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艺术理论论文

《冠军早餐》的后现代主义解读_解构叙事

2015-11-19 10:1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导读::库尔特·冯内古特著:《冠军早餐/囚鸟》。其《冠军早餐》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的杰作。后现代主义孕育在30年代。鲁显生:《论冯内古特的后现代主义解构叙事策略》。
论文关键词:库尔特·冯内古特,《冠军早餐》,后现代主义,解构叙事

  后现代主义孕育在30年代,并于二战以后与现代主义割裂,成为一种毁誉参半的世界性文化哲学思潮。“后现代主义张扬一种‘文化批评’精神,力图打破传统而形而上学的中心性、总体性观念、而倡导综合性、无主导性的文化哲学。”(王岳川288)其“所具有的怀疑精神和反文化姿态,以及对传统的决绝态度和价值消解的策略,使得它成为一种“极端”的理论,使其对资本主义的批评以彻底虚无主义的否定方式表现出来。”(朱立元360)后现代主义小说家主张思维方式、表现方法、艺术体裁和语言游戏的彻底多元化,因而在他们的作品中,世界是破碎的、混乱的、多义的和不确定的。
  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 1922-2007)是美国最重要的后现代小说家之一,其《冠军早餐》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的杰作。该小说从外星球者的角度讲述了地球上两个人即庞蒂亚克汽车代理商德威恩·胡佛和科幻小说家基尔戈·屈鲁特被邀请参加艺术节的故事,全书大量篇幅都在描写两个主人公相遇之前的行程和见闻。虽然国内有关冯内古特及其作品的各种评论层出不穷,但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对《五号屠场》等最主要的代表作品的分析上,而对充分展示其后现代主义特色的优秀作品《冠军早餐》则鲜少提及,与《五号屠场》相比解构叙事,这部小说一直未能在国内评论界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着重分析冯内古特如何从小叙事解构宏大叙事、文本的片段性以及题材的卑琐性等几个方面解构传统的小说世界,以此表现出后现代主义否定、颠覆既定模式或秩序的解构性艺术特征,从而深刻的揭露丑陋沉重的社会现实并淋漓尽致地刻画了现代西方人生存的精神荒原的状态。
  一、小叙事解构宏大叙事
   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利奥塔认为“后现代是一种精神,一套价值模式。它表征为:消解、去中心、非同一性、多元论、解‘元话语’、解‘元叙事’。”(朱立元374)而任何一个时代都存在占主导地位的叙事,后现代精神就是要解构和颠覆这样的“元叙事”或“宏大叙事”。
  “反英雄”也被称为非英雄或者老式英雄的对立面,是后现代派小说的一种主要创作模式。在一些虚构的冒险故事或浪漫小说中老式英雄具备崇高品质和美好道德,常以勇敢、强壮、机智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而在后现代派小说中,“作家们在作品中塑造出一群乖僻、无能、不幸、笨拙、愚蠢、滑稽、不圆滑的‘反英雄’人物,他们通过这些小人物的描写解构了宏大叙事中的英雄人物,将传统概念中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撕得粉碎。”(许文茹170)冯古内特很善于刻画反英雄人物,“他在其每一部作品中都致力于塑造这些可悲且可笑的反英雄人物论文格式。从这些人物滑稽可笑的言行举止投射出不公正的社会现实,从这些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作家对自我及整个人类和社会的看法及态度。”(许文茹170)
