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马克·吐温是美国伟大的小说家和幽默大师。相反在《亚当夏娃日记》中。这篇小说以《圣经·创世纪》为蓝本。仿拟是英语语言学修辞学的一个分支。
论文关键词:马克·吐温,《亚当夏娃日记》,《圣经·创世纪》,仿拟
马克·吐温是美国伟大的小说家和幽默大师,他最著名的是他的两部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1876)和《哈克·贝恩芬历险记》(1885)。他后期的一部小说《亚当夏娃日记》虽不及前两部小说出名,但是也有其不可忽略的优势。《亚当夏娃日记》是马克·吐温为怀念其已故的妻子而作的一部小说。这篇小说共有三部分组成,《亚当日记摘要》,《夏娃日记》和后来的《在伊甸园一天》,其中前两部分是小说的主要部分,也是我们论文讨论的重点。这篇小说以《圣经·创世纪》为蓝本,却一反《圣经·创世纪》中,以原罪和惩罚为主导的主题,它以人类始祖亚当夏娃为主要人物,以简单质朴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写作形式——日记为表现形式,记录了亚当和夏娃从相见、相识、到相知的感情历程。
《圣经》作为宗教的产物,它更多的是向人们传达一种神圣的宗教思想,宣扬上帝的伟大,神圣,万能和无所不知,警告人们违背上帝意志的后果。在《圣经·创世纪》中,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向读者描绘了上帝惊人的创世之举和第一对夫妇犯下“原罪”的后果,却没有描写当事人亚当和夏娃的内心活动。然而在马克·吐温的笔下,亚当夏娃的故事不再是一个犯罪和受罚的悲剧,相反在《亚当夏娃日记》中,亚当和夏娃如我们普通的人一样,他们经历了相识,相知,相爱,结婚和生子的爱情长跑小论文,他们的故事成为浪漫的爱情传说。亚当,夏娃,虽然他们沿用了《圣经·创世纪》中的名字,然而无论是在行为上还是思想上,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仿拟是英语语言学修辞学的一个分支。这是一种巧妙、机智、而有趣的修辞手法。它有意仿照人们熟知的现成的语言材料,根据表达的需要临时创造出新的语、句、篇来。它可以用来讽刺嘲弄,也可以创造出幽默诙谐的效果。最早仿拟是有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诗学》中提出的,当时仅限于诗歌范围,后来经过学者的发展,逐渐用于各种文体当中。其中小说的仿拟就是其中产物之一,尤其在十八世纪的英国尤为盛行,马克·吐温应该就是受此影响。仿拟,决不是简单、机械的模仿,而是仿照现成的材料进行变动、寓以新意的一种创新用法。这种仿拟修辞手法往往都有一定的针对性,或顺其意而仿之,或反其意而仿之,都能借助变动的文字表明自己的独特见解,或传达辛辣的幽默感和讽刺意味,或达到幽默诙谐的目的。本文作者试图运用仿拟理论对《亚当夏娃日记》小说中呈现的主要人物亚当、夏娃和未出现的上帝为主要研究对象,来分析《亚当夏娃日记》对《圣经·创世纪》的仿拟。借此来研究作者在这部小说中所运用的幽默技巧和蕴含的宗教思想,以及作者想借此表达对待婚姻和女性的思想情感。
《亚当夏娃日记》对圣经人物夏娃的戏仿
女权主义一直致力于追求男女平等,试图去改写男性作者笔下扭曲的女性形象。在十九世纪的美国,女权运动非常盛行,她们呼吁男女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平等,包括政治,经济。作为一个敏感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必定受到这股思潮的影响。那么夏娃或许就是马克·吐温笔下女性的代表,借此来表达他对女性的态度。
夏娃作为人类的第一位妻子,在《圣经·创世纪》中总是处于一种失语的状态。她几乎没什么语言,仅有一次当她被问道为什么要吃“禁果”的时候,她回答是蛇诱惑了她。整个创世纪的故事只是为了告诉读者上帝创世的伟大和人类“原罪”的来源。夏娃是亚当的一根肋骨做成的,这就决定了她地位的低下,她必须服从与亚当,这个人类第一个男人的管辖。然而,在马克·吐温的《亚当夏娃日记》中,夏娃却是另一种形象。正如亚当在他的日记中写到“在我看来,她还非常年轻,只是一个小姑娘,许多地方得原谅她。这个小姑娘兴趣盎然、满腔热情、活泼可爱。这个世界对她来说充满着无限的吸引力,也代表着神秘和欢乐。”(《夏娃摘自亚当的日记》,15)
