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台湾亚洲世纪杂志

2023-12-05 23:3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台湾亚洲世纪杂志

《亚洲世纪:世界即将亚洲化》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链接:

《亚洲周刊》评出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是哪些?

  排名 作品 作者
  1 呐喊 鲁迅
  2 边城 沈从文
  3 骆驼祥子 老舍
  4 传奇 张爱玲
  5 围城 钱锺书
  6 子夜 茅盾
  7 台北人 白先勇
  8 家 巴金
  9 呼兰河传 萧红
  10 老残游记 刘鹗
  11 寒夜 巴金
  12 彷徨 鲁迅
  13 官场现形记 李伯元
  14 财主底儿女们 路翎
  15 将军族 陈映真
  16 沉沦 郁达夫
  17 死水微澜 李口人
  18 红高粱 莫言
  19 小二黑结婚 赵树理
  20 棋王 阿城
  21 家变 王文兴
  22 马桥词典 韩少功
  23 亚细亚的孤儿 吴浊流
  24 半生缘 张爱玲
  25 四世同堂 老舍
  26 胡雪岩 高阳
  27 啼笑因缘 张恨水
  28 儿子的大玩偶 黄春明
  29 射雕英雄传 金庸
  30 莎菲女士的日记 丁玲
  31 鹿鼎记 金庸
  32 孽海花 曾朴
  33 惹事 赖和
  34 嫁妆一牛车 王祯和
  35 异域 柏杨
  36 曾国藩 唐浩明
  37 原乡人 锺理和
  38 白鹿原 陈忠实
  39 长恨歌 王安忆
  40 吉陵春秋 李永平
  41 黄祸 王力雄
  42 狂风沙 司马中原
  43 艳阳天 浩然
  44 公墓 穆时英
  45 旧址 李锐
  46 星星·月亮·太阳 徐速
  47 台湾人三部曲 锺肇政
  48 洗澡 杨绛
  49 旋风 姜贵
  50 荷花淀 孙犁
  51 我城 西西
  52 受戒 汪曾祺
  53 铁浆 朱西甯
  54 世纪末的华丽 朱天文
  55 蜀山剑侠传 还珠楼主
  56 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于梨华
  57 浮躁 贾平凹
  58 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 王蒙
  59 玉梨魂 徐枕亚
  60 香港三部曲 施叔青
  61 京华烟云 林语堂
  62 倪焕之 叶圣陶
  63 春桃 许地山
  64 桑青与桃红 聂华苓
  65 蓝与黑 王蓝
  66 二月 柔石
  67 风萧萧 徐□
  68 芙蓉镇 古华
  69 地之子 台静农
  70 城南旧事 林海音
  71 古船 张炜
  72 酒徒 刘以鬯
  73 未央歌 鹿桥
  74 沉重的翅膀 张洁
  75 果园城记 师陀
  76 人啊,人! 戴厚英
  77 黄金时代 王小波
  78 狗日的粮食 刘恒
  79 棋王 张系国
  80 赖索 黄凡
  81 妻妾成群 苏童
  82 霸王别姬 李碧华
  83 杀夫 李昂
  84 楚留香 古龙
  85 窗外 琼瑶
  86 沉默之岛 苏伟贞
  87 白发魔女传 梁羽生
  88 古都 朱天心
  89 尹县长 陈若曦
  90 四喜忧国 张大春
  91 喜宝 亦舒
  92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张贤亮
  93 将军底头 施蛰存
  94 蓝血人 倪匡
  95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吴趼人
  96 活着 余华
  97 冈底斯的诱惑 马原
  98 十年十 林斤澜
  99 北极风情画 无名氏
  100 雍正皇帝 二月河

  《亚洲周刊》(Yazhou Zhoukan,YZZK)创刊于1987年12月,在香港编辑发行,是全球第一本、且是目前唯一一本国际性中文时事周刊。
  《亚洲周刊》为全球华人提供每周最新的区内及全球时事资讯,以他们熟悉的语言及华人的价值观报道和分析新闻,也是国际华商的资讯平台。《亚洲周刊》涵盖的内容包括经济、政治及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广获全球华人关注,尤其是香港、台湾、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等地区。《亚洲周刊》以中文报道新闻资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中文为要求和标准,为使用不同方言的各地华人读者构筑文化桥梁。
  《亚洲周刊》总部位于香港柴湾嘉业街18号明报工业中心,现任总编辑为邱立本。

哪个杂志好看?

如果你是一名中学生,看《少年文艺》(上海版的)
如果你是一名高中生或大专生,看《青年文摘》
如果你是一名大学生或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看《中国青年》
如果你想找一本雅俗共赏且适合各年龄层的,看《读者》
如果你热爱文学,看《中篇小说选刊》
如果你寻求最简单的阅读快感和娱乐,看《故事会》
如果你想了解世情百态和悲欢离合,看《知音》
如果你在十二年前问这个问题,最好看的杂志只有一个《女友》

今后是“中国世纪”还是“亚洲世纪”

今后是“中国世纪”还是“亚洲世纪”
::作者 Lawrence Bartlett ::译者 朱庆和过去10年里,亚洲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突飞猛进,世界的重心稳步东移,从而为许多分析家预言的“亚洲世纪”奠定了基础。观察人士认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中国和印度,将左右今后数十年,就像之前的“英国世纪”和“美国世纪”一样。
“没错,毫无疑问,我想这10年预示了亚洲真正的将来。”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国际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艾伦·杜邦说,“事实上,它让人人注意到一个事实,即中国已崛起,而印度紧随其后,权力真的在从欧洲和北美向东方转移。”杜邦将中国描述为“稳定的基石”。
香港政治与经济风险咨询公司的董事罗伯特·布罗德福特也认为,过去10年属于亚洲。他说:“资产在转移,随之而来的是政治权力向亚洲、特别是向中国转移。”他表示,如果今后数十年这种从西向东的转移一直持续,那么称之为“中国世纪”而非“亚洲世纪”会更恰当一些。
但经济数字只是亚洲崛起的一部分。经济实力的上升带来政治影响力,这意味着若无中国和印度的同意,任何全球性协定都不会切实可行,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就说明了这一点。
除此之外还有“软实力”——尤其是上世纪美国施展的从好莱坞、流行文化到快餐的那种文化影响力。例如,中国在世界各地成立孔子学院,它们与其他反映国家文化影响力的机构,如英国文化协会或法国法语联盟竞争。中国出生的演员如巩俐、李连杰和章子怡,现在已具有了好莱坞明星光环;中国作家哈金和余华享誉国际;一些中国运动员如姚明、刘翔蜚声全球;中国科学家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亮,中国是把人送入太空的第三个国家,并且雄心勃勃地打算把人送上月球。(::法新社2009年12月27日)
望采纳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