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艺术理论论文

浅析佛教对泰国旅游业的影响

2015-10-22 09:5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泰国作为一个旅游热点区,佛教在当地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泰国佛教既作为一种人文旅游资源,又对整个泰国旅游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佛教文化作为泰国旅游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其功不可没。总的来说,旅游经济一旦形成,文化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影响着旅游经济活动。而佛教文化正是支配并影响着泰国旅游经济的那只无形的手。

关键词:泰国佛教;旅游业;协调发展

一、绪论
  泰国的旅游业举世闻名,具有"东方威尼斯"、"东方夏威夷"等美称。同时,泰国的旅游业对泰经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1982年,泰国旅游业的创汇第一次超过了长期居首位的大米的创汇额,成为泰国最重要创汇部门1。
  说到泰国旅游业,人们就会想到绚丽的热带海岛风光以及各式华丽的人妖秀,但不得不提的还是泰国的佛教。佛教是泰国旅游业的一大特色,也是泰国旅游业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泰国95%的国民信奉佛教,佛寺佛塔众多。具不完全统计,在泰国有四万多座佛教寺院,如果参观要用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因此有"千佛之国"的美称。无论是商店还是宾馆,无论是人潮涌动的街边还是人头攒动的旅游胜地,佛像和佛龛无处不在。这个国土面积仅5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为什么常年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成为一个以旅游文化产业为国内经济支柱的亚洲五小龙之一的经济强国呢?
  去过泰国观光旅游的中国人都会有一种深深的感受,佛教在泰国成了教化人和凝聚人心的超常力量,致使泰国这个枪支泛滥和色情成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一定的秩序,为泰国旅游业建立了良好的环境,这不能不说佛教对泰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发挥的作用非常巨大,特别是在泰国旅游业发展中功不可没。这就是泰国建立世界旅游大国的重要精神支撑,也正是泰国人在对外旅游中无时无刻放大佛教文化的原因所在。即使是当今,佛教依然占据泰人生活的很大一部分,对泰国整个国家都有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旅游业,佛教在泰国旅游业中所占重要地位,是无法替代的。
  再者,佛教中有许多思想可以给我们所提倡的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观提供有益的借鉴。在泰国,旅游业已成为其主导产业,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深刻认识到佛教在泰国的影响力,充分发挥佛教在泰国旅游中的积极作用,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对泰国旅游的发展也是意义重大。
  随着休闲度假旅游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旅游地所提供的旅游产品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目光越来越挑剔。那些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较高的文化品位的旅游地将会吸引游客的目光。而泰国恰恰是顺应旅游市场的这种发展趋势,充分挖掘佛教文化内涵,保护其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对泰国旅游业未来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泰国佛教概述
  泰国是一个佛教国家,佛教为其国教,素有"黄袍佛国"或"黄衣国"之称。1995年,全国人口6235万人,僧侣和沙弥数为63.8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02%,佛教徒则占93.88%2。宪法明确规定,国王必须是佛教徒。泰国有佛寺41215座,其中曼谷约有佛寺500座。佛教在泰国广为流传,历史悠久,影响深远。
  关于佛教传入泰国的时间,从泰国出土最早的佛像来看,约在公元4-5世纪。此外,中部碧武里府、南部的陶公府也有5-6世纪的佛像出土。按最保守的说法在公元4-6世纪时,泰国已有佛教流传。迄今,佛教在泰国流传的时间,至少已有1500年。
  我们知道,佛教分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它们是释迦牟尼死后在信徒中形成的。小乘教比较接近释迦牟尼说教的原意,主张人只要断绝苦因,入涅境,就可成正果。小乘教认为人死后精神不死,宣扬因果报应和轮回转世。泰国佛教属小乘佛教。佛教传入泰国后,掺入了早已在当地流行的精灵崇拜、祖先崇拜和婆罗门教的成分,形成了具有中南半岛特点的小乘佛教。此外,泰国佛教还带有中南半岛地区小乘佛教的其他特色。例如:泰国和尚头上不烧戒疤等等。
