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关键词:
在新的历史时期,怎样成为一名出色的有创造能力的政治教师,是每一位政治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靠吃老本,就会落后于形势。不提高政治老师的素质,就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一、 高素质的政治教师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如何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只有具备良好素质的教师才有可能担负起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任。一个高素质的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会以自身的素质深深的吸引学生、感染学生,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赢得学生的敬重、喜爱和信任。
美国社会学家托天勒曾指出:"只是正在取代昔日金钱至上的地位,成为权力的主要象征,谁拥有大量知识,谁就能在未来取胜。"新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模式、教学内容和方式,以及教育思想、理念和行为等都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更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去培养创新人才,以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从教学实践来看,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加之各方面获取的信息量日渐丰富,知识日渐更新,随之对政治教师的要求也日渐提高。通过调查发现,他们不喜欢照本宣科、教学呆板、对学生缺乏热情的老师。而是希望教师能知晓天下事,能抓住学生关注的问题给以解答,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做到这些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不断研究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做一名学生喜爱的政治课教师。
二、如何提高政治教师的素质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我认为要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政治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
1、 应具备"一专多能"的知识和再学习能力
要成为受学生尊敬、欢迎的政治课教师,需要有过硬的本领、渊博的学识去征服学生。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教师要有更高的目标追求,要投入更大的精力,精通学科知识,充实和更新业务知识,做到教一知十或教一知百,从而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如今单是知识结构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关注本学科及相邻的、交叉边缘学科的最新进展,以达到"一专多能、博学多才"的水平。终身教育已不是一种口号,教师必须用"一桶水"对付学生的"一碗水"。因此应坚持多渠道、多形式的再学习,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
要想教好政治课,,就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积极参加教改和教研活动,研究和总结经验,不断拓宽知识面。作为初中政治课教师,应多读文史类书籍,还要多关注科技新发展和当前国际形势。为此要多读书、勤看报,坚持每天必看新闻联播和手机报、勤写读书笔记、勤作资料卡片。这样讲起课来,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巧譬善喻,发人深省,有利于诱发学生进行思考探索的兴趣。教师的知识越广泛,学生学习所付出的时间和劳动就越少,才能真正地把学生吸引到政治课上来,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2、应具备灵活的教育机智和进行教研的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利益日益多元化,新旧道德观念剧烈冲突,政治教学的难度加大。教师应善于动用教育机智,灵活自如地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看主流;并且善于多媒体技术等为教育教学服务,实现教育、教学手段的科技化、现代化,有效地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单调说教多样化、生动化。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深对教材的理解,缩短教学时间,使学生在师生互动中迅速增长知识,提高技能。
作为一名好的政治课教师,不仅应熟悉教育理论,而且要具备现代科学理论,时刻关注最新教研成果。经常了解教研、教改动态,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钻研教学业务,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理论水平,努力从"经验型"中走出来,走"科技型"、"学者型的政治课教师成长道路。
3、应具备驾驭教材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新的时代要求教师要有驾驭教学内容的能力、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和演示能力。当今社会已进入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仅靠在学校学到的一点理论知识,根本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如何才能适应社会生活呢?这就要发展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用人类的智慧来迎接时代的挑战。为此政治课教师应积极改变自己的教风,放弃教师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放弃对学生手把手的教育方式。教师还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研究教法,采用多种手段,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打破课堂教学单一陈旧的格局。从而提高政治课的时效性,适应"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4、应具备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和奉献精神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又是人才素质的竞争。随着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教师的脑力劳动日益繁杂,心理压力也逐渐增大,这就要求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作保证,才能充分发挥身心潜能,创造性地学习、工作。为此,平时教师就应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习有关心理学知识,及时调节自己的情绪,纠正心理偏差,才能有旺盛的精力、积极向上的心境投入教学、教研中,从而更好地培养新的人才。人们常用蜡烛来形容教师,说明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有奉献精神。要热爱教师工作、热爱学生,要有顽强的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