夏娃在《亚当夏娃日记》中再也不是一个沉默不语,只懂服从的女人,她积极乐观,非常健谈,而且还承担起了给伊甸园中所有事物命名的重任,甚至她把伊甸园的名字也换成了“尼加拉瓜瀑布”。就像她在日记中写到,“最近几天,我替他做了给所有事物命名的工作,这就大大减轻了他的负担,因为他在这方面毫无天赋,显而易见,他是十分感激的……当我一看见动物,立刻就知道它是什么小论文,根本不用想,一个恰到好处的名字就会闪过我的脑际。完全像一种灵感,毫无疑问,那就是灵感,因为我敢肯定,半分钟之前我脑子里绝对没有那个名称。我似乎只需要看一看动物的形体和它行动的模样,便可知道它是什么动物。”(《夏娃日记》,12)然而在《圣经·创世纪》中,亚当是唯一具有命名权的人,而且是在夏娃出生之前,所有动植物的名字已经命名好了。《亚当夏娃日记》中,夏娃取代亚当命名事物,对于《圣经》记载是一种反叛,同时也挑战了上帝的权威。在这里,夏娃与亚当是平等的,甚至她在某些地方是优越于亚当的。
《圣经·创世纪》中的夏娃总是处于一种失语的状态,她默默听从与上帝的安排,同时又必须服从她的丈夫亚当的夫权。然而在马克·吐温的笔下,夏娃热情,好奇,积极。她对周围的事情充满了好奇心,星星和月亮是她最喜爱的事物,因此它们短暂的消逝令她非常的伤心。也正是她的好奇心,才有了亚当夏娃的爱情故事,因为亚当是那么的木讷,孤僻,他一点都不关注夏娃,甚至还要尽量避开夏娃。然而对于夏娃来说,亚当首先是一个新奇的事物,她的好奇心驱使她慢慢的去了解亚当,认识亚当,到最后相知相爱。可以说,没有夏娃的积极,好奇,就不会有人类第一对夫妻的出现。相对于木讷迟钝的亚当,夏娃对新事物的认识是有一定的天赋的,她还发现了火,火焰,而且还创作了自己的座右铭,例如她被火烫着的时候,她说“曾经被火灼伤过的人会躲避火”。
相比于亚当来说,夏娃更像一个人类的始祖,她发现未曾发现的,创造未曾出现的。
在与亚当的爱情历程中,夏娃表现的非常积极和勇敢,这与《圣经·创世纪》中的形象是完全相反的。在《圣经·创世纪》中,夏娃是没有决定权的,在上帝的权威下和亚当的夫权下,夏娃只是一个默默的承受者,充其量是亚当的一个助手而已。然而在《亚当夏娃日记》中,夏娃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决定自己的爱情。当她第一次见到亚当时,她就主动去引起亚当的注意小论文,主动去示好,甚至不惜去尝试“禁果”,就如她说的,“若是能让他高兴,伤害又算得了什么呢?”
在马克·吐温的笔下,夏娃是现代女性的代表,她热情,奔放,积极,勇敢,勇于追求自己喜欢的,而不受时代枷锁的束缚,而且善于发觉新事物。她远远超过了那个木讷,腼腆,只懂得修筑小木屋的亚当。这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男权社会还盛行的社会,是一个勇敢的挑战。
《亚当夏娃日记》对圣经人物亚当的戏仿
亚当作为《圣经·创世纪》中一个地位稍略于上帝的人物,在马克·吐温的笔下显得异常的迟钝和无趣。当夏娃第一次出现在他的生活中时,他却抱怨,“有只长发的动物老是在我身边闲荡,或在身后跟踪着我。我可不喜欢这样,因为我习惯独来独往,我希望它能同其他动物待在一起。”(《亚当日记》,1)这充分显示了亚当不乐于接受新事物。对于夏娃,他只是把她看作与其他动物一样的一个新种类,对她并没产生任何兴趣。正如他所记载的,“那个新动物说,它的名字叫夏娃。反正无所谓,我也没有理由反对。它说如果我想要它来,就喊那个名字。那个名字显然引起了我的重视,那确实是一个美妙的字眼,值得重视。这家伙还说它不是什么家伙,而是“她”。我不这么认为。其实,不管‘它’或‘她’都与我无关,只要‘她’离我远远的,不要听到‘她’的唠叨就好了。”(《亚当日记》,2)从亚当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高傲,这也是当时那个时代男人也特有的一种品质,在他们看来女人的地位是远低于男人的,女人必须服从于男人。此外亚当夏娃的相遇与《圣经》中的描写也是截然相反的。在《圣经·创世纪》中,是上帝把夏娃带到亚当面前,亚当立刻就说夏娃是他的“骨中骨,肉中肉”。马克·吐温对《圣经·创世纪》的改写,颠覆了男人为中心的社会观念,也影射了作者对女性追求平等的支持。
在《亚当夏娃日记》中,亚当并不是《圣经》中那个按照上帝形象创作的完美形象,他也没有命名的天赋。就如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到,“而我根本就没有机会替任何事物命名。那个新动物总是在我开口之前就说出了新看见的东西的名称,我想抗议都来不及。”(《亚当日记摘要》,1)在《圣经》中,亚当被赋予命名的天赋,而且命名的工作在夏娃出世之前就已经完成了。然而这里的亚当,愚钝小论文,木讷,除了知道筑建自己的小木屋以外,似乎没有别的能力,他似乎还没有夏娃,人类的第一个女性聪明伶俐。