  泰国和尚分为大众派和法宗派。泰国佛教产生派别的时间大约在19世纪末期。在素可泰王朝及大城王朝时期,小乘佛教的戒律比较严。但自1767年大城王朝被缅甸灭亡后,佛教也遭受摧残,僧侣戒律松弛。直到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初期,佛教仍不振。拉玛四世针对僧侣戒律不严等问题,决心重振佛教,于1883年创立了法宗派。该派严格戒律,强调研究和宣传原始佛教经典,注重佛教教育。法宗派只允许王亲国戚、显贵要人参加(1932年政变后,才允许一般平民参加)。而没有加入法宗派的僧侣,由于人数众多,被称为"大众派"。目前两派关系融洽,共同存在,各自发展3。
三、佛教对泰国旅游业影响的表现
(一)佛教对旅游主体的影响
  旅游主体即旅游者。作为2000年的佛教古国,泰国总是把它身披黄色袈裟的僧侣和瑰丽多姿的寺庙,最先映人来访者的眼帘。成百上千座佛塔、佛寺错落于摩天大厦和泰式高脚屋之间,拂晓,寺庙钟声在城市上空回荡,庙中香烟缭绕,诵经声此起彼伏;大街小巷,托钵化缘的和尚屡见不鲜......各式佛寺佛塔构成了黄袍佛国的一大特色,吸引了各国成千上万的旅游者和朝觐者。
  旅游活动是人们需求层次提高的一种表现,能满足人们求知的需要,通过到泰国旅游可以增长游客的佛教文化知识,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在今天这个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竞争不断升级的社会中,各种各样的烦恼缠绕着人们,而佛教能够给游客一个消解烦恼的方法和一个悠然、轻松的环境,使紧张、压抑和疲惫的身心得到全面的释放,使人们在泰国的旅游不仅仅作为一次观光旅行,同时也成为一次精神充实之旅,让人们能够在有限的生命里去感受无限的世界的欢乐。
  同时通过佛教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多地了解了泰国。泰国是世界佛教中心,世界佛教徒联谊会总部就设在泰国首都曼谷,每年都要接待大量来访、求学、交流和朝觑的佛教徒,而且还经常举行国际性的佛教会议和有关的学术活动等等。而近年来,西方人士亦纷纷来到泰国修习佛法,修行一段时日后,多数请求披剃出家,有些在曼谷的禅坐中心学静坐,大多数则入山林苦修。这使得泰国佛教也超过国境,不断向世界各地传播,使得泰国国际知名度不断提高,有利于开发新的旅游客源,形成多元化的客源,促进泰国的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
(二)佛教对旅游客体的影响
  旅游经济的存在与发展是以旅游资源为基础的。"旅游资源是指客观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并因其所具有的审美和愉悦 价值而使旅游者为之向往的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或社会现象。"旅游资源是由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部分组成。而谈到泰国那独一无二的自然风光和无与伦比的人文景观,就不能不提到佛教,它的影响对泰国旅游来说是不可替代的。
1、佛教对泰国人文旅游资源的影响
  佛教对泰国人文旅游资源的影响是广泛的。"人文旅游资源是古今人类各种社会文化活动的结果,其形成与分布不仅受历史、民族、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因素制约,还受到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并形成了明显的地域性。这种特征使该地区的人文因素成为吸引旅游者前来观光的旅游资源4。"
  首先,佛教文化对泰国的建筑艺术以及传统工艺有着深刻的影响,这是所有初到泰国的游客最深刻最直观的感受。在建筑方面,泰国许多的重要建筑,其屋顶都很大,造型为重檐多面式,即把大屋顶分成段或面,因为佛教认为生活在多重屋顶下或多重伞盖阴影下的人们是幸福的。而在泰国建筑中常用的尖顶装饰(包括屋顶、窗楣、门楣以及门楼等)则象征着佛教帝释天及众神居住的须弥山。还有华丽的山墙装饰来自在山墙上画天神、符咒以阻挡鬼怪进宅的习俗。
  其次,泰国的传统节日更是与泰国佛教融合得淋漓尽致。敬佛节、宋干节、水灯节、赛牛节、守夏节、龙眼节、大象节......人们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拜佛敬神,保佑生活美好。而那些不同肤色的游客置身于节日人群中,其乐无穷。这些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娱乐成分越来越浓厚,但其形成和发展几乎都离不开佛教。
  再者,佛教对泰国的风俗有着深远的影响,并在传统艺术的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泰国,无论是不是佛教徒,见面都以僧侣间的合十礼致意、致敬;在泰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家家户户都少不了的佛像与供桌;家庭和生产中的各种禁忌,无不折射出佛教的深刻影响;国家用佛历计算年份;凡是国家大典、军事出征、新法令颁布、国王加冕、官员晋升以及个人的婚丧喜庆,都要邀请僧侣参加, 主持佛教仪式,如斋僧5、宴僧6、诵经、行善、放生、礼佛等。
  最后,佛教对泰国人的日常生活规范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形成一种无形的旅游资源。任何初到泰国的人,都会强烈的感受到泰国人的友善,即迷人的"泰式微笑"。这种友善有很大部分来自于泰国人的佛教信仰。与中国式的大乘佛教(强调修身养性、普渡终生)相比,泰式小乘佛教更强调自我内省和个人修行,要求控制情感乃至身体运动。佛教徒们相信,愤怒和激动会导致灾祸,因此泰国人平时待人接物注重平和、矜持,较少有慷慨激昂的时刻。正是泰国特有的安详与宁静,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也使泰国成为重游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目前约有3/5的旅泰国外游客为回头客。旅游业给泰国每年带来的收入差不多是50亿美元,泰国今天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300亿美元。