  作者在《冠军早餐》中成功地塑造了几个“反英雄”形象。该书所题献的对象菲比·赫尔蒂是一名专栏作家,作者在大萧条末期遇到她时,她是印第安那波利斯的一个寡妇,这个给予“我”(作者)安慰的女人“……对我和她的儿子,还有对我们带来的女朋友,都讲淫猥的粗话。她这个人很有趣。她的思想很解放。她不仅教会了我们在谈论性的问题的时候讲没有礼貌的粗话,而且在谈论美国历史和著名英雄人物、财富分配、学校以及所有问题的时候都讲没有礼貌的粗话。”(6)
  本书的两位主人公即德威恩·胡佛和基尔戈·屈鲁特是“很快就要死去的星球上两个孤苦伶仃、瘦骨嶙峋的年纪相当老的白人”。(9)其中德威恩·胡佛是庞蒂亚克汽车代理商,他是一名鳏夫,而且患了甲状腺肿大症,处于“快要精神失常”(9)的状态。另一位基尔戈·屈鲁特则是一位科幻小说家,他长了一口歪牙,头发花白且乱成一团,他的腿好似一对“苍白的扫帚把,腿上没有毛,满布毕露的青筋”(24-25),他脏乱不堪解构叙事,一贫如洗,有过三段失败的婚姻,至今仍孤身一人。冯内古特通过对这些小人物、“反英雄”形象来建构他们赖以生存的小世界,通过这种方式来逃避外部世界的巨大压力,并赋予他们自己及整个人类存在以无穷无尽的意义。
  此外,冯内古特还利用小叙事的写作手法颠覆了关于历史和战争的宏大叙事,质疑了官方关于历史的写作并解构了官方历史文献的真实性。通过这一手法,作者试图揭示历史学家在历史书写的过程中可以有选择的让哪些历史事件成为历史,而哪些却不能。比如作者在书中写道:“美利坚合众国的小学教师在黑板上一而再再而三地书写这个年份并且要学童们自豪地高兴地背诵牢记:1492。教师们告诉学童,这是他们的大陆被人类发现的年份。实际上,在一四九二年早已有几百万人类在这个大陆上过着充实而且丰富多彩的生活了。这个年份不过是海盗开始欺骗、抢劫和杀戮他们的那一年份。”(11)
  作者在描述开国英雄时说道:“开国元勋们都是贵族,他们喜欢炫耀自己受到的无用的教育,其中包括学习古代流传下来的鬼话。他们也是蹩脚诗人。”(11)那向全世界传递勇气、正义以及真理的美国国歌在作者看来也“全都是废话”“是夹着不少问号的废话”。(9)而开国元勋们用这些带有“不良用意”的废话“掩盖了严重的罪行”。(11)
  作者称之为“海盗”的人“最后创建了一个后来成为其他各地人类自由灯塔的政府……实际上,对创建新政府最起关键性作用的海盗本身就拥有奴隶。他们把人当做及其,甚至在蓄奴制被消灭了——那是因为这实在太丢脸面了——以后,他们和他们的后代仍继续把普通老百姓看做机器……海盗的皮肤是白色的。在他们来到这个大陆之前就在这里生活的人是古铜色的。蓄奴制引进到这个大陆上来时,奴隶是黑色的。肤色决定一切……这个星球上最最富有和最最强大的国家。它拥有世界上大部分食物、矿产和机械,它向其他国家威胁要向它们发射火箭或者扔掷炸弹,以此来制服它们。”(12)
  “后现代语境中的历史已经不是我们曾经认为的客观的、权威的历史,当然,现实也就不会是我们眼中认定的客观的现实。人类走向的将是一个变化地、流动地、相互渗透地历史和现实。”(许文茹171)冯内古特通过其作品不仅解构和颠覆了关于美国建国历史的宏大叙事,还批判了降级为一台由经济控制的大机器的生存环境以及生活在这一环境中的被非人化为机器人的人类。
  二、文本的片段性
   《冠军早餐》这部小说的书名是美国通用面粉公司的注册商标,是一种谷类早餐食品。作者选择该词作为书名并无任何实际意义论文格式。而这本作者用于送给自己五十岁生日礼物的小说对于作者来说也只是“丢满垃圾的人行道”,是“时间旅行中一路上丢在身后的”(8)垃圾。该书全由片段构成,整部小说缺少一个中心将似乎毫无关联的事件连在一起。零散性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一个语言特色,日常生活中的“碎片”常常贯穿始终。“在后现代主义叙述中,世界是由片断构成的,但片断之和并不能构成一个整体。所有的片段并不围绕一个中心聚集或形成一个整体。正如德里达所说:‘艺术家在利用直接的和大量的引用语和替代品进行拼贴的过程中解构叙事,将原作置入完全陌生的环境中。……这样,上下文的局限性就可以被打破,同时无穷无尽的新的上下文还可以不断产生并将以一种无止境的方式和姿态发展。”(转引自陈世丹,鲁显生91)冯古内特的小说《冠军早餐》正是一个个片断的拼贴,这些片断有时是一个段落,有时只是几个字而已。
