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论文针对高职生兼职现状,存在的弊端问题,从学习方面,人文交际方面思想方面和社会方面分析原因,然后提出指导方法并加以实施,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和管理,从而提高学生思想认识。使学生在兼职过程中更好的应用书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并积累一定社会经验,培养学生独立自强的意识,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加强学生集体主义思想。
关键词:高职生; 校外兼职; 指导与管理
目前,社会实践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外兼职是其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大学生兼职可以减轻家庭、社会经济负担,而且在思想意识、心理素质等诸方面给大学生带来益处。
对于高职生来说,因其学习定位的特殊性(属技术型人才,且在校学习时间短暂),大多数都有兼职经历,但很多学生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兼职岗位与自己专业不对口,很难得到有益的社会实践;为了挣钱而兼职,荒废学业;学生法律意识淡薄,雇主拖欠工资甚至不给工资;工作时间与学校作息时间冲突时,雇主只顾自己利益而伤害到学生;非法中介的存在,使得学生不能得到公平待遇,等等。
如今90后学生已然成为高职生的主体,他们缺少理想和信仰、功利欲望心强烈、过分自我,既没有形成正确的现代价值观,又没有把优秀的传统价值继承下来,面对兼职,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更弱。
本论文针对高职生兼职现状,存在的弊端问题,从学习方面,人文交际方面思想方面和社会方面分析原因,然后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和管理,从而提高学生思想认识。
1、指导学生正确协调好兼职与学习的关系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的预备队,学生的未来发展走向是成为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校外兼职肯定会分散学生的精力和时间,学业势必受到影响。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平时因忙于兼职而浪费了时间,忽视了自己专业文化知识的学习,得不偿失。
学生需正确认识兼职和学习的关系。学生以学业为主,兼职是辅,正确协调好兼职与学习的关系,有利于学习与兼职的相互融合。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兼职与遵守校纪校规的重要性
如果校外兼职时间安排不好,不仅影响学习,还破坏校纪校规,如: 有的同学在正常上课时间兼职,有的同学兼职到半夜才归来等等。学生当然要把学习放到首位,在时间安排上也要把学习放在首位,兼职的时间要服从与学习的实践,不能因兼职耽误上课。学生需要摆正兼职和学习的位置。这才能使兼职真的有意义。这需要老师给予正确引导和管理。
3、改善学生人文交际能力
大学生正处于道德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更好好的控制好自己,否则一失足成千故恨,追悔莫及。另外,大学生过早的踏入社会,会受倒社会市井影响,变的庸俗不堪,斤斤计较。校园是大学生重要的人文交际场所,大学生应该珍惜它并充分利用它来锻炼自己,而不应该因兼职而远离校园,缺乏重要的人文交际万万是不可的。
4、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加强自我保护能力
目前,我国的中介体质很不完善,中介市场缺乏统一管理,十分混乱,各种骗局比比皆是,鱼目混珠者不在少数。据调查,70%的兼职学生不知道保护自己,他们只是单纯的认为用人单位不会欺骗他们。由于缺乏经验,造成兼职不成反受骗;时间处理不当,弄得兼职,学业两败俱伤;有人动机不纯,反而自毁前程。
所以,大学生出去兼职具有很大的冒险性,在良莠不齐的社会大染缸里,想如你所愿地打好工,并非易事。
学生需要学会用法律来自我保护。作为校方,有义务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法律意识。
5、解决学生兼职的盲目性,树立明确的目的性
兼职是为了提高自己专业能力,通过社会实践来锻炼自己。这样的想法很好,却是不现实的。目前,大学生出外兼职的不少,但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岗位,从而得到有益社会实践的人少之又少,而更多的人则是去做家教,传销甚至服务员,小商品买卖等工作。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兼职过程中,注重兼职岗位的技能性,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这才是兼职的真正目的和意义。
经过高职生兼职问题的研究与指导,能使学生在兼职过程中更好的应用书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并积累一定社会经验,培养学生独立自强的意识,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加强学生集体主义思想。使高职生能够充分认识自我的不足,和正确对待兼职及兼职的意义,学会如何处理兼职与学习、兼职与校纪校规及兼职与人文交际关系;并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养成懂法、护法的良好公民,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生活态度;通过兼职掌握与人沟通的能力与技巧;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对自己人生的定位与合理规划。
参考文献:
汪海霞, 陈利琼. 浅谈在校高职生兼职维权. 科技信息, 2010, (13).
陈坤, 朱文静, 贾姣. 论大学生兼职中的侵权事件及法律救济途径. 法制与社会, 2009, (12).
黄嘉. 高职兼职班主任工作浅谈.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11).
朱欣. 大学生兼职行为对其学业发展的影响. 中国电力教育, 2011, (20).
施益华. 浅论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的有机结合.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06, (01).