  这些佛教的建筑、佛教的风俗、佛教的节日等等,构成了"黄袍佛国"的系列景观。泰国这些千百年来在厚重历史文化积淀下的人文景观,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人涌入泰国。而泰国佛教既作为一种人文旅游资源,又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着泰国大部分人文旅游资源的形成与保护。
2、佛教对泰国自然旅游资源的影响
  佛教对泰国自然旅游资源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在人类文明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泰国能有地球上保存如此完好的原始生态环境,不仅是由于泰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而且与生活在泰国的泰国人民的活动有着直接关系。实际上,生态环境的恶化或改善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行为是难以分开的,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行为的形成又与各自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几乎是全民信教的泰国,泰国人民对于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十分崇敬,并用虔诚的心去热爱它,保护它。而虔诚的心对物质世界有时会产生不可思议的作用。
(三)佛教对泰国社会的影响
  1997年的亚洲经济危机,给众多亚洲国家带来了灾难。危机沉重打击了泰国经济,1997年泰国GDP实际增长率为-14%,1998年为-10.5%。但这次危机对泰国旅游业的影响却是十分短暂的。国外旅客人数1997年比前一年增长0.41%,1998年比1997年增长了7.53%。1999年比1998年增长10.3%7。
  但是2001年美国"9.11"事件对全球旅游业造成空前的冲击。世界旅游组织预测的2001年旅游增长率仅为1.5%至2%,远远低于2000年的7.4%的增长率。全球旅馆和旅游业有近900万员工面临失业危险。面对"9.11"事件的影响,泰国旅游机构也一度修改了计划,将2001年1030万旅游者为基数增长8.4%的指标调整到增长2%,旅游收入也由3200亿泰铢调整为2800亿泰铢。但2001年根据泰国权威机构的统计,与"9.11"事件以前相比,泰国的旅游人数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长了8.7%8。而且当时就有旅游业分析家指出虽然恐怖主义活动给全世界带来了种种不安,与其它国家和地区相比较,对信奉佛教而较为安全的泰国来说,反而会受惠,可以吸纳到邻国流失的游客。
  2003年遭"非典"袭击;2004年是东南亚大海啸;2006年9月发生了军事政变;2008年又发生了军事政变。但是,泰国很快就能从困难中恢复过来,每年1月是泰国的旅游旺季,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又涌至泰国的大街小巷。有媒体报道称,在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倡导的"知足常乐"思想的指引下,泰国社会总能"转危为安"。现在执政的泰国临时政府走的是一条"知足常乐"式的中间路线,临时政府总理素拉育明确指出,国民的"幸福指数"比经济增长数字更加重要。 泰国是佛教国家,上至国王下至臣民都深受佛教的熏陶,因此外界也把泰国的这种"知足常乐"的治国理念称为"佛教经济学"。
  泰国是个多军事政变的国家,自从1932年建立君主宪制政体以后直至现在的60年中,共发生过18次军事政变,平均每3年多就发生一次政变。然而,泰国的政变以对社会影响甚微而著名,老百姓对上层的政治争斗不感兴趣。政变期间,经常是商店照样营业,交易正常进行。正是由于人民对政变的特殊"承受能力",使得泰国社会机制保持稳定,大大减缓了政治变故对旅游经济的冲击。因此,泰国出现了政治舞台"变化万千",而经济始终能高速发展的"怪"现象。
  而泰国国家旅游局长也曾说过:由于泰国没有殖民地历史,对外国旅客没有敌意;人民绝大部分信仰佛教,乐施好善;国内政局稳定,与世界各国均保持友好关系等原因,泰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由此可以看出,佛教在泰国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等方面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 旅游经济的发展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它体现在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安全,为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佛教对泰国旅游经济发展的推动功能
  旅游经济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活动,其特殊性在于经济与文化的密切结合,从而形成一种典型的文化经济,而泰国旅游经济与泰国佛教的结合即是这种文化经济的体现。佛教传入泰国至少已有1500年。在这期间,佛教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迅猛的发展,佛教相关的寺、庙、塔更是不计其数。佛教对泰国的影响力还是相当广泛的,而与其密切相关的旅游经济也必然受其影响。
