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怪物》是美国作家克莱恩的一部短篇小说。故事叙述了黑人亨利在火灾中救火而变得面目全非。“黑人问题”在当时的社会备受关注。在这部小说中,黑人遭到了白人的歧视。小说通篇记录了对黑人的不满。白人认为黑人是扰乱他们生活秩序的“怪物”。美国内战以后,表面上黑人和白人享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对黑人的这种歧视则恰好反过来折射出了白人道德上的堕落。
论文关键词:克莱恩,《怪物》,道德堕落
《怪物》是克莱恩的一部短篇小说,出版于1898年。故事发生在一个小镇上,讲述了黑人亨利在火灾中救火变得面目全非而遭到白人的歧视。白人认为亨利是扰乱他们生活秩序的“怪物”。情况果真如此吗?克莱恩当时写《怪物》受到其哥哥的影响。他哥哥试图去阻止一个叫做罗伯特·刘易斯私刑案件。这个案件是关于一个黑人男子被指控强奸了一名白人女子。因而,克莱恩把他对这件事的感悟通过此部作品锋芒毕露地显示了出来。相似的是,私刑案件中的黑人男子的脸也被处罚变得难以辨认。克莱恩写这一主题是因为他想批评家乡残酷酷刑和表达他对种族态度的矛盾性。
通过这部小说,白人对处于19世纪末被奴役的非裔美国人的同情重新进行评价。大火发生在实验室,亨利为了救他主人的儿子而烧伤了脸,事后便被人们唾弃。镇上的人对亨利做出了不道德的、非人性的反应。这一问题在道德家、理论家和历史家之间引起了争议。正如克莱恩“总是把人物置于其判断力远远不够的情景之中”。(艾默里·艾利奥特:437)事实上,亨利并不是白人眼中的那种怪物。正是黑人亨利身份的边缘化导致了他是这场火灾的牺牲者。克莱恩通过笔下的“怪物”间接地表达了他的观点。到底亨利是“怪物”还是视亨利为“怪物”的那些人是“怪物”?道德堕落又是如何体现的?本文拟这些问题做出分析。
黑人亨利受雇于白人特雷斯科特,并且后者是当地一名德高望重的医生。亨利勤勤恳恳为这位白人家做事,也得到雇主的认可。可是当火灾发生后,白人对待黑人的真面目显示了出来。对特雷斯科特来说,他并不是种族歧视的倡导者。但是,当亨利的脸变形以后,这位白人的种族态度让我们不得不持怀疑态度。火灾发生时,特雷斯科特当时并不在场。当他得知亨利仍然处在熊熊大火当中时,这位“温和”性格的医生突然勃然大怒。因为这场火灾是他实验室的药剂引发的,况且亨利是极力在挽救特雷斯科特儿子的生命。于是,特雷斯科特对着大火尖叫,那么亨利还能从这场大火中走出来吗?
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跟动物有关的话语。行走在街上的人们被看成是“大缸子中的寄生虫”(70),我们都知道,寄生虫是一种依附性很强的动物。亨利黑人面目全非以后,白人社区都把他当作“怪物”,甚至有些黑人连火灾后真正的亨利都没见过。“寄生虫”这一意象暗示了白人社区道德上的茫然。
贝拉是亨利的女朋友,当亨利成了救火英雄后,贝拉恨不得马上公布她与亨利的关系。克莱恩在这小说中称贝拉为“冲向目标地的马匹”(71),她的家庭成员则像“一群聚集的猴子”。(71)这些动物的描写则与贝拉机械的家庭行为模式息息相关。贝拉及她的母亲都非常喜欢亨利。有一次,亨利来到贝拉家时,贝拉赶紧“走进自己的房间换了最好的睡衣”。(71)她的母亲更是用一种象牙塔似的笑容扫视着亨利。亨利也对这一家人充满了敬意,不停地鞠躬。那么火灾之后,亨利还能享受到这一家人“丰厚”的待遇吗?火灾过火,晨报上刊登了亨利死了的消息。这时,亨利成了大家心中的英雄。一首英雄诗歌不免在小孩嘴里经常唱起,“黑人,黑人,永不远离。尽管脸是黑的,可眼睛是发光的”。(84)得知消息之后,为了沾上光,贝拉就公布她已经和亨利订婚了。此时的贝拉开始沉醉在幸福之中。后来发现,亨利并没有死,而成了大家眼中的“怪物”,这时的贝拉只想远离亨利,以至于亨利想和贝拉握手都成了可望不可求的事了。
小吉姆是特雷斯科特的宝贝儿子,也是亨利的好朋友。当吉姆受了委屈,亨利便是他最好的倾诉对象。吉姆遇到挫折后,他的哭声像“牛犊发出恐怖的声音”。(77)这也暗示了火灾之后他对亨利态度的转变。在小吉姆看来,亨利只是大家眼中无法靠近的恐怖的“怪物”了。
在小说的第六章,从特雷斯科特与法官的谈话中,我们发现他的良心还是存在的。小吉姆慢慢恢复身体,他的母亲就带他去拜访外祖父母。当时亨利寄托在邻居法官家,特雷斯科特仍然去这位法官家照顾亨利。可有一次,法官劝这位医生弄走亨利,因为亨利将会成为一个十足的怪物,会扰乱白人社区的生活。此时的这位医生勃然大怒,亨利可是救了他儿子的命,怎么能做这样不道德的事情?于是,“我该怎么办”(86)总是纠缠在他脑海中。“我该怎么办”是来自圣经的一句话,其内涵是:当人处于困境中需要得到别人帮助时,我们一定要及时响应。这是一种道德境界。发复出现的这句话盘绕在特雷斯科特脑海中,这说明他还是具有“社会道德”,而“道德首先是现实生活道德的反应”。(罗国杰:191)