另外,亚当没有审美观。他只关心事物是否有实用价值,并不在乎它的美观。夏娃在她的日记中写到,“……他对花毫不在意,他把花称为垃圾,全然分不清花的种类,而且他还以为那样的感觉才算得上高贵。他对我漠不关心,对花熟视无睹,对日暮黄昏之时那斑斓多彩的天空也无动于衷——难道他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只知道搭建窝棚居住以避开美妙而清洁的雨水吗?”(《夏娃的日记》,14)亚当是上帝创造的完美产物,他应该具有欣赏美的能力。然而,在《亚当夏娃日记》中,亚当就是一个普通的人,他有优点也有缺点。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作者对男女地位的态度,男人并不优越于女人,相反在某些方面,男人还要通过女人来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
《亚当夏娃日记》对圣经人物上帝的戏仿
在《亚当夏娃日记》中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上帝却完全消失了,这对《圣经》的权威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圣经·创世纪》中,上帝是处于中心的人物,他创造了世间的万物,包括人类的始祖亚当夏娃,他预见了原罪,惩罚了人类的始祖亚当夏娃。整个圣经故事告诉人们,上帝是万能的,是无所不知的,人类必须遵从上帝的意志才能获得救赎,否则就会受到上帝的惩罚。马克·吐温通过仿拟,让万能的上帝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人类的祖先亚当夏娃的爱情故事,首先他肯定了人类,尤其是女人的重要性;其次他也挑战了上帝的权威,影射了他对宗教的怀疑态度。
小结
十九世纪的美国,各种思潮蜂拥而至,达尔文的进化论,女性主义,超验主义等都传入了美国,人们的思想也开始发生转变,尤其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完全颠覆了上帝创世的神话,因此人们的思想也开始发生动摇,人们的宗教观也走进了迷惘。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马克·吐温对这些新事物的嗅觉应该是最灵敏的。这在他的《亚当夏娃日记》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一方面,他表达了对基督教的信仰,在小说里他给读者呈现了亚当,夏娃主要的人物,伊甸园场景,禁果,还有引诱夏娃的蛇和该隐小论文,亚伯;另一方面,作者采用“仿拟”向读者讲述了一个不同于《圣经》故事中的亚当夏娃的故事,表达了他对社会上出现的各种思潮的一个反应。首先,他对女权主义提出的男女平等是持支持态度的,夏娃就是他心目中理想女性的代表,美丽,勇敢,聪明,热情,开朗。其次,对圣经故事的改写,挑战了基督教的权威,讽刺了那些束缚了人类几个世纪的教条主义的迂腐。再次,作为曾经的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他从来没做过任何违背上帝的事情,却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妻子和女儿,这也让他对基督教提出了质疑。
《圣经·创世纪》告诉人们,女人是原罪的罪魁祸首,这种谬论伴随着女人走过了几个世纪,它束缚着女人的成长,把她们限制在一个狭隘的生活空间,“男人的贤内助”,“家中的天使”,“第二性”,“他者”便是女人们的地位,然而她们一直处于失语的状态,无权为自己辩解。马克·吐温重塑了女人的形象,也提高了女人的社会地位在《亚当夏娃日记》中,这促使当时的人们对女人的地位还有基督教的权威不得不进行深思,同时对现代这个社会也是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的。
参考文献:
【1】Habib, M. A. R.. A History of Criticism: FromPlato to the Present. The United Kingdom: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05.
【2】Selden, Raman, Peter Widdowson, and Peter Brooker. A Reader’sGuide to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And Research Press, 2004.
【3】《圣经》,中英文和合本,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中国基督教协会出版,南京: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2010年6月。
【4】郭宏安,章国锋,王逢振。《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1997。
【5】梁工,《西方圣经批评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