  秦永红在《宗教文化与旅游经济》一文中指出"文化推动旅游经济发展有三个功能,即魅力、活力和动力9。"佛教文化当然也不例外,必然要发挥它应有的功能。
  首先,泰国的佛教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这种魅力成为创建旅游特色、营造旅游环境,开拓新的旅游市场,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目前各种宗教信徒总数约占世界人口的60%以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宗教文化资源的开发,以朝圣、做弥撒、烧香拜佛和考察研究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处处可见。因为虔诚的宗教信仰和强烈的求知欲望都会转化为旅游动机。而旅游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现代旅游更是一种大规模的各种文化的交流。泰国真正的魅力在于迷人的热带海滨风情和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以及其中含有的独特文化气息。泰国佛教属小乘佛教。佛教传入泰国后,掺入了早已在当地流行的精灵崇拜、祖先崇拜和婆罗门教的成分,形成了具有中南半岛特点的小乘佛教。这些都需要在游览过程中细细体味。正是这种独特的魅力,不断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旅游实际上也是通过具有一定文化观念和精神要求的游客的旅游观赏活动的主体体验,从而求得精神上、心理上高层次满足和享受的一种文化活动。"游客去泰国旅游,不仅要游览热带风情,而且要满足心理上对佛教神秘性的探奇。泰国的佛教文化的魅力恰恰可以满足游客的这种精神需求,同时两者的良性互动又确立了泰国的旅游特色,加快了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提高了当地旅游的服务质量,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
  其次,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不断的吐故纳新,以葆自身的活力,丧失活力的文化将失去其存在的价值。佛教文化作为泰国的传统文化,早已完全融入于泰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泰国的人文旅游资源。
  再次,良好的文化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传统文化总是利用它的定势和惯性塑造着人们的心理气质、价值取向,影响和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泰国旅游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作为旅游热点的泰国,佛教长期以来都是泰国人民的主要信仰,并作为特定的文化环境,长期以来孕育了当地人民的心理气质和价值取向,通过影响泰国人民的各种活动,对泰国旅游资源的形成与保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推动泰国旅游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归根到底,佛教文化作为泰国旅游经济中的内在动力,其功不可没。总的来说,旅游经济一旦形成,文化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影响着旅游经济活动。而佛教文化正是支配并影响着泰国旅游经济的那只无形的手。
五、结束语
  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泰国佛教文化的继承、传播、交流和研究都起到促进的作用,然而旅游的发展也恰似一把双刃剑,失控和混乱的旅游发展也给泰国的自然、社会和人文方面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负面影响。
  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及对经济效益的过分强调,使泰国传统佛教文化及生活方式受到一定的冲击。其次,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佛教信仰及活动在泰国人生活中的重要位置也已发生了一些变化。除此之外,佛教作为泰国的一大标志,也正面临被商业化的危险。在泰国各个旅游景点,随处可见把佛像放入背包串街叫卖的商贩,很多人甚至在路边摆摊销售佛像和佛教绘画。
  笔者通过多年对泰国的了解,简单讨论佛教对泰国旅游业的影响以及佛教对泰国旅游经济发展的推动功能,旨在说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其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发展建立在自然环境、社会发展、人类认知的协调、共同发展基础之上。泰国的旅游业恰恰是充分挖掘了佛教文化的价值,使其成为推动旅游发展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秦永红.宗教文化与旅游经济.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03)16-19.
孙广勇.泰国佛教的起源及其现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03).
谢彦君,乔正康.旅游概论.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41,4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