之后,特雷斯科特不得不把亨利送到黑人威廉家,在法官看来,这样一位扰乱白人生活秩序的人就该去死,尽管亨利曾经对医生一家有恩。随着故事的发展,亨利在大家眼中只是“怪物”,他周边的人开始称他为“他”,可后来竟然称他为动物的“它”了,如小说第八章提到,“它是约翰·亨利”。(91)在威廉家,亨利有一种说不出的痛苦感。按理来说,威廉也是黑人,他不该歧视亨利,可是面对这样一个“怪物”,威廉也瞧不起亨利,亨利也更不是大家眼中的英雄了。亨利在某一个晚上逃跑了,冲向了茫茫黑夜,并一直在呼唤着特雷斯科特。在亨利看来,医生还是之前那位道德高尚的主人。游离在外面的亨利吓到了很多人,于是,特雷斯科特开始寻找亨利,最后找到了,并且把他关在这位医生家的一间房里。此时,小吉姆也从外祖父母家回来了,可他特别害怕见到亨利。小吉姆还经常和他的很多朋友一起戏弄亨利,亨利成了小孩眼中十足的“怪物”。特雷斯科特收留了亨利,因而,他也成了白人社区里攻击的对象了。在又一位邻居汉尼根看来,好像“这栋又新又漂亮的房子正在侮辱她”。(109)
在一次聚会上,温特的女儿看到了亨利而受了点惊吓,之后也就慢慢恢复了。特雷斯科特有一次去给朋友看病恰好碰到了温特,“矛盾的烟火”在他们身上开始蔓延。温特看来,这位医生收留的这位“怪物”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温特积极不满特雷斯科特这种做法。尽管温特的女儿并没有受多少伤害,他就想夸大其说想让医生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事实的真相在小说中一位叫做马莎的人那揭开了。马莎谈到,“我不认为温特的女儿自从受了惊吓以后就一直没去学校。事实上她就一直在学校呆着”。(112)马莎还谈到,“你们都看到过亨利吗?如果没有的话,那你们又怎么会感到恐惧?”(113)人云亦云,人们根本就没有看到过亨利那张脸,也都觉得特别害怕看见他,这也可以说是他们道德上的缺陷。
作为特雷斯科特邻居的汉尼根决定搬家了,因为他实在不想看到亨利,对特雷斯科特愤愤不平,这位“德高望重”的医生在他眼里已经不再那么伟大了。可特雷斯科特仍然在坚持自己的道德原则。白人社区的人认为,这位医生正在一步步地摧毁他自己。可在医生看来,只有他才能很好地照顾亨利,没有人能像他这样对待亨利。这体现了他的道德责任,“道德责任较多地体现了责任的自觉性”。(谢军:55)因此,特雷斯科特与白人社区的矛盾就这样僵持着。
故事的结尾,特雷斯科特挣扎于自我的矛盾世界中。他发现妻子在家大声嚎哭。他突然看到桌子上凌乱的摆设着15只空杯子,他明白:是妻子的朋友来劝她放弃亨利了。看到伤心欲绝的妻子,,特雷斯科特还该坚持吗?他似乎有点动摇了。
通过以上分析,这部小说描述亨利这位“怪物”扰乱了白人的生活,这都不是问题的本质。美国内战以后,尽管白人和黑人拥有了平等的地位,实际上黑人还是被白人瞧不起。通过白人社区的人们对亨利的反应则可以折射出当时美国白人的道德堕落,白人关心黑人,同情黑人只能是乌托邦。
注释:
① 文中所有该小说的引文均由作者本人翻译。
References
1. Crane, S. Maggie: A Girl of the Streets and Other Short Fiction . New York: Bantam
Books,1986.
2. Applegate, E.C. American Naturalistic and Realistic Novelists.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2002, (208).
3. 艾默里·艾利奥特.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M]. 朱通伯,译. 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4, (437).
4. 谢军. 责任论[M]. 上海: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7, (55).
5. 罗国杰.《伦理学》[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