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沈从文笔下的民间故事中包含着原始禁忌,小说《媚金•豹子•与那羊》中豹子之所以要寻找一只纯白色的羊羔去献给心爱的姑娘媚金,从心理层面探析,豹子有很深的处女情结,希望用洁白的羊羔换取处女贞洁的鲜血。悲剧不可避免的发生了,暗示了作者对于美好爱情错失的惋惜之情。《月下小景》里男女主人公,为反抗女人只同第一个男人恋爱而与第二个男人结婚的习俗,在不能自禁中发生两性关系又无法在现实中再与相爱者结合,便双双服毒而死,也是原始人类对于处女的偏见造成的。
论文关键词:原始禁忌,处女情结,替罪羊,神性
经典爱情大多都是悲剧,例如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国古典爱情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有情人最终难成眷属,千古流传,令人叹息。沈从文笔下的《媚金•豹子•与那羊》同样是一个人让人无限惋惜痛心的爱情悲剧。健壮的豹子唱开了美丽的姑娘媚金的芳心,约好在山洞见面,满心欢喜的媚金精心梳洗打扮,带上一把刀一壶酒早早在山洞等候心上人的来临,在幸福的等待的过程中,媚金想着自己今晚就要成为豹子的女人,在石床上上演一出动人的爱情神话,不禁沉浸在甜蜜的想象中,却不知悲剧正悄悄拉开了序幕。
豹子四处找不到满意的用来辟邪的羊,以为时间还早,不听别人的好言相劝,决定去其他村子找一只纯白色的羊,在途中意外发现一只不小心掉进陷阱的小羊羔,在月光的照耀下这只小羊羔一身纯白色的毛让豹子欢欣雀跃,为了给小羊治伤,不得不抱它返回村庄找人上药,耽搁了时间,等到他抱着小羊来到山洞时发现心爱的姑娘已经自杀,一把刀插冰冷地在姑娘的胸口上。问明原因后姑娘原谅了豹子,劝他逃走,可是丧失爱人的豹子不肯苟活于人世,用杀死爱人的刀子插进了自己的身体。并留下诗句为证,可怜的小羊被人抱走了。故事到此结束了,读者忍不住会问,为什么豹子执意要找一只纯白的羊来换取媚金的处女贞血。其实这与原始人类对处女的畏惧态度有关。很明显小说中豹子由很深的处女情结。处女情结是一种近乎本能的内在情感,指男子心中总是希望自己的伴侣没有跟别的男子发生过性关系的一种思想,体现了男子强烈占有欲的本性。
小说中值得注意的一个意象就是受伤的小羊。羊是古代祭祀中必不可少的最主要的祭品。羊除了用作献祭上帝的牺牲,还承担了一项任务,就是给人类“替罪”。用羊替罪来自古犹太教。古犹太人把每年的七月十日(即:犹太新年过后第十天)定为“赎罪日”,并在这一天举行赎罪祭。仪式是这样的:通过拈阄决定两只公羊的命运,一只杀了作祭典,另一只由大祭司将双手按在羊头上宣称,犹太民族在一年中所犯下的罪过,已经转嫁到这头羊身上了。接着,便把这头替罪羊放逐到旷野上去,即将人的罪过带入无人之境。最后,再把那赎罪的羊烧死。“替罪羊”一说由此传开。
在基督教的《圣经》(《旧约》)中说,上帝为了考验亚伯拉罕的忠诚,叫他带着他的独生子以撒到一个指定的地方,并把以撒杀了作燔祭,献给上帝。正当亚伯拉罕要拿刀杀他的儿子时,有个天使加以阻止,说:“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了,前面林子里有一只羊,你可用来‘祭献’上帝。”于是,亚伯拉罕便把小树林中的那只山羊抓来杀了,代替他的儿子献给燔祭。
在《新约》中又说,耶稣为救赎世人的罪恶,宁愿钉死在十字架上,作为“牺牲”(祭品)奉献天主,并嘱咐他的十二门徒,在他死后也照样去做。因为这是仿效古犹太人在向主求恩免罪时,往往杀一只羔羊替代自己供作“牺牲”,所以教会通常又称耶稣为赎罪羔羊。“替罪羊”作为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词汇就流传开来。小说中小羊一出场就落在了人类设置的陷阱里面,腿受伤流着血,带有悲剧色彩,豹子看见小羊后满心欢喜,认为这只羊一定能够让姑娘开心满意,为了寻找洁白的羊,为了给小羊治伤,豹子耽误了时间,酿成了悲剧,似乎罪魁祸首就是那只可怜的小羊,其实替罪羊背后愚昧的社会习俗才是真正的凶手。
