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试图从建筑艺术,音乐和美术方面阐述俄罗斯国家文化对哈尔对整个城市的影响,再次从经济贸易合作方面将两个不同的地域文化联系起来。俄罗斯文化和黑土文化经历百年交融,将两个民族的友谊拉长了,并正以这种友谊拓展未来的合作之路。
关键词:俄罗斯;艺术;经济;影响
俄罗斯与哈尔滨,一个是国家,一个是城市,但是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哈尔滨坐落在黑龙江省,是一座带有浓厚艺术气息的名城,具有东方莫斯科之称。提及哈尔滨不难想到,别样的建筑,优雅的音乐,美食,还有那一条百年老街。这条街相似于莫斯科的阿尔巴特大街。俄罗斯文化对哈尔滨这个城市的影响:从城市街道建筑风格,我们这座城市的体貌与欧洲大陆的莫斯科有众多的相似之处:从生活方式、家庭装饰到饮食习惯,哈尔滨人的生活习惯与俄罗斯人民有着许多细节上相似。为了探究这段历史,从城市的建筑,音乐,经济中找到两个邻近民族的联系,并从哈尔滨民俗文化中探究俄罗斯人民曾带给这座城市的影响。
一、在建筑方面的影响
100多年前大量俄籍犹太人、波兰人、俄罗斯贵族跨越亚欧大陆来到了松花江畔。他们带来了异国他乡的艺术与文化。这就一定要从建筑说起。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有许多建筑都出自俄罗斯的建筑师。歌德曾说过:"建筑是凝固的乐章"但哈尔滨不同风格的建筑,汇聚成或高亢或低回的交响乐。这一乐章基调的确定,是百年前的沙俄统治者。他们将这座城市建设成自己的海外基地,更在松花江畔建设了众多建筑精品。
哈尔滨人是理智的,是聪明的,正因为有如此的品质,才能让这座城市坚持独特的欧罗巴风情:哈尔滨人是开放的热情的,在经历了百年的沧桑后,历史为这座城市积淀下来的,拜占庭风格的"洋葱头"和"帐篷顶"。
1899年,由俄罗斯工程师A.K列夫捷耶夫主持哈尔滨新城规划,让新城的倒落布局形成方格一半环一放射混合型结构。按照这种理念,俄罗斯设计师为新城确定了中轴线,在90度垂直相交的中轴线上规划出中心广场,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博物馆广场,
宗教建筑在"东方莫斯科"展开大规模的建设。哈尔滨的城市建设是从公元1898年开始的。而最先开始建设的不是民宅而是大量的宗教建筑。俄罗斯移民者首先将教堂修建在哈尔滨。1900年,圣.尼古拉大教堂开建,教堂以俄国沙皇尼古拉命名。建筑图样由圣彼得堡设计竞赛选出由俄国建筑师主持建成。它是由原木堆积起来的典型井盖式木结构建筑。正门的圣母像和正殿东方的壁画。是由俄国画家古尔希齐文克所作,肃穆庄严。1923年原为木结构的随军教堂圣.索菲亚教堂,随着东正教徒的剧增而从新兴建。他深受拜占庭艺术的影响,有着俄罗斯式的圆顶,罗马风格的高窗,以及多种建筑艺术风格的有机结合。
二、在音乐、美术等艺术方面的影响
哈尔滨这个城市俄籍可以称之为音乐之都,一年一度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其中有专业的音乐家,有音乐爱好者,也有不少这座城市的市民,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可以称为一场视听盛宴。这个美丽而富有艺术气息的城市音乐发展的道路也并不那么平坦。早在1898年大量的俄罗斯人来到这里,再来了他们的民族音乐。凡在哈尔滨出生长大的人,都能传唱几首俄罗斯经典曲目《三套车》、《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红梅花儿开》等,虽说东北二人转和龙江剧深受哈尔滨人的喜爱,但是哈尔滨人也很偏爱交响乐。早在1919年,哈尔滨就成立了铁路俱乐部交响乐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哈尔滨交响乐团就成为可与上海交响乐团媲美的中国当时最著名的两大交响乐团之一。哈尔滨人就是从那时开始聆听贝多芬,勃拉姆斯,莫扎特,肖邦等音乐巨匠的作品,和很多大城不同,古典音乐对哈尔滨人来说并不陌生和遥远。由此,哈尔滨曾被誉为东方最具有鉴赏力的城市。
俄罗斯音乐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曾给中国音乐发展以巨大的国际主义援助,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苏联的革命音乐也成为中国革命事业的精神武器。游学苏联的瞿秋白翻译的苏联办的《国际歌》成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先声。聂耳从中受到了鼓舞和引导,并成为了无产阶级音乐旗手,洗星海十分仰慕苏联音乐,并与普罗科菲耶夫,哈恰图良,格里埃尔等苏联作曲家交往学习。洗星海在苏联的五年中修改完成了它的重要作品《黄河大合唱》,还创作了《第二交响曲神圣之战》等一批国际主义题材的音乐作品。可以说苏联的音乐给我们音乐的发展一定的启发,像柴可夫斯基的《叶甫盖尼.奥涅金》、《黑桃皇后》芭蕾舞曲《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以及第三、第四、第六交响曲都达到了俄罗斯音乐艺术的高峰。《天鹅湖》可以称之为歌剧领域的经典,该剧也曾对此在我们城市的话剧院上演,推动了城市音乐的发展。