  作者在序言中说道:“按程序我在五十岁上要作孩子气的表现——亵渎‘星条旗之歌’,用一支粗头铅笔画纳粹旗、屁眼和其他等等东西。”(7)《冠军早餐》中一共有121幅作者自画的插图,其中有美国国旗、自由女神像手中的火炬、小鸡、母牛、汉堡包、假日旅店等等。这些在评论家眼里看似幼稚低俗的插图并非毫无意义,作者的目的也不是玩弄拼贴和语言游戏。实际上,在后现代语境中,当语言的再现功能被否定时,作家就会用一些其他方式来代替语言,而拼贴正是表达后现代破碎感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后现代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的时代,以图像和声音为主要内容的视像文化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以语言文字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印刷文化。一方面大众在紧凑繁杂的现代生活下更青睐方便快捷、生动形象的视像资料;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出版商为了攫取更多的商业利润也将目光投向受众率高的视像产品。久而久之,文化变成一种快餐,而人类在被动地享受感官刺激和这样的“文化快餐”时也变成了不会思考的行尸走肉。作者正是要用自画的插图来代替语言叙事,强调当代语言功能逐渐退化的趋势。全书几乎完全缺乏传统标准小说所具备的因素即对话、形式和连贯的情节等,作者充分发挥片段拼贴在小说叙事中的作用,利用拼贴将各种各样的不同因素在文本的平面上组织起来,不仅故事和人物性格得以在片段的积聚中表现出来,不同的空间和时间也在片段中纵横交错。作者笔下的是一部由碎片构成的伟大作品,而这些碎片也很好地表现了严肃的主题——丑陋沉重的社会现实以及现代西方人生存的精神荒原的状态。
  

  正如美国当代著名马克思主义文论家杰姆逊所说,“后现代主义取消高级文化和大众文化或商业文化之间的界限,将文化拼贴的文本(通俗作品、广告宣传、亚文化、幻想小说等)重新组合成一个新型欲望文本,并使其具有了不同于以往文化风貌的新标志:新的肉身直接性成为当代城市文化标记,其延伸既表现在当代理论方面,也表现在一种全新的消费形象或影像文化方面。这种表面化的‘时尚’解构叙事,将人彻底还原为身体性的存在,这一文化策略所导致的表面性渗透到所有的艺术活动中。”(王岳川297-298)
  三、题材的卑琐性
   哈桑认为,“后现代在消逝神性以后的大地上将人自身那见不得人的卑微性展示出来。它反现实、反偶像崇拜,它拒斥模仿,力图寻找边缘(即总是寻找非中心、非典型性),接受‘衰竭’,以有声的‘沉默’瓦解自己。它趋向于自身的有限,因为它同自己的表现模式以及同一切崇高的东西相较量。它不再狂躁,而是在冷漠的视界中,展示后现代艺术家眼中的恐怖和卑琐的世界。”(朱立元382)因此,后现代主义者“寻找肮脏的、庸俗的、虚无主义的和死寂的题材……在后现代主义者的创作实践中,作家们越来越把他们自己与现实世界分离,并且反身内向去表现那些难以表现的或完全不可表现的事物,例如丑陋、残忍、原始、野蛮、肮脏、虚弱的事物,以及人性中卑微的方面。对后现代主义者来说,人已经走向了堕落。因此,冯内古特在小说中给读者暴露了一个可怕而又卑鄙的世界。”(陈世丹,鲁显生94)