沈从文创作于1921年9月22日的小说《月下小景》,发表于1933年2月1日《东方杂志》第30卷第3号,小说叙述了砦主的独生子傩佑与美人相爱,但是当地族人的习气,女人同第一个男人恋爱,却只许同第二个男人结婚,否则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将女子用石磨捆在身上或者沉潭,或者抛到地窟窿里。因为处女被视为一种邪气的东西,所以执行初夜权的义务就转为第一个男人的爱恋,第一个男人可以得到女人的贞洁,却不能得到她的爱情,若第一个男人娶了这个女人,似乎对于男人十分不幸。因而“好花不能长在,明月不能长圆,星子也不能永远放光”而为了反抗这种习俗,男女只好服毒自尽。结尾“月儿隐在云中去了”。暗示了爱情的悲剧性。在本能欲望没有被消除之下,禁忌产生的禁制只是将欲望压抑,而没有将他消灭。禁忌必然具有激励人们的矛盾情感和诱使他们去破坏禁制的特质。“触犯禁忌的人,本身也将成为禁忌”:这也是为了避免其他人模仿的缘故,以免造成社会制度瓦解。“我们可以这样来作结论:破坏贞操的作法不仅是使妇女同男子紧密结合,于社会有用的手段,同时也消除了以病态形式出现的带古风的对男人的敌视反应。这种反应解释清楚这样的事实,为什么第二次婚姻总是比第一次美满。”小说中的男女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触犯了禁忌,并付出了血的代价。
在沈从文散文美学观念里除了人性还有神性,他说:“一个人过于爱有生一切时,必因为在一切有生中发现美,亦即发现了神,美固无所不在,凡属造型,如用泛神情感区接近,即无不可见出其精巧处和完整处,生命之最高意义,即此种神在生命中的认识。有人说他具有一种泛神论的思想,其实也就是美爱神三者一体的思想,瞩目于“一种爱和美的新宗教”沈从文改写的民间传说特别运用浪漫手法宣扬这种生命哲学,如爱的刚烈以致酿成悲剧的《媚金•豹子•与那羊》里英雄豹子与美人媚金约会,却因为寻找辟邪的羊发生误会,先后拔刀自尽。《月下小景》里男女主人公,为反抗女人只同第一个男人恋爱而与第二个男人结婚的习俗,在不能自禁中发生两性关系又无法在现实中再与相爱者结合,便双双服毒而死,这些小说沈从文用最美的文字,将爱和美上升到人性的极致,采取民间长期流传的爱情故事,加以渲染,贯穿了人类已有的纯爱真情,纯洁性爱的种种表现,无不符合神性的主题。《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里阐发了供奉人性的希腊小神庙的理想,“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做基础,用坚硬的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弱,是我理想的建筑。”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却充满了艰辛与孤独寂寞。
在弗洛伊德的《性爱与文明》一书中提到诗人所做的事情与儿童在游戏中所做的事情是一样的。他创造的是一个虚幻的世界,但又把它当做真实世界对待。这就是说,他向这个世界注入大量的真实情感,但又能严格地把它同现实世界区别开来。作家同样如此,沈从文的原始神话小说带有作者的理想化的梦的色彩。沈从文歌颂美好的爱情,然而残酷的现实却时时刻刻摧毁着这种美好的事物。沈从文对原始神话的改写再创造保持着某种独立性,对材料的选取与改造,这些材料实则是整个民族心理的创造物,从很多迹象表明神话这类东西很可能是有整个民族的愿望所生成的幻想或幻象的变种(或它的经过变形之后的痕迹)。
文学欣赏的实质是是我们内心的紧张获得放松和释放,而看完这两篇小说后,读者的心没有获得放松和释放,反而紧张起来,这就是悲剧的力量,也体现了沈从文的悲剧意识。
在原始民族的性生活中,有许多情节是令人惊讶的。例如现代文明下的男人在追求女人时很在意对方是不是处女,这种观念根深蒂固,这种想全部占有一个女人的愿望实际上是一夫一妻制度造成的一种习惯。我们总是要求一个女孩子不要发生婚前性行为,以免留下不可磨灭的回忆,对以后的婚姻造成影响,对未来的丈夫不忠,这实际上是将对女人的垄断延伸到婚前。众所周知环境和教育造成一种阻力,使得处女小心留意不去与男人发生关系,这就使得她们对于爱情的渴望受到阻止。因而一旦冲破这种阻力获得一个男人来满足她的爱欲时就会终身相随,对他信誓旦旦,绝不背叛,由婚前的长期寂寞所造成的女人这种“臣服“态度,十分有利于男人长期放纵的占有女人,使得她在婚后抗拒外来的新印象和新诱惑。
由德国精神病医生克拉夫特•伊宾在1892年首先创立的“性之臣服“一词,指的是某些人一旦与别人发生了性关系,便对这个人产生了高度依赖与顺服的心理,这种臣服心里有时会达到极端让人失去独立自主的意识,愿意为对方牺牲自己的最大利益,甚至去死也在所不惜。这种性的臣服是由于“一个十分软弱和多情善感的人爱上了一个十足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的必然结果。决定因素是客服性组里所需的力量,经过致命的一跃便完全改变了自己的受阻状态,臣服态度便形成了,这方面女人比男人更为多见。(见克拉夫特•伊宾《论性之臣服与被虐待症》)《媚金•豹子•与那羊》中媚金在豹子的歌声中获得了爱情的滋润,在歌声中确立了对豹子的臣服态度,这也就是为什么豹子失约后媚金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原因。