据资料记载,很多知名的文学家、艺术家早就来到哈尔滨,如画家戈林贝尔格就在1914年来到哈尔滨,开办了第一所专业的美术学校;建国以后,国内第一批油画画家也受到俄罗斯画家巨大的影响。因为俄侨民众多,俄罗斯的戏剧和话剧很早就进入了哈尔滨,当时俄罗斯最著名的舞台美术设计师之一阿.叶.斯捷潘诺夫也来到了哈尔滨,担任哈尔滨市多家剧院的舞美设计师并在当时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中学教授美术课,还有很多俄罗斯画家来到哈尔滨,画了很多表现哈尔滨风光的油画,如极乐寺、庙会、文庙、公园和冬天的冰雪景观等。当时在哈尔滨随处能看到俄国著名画家列维坦的画作。另外,由于东正教的传入,一些宗教美术、圣画像、彩色玻璃画的技术也都传入哈尔滨,对哈尔滨甚至整个中国画坛的画风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艺术设计方面,上世纪五十年代秋林百货公司的橱窗都是由俄罗斯人设计的,哈尔滨现在流行的铁艺装饰,其花样,花式、柱头等也都受到俄罗斯艺术形式的影响。
俄罗斯人在哈尔滨建立了一大批影剧院,位于道里区西七道街的兆麟电影院原名巴拉斯电影院,在这座1925年俄罗斯人创办的电影院里,上演过《夏仲阳》、《静静的顿河》、《战争与和平》、《列宁在1918》、《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等,也熟知了许多苏联优秀的电影大师。
三、在经济方面的影响
一个城市的发展基础就是建设经济,经济繁荣城市的设施设备也就随之而完善。哈尔滨这座城市也算是贸易大城,它的主要贸易对象就是俄罗斯。1930年中东铁路的
通车推动了区域经济的的发展和进步,便利了哈尔滨工商业的发展。是哈尔滨成为中东铁路的枢纽、沟通欧亚大陆的桥梁。中东铁路修筑之前的哈尔滨,并未形成完整的区域,而仅是一些散落的存村群,到处是荒野,人烟也稀少,据记载:"哈尔滨在三十年代尚弥望为荒烟蔓草区域,水泽鱼塘,凄凉万状。今则楼台比,人烟稠密,变迁之速,首功当属诸东省铁路。俄国的皮毛,英国的呢绒、法国的香水、德国的药品、日本的棉布、美国的洋油、瑞士的钟表在哈尔滨都有销售。从1898年起俄国工程技术人员陆续来到哈尔滨,优越的条件吸引了大量的俄国侨民到哈尔滨投资工商业,因此俄侨工商业发展迅速。自从1911年俄侨的工商企业数字如下:"面粉厂8家,酿酒厂8家,啤酒厂5家,皮革厂1家,肉类加工厂1家,肥皂厂6家,油厂1家,玻璃厂2家,油脂制造厂2家,蜡烛厂6家,铸造机械工厂2家,通心粉厂1家,烟卷工厂8家,糖果厂3家,合计:54家。"在短短十几年中,俄侨民就已开办上千家工商企业,不少国际知名企业也来此开办连锁店。
俄国侨民刚到哈尔滨时最大的问题是缺少他们习惯的基本食物,最初这些缺少的食物全部从西伯利亚、俄罗斯内地进口,于是出现了一批进口商人,另外俄侨建立的商会和洋行竞相从哈尔滨输出北满农产品,由普通商转为批发商,进行专门从事出口也的商务活动。
俄罗斯文化和黑土文化经历百年交融,将两个民族的友谊拉长了,并正以这种友谊拓展未来的合作之路。
结束语: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中,有工程师、铁路职工、沙俄军人及其家属,也有商人、农民、工匠、革命者、流亡贵族和冒险家。在哈尔滨开埠后的30年时间里,这座离最近的中俄边境直线距离仅400公里的城市成了他们的海外家乡。在移民高峰的1922年,哈尔滨城中30万人口,俄罗斯人占了15.5万。俄侨与犹太人、波兰等外来移民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同时,也将自身的文化传统、生活习惯融入了哈尔滨的城市生活,留下了对第二故乡斩不断的牵挂。
直到今天,我们仍能从城市生活的一些层面解析出俄罗斯等国移民文化的沉淀和印痕,他们和黑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交融使这座城市的生活变得异彩纷呈。
参考文献:
http://www.doc88.com/p-77932844854.html.
罗曼诺夫;俄国在满洲.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李德滨、石方;黑龙江移民摘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
曾一智;城与人哈尔滨故事.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常怀生;哈尔滨建筑艺术.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刘爽、高凌;哈尔滨俄侨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