  《冠军早餐》中的主人公之一基尔戈·屈鲁特是一位科幻小说家,但其地位却相当尴尬,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来传播思想,表达自己对现实和人类生存困境的关注。比如:他在鸡汤和婴儿的故事里暗示了人口问题;在《车轮上的瘟疫》中,指出了汽车和大气污染的问题;在《今年的杰作》中,嘲讽了商业文化对艺术的亵渎;而在包括《现在可以说了》等作品中,谈到了对人类思想的关注。然而,这样一个具备深刻思想的作家却鲜少为人所知,那些无良出版商为了提高销量,任意在小说中添加淫秽图片,“他们(色情读物出版商)甚至不寄给他(基尔戈·屈鲁特)刊用了他的稿子的书籍和杂志的赠阅本解构叙事,他得自己到色情书店里去寻觅。”(18)读者购买他的小说也只是为了在其中找到“穿内裤的女人”或“张开大口的河狸”等“可以对着手淫的照片”论文格式。(19)
  除此之外,冯内古特还在小说中插入了所有男女生殖器的图片,还有一些其它的色情细节,包括作者自画的屁眼,女性的内裤等等。他还解释道:“张开大口的河狸是一幅不穿内裤的女人的照片,双腿扒开,这样使你可以看到她的阴户口……对于张开大口的河狸,大家都趋之若狂……在德威恩、屈鲁特和我都小的时候,这种对张开大口的河狸的迷恋扩大到了内裤。女孩子们想尽方法掩藏她们的内裤,而男孩子们则想尽方法要一窥她们的内裤。”(19-20)作者有意识地使用最直白、最客观的语言,来记录当时成千上万的美国人沉溺于色情文化中不可自拔的状态。然而,作者除了表达对泛滥视像文化的否定和对语言重要性的肯定外,还表达了对人们重新重视语言的期望。如他所说:“实际上,到德威恩·胡佛和屈鲁特历史性见面时,女人的内裤已大大贬值了……女人内裤的照片已不值印照片的纸价了,甚至高质量的张开大口的河狸彩色影片在市场上也无人问津。以前曾经有一个时候,屈鲁特当时最畅销的书《车轮上的瘟疫》由于书中插图,可卖到十二元一册。如今售价只有一元,而且付这价格的人也不是为了图片。他们付钱买的是里面的文字。”(21)
  哈桑认为,“后现代主义趋向一种多元开放、玩世不恭、暂定、离散、不确定性的形式,一种反讽和断片的话语,一种匮乏和破碎的‘苍白意识形态’,一种分解的渴求和对复杂的、无声胜有声的创新。”(朱立元381)虽然哈桑对后现代主义的评价有积极意义,但同时他在多元开放的喜悦中,也感到精神超越性丧失的沮丧,他说:“我不知如何让我们的精神沙漠,多增添一点生命的绿意。”(转引自朱立元383)冯古内特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这一丝“绿意”,作为一位伟大的具有深刻人道主义思想的后现代作家解构叙事,他运用其独特的后现代艺术手法表现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现实的严肃关注。他的作品不仅抨击和揭露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也提示我们要积极反思并尽力去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
  引用文献【Works cited】:
  陈世丹,鲁显生:《论冯内古特的后现代主义解构叙事策略》,《外语研究》2009年第5期。
  库尔特·冯内古特著:《冠军早餐/囚鸟》,董乐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年。
  王岳川:《当代西方最新文论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许文茹:《小叙事下的后现代主义人文关怀》,《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第2版),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王薇(1981.4-),江苏扬州人,女,汉族,贵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美国文学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