原始人类认为少女失去童贞不影响未来的婚嫁,这种夺去女孩子童贞的行为对原始民族的意义重大,成为一种“禁忌”(禁忌指的是原始民族中对某些人,事,或行为施行的圣神禁律,在这里则指的是一种既使人敬畏,又使人羡慕;既使人怜爱,又使人厌恶的一种禁律,即禁止新郎穿破处女膜的禁律)的对象,因而新郎不能去夺取新娘的贞操,正如卡洛雷所说:“在这种婚前举行的特别仪式中,由新郎之外的某个人来穿破处女膜,这种习惯常见于低级文明中,特别是在澳大利亚。”禁忌代表了两种不同方面的意义:首先是崇高的,神圣的;另外一方面,则是神秘的,危险的,禁止的,不洁的。原始人对处女的敬畏包含神秘的色彩。
我们知道,穿破处女膜就意味着流血,原始民族把血视为生命的源泉,因而十分敬畏流血,这种流血禁忌在性交之外的某些方面保留着种种社会规范,事实上,它是不可杀人的禁忌的基础,代表着原始人的渴血情操和杀人欲狂的禁止和防范,原始人把行经解释成由于某种精灵鬼怪的撕咬所致,还有种说法,经期中的女孩被认为身上附着祖先的灵魂,所以令人敬畏。《月下小景》中的民间习俗就是这种传统的继承,血被认为是不详的征兆,因此男人远足,狩猎,出征前必须远离女人,尤其是不能行房事,否则他们将因精力衰竭而在做这些大事时遇难,这就是原始人为什么有处女禁忌的原因,原始人类的生存环境及其恶劣,为了保存种族,会尽量避免一切不利于族群的事情发生。原始人类认为女人是神秘的,有害的,尤其是亲身感受了性交后的情绪低落,周身软弱无力之后,更加认为女人时有害的,因而心理上排斥女人,对女人有很多禁忌。侧面反映出原始社会文明未开化的状态下人们对性的畏惧态度和对生命的无上崇敬之情。
弗洛伊德认为“文学艺术的创造,也是性本能乔装打扮向外发泄的方式”。沈从文从民间故事上探究人性的奥秘,即使外界的种种道德约束,习俗制约,年轻的生命依然愿意为了追求心中的美好爱情而不惜牺牲生命,《月下小景》中男女的对话中“神使不说话的。”“还是做人好!你的歌中也提到做人的好处!我们来活活泼泼的做人,这才有意思。”“活活泼泼”一词生动的反映出生命的活力,做人要活泼,要有真情挚爱,要有感情的慰藉才能找到生活的快乐之源,才能领悟生命的价值意义。两篇小说都是悲剧结尾,男女主人公双双殉情自杀,同样的月光如水,同样的山洞石床,同样的如花美眷翩翩少年郎,在爱的曼妙歌声中,在现实的无情压迫中结束年轻的生命,宁为爱死,也不远活在没有爱人的世界里。作者极力渲染姑娘的美貌,歌声的动听悦耳,小伙子的勇敢执着,浪漫的月光为小说营造了优美的意境,犹如撒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和古典的神韵。表达了作者追求“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理想追求。”沈从文追求人的精神自由,在自己建构的湘西世界里,歌颂真善美,歌颂美好的人性。虽然爱情以悲剧收场,但是从中闪现的人性光辉永远照耀人心温暖人心。
参考文献:
1《爱和美》《沈从文选集》第5卷,第178至179页第181页
2《神秘的玫瑰:对原始婚姻的研究》巴特莱丝《从自然科学和人种学看妇女》
3《图腾与禁忌》(奥地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9年08月
4 《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底1版
5 《沈从文与京派文人魅力》李生滨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8年3月底1版
6《性爱与文明》(奥地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腾守尧翻译安徽文艺出版社 1987年2月第1版
7《弗洛伊德论创造力与无意识》(奥地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孙恺祥罗达仁译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年4月
8《弗洛伊德言论精选》徐东焱刘茂飞编著农村读物出版社1988年9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