虚构案件和生活场景,甚至每一个核心细节都是真实的。在创作时我尽可能还原现实,复活那些掩埋在深处的细节。以何允芝法官为例,她办理的案件有的是邻里纠纷,有的是父子矛盾,有的两口子离婚,多是鸡毛蒜皮的寻常小事,可是在浩繁的庞杂案例之中潜躲着大量看似琐碎的细节。但是,对于电视剧而言,这样的细节之处,恰恰才是最轻易感动观众的关键,甚至决定了一部作品的成败。
小事的“不拘”,不仅应符合历史逻辑,还应符合生活逻辑,所有的一切都应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另外,作为事实本身的魅力便足以令人倾倒,我们无需去刻意编织剧情,真实的生活本身就天然地蕴含着戏剧的元素。以本剧中第三集《法外有情》,有这样的剧情,就是妻子对丈夫酗酒赌博心怀不满,愤而离婚,何允芝法官怎么做工作都做不动,却因半夜感冒,无人为自己倒水吃药而回心转意。其实,这个事实就是在采风中我们了解到并很忠实地写进了剧情。
《平民法官何允芝》坚持以人带事、以案说情,打通工作与生活,把妻子的贤淑、女儿的孝顺、母亲的慈爱和法官的严谨融为一体,不是一个很单一的形象,而是展示了她丰富的多个侧面,将法官解难分忧、止纷息争的理念转化为容易被观众理解、接受的情感和行为,以引发观众共鸣,巧妙地完成主题讲述。
以小见大,贴近百姓,在生动、生活、细节的捕捉中寓含重大主题的诠释,正是广播电视落实“三贴近”原则的有益探索,也正是由于践行了“三贴近”原则,赋予系列短剧以浓郁药都地域特色这一特质。
坚持取材真事、源于生活的原创、贴近百姓生活的故事一以贯之,就会积极主动地创作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栏目剧!同样,栏目剧只要高擎“故事性”与“参与性”两面旗帜,坚持地方特色,坚加大投入力度,精心组织人才,培养本土编剧、演员,坚持本土化战略,做到节目质量与栏目经营两手抓两手硬,不仅会在观众心目中扎下根,还会愈发葱郁茁壮,